培育新牛市,已成戰略共識

​去年10月主要經濟數據創新低,上證在2800多點低位運行,多數人都看2600甚至2300時,我多次明確指出:流動性不斷寬鬆而市場處低位(2900-3000水平面之下)時,中長線無任何理由看空,短線做空也需要異常謹慎。

我當時對中長線的基本判斷是,11,12月必然創半年新高,最大可能去3100-3150,2020年上半年會有人造牛市,至少看3350,有可能衝3500,同時維持跨年度長牛持續到2022前後的判斷。

這次疫情前,中線目標已實現(上證最高3127,深創則超額完成)。但長線人造牛市預測,我只給了觀點,沒給邏輯。所以今天就談談具體邏輯:

培育新牛市,已成戰略共識

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拉動,重工業為主力,輕工業為輔(雖然這幾年第三產業比重已超過工業,但第三產業基本是依託於工業,比如交通物流是服務業,但還不是主要拉那些工業原材料?)

原來增長邏輯很簡單:如果GDP要翻倍,那麼就是吧主要產品產量翻倍,這就需要原材料電力能源翻倍,然後就需要運輸能力翻倍。那麼如何翻倍?就增加一倍的投資,買廠房機器僱人,修電站煤礦碼頭公路鐵路……於是運能,產能,電能等都翻倍,銀行的貸款和收入也翻倍,於是工資也翻倍,大家娛樂消費能力翻倍,服務業也翻倍,於是gdp翻倍大功告成……

但隨著產能過剩——這個產能過剩不是單指國內市場,國內市場97年就開始過剩了,因為全球化和入世,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因此中國製造又開始瘋狂搶國際市場,搶到這幾年,國際市場又過剩了——其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產能太大(07年後又擴張了5—10倍),而且也由於發達國家迭代創新導致很多中國的傳統產品的市場被人家升級產品替代,而剩下的傳統產品的低端部分又被工資成本更低的更窮國家的逐漸搶走。

中國唯一出路,當然不續壓低成本,把低端市場從更窮國搶回來,而是有進無退,通過創新從發達國家搶高端市場!

那麼,如何搶奪?過去靠投資擴張肯定行不通了。你去貸款修公路碼頭鐵路,買飛機汽車起重機挖掘機,建廠房,買機器,乃至原材料,人家一般都能同意,一方面預期利潤看得見,其次就算你沒賺到錢無法現金還貸,你那些投資換來的東西可以抵押。但現在要靠科技創新,能貸款嗎?

你說,我要研究個新藥,開發個芯片,搞個垂直公眾號,編寫個遊戲軟件,弄個區塊鏈產品……哪個銀行會同意?

但問題是,中國經濟越來越依靠這些新興產業,而不是鋼鐵水泥電力自行車起重機,其實發達國家也一樣,到了人均1萬美元上下(1980年左右)都出現了共同特點——經濟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但水泥鋼鐵電力煤炭等重工業產能和消耗量反而停滯甚至下降(否則中國鋼鐵煤炭電力橋路建設怎麼可能突然佔據全球半壁江山?);另外,就是通過銀行的間接融資比重下降,而股市的直接融資增加!

我們是不是也一樣:這幾年經濟繼續增長(但也慢了),但鋼鐵基建水泥電力等反而停滯,社融m2增速不斷下降……

一邊大量企業需要融資,一邊銀行大量貨幣急著放貸,但貸款增速就是不斷下降!因為這些新興產業沒人敢貸款!因為你投資高速,機場,傳統工廠,煤礦等,好歹十個有八個盈利——你看看真正有錢的土豪,基本是開礦,搞地產,高工程,開廠子乃至開飯館的,那些搞高大上高科技的,反而天天求爺爺告奶奶找人融資……因為後者20個項目能有一個賺,一個不虧就不錯了,誰敢貸款?一個行長不要說5%賺,就是50%賺,50%貸款收不回來,也早就進監獄了……

當然,這些高科技行業雖然只有5%賺,但一旦賺了,就是幾十倍幾百倍利潤——所以雖然有錢人大多數那些土裡土氣的行業老闆,但最有錢的首富們卻基本都是互聯網等高科技行業!

銀行不能貸款,就只能靠風險投資,如天使,vc,pe等,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是幹投20個賺一個的!

但這些人的盈利最終也是靠投資項目上市兌現,所以股市漲一倍,預期收益就高一倍,他們就能從願意承受20個虧19個,變成投40個虧39個!

所以股市越高,風投就越願意投資高新產業,這些產業就越能發展!

另外,對於已經上市的公司,股價高了,一方面它們可以通過股權質押借更多錢,一方面直接賣股票融資——你們看,大多數公司增發配股融資時,公告的投資方向基本都是高大時尚的高科技項目,什麼5g鋰電池肺炎疫苗大數據區塊鏈等,反正啥時髦啥熱門就說啥。這些當然大多數是假的,就算真的,也多數難以賺錢,但剛才說了,這類行業本來就是20-40個有一個成功就行。而概念越大,股價就能越高,融資也就越多……

所以,在新舊產能轉化的過程中,股市越繁榮越好,所以你們看美國對股市為何比地產還重要,中國之前卻更重視地產,而每次股市大跌也確實沒有影響經濟發展,比如2001-2013年,a股12年零增長,gdp卻翻了5倍,而每次地產減速,gdp立馬就弱了……

但未來不再依靠鋼鐵水泥基建機械後,地產的重要性會迅速下降,而股市會越來越重要,這也是我認為a股從2019-2022會持續3-5年牛市的原因!

而昨晚的央視新聞,進一步確立了這個邏輯!!我之前其實給出的是3350-3500的半年預測,這150點差距其實主要是對權重金融的不確定性,其實單論深創,已經3350水平了。

但由於人造牛市必然會導致交易活躍,因此券商肯定是大牛板塊,牛市也會導致險資的股權投資收益大增,而銀行相對收益低影響不大,但會繼續受益於貨幣擴張以及大盤,所以走勢也不會差,因此基本判斷,年內目標傾向於3500!

短線而言,利好刺激下,短期目標,從之前給的2860-80(今天到了),提高到2950附近,也就是從歷史大箱體下沿提高到箱體中樞。

培育新牛市,已成戰略共識


但還是那句話,一旦在缺乏充分洗盤情況下強行突破前期籌碼密集區,必然導致迅速回落,所以如果這次短線高點到2900-2950之間見頂,則2800-50就能支撐,如果強行破2950乃至逼近3000,則2800難守,還會看到2700開頭。

另外,這次衝2950乃至3000,有著政策利好,更重要的是疫情即將轉折(其實除了武漢已經轉折),而下週武漢也會突然拐點,而且下週最晚下下週,武漢都會重新開始生產!

全國估計只有北上廣深溫杭等極中心發達城市,要到3月開工,其他大多數城市身份未來兩週都會開工,這會從基本面和心理上雙雙推動市場!當然,也是強行拉高後的出貨機會。

所以,疫情好轉,反而是利空!

為何中心城市不著急,因為他們有錢,而且中心城市主要是服務業,高新產業,這些大多可以在線完成!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窮,且主要靠工業(必須現場幹),耗不起啊!

另外,也不要擔心開工疫情會發展,因為該發病的,在這20多天的假期裡也都發病了。而這周武漢所以疑似和輕症重症都關進方倉後,危險源基本也就都消滅了。

其實這病真的沒那麼怕,真的可防可控,只要我們下決心和有足夠物質基礎。

所以必須儘早開工,不僅抗擊疫情,我們啥事業不得靠物質基礎?


培育新牛市,已成戰略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