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乌拉那拉氏为什么断发?乾隆为什么对她那么狠心?

用户8998169029366


历史上乌拉那拉氏为什么断发?乾隆为什么对她那么狠心?

乌拉那拉氏断发及后果

乌拉那拉氏在富察皇后病逝后,被太后提拔为继后,这本来是个无上荣耀的事情,也算是在嫔妃宫斗中晋升到了最高位。可是就在乌拉那拉氏当了皇后的15年后,一次跟随乾隆出去南巡,因为自剪头发激怒了乾隆,被乾隆打入冷宫,最后心灰意冷地失去,乾隆也没去看望她。

关于乌拉那拉氏皇后断发的原因,乾隆皇帝没有过多提及,只是说皇后性情大改,对皇太后不孝顺,甚至说她已经接近疯狂,也就是说乾隆觉得乌拉那拉氏皇后疯了。

正史中对于乌拉那拉氏具体为何剪发没过多记载,野史倒有几个说法,具体也类似,就是乾隆南巡去拈花惹草,乌拉那拉氏看不过去劝谏,乾隆因此大怒跟皇后吵了起来,皇后赌气就剪了头发。

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确实很狠心,对于为她求情的官员都被处罚了,可以看出皇帝对于皇后是多么地生气。因此乌拉那拉氏皇后死后,皇帝也没有大规模地举行她的丧事,比起富察皇后的丧事规模差远了。

  • 按照惯例,皇后在皇帝之前去世,都是葬在帝陵地宫之中,乾隆先前病逝的富察皇后和惠贤、哲悯、淑嘉皇贵妃也都葬在这里,可是乌拉那拉氏以皇后的身份并没有葬在这里,而且乾隆还下旨一切按照皇贵妃之礼下葬,并没有按照该有的皇后之礼。

  • 按理说,嫔妃死后都会给谥号,富察皇后及先前死去的三位皇贵妃都有,可是乌拉那拉氏却连这个谥号都没,可见乾隆对她是多么的狠心。
  • 而且乌拉那拉氏葬的地方不设牌位,不能得到享祭,享祭一般妃位以上都有,乌拉那拉氏以皇后之尊连个牌位都没。

乾隆为何对她那么狠心

  • 历史上,嫔妃人老珠黄失宠很常见

乌拉那拉氏年轻时确实很受宠,可是被废时已经48岁了,早已经人老珠黄了,而后宫最不少的就是年轻漂亮的女人,本来男人就都喜欢新鲜的,作为皇帝的乾隆更甚,这个时候的乾隆全心思都在年轻漂亮的令妃身上,对乌拉那拉氏的喜爱早就没了。因此,人老珠黄的乌拉那拉氏皇后在跟年轻漂亮的令妃竞争,明显处于劣势,无法抓住乾隆的心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常见的,后宫之处多的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像本来很得唐玄宗喜爱的梅妃,在杨贵妃来之后也完全被唐玄宗抛之脑后。像李夫人自知生病面容憔悴,不肯见汉武帝,才能一直在汉武帝心中保持一个美好的形象,让汉武帝一直对她有着喜爱之情,从而能够厚待她的兄弟,李夫人就是早就知道“色衰而爱驰,爱弛而恩必绝”,因此这种情况在帝王家是很常见的。

所以乌拉那拉氏失宠也是很意料之中了。

  • 乌拉那拉氏心胸太过狭窄引得乾隆不喜

乾隆对于乌拉那拉氏断发的原因是说她疯了,那么她为何会疯了呢?其实很大原因是乌拉那拉氏妒忌心太强,心胸狭窄,引得自己性情暴躁,做出了激烈的行为,让乾隆以为她疯了。

乌拉那拉氏当时48岁,刚好是更年期,难免性情比较暴躁,而乾隆又迟迟不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让她心理不安,加上令妃地位的提高,让她感到威胁,因此难免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

这个跟当时顺治帝不喜欢静皇后有相同的理由,顺治帝也说静皇后妒忌心太强,看到年轻漂亮的嫔妃就妒忌陷害。

  • 乾隆及太后有意让令贵妃掌管六宫

乌拉那拉氏当时是在太后提拔下晋升为皇后的,可是她随后的行为却没有让太后满意,像乾隆废掉她时就说她对皇太后不孝顺,而随着令妃的受宠,皇帝及太后已经有意晋升令贵妃为皇贵妃了,可是皇贵妃位同副后,因此一般不会随便赐封,而且在皇后还同时在的情况,以免发生争执。

因此要让令贵妃上位,只能先把皇后从位置上赶下去,早已经不受皇帝及太后喜爱的乌拉那拉氏,就被借着断发这个导火线被废,接着乾隆马上就立了令贵妃为皇贵妃,让她掌管六宫。


冷余茜


乌喇那拉氏是个情商很低的女人,虽然长得漂亮,但却没有拴住男人心的能力,感情上受到挫折后,撒泼发飚,想逼乾隆就范,却把自己逼到了绝路。

乾隆对富察皇后一往情深

乾隆皇帝一辈子对富察皇后情有独钟,主要是富察氏知书达礼,非常贤淑,件件事做到乾隆心坎上。乾隆九年,蚕坛建成,富察氏带领妃嫔命妇大行亲蚕之礼,并一起学习养蚕缫丝之术,织成御衣。乾隆对皇后大加褒扬,觉得富察皇后母仪天下,带了个好头,并下令大小臣工崇俭去奢。

大学士阿桂还讲过这么一件事,一次乾隆帝患疥疮,需要频繁换药,富察皇后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地照料百天,乾隆皇帝身体复原后,富察皇后悄然回到自己寝宫。从这些行为看,富察皇后对乾隆皇帝生活照顾到无微不至,但却不干涉他的私生活,是个有胸怀,很恬静的女人。

但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接连夭折,身心倍受打击,最终在去泰山祭拜碧霞元君时,生病而亡。

靠排名当上皇后

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皇帝倍受打击,写了很多怀念的诗词,其中《述悲赋》写道:“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富察皇后死后,乌喇那拉氏靠在皇宫嫔妃中的排名居前,被封为皇贵妃,掌管皇宫事宜。这就是说她成为皇后的第一候选人,如果她能够赢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很快就可以接替皇后的位置。但这个女人除了漂亮外,没有突出能力,特别是情商很低,既不会小鸟依人,又不会体贴入微,更猜不透乾隆的心理,两年多的时间也没有抚平乾隆心中的伤痛了,更不用说替代富察皇后在乾隆心中的位置了,这是做女人的失败。

后来还是大臣上奏折,催促皇帝立皇储,乌喇那拉氏母凭子贵,勉强上位成为皇后。

撒泼发飚与乾隆反目

乾隆三十年,乌喇那拉皇后随皇帝到江南巡游,到了杭州,乾隆爷又想借微服私访外出拈花惹草,结果乌喇那拉皇后醋意大发,这么多年皇上对富察氏念念不忘,对自己不冷不热,到江南后却热衷于寻花问柳,于是坚决阻止乾隆私访。乾隆怒不可遏,斥责乌喇那拉氏忤逆圣意,并数落她这些年的过错。没想到乌喇那拉氏也是个火爆脾气,竟然拿出剪刀,剪断了自己的头发盟誓。这可不是一般的行为,按大清风俗,只有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就坐在眼前,那拉皇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乾隆皇帝认为她疯了,叫人把乌拉那拉氏送回皇宫,并把她打入冷宫。

《朝鲜李朝实录》记载: "乾隆幽囚皇后。"

当然,在正史中不会记载乾隆和皇后在杭州争吵的真正原因,《清史稿》中“忤上旨,后剪发”一笔带过,而乌喇那拉氏死后,乾隆皇帝手谕中则写道:

“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

乾隆把乌喇那拉皇后因吃醋剪发一事,归结为疯迷,不但冒犯了皇帝,还冒犯了在场的皇太后,因此将也送回京城。

剪发后果很严重

由于乌喇那拉皇后剪发,乾隆由失望变绝望,不再搭理她。乌喇那拉皇后积郁成疾,挨了一年就去世了。但她没想到的是,死后乾隆也没有原谅她,降低了丧葬的规格,只按贵妃级别下葬。

在女子地位低下的旧时代,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


聋王异史


乾隆一生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富察氏出身名门、秀外慧中。她聪明乖巧又天真烂漫,温柔婉约又善于处事,深得乾隆的喜爱。乾隆为了表达自己对富察氏的心意,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跟她生孩子,生了孩子第一时间立太子。康熙与雍正都是秘密立储,而乾隆是公开建储。可见他对富察皇后的深情厚爱。可惜富察皇后运气不好,前后生了两个皇子都早早夭折,富察皇后深受打击,后来在东巡途中病情加重,不幸逝世。皇后离开人世,后宫不能无主,在太后的多次催促之下,乾隆只得随从母亲的心意,立“娴妃”乌拉那拉氏为继后。

说到乾隆对乌拉那拉氏,基本就没产生过什么爱意,更别谈情义。不能说她不够美,关键是乾隆对于记忆里的“白月光”太眷念,咋看眼前的红玫瑰咋像一抹蚊子血。富察皇后死了三周年,乾隆依然无法真正的接纳乌拉那拉氏,他在诗里自我剖析: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难道是新人真的不如旧人吗?其实是因为与旧人相投日久)。在继后陪伴乾隆的时候,乾隆也频频想起旧人:“劝餐非昔侣,举案是新缘",并自注:“丙寅年来此孝贤皇后相随”。在当时,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太监记录的,这诗传到继后眼睛里,自然让她窝了一肚子气。而皇帝对继后的不够重视,也让后宫中人对她不如对富察皇后那般敬畏与爱戴。同理,继后的儿子虽为嫡子,也远远得不到自己渴望的受重视与被尊重。

再者,乌拉那拉氏的管理能力也着实不强。作为后宫最大的CEO,她不能保护妃嫔们顺顺利利的生下孩子、养大孩子。不谈25岁英年早逝的永琪,也不谈富察皇后膝下留不住的永琏、永琮,单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成了幼殇。这在阶级森严,妃嫔不可能逾越过皇后滥用《如懿传》里杀婴技术的清宫,确实属于皇后工作方面的监管不力与看顾不周。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富察皇后崇尚节俭,知书识礼,她管理后宫井井有条,宫中上下对她心悦诚服,各级妃嫔向她学习效仿。包括乾隆的起居,富察皇后也是事必躬亲。乾隆有一年身上长了疥疮,太医叮嘱百日之内必须经常换药。富察皇后特意搬入乾隆寝宫的侧室,衣不解带悉心照料,直到乾隆完全康复,才回到自己的长春宫(这一节史料被《延禧攻略》照搬)。所以,乾隆对继后更加冷落,就连纯妃、嘉嫔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也远远超过了她。纯妃接连生育皇三子、皇六子以及嘉嫔接连生育皇四子、皇八子,而乌拉那拉氏到了35岁,才生下了唯一的儿子永璂。 加上继后后来约束不住自己的负面情绪,当了皇帝的面先是抗旨,后是赌气剪了头发( 《清史稿·列传·后妃》:“(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激怒了乾隆,收回了给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册封(皇后、皇贵妃、娴妃),乌拉那拉氏等于被打入了冷宫,从此再未亮相众人前。永璂也因此受到连累,再无资格被列为皇储之选。


梨涡小篆


乌喇那拉氏是乾隆的继后,第一任皇后为富察氏,她是乾隆的发妻,深得乾隆看重,曾经将他们的嫡长子立为太子,可惜这位嫡长子早殇,后续的儿子也过世,只留他们女儿和敬固伦公主,受尽乾隆宠爱,富察氏在南巡途中德州过世,乾隆悲伤不已,下旨将富察氏所乘船只运会京城,甚至不惜拆了京城城门,葬礼更是隆重,乾隆不止一次写诗悼念。

与第一任皇后相比,乌喇那拉氏也自年少时陪伴乾隆,在府邸时为侧福晋,满洲正黄旗人,

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这是《清史稿》中对乌喇那拉氏的描写。

依旧是南巡途中,乌喇那拉氏剪发,被乾隆勒令回京,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相当于打入冷宫。对于她为何剪发,史料并未有明确记载,在于当时,剪发是大忌,除非太后或者皇帝崩才可剪发,可见当时乌喇那拉氏皇后绝望至极。次年就过世了,乾隆正在打猎,根本不在意,下旨以皇贵妃礼葬(实际仅相当于嫔),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被草草葬入妃陵,后世考古发现,她连单独的陵园都没有,被塞在纯惠皇贵妃陵墓一角,一代皇后身后事就如此凄惨。



Roseview财经


引言:乌喇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乾隆帝第二任皇后,满洲镶黄旗人,佐领纳尔布之女。雍正年间嫁与当时尚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当时她被封为侧福晋,这么看起来,乌喇那拉氏从潜邸之时就跟随了乾隆帝,乾隆二年她被封为娴妃,乾隆十年晋封娴贵妃,乾隆十三年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十五年被册立为后。这也是一步步走将上来的

按理应该更加珍视这样的机会,可是她做了什么逆鳞之事,被皇帝所厌弃呢?

一、那拉皇后被废的过程

那拉皇后在被册立之时,也是备受宠爱的,《如懿传》里把她描述成一位重情重义的娘娘,这也许只是文学作品的夸张与艺术表现形式,那拉皇后四次陪伴乾隆南巡,也足见她在册立之初,还是受到了皇帝的重视。

可是在第四次南巡之时,那拉皇后的命运被彻底改变,本来南巡之初风平浪静,在途中,乾隆皇帝还给她举办了生日庆典,在杭州早膳之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可是到了晚上,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皇后那拉氏再没有出现,而陪伴乾隆进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嫔和卓氏。

在以后那拉皇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和硕和嘉公主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就这一次的送回,那拉皇后的命运出现了极大的转折,她不在是乾隆皇帝眼里的白月光了,或者从来就没有做过皇帝眼里的白月光,她变成了一粒饭粒子。

命大学士公傅恒为正使。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册文曰。朕惟干始必赖乎坤成健顺之功以备。外治恒资于内职。家邦之化斯隆。惟中阃之久虚。宜鸿仪之肇举。爰稽茂典用协彝章咨尔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秀毓名门。祥钟世德。早从潜邸。含章而懋着芳型。晋锡荣封。受祉而克娴内则。噙躬淑慎洵堪继美于兰帏。秉德温恭。信可嗣音于椒殿往者统六宫而摄职。从宜一准前规。今兹阅三载而届期。成礼式遵慈谕。恭奉崇庆慈宣康惠皇太后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只承懿训。

这封诏书是那拉皇后被册封时皇帝亲笔所写,但是如今看来刺目非常。

南巡结束后,皇帝回到京师,不久后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册宝,裁减了她手下奴仆,只留了两位宫女伺候,这是地位最低的答应所配备的份例。

二、乾隆的官方说法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那拉皇后香消玉殒,皇帝发了一道上谕:“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着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这是皇帝的官方回答,意思是说,那拉皇后在南巡途中突然发了疯,举止异常,对皇太后也极其不尊敬,不能恪尽孝道。到杭州时,举止都和常人不一般,于是就提前把皇后送回京都调养,可是皇后已经病入膏肓,经过一年的调理,终于没有得到缓解,病情加重,造成她的离世。那拉皇后并没有大的错误,她的这一切,只是源于她命薄福浅,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遇所致。本来她这么疯癫,废了她都是可以的,但是朕仍然存下她的名字,对于她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但是她的丧仪实在不适合用皇后之礼了,就以皇贵妃的礼仪办吧。

这是乾隆皇帝说的被废理由,当然这是官方的发言,谁也猜不透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那拉皇后被乾隆如此讨厌。

乾隆四十三年,皇帝又给这件事找了一个理由: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皇帝的另外一个解释是,先皇后去世后,那拉氏是潜邸就在一起的侧室福晋,朕念及旧情,把她升为皇后,可是她行为乖张,但是朕仍然对她宽厚以待,但是她一意孤行的断发而为,是朕极其不可以忍受的事情,她的被选和姿色无关,她的被废也与姿色无关,和色衰爱弛没有任何关系。

综合乾隆皇帝自己的说辞,那拉氏被废,是因为行为乖张,从而断发而为,特别是断发之举,简直是无可饶恕。

三、民间的传说

1、乾隆皇帝的风流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于是乾隆下江南被后世描述成很多风流故事。他贪恋江南美景,顺便寻花问柳,猎尽江南佳丽,那拉皇后出身正统,看不惯皇帝如此行事,就直言劝谏,结果乾隆不仅不听,反而说她行为疯癫,派人把她送回京都。

2、皇帝要进封令贵妃

在南巡途中,乾隆帝和皇太后想进封令妃为皇贵妃,遭到了那拉皇后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断发明志。这是最站不住脚的说法,因为在有皇后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不会册立皇贵妃,这样会让帝后失和,乾隆也不会因为这种事就废黜皇后。

那拉皇后断发的事情,在历史上仍然是个谜案,到底是因为什么?后世也猜测纷纷。要论真假,只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那拉氏或许当初有那么一份幻想,把全身心都留给帝王之家,可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哪里有真正的深情,她最大的错误是生在了乌喇那拉氏家族,走进了无情的深宫,做了一棵毫无自由的宫墙之柳。


逆风解语


我字多,看我,准没错。

如懿终归是个可怜人,虽贵为皇后,最终却不惜用断发这种方法来换取乾隆重视。

乌拉那拉·如懿在位期间是乾隆皇帝的皇后,但是其一生好像并没有那么的幸福,临到终了,面对皇帝的无视,只能用断发来引起皇帝的重视,重视达到了,但是其结果也是十分可悲的。

乾隆在江南期间听闻如懿断发之后连夜回到京都,在第二天凌晨的时候就废除了如懿的皇后一位,并且收回了所有能证明皇后身份的珍宝,如懿的儿子也永远失去了被乾隆看重的机会。

据说在死时被乾隆以贝子身份安葬,贝子清朝的第四等爵位,其地位还在郡王之后,可见乾隆对于此事的愤怒。

如懿断发为何这么严重?

在当时满族人眼里,女子只有在丈夫去世的时候才能断发,而乾隆当时活得好好的,如懿就进行断发,可见是对乾隆的诅咒,也不奇怪为何乾隆会连夜从江南返回京都。

如懿已身为皇后,为何要这样做?——皇家的爱恨情仇

乾隆一生最爱的人,并不是如懿

乾隆一生风流,数次南下江南寻求美景,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中也只钟情一位女子,就是自己的第一位皇后,孝庄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对富察氏的宠爱到了什么地步呢?在位期间早早就秘密将富察氏的两个儿子立为当时的太子,但是奈何没有这样的命,很早就夭折了。

两个孩子的接连死亡让富察氏心如刀绞,乾隆就让富察氏跟随自己一块南下江南放松心情,但是富察氏在济南的时候不幸离世,让乾隆悲痛万分,事实证明,富察氏的离开对乾隆后来的情绪和个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富察氏逝世后,太皇太后建议乾隆另立新后管理后宫,其最佳人选就是乌拉那拉·如懿,乾隆不忍在富察氏大丧期间就另立新后,但是为了管理后宫,就让如懿先暂代皇后一职,直到富察氏丧期过后才正式将她立为皇后。

富察氏已死,并且又新立皇后,但是乾隆对富察氏的思念丝毫不弱,我们都知道乾隆时一个玩性很大的人,一生数次下江南,但是自从在富察氏死后,乾隆每次下江南都会绕开济南,这个让富察氏逝世于此的城市。

同床异梦,由爱生恨

反观如懿呢,虽然在刚刚登上皇后之位的时候风光了一段时间,但是在之后的长时间之后,如懿知道乾隆内心只有富察氏,在两人之间,更多的是如懿的一厢情愿,在此期间,乾隆还继续下江南。

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清·乾隆

这首诗是乾隆在富察氏离开十七年后在济南郊外时所作的诗词,从这中间就能看出乾隆对于富察氏是真的情深意切了。除此之外,乾隆在富察氏死后还写了一首《述悲赋》,在这一篇赋中,可以看出乾隆对于富察氏那刻骨铭心、感人肺腑的爱情。

如懿在遭受到长期的冷落之后听说到乾隆内心还在想念富察氏,并且还为之作诗的事情后,再想想自己的遭遇,深宫三十年却依旧得不到这个男人的心,虽然自己贵为皇后,但是乾隆却依旧不将自己的孩子立为太子。

内心恨意加上醋意促使了这个悲剧的结局。

总结

自古皇室多薄情,到了乾隆这里却成了一个一生只爱一人的深情皇帝,只可惜苦了如懿,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出去最终却依旧得到这个人的心,如果放在以往的年代如懿的结局定不会如此悲惨。

所以看似皇后高高在上,实际上如懿也是一个可怜人啊。

我是文青,如果觉得不错,原创不易,点赞、关注,这些随手之举,就是对文青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谢谢阅读。


文青聊史


前段时间电视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热播,清高宗乾隆帝的废后纳喇氏(一说是乌拉纳喇氏、另一说是辉发纳喇氏,这里就不去铺开说了,笼统以纳喇氏称之)也渐渐为众人所熟悉。其实她是大家的老熟人了,早年间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中那位“人见人恨”的皇后,实际上其原型就是这位纳喇氏皇后!

史载,纳喇氏是佐领讷尔布之女,于雍正十二年嫁予时为宝亲王的清高宗为侧福晋(有正式封号的侧室,没有名分的叫妾或者“格格”,客气一点则被称为“庶福晋”,但“庶福晋”不算正式封号)。清高宗即位之后,纳喇氏于乾隆二年受封娴妃,八年之后晋封娴贵妃。乾隆十三年,清高宗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去世,纳喇氏进位皇贵妃、摄六宫事,成为了“副皇后、代理皇后”。乾隆十五年,纳喇氏被正式扶正,成为了清高宗的第二任皇后。乾隆三十年,纳喇氏因在随扈南巡途中“断发”触怒清高宗,被清高宗提前“遣返”回京。事后,清高宗下令收回了纳喇氏自娴妃至皇后的所有册宝并将其待遇降为了只有两个侍女伺候的答应级别!

自此,纳喇氏虽然没有被公开废黜、名义上她仍然是清王朝的正牌皇后,但实际上已经被“不废而废”了!同年,时为令贵妃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受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事实上取代了纳喇氏后宫之主的地位。一年之后,纳喇氏郁郁而终。死后,清高宗命人以皇贵妃之礼将其下葬,说是“皇贵妃之礼”,实际上相当寒碜,纳喇氏的灵柩居然被直接塞进了裕妃园寝里已经去世的纯惠皇贵妃苏氏的地宫之中!据清宫内务府旧档记载,纳喇氏的整个丧事仅耗费白银200两7钱9分7厘,甚至还不如一位低级妃嫔,可见清高宗对纳喇氏的厌恶到了何等地步!

纳喇氏“断发”为何触怒清高宗

所谓“断发”,顾名思义就是剪断自己的头发。在现而今发廊满大街的时代,剪个头发真心算不得是什么大事,可清高宗为何会因此大发雷霆呢?这还要从清宫的旧俗说起。清朝后宫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帝、皇太后驾崩,后宫妃嫔为了表达哀悼之情,往往会剪下自己的一缕发辫随葬,大概其就是代替本人殉葬之意。因此,“断发”在清宫中是有其特殊意义的。纳喇氏无故“断发”,在彼时的清高宗看来,要么是咒自己死、要么是咒自己老妈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甄嬛传》中甄嬛的原型)死!岂有不大发雷霆之理?

纳喇氏因何要“断发”

关于纳喇氏因何要“断发”的问题,所有史籍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甚至包括“断发”的意义,实际上多少也有些“事后诸葛亮”、牵强附会。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清高宗与纳喇氏的夫妻关系彻底破裂了!否则也就没有后来清高宗那一连串的举动了。

从纳喇氏直到成为皇后之后才和清高宗生下两个儿子来看,早年的纳喇氏似乎并不得宠。清王朝有规定,皇帝每月必须有几日与皇后同房,这才有了纳喇氏两个儿子的出生。在此之前,很可能清高宗很少临幸纳喇氏,即便偶尔临幸也未必碰得上排卵期。由此可见,清高宗并不太喜欢纳喇氏,这一点从纳喇氏身为清高宗潜邸时期的侧福晋,却让不少早年潜邸时期的小妾后来者居上也能看得出,她并不得宠!

纳喇氏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后,完全是因为甄嬛,噢、不,是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纳喇氏虽然不招清高宗待见,但和婆婆崇庆皇太后的关系一直不错。在孝贤纯皇后去世之后,崇庆皇太后力推纳喇氏接任新皇后。清高宗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加之彼时清高宗也的确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最终在崇庆皇太后的干预下,纳喇氏成为了继后。但清高宗心中多少是有些不乐意的,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就此埋下祸根。偏巧纳喇氏又是一个不善巴结奉迎之人,性格比较刚烈,经常与清高宗意见相左、矛盾不断。所谓“断发”事件,虽然是突发事件却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清高宗与纳喇氏长期夫妻矛盾的总爆发。作为皇后,纳喇氏的权限局限于后宫,彼时她唯一能做的恐怕也就是“断发”以示抗争了……

纳喇氏被“不废而废”的背后黑手

前面说了,清高宗与纳喇氏的夫妻矛盾总爆发是纳喇氏被“不废而废”的重要原因。但清高宗不喜欢纳喇氏并非一天两天,在纳喇氏成为皇后之后,十五年清高宗都忍下来了,为何乾隆三十年时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本着谁受益谁即主谋的逻辑,一个人难脱干系,她就是在同年取代纳喇氏成为事实后宫之主——皇贵妃、摄六宫事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包衣出身,以宫女身份进入紫禁城,后来被清高宗看中,成了皇帝的女人。乾隆十年,未经常在、答应的过渡,魏佳氏被清高宗直接册封为了贵人。接下来,魏佳氏的人生如同开挂了一般,由贵人晋封令嫔、令妃,到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已经成为了地位仅次于纳喇氏的令贵妃!清宫有制,皇后在世不设皇贵妃,贵妃实际上就是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角色。由此可见,魏佳氏是何等得宠。也难怪人们常说,清高宗前半生只有一个老婆富察氏,后半生也只有一个老婆魏佳氏!更重要的是,魏佳氏于乾隆二十五年为清高宗生下了一个儿子永琰,即后来的清仁宗嘉庆帝。

纵观彼时清高宗的后宫,只有魏佳氏有能力、有动机去和纳喇氏争位!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纳喇氏被“不废而废”的数年之后,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正式密立魏佳氏的儿子永琰为皇太子!彼时在永琰之上还有好几个哥哥活着,凭什么是他?难道这里面没有魏佳氏的影子?恐怕未必吧?很显然,纳喇氏在位,她的儿子永璂是魏佳氏之子永琰最大的障碍!只有扳倒了纳喇氏,魏佳氏才有机会、她的儿子永琰才有机会!魏佳氏从一介包衣成为摄六宫事的皇贵妃,靠的恐怕不仅仅是脸蛋儿和床上功夫吧?由此可见,纳喇氏被“不废而废”,很可能幕后黑手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当然,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见诸史籍,我们只能进行合理化推测。很可能随着魏佳氏的崛起,尤其是清仁宗出生之后,魏佳氏对纳喇氏的倒逼也越来越严重!面对丈夫的冷漠与魏佳氏的威胁,纳喇氏却无能为力、她根本无力抗争!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恨与不满,纳喇氏选择了走极端,“断发”以示对丈夫的不满与诅咒。而此举恰恰犯了清高宗的大忌,他本就不满纳喇氏,纳喇氏此举恰好给了清高宗口实。于是,“断发”事件被清高宗无限上纲上线,直接导致了纳喇氏“不废而废”。或许连清高宗自己都觉得这样的理由不足以服天下悠悠众口吧,所以直到纳喇氏去世,名义上她依然是清王朝的皇后!

说白了,废后就是清高宗在给魏佳氏和她的儿子腾地方!从废后当年清高宗便违背皇后在世不设皇贵妃的祖制(纳喇氏名义上仍然是皇后)册封魏佳氏为皇后也能看得出,清高宗和魏佳氏已经“急不可耐”了,不是吗?或许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清高宗也开始重新审视魏佳氏的能量了,为了避免这个强势的女人做大,清高宗直到魏佳氏去世也没有将其扶正!魏佳氏最终也只能憋屈地以令懿皇贵妃的身份进入裕陵地宫……


农民工歪说历史


清代一共出现了三位乌拉那拉氏皇后。第一位在努尔哈赤病逝后,被迫以身殉葬(乌拉那拉·阿巴亥);第二位是雍正的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曾为雍正生下长子,到雍正当上皇帝的第八个年头,皇后因病去世;

最后一位,是乾隆的继皇后,陪同乾隆南巡至杭州时,因 “断发” 一事触怒乾隆,甚至在死后,只以皇贵妃礼葬,葬处更被安排在了裕陵妃园寝前排正中主宝顶下的地宫内,且不设神牌。

乾隆皇帝的乌拉那拉氏皇后为何要断发?虽有各种的猜测,但其背后的真相至今仍是一个谜。综观整个事件,至少存有三大蹊跷之处 : 一是事件的突发性;二是“断发”之说的真假;三是乾隆怨恨之深。


“断发事件”在亳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

公元1765年,正月十六日, 乾隆皇帝奉皇太后钮祜禄氏自京启銮,进行第四次南巡江南。 随同乾坤南巡的主要包括,乌拉那拉氏皇后、已故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兄长、大学士傅恒、宠臣和坤、容嫔之兄图尔都及蒙古王公亲贵、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妃和卓氏等。

据《清史稿 列传一 后妃》记载,“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事件发生时是已到达杭州后,按照清朝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乌拉那拉氏皇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如同发疯般剪掉了自己的头发。

无论是清宫的文档或是史料记载,在“断发”事件发生前,乌拉那拉氏并无精神类的疾病,平时生活起居也未见异常,甚至与乾隆皇帝的关系并没有如民间传言般的不堪。究竟是什么原因而导致她突然变得举止失常?唯一可以断定的,是这起事件是突发性的。

断发之说真假难辨

皇后乌拉那拉氏的“断发之说”出自清朝的官方,且一如既往地只作简单的叙述,至于事件的起因、过程等均只字不提,更别说动机或主观方面是否故意还是过失了。

因此,“断发之说”是否只是为了掩盖真相而找出的一个借口而已?另外,就“断发”一事而言,在乾隆时期并非是孤例。实际上,在此之前也曾发生过多例的“剃发事件”,且处罚极为严厉。最为不解的,还在于乾隆的怨恨之深。

乾隆皇帝为何死后不愿同穴?

按照清代的丧葬制度,若皇后死在皇帝入葬前,则先葬入帝陵内,待日后与皇帝合葬。如果死在皇帝入葬后的,只能单独建陵。依此制度,乌拉那拉氏先于乾隆而死,理应先葬入裕陵。

乌拉那拉氏死于乾隆三十一年,而这时乾隆的裕陵地宫里早已葬入死于乾隆十三年的孝贤皇后富察氏及慧贤、 哲悯、 淑嘉三个皇贵妃。 然而,事实却是乌拉那拉氏并没葬于裕陵,也没有单独的陵寝。

据《清史稿 列传一 后妃》记载,“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事高宗潜邸。即位,封纯嫔。累进纯皇贵妃。薨,谥曰纯惠皇贵妃。葬裕陵侧。” 这里的纯惠皇贵妃是乾隆的妃子,在乾隆二十五年时已去世。

另据《清宫医案研究》等记载,纯贵妃是死于肺病,甚至怀疑可能是带有传染性的肺结核。因此,纯惠皇贵妃并没有被葬入乾隆的裕陵,而是在裕陵旁单独建陵,即纯惠皇贵妃园寝。而六年后去世的乌拉那拉氏皇后,也被葬入此处。


民间传言其可信度并不高

在民间,有传言乾隆对那拉氏皇后并无感情。她能当上皇后,主要是基于皇太后对乾隆施加压力,只为填补因孝贤皇后富察氏去世而留下的空缺。剪发的原因,一是乾隆的风流;二是对日渐失宠表达不满;三是在立储上与乾隆产生矛盾。

首先,事件还没发生前,乌拉那拉氏与乾隆之间的感情并非如传言般。恰恰相反,在现有已知的记载中,二人的感情不仅稳定,还处处透出恩爱。如在事发前的二月初十乌拉那拉氏的生日当天,乾隆仍为那拉氏准备了一席精美的菜点,并亲自陪皇后享用。若这样的举动仍不足以说明的话,那么在众多的历史记载中,或许能找到更多的答案。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孝贤皇后崩逝于德州。仅仅过了十一天,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三月二十二,孝贤皇后定谥,养心殿西耳房装修挪东耳房。” 这里指娴贵妃(乌拉那拉氏)搬进皇后在养心殿的单间了。因为此时的娴贵妃手下忽然增加了三名宫女,其标准已接近皇后。

在刚过孝贤皇后富察氏百日满的六月二十二日,据《军机处录副奏折》记载,“军机处呈进所拟册立皇贵妃谕旨”。说明乾隆早就下达了要册封皇贵妃的旨意,并命军机处拟旨。

据《清实录》记载,七月初一,即诏封娴贵妃为摄六宫事皇贵妃, 明确立后时间定在27个月后,“但皇贵妃摄行六宫事。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既统理内政,体制自宜尊崇。贵妃亦应一体行礼。” 皇贵妃摄六宫事没有先例,是乾隆自创出来的。

皇太后也明确表示,皇帝应在丧期过后、生日之前才立后。即 “皇帝心有不忍。亦应于皇帝四十岁大庆之先。 时已过二十七月之期矣。举行吉礼。” 等于说,是乾隆让乌拉那拉氏提前过上了皇后的生活。


立后有两大先决条件,即不宜在丧期未满和乾隆生日之前。而乾隆这样的举动,说明了对乌拉那拉氏的信任与宠爱。也进一步推翻了民间所说的乾隆不喜欢乌拉那拉氏,一直拖延立后的说法。

据《清实录》 记载,“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 册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八月十五,皇后之父讷尔布、追封为一等公。遣官致祭。造坟立碑如例。妻封为公妻一品夫人。以其孙讷苏肯袭一等侯。 ” 一年半后,乌拉那拉氏更在五年内为乾隆生下两男一女,不恩爱的传言似乎难以成立。

其次,说因乾隆风流而对此不满更是无稽之谈,试问封建社会里,民间还允许三妻四妾、妻妾成群,就更遑论皇帝了。至于摄六宫事的乌拉那拉氏会因此而争风吃醋,也多是无中生有的捕风捉影罢了。

最后,乌拉那拉氏参与或涉及立储之事也未见正史。且在雍正时期,已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要想干涉也无从下手。就算有这心思,也多是在乾隆枕边吹吹风旁敲侧击暗示一下而已。


“断发事件”的猜想

在乾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去世不到一个月时,也曾出现过多例 “剃发事件”。著名的有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及湖广总督塞楞额,二人先后无视 “百日之内严禁剃头” 的禁令,带头剃发。乾隆闻讯后,先后将二人赐死。后来又以地方官员不上表奏请赴京叩谒大行皇后梓宫为由,相继又处分了五十多名官员。

既然在特别的日子里剃头都可招致杀身之祸,那么在乾隆面前公然“断发”也必然会引火烧身,这层道理乌拉那拉氏不会不知道。可为何还要奋不顾身歇斯底里地去实施?这于情于理都不合。

若说平时就有精神类疾病或家族遗传史等,出现这种情形尚能解释过去,可正史却并无这样的记录。是否是出于一时的气愤?这样的情形也不大可能。因为乌拉那拉氏常年深居宫中,发生事件时摄六宫事已达十多年之久,其心态早已历练得异于常人。

另外,就算此时已四十五岁的乌拉那拉氏失宠,但至少二人的夫妻关系仍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畴之内。但为何一夜之间就翻脸成仇,且怨恨又如此之深?



乾隆三十一年,乌拉那拉氏皇后去世。乾隆发了道上谕,对皇后丧事规格作出明确规定,皇后丧仪比照皇贵妃办理,并将二人反目之事诏告天下。此谕一经颁示,举朝哗然。几天后,御史李玉鸣上奏,言称上谕中遗漏了重要的一项,即应为皇后服三年国丧。乾隆读毕,即下令将李玉鸣革职查办,发往伊犁戍边。

既然乌拉那拉氏精神没有异常,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没出现大的问题。为何堂堂的皇后在死后受到的待遇如此不堪,就连官书和档案对此亦讳莫如深只字不提?

唯一的解释,是乌拉那拉氏触碰了乾隆的底线。这个底线无非就两种可能,一是出言不逊在言语上有辱先皇等,即所谓的“大不敬”;二是将乾隆的个人私隐当面给掀了出来。也只有这两种可能,才使得乾隆的怨恨达到了极致。并以皇后发疯自断其发为借口,将乌拉那拉氏废掉。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先更正一点乾隆的继后是辉发那拉氏,不是乌拉那拉氏,这是影视剧的错误。那拉氏在乾隆后宫那么多年,乾隆对她肯定是有感情的。至于她断发的原因后人有很多猜测,有人说是因为要进封令妃为皇贵妃,也有人说因为乾隆招了歌妓上船,真正的原因后人已无从知道,当时的一切证据已被乾隆毁掉。至于乾隆为什么对她那么狠心,我觉得是继后肯定把乾隆惹怒到了极点。


深秋清风0111


辉发那拉氏皇后(简称那拉皇后),乾隆第二任皇后,雍正十二年,16岁的那拉氏嫁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为侧福晋,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弘历登基,是为乾隆皇帝,一个月后,册封那拉氏为娴妃,“娴”之一字,在满语中的意思为“安和的、恬静的”。乾隆十年,册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传闻中乾隆最爱的富察皇后病逝,中宫空位,那拉氏被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三年正式册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正式登上后位。

纵观那拉氏嫁给乾隆后的分位变迁,一路顺风顺水,还为乾隆生下两子一女,在乾隆嫡皇后病逝后四个月便被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登上后位后,相继生下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皇十三子永璟。乾隆每次南巡、祭祖等必让那拉皇后伴驾左右,由此看来,帝后感情和睦。

可是在乾隆三十年,第四次伴驾南巡时,帝后感情突然碎裂,那拉皇后被提前送回京师,而后等待她的便是无情的道道旨意。

第四次南巡途中,乾隆和那拉皇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就算当时同行的人也是一脸懵逼。

南巡初期,帝后感情还和睦,在途中,乾隆还为那拉皇后庆祝四十八岁的生日,而途经杭州时,意外就发生了,如同往常的一天,早膳乾隆还给那拉皇后赏赐许多精致的吃食,而到晚膳时,那拉皇后缺席,在当天,那拉皇后被乾隆送回京师。

而在乾隆回京后,下令收回那拉皇后所有册宝,伺候的宫人缩减成两个人。没废皇后之名,但如同废后,乾隆三十年那拉氏触怒乾隆被厌弃,乾隆三十一年七月,那拉氏与世长辞。

在众人不解之际,乾隆下了这样一道旨意: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福,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只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从乾隆的措辞中说到那拉皇后行事疯癫,然而在此之前,那拉皇后行事正常,并没有癫狂的迹象。乾隆对废后的原因如此敷衍笼统,而在那拉皇后病逝后,不做惋惜,还言那拉皇后福浅,担不起他的恩泽。对于那拉皇后的身后事,下令用皇贵妃礼制操办,可实际上连皇贵妃的礼制都没有。那拉氏贵为皇后不能在乾隆百年后与其合葬,也不能单建陵墓,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陵墓。如此草率甚至踩低那拉皇后,可想乾隆对那拉皇后厌恶之深。

在那拉皇后病逝十几年后,乾隆对于民间的指责说道当年是那拉皇后自行断发,是为大不敬,行事癫狂,不废后位,已经仁至义尽。然而在来自十几年后的一面之词,真假难辨,并不能让人信服。

民间对此纷纷进行猜测,一则说因为乾隆生性风流,在第四次南巡途中,堂堂一国皇帝却招妓,那拉皇后对其再三劝阻,惹乾隆不快,乾隆对其生起厌弃之心。

二则说因为乾隆要立令贵妃为皇贵妃,遭到那拉皇后的强烈反对,在后宫之中一般有皇后在则不册立皇贵妃,皇贵妃相当于被封为皇后前的实习期。那拉皇后因为反对乾隆册封,触怒乾隆,又自行断发。

还有其他版本的流言,不外乎就是那拉皇后争风吃醋,惹的乾隆不快。还有猜测与乾隆的嫡皇后有关,然而真相到底是如何,至今没有结论。在最新的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中,关于这次帝后冲突都是采取了乾隆在后来所说的皇后断发之举。然而这是乾隆在十几年后给出的解释,那拉皇后早已入土,谁也不知道乾隆所言是真是假。

在那拉皇后病逝后,乾隆对她的厌恶仍然没有消除,虽然不知道当时南巡途中帝后到底起了何种冲突,而乾隆最开始说那拉皇后行事疯癫,可想而知,那拉皇后应该是顶撞了乾隆,也许说了什么话踩中了乾隆的痛脚,也许真如乾隆所言,在起争执时决绝断发。这始终是未解之谜,那拉皇后在后宫伴随乾隆数十年,为何会让自己陷入如此绝境?

历史的真相静待发掘,我们也只能从一些流言中做出猜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