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夠養活一家五口人嗎?

嶺南人士葉生


四十年前月收入100能養《活》一家五口人。不知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有啥意思?但任何一個時期的生活方式都有它特定的歷史原因,60~80年代也就是建國剛剛不久,中國人民剛剛翻身解放,社會百廢待興,國外經濟封鎖,當時生產力低下,工業落後,幾乎所有與生產有關的事都靠人力,為了弘揚中華人民的骨氣,不向別人低頭,當初提出的口號就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又由於國內剛剛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周邊勢力的威脅,鼓勵的人口生產運動,(英雄母親運動)一家人口達到5~10口,是人口數量的突然爆發期,試想農業生產水平過低,人口數量激增糧食不夠吃也是正常的。人們由解放前的飢寒交迫,過度到人人平等,均貧溫飽心裡是高興的。均貧溫飽階段也就是票證階段,那時只要雙職工一個孩子生活是富裕的,人們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孩子大了工作就好了)由於生產力低下科技水平過低,在戰爭後一窮二白的土地上進行經濟建設困難可想而知,才出現石油大會戰的場面,我想現在參加大會戰的人看到國家現在的發展是自豪的。他們有懷舊的情節是正常的。那時候雖然經濟建設飛速發展,但人口激增的壓力在城鎮爆發,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改變邊遠地區人們的傳統封建意識,才有人類歷史首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6幾年~80年)

那時糧食畝產300~400斤都是上好良田(純綠色食品)。大致75年以後出現有及少部分農村以實現機械化作業,年收入比當地有些工廠工人要高。出現少有的農村反哺城市的特例。總的來說歷史在任何一段現象都有它的因果特徵,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者緬懷過去,失敗者的憤憤不平。都是很正常現象。在那個歷史時期均貧很重要,在科技的進步的今天,鼓勵公平優質創新均富更重要。


佈道188


我今年66歲,知道40年前的一些情況。

40年前,也就是1980年,那時人們生活水平很低,還沒改革開放,農民勞動一天,還掙不了五毛錢。一個普通工人每月工資40一50元,縣長每月工資也不超過100元。那時100元能買800斤小麥,能買150斤豬肉,能買200斤牛羊肉,能買3000塊磚,能辦一場紅白喜事。

40年前,人們消費很低,人們只要能吃飽肚子,衣服不露皮,房不漏雨就行了,沒有汽車,沒有樓房,沒有空調,最多家裡有輛自行車,縫紉機,手電筒。一百元的手錶也是奢侈品。

那時一個家庭每月能收入100元,真是小康家庭,一家五口真是神仙也比不上,人人羨慕。


鄉鄰老趙


80年我在部隊津貼是7塊錢,我們坦克修理連是最好的伙食1.17元。我們那時每2月向家裡寄10塊錢(夾在信中,信封我們連一個金華的戰友用那種牛皮紙,就是現在文件代紙糊的,貼8分郵票)貼補家用,我老婆那時高中畢業鄉鎮企業上班伙食費3塊8一月,其餘折到生產隊拿工分,約每天5角,這樣算就是每月工資在15塊錢,這在當時是很好的,高中才能進得了廠。81年老婆用自己小手工業掙的錢(蘇州一帶花邊及勾花盛行)給我買了只19鑽上海牌手錶寄到部隊,那時真的很厲害了,我84年退伍在鄉鎮企業月工資為31塊5角,大多數29塊5角呢。可見80年的月收入100塊是個什麼概念,別說養活一家,能養二家也足夠,那時還沒有分田到戶,一斤糧票買米1角5分,肉6角5分一斤,飯店一隻三鮮湯(其實就是油渣羅卜或油渣冬瓜湯)5分錢,就這個也不是能隨便捨得去吃。80年代那幾年經濟突飛猛進,年年一個樣,3年大變樣,我84年退伍回家結婚後夫妻倆工資加丈人丈母(招女婿的[呲牙])月收入近百元,85年我一個人在工廠年入就過千,86年我們夫妻倆年總收入可以達到近4000,87年冬跟親戚借了幾千塊錢後共化費24000元建造了樓房,此樓房當時也是很超前,大門為4扇落地玻璃地彈簧門(那時農村人為6扇小木門),竟然建了個衛生間(村裡人都說我神經,說什麼要是上廁所走不動了也就不行了,老丈人頂住流言蜚語支持我),所以分田到戶、改革開放真的是一股春風吹醒了神洲大地,所以說80年代中後期的變化是巨大的。如今我在17年新建了現在的新樓,連帶裝修140多萬。


坦修兵


100元。胡說,那有那麼高。當時40元以下一般百姓,60元以上國家幹部。

農村10分勞力,富裕的村莊10分才1塊錢。一天掙10分的是能幹的大勞力。

我父親是公社幹部,一月60元。

家裡吃的用的都有了。


中英文字母一


1980年我3級工,老婆2級工兩人工資80元左右,同年我們結婚同年生一個兒子。那時的豬肉供應價0.75元一斤,農民自由銷售的豬肉1.5元一斤。3斤多重一條的黃花魚0.44元一斤,帶魚0.4元一斤。青菜幾分錢一斤。反正我的日子太好過了。隔壁鄰居是我同車間的同志,男的是3級工,老婆是臨時工。兩個人的工資70元左右,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日子照樣過,男的一天菸酒不斷照樣很好過。


手機用戶10323741043


這是啥問題,中國有多少個家庭有五六個孩子的,現在都五六十歲了不全活的好好的嗎?都說小時候又窮又苦,當然跟現在的日子沒法比,但也沒覺得苦,每天都快樂的生活,到現在也覺得童年是最幸福的。沒吃過麵包,但認為饅頭就是最好的食物,沒喝過汽水,也認為白糖水就是最好的飲料。一群小夥伴一起上山砍柴,一邊玩一邊幹活,回家聞見媽媽做飯的香味,覺得已經很幸福了。


四夕188764449


40年前別說100元錢了就是40元錢也能養活一家四口人,1980年以前,工人有工資級別的,最高八級工,在企業單位,學徒工24元工資,26元,29元,三年後出徒,工資32元,管枝術的付廠長才80多元,書記,𠂆長才100元左右,我在學徒其間,每月存10元錢,到年底還買塊上海手錶來。


用戶182637106706


我八一年參加工作,工資每月36.10元,農村單職工,八五年長工資,長成三級工工資42.30元每月,家裡有四畝地,四口人兩個孩子妻子和我,雖不富裕,基本能生活下去。九三年工資270.元每月,九七年到二零零五年每月工資600元上下,二零零五年工資改革,工資長到1100上下,由於物價上漲,生活質量設


用戶1934844520283


四十年前呀!那太能了。也就是說我十五歲,八零年吧。我父親是工人,我還清清楚楚的記得,我父親那月開的工資正好100元,我太感到驚訝了!那時一個月掙100塊錢,可是大錢呢!那時哪家沒有五六口七八人,一個月全家生活費用有個50,60的足夠了。這是家裡我父親上班,要是家裡沒有上班家庭不就更不容易了嗎?一個村上家裡有上班的家庭百戶也沒有三四戶,可見那時錢有多實。那時還是計劃經濟呢,所有商品價格根本沒有變動。月有百元收入的家庭是富裕家庭,根本不缺吃喝。


歌隨風傳


我們家九口人,我父親一個月68元工資收入。五個學生,一個爺爺,母親沒有工作,小妹沒有上學(年齡不夠)。這要說是四十多年以前了……。沒餓死,都能吃飽飯,都有衣服穿。吃的都是存綠色食品,沒怎麼生病,都很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