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西北地区一些农民跟风大面积的种植花椒树,把小麦等传统产业减少,对此你怎么看?

文字让生活更美丽


花椒作为一种奇特的香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味蕾需求更挑剔,花椒需求量加大,附加值增加,种植规模随之加大,也是情况之中的事。苹果和核桃,以及其它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近些年都不断的扩大种植规模,种植户,为追求的经济效益,无可厚非。看似普通大众化的花椒,好比当年花椒作为辛香料进入欧洲,是贵族之间食用的象征。网络曾经有人调侃:花椒引起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幕。可见花椒的食用价值还是非常“巨大”的,属于作料中的“奢侈品”。



为什么西北地区大规模种植花椒等经济作物,而种植传统农作物少了?

1、花椒的生长习性,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深厚肥沃的土壤结构。植株萌蘖性非常强,耐旱,喜光照,又耐寒,抗病也不错。隐芽生长期很长,所以耐修剪。但是,花椒树怕积水,短期洪涝灾害可以让植株死亡。


2、花椒树的生长习性,决定它的种植范围。西北地区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常年日照充足,雨水较少,多崇山峻岭,丘陵坡地。这种先天性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花椒树的生长发育,盛产优质的花椒,优质的苹果和核桃,以及别的农副产品。

3、反过来说,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比如小麦、玉米和花生等,并不适合农业机械化的运用,如果靠人工收割,先不说附加值高低,单单播种和收获就会增加很多劳动成本。种植花椒、苹果和核桃呢?虽说也是靠人工来操作,但是它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种植一次成功,可以连续多年丰收;而且它们体量大多比传统作物小,在复杂的地形中容易收获;同时,它们的附加值比较大,可以激发劳动人们的工作效率。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在传统作物,可以供给人们的日常需求,人们对美味佳肴的追求,并不是以前单单吃饱为标准,而是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食物的滋味,以及多元化——需求花椒的量在不断的加大。市场需求,催生花椒、以及苹果和核桃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加大。那么,我们种植户要注意的是,保证生产花椒的品质,才能在不断扩大的种植环境中,良性的发展下去。


三农的高度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先说说香椿和核桃的事儿。



前些年,在许多地区都大力推广种植香椿树和核桃树。其中,我姑姑那个村主要种植的是香椿树;而我们村则主要种植的是核桃树。

我姑姑家一共种了三亩香椿树,刚种上的那几年,还能够把香椿卖掉,虽然挣得不多,但着实比种小麦、玉米强。而近几年,由于种植香椿树的农户太多,香椿就不那么好卖了。基本上是能卖掉三分之一,余下的就烂掉了。综合算下来,还不如种小麦、玉米。

我家一共种植了26棵核桃树,自打结合同起,我就没有去摘过核桃。原因是摘核桃需要三四天的时间,而青皮核桃的价格只有一元一斤,我家出产的核桃顶多只能卖三百多元,但这三四天时间我至少可以赚六百元。通过算账,我放弃了核桃果,谁想吃就摘吧!不过,我们这里核桃很多,根本不稀罕人,想让人摘,也没人摘。

种香椿收入低,种核桃没人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就是盲目跟风的结果。就我地而言,香椿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0亩。这么大的种植面积肯定产量会很高,但市场需求量有限。那还怎么能够赚到钱啊!



说过了香椿和核桃后,咱再来说说花椒的事儿。

花椒是一种调味品,虽然说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市场需求有限。况且,许多地方都出产花椒,并不是什么紧俏商品。如果大面积跟风种植,恐怕难以销售,从而使种植户得不偿失。

跟风,是一种缺乏理智的表现,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因为跟风养殖或种植而赔钱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跟风行为要不得。希望西北地区的一些农民朋友在没有做市场调查之前不要跟风种植花椒。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市场很残酷,它不会同情任何人。无论是种植户也好,也无论是养殖户也好,在从事种养之前,一定要翔实地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切实避免跟风种养。否则,自己就有遭受损失的危险。


老胡说三农


我家就在西北,属于高原干旱地区,在我的印象里,小麦小的时候种,就是基本的口粮,不会换钱,现在面粉基本都是买的,所以小麦种的很少。

首先,产量小。因为西北缺水,山地多,无法灌溉,靠天吃饭,粮食产量很低。一亩麦子顶多产400——500斤,经济效益不高,与其他经济作物来比,不划算,不如种其他的换面粉。

其二,种麦子比种其他的粮食更加费时费力。麦子在我们这是秋天种,来年夏天收,收完后的犁两遍地,而且伏天必须犁一次,犁地用的是牛,天气炎热犁地,牛人都受不了。要是不犁两遍地,夏粮收成不好。所以现在人们都不种夏粮。

第三,现在气候变化,无法保障夏粮的产量,最近五年,我们这的夏粮几乎绝收,要不冰雹,要不就是干旱绝产。

转型农业在我们这有,十年左右,转型这么几次,前期红枣产业,做的还风生水起,但是由于气候原因,秋雨严重影响,枣十年就收了那么一年,其他年份枣几乎都不够自己吃,烂掉了,进年又发现核桃,有的地方核桃挂果了,价钱产量还可以,可没行成太大的规模,包括葡萄,产业规模没有行成,深加工产业跟不上。近两三年,开始发展山地苹果,这个没有挂果,收益还体会不到,不知道将来怎么样,看延安是山地苹果发展挺不错的。

无论发展什么产业,只有政府主导,行成规模化,行成强有力的竞争,才能做大做强,才能吸引投资,才能有好的前景。


杨一把黄土做一回人


大家好,我是天义,专注于三农领域。看大题主所说的情况,不光在西北地区,就是在我老家这边的农村,最近几年种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比例在下降,相反一些花椒树,核桃树,樱桃树等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多了。

归根结底是由于传统产业付出的劳动努力多,但收获后的市场价格低,从而导致农民收入也不高

1,其实咱们好多地区的农民朋友,包括天义家,记得小时候就会种植很多小麦,玉米等,也是家里日常的食物,也是一年到头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在种植管理的过程中,种植小麦或者玉米的周期时间比较长,也比较辛苦,无论是浇水灌溉还是施肥管理,少了哪一样都会出现减产,何况还有天气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夏天秋天的特殊天气频发,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时候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发现白忙活。

2,现在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并不是多么的理想,也不是很高, 往往钱都被收购的商贩或者中间商赚取了。随着农业技术等三农受到迅速发展,一些新型的花椒树,果树品种包括蔬菜,凭借着产量高,生长周期快,管理也方便等吸引了农民的目光。拿我们隔壁村来说,前今年开始栽种花椒和大樱桃树,不种植小麦了。结果今年樱桃大丰收,价格也高,有很多买的直接上面采摘,上半年6月份之前就全部收获卖完了,收入就比种植小麦玉米高了很多,休息2个月,等到秋天在采摘卖花椒,又赚了一笔钱,所以,哪个更经济划算一目了然。有的农户直接卖花椒树苗,更加的省时省力了。

3,像题主中的担心,其实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现在假设我们开始产业转型,无论是当地的集市还是县城,还是有很多卖小麦米面等等,完全能满足我们日常的生活需要的。何况网络发展,购物方便,有的直接会送上门。再说了,转型种植花椒树,包括其它的庄稼果蔬, 也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来选择的,实际情况符合才能调整的,所以国内仍然有很多地区在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

希望以上的看法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关注点赞天义,让我们一起学习到更多的三农知识。

天义说


我家就在西北地区,题主说的这个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这里。差不多从20年前开始,我们这里的农民就开始栽种花椒树,这么多年来,栽种规模一直在扩大,就拿我家来说,从最开始的十几棵树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百棵了,家里的田地80%都栽了花椒树。下面我就以这个事情的当事者,一个西北地区椒农的身份来谈谈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一、当地农民为什么要栽花椒树

1、退耕还林政策影响。

我家地处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上,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看看黄河就知道了,黄河之所以叫黄河,又之所以有“一碗河水半碗沙”的说法,就是因为它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携裹了黄土高原地区流失的泥沙。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这么严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历史上的盲目毁林开垦和陡坡地种植造成的。

长期的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的地形支离破碎,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大概从2000年左右开始,国家提倡这一地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并给予退耕还林者一定的经济补贴。坡地不能种植,但可以栽树,花椒树就在补贴的范围之内,因此从那个时候起,当地的农民就开始在坡地上栽种花椒树了。



2、经济效益的影响。

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并且因为水土流失的问题,地形呈千沟万壑状,地块面积较小、肥力低下,种植其它的农作物一来机械化种植难以施展,二来产量也低。在我们这里,小麦亩产量超过1000斤的时候特别少,如果不幸再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甚至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而花椒树比较耐旱,又比较耐贫瘠,对于机械化种植要求也较低,管理起来也相对较容易。一开始当地的农民是因为退耕还林才栽花椒树的,但后来随着花椒树的挂果,农民发现栽花椒树的效益比种植粮食作物高多了,就逐渐自行提高了栽种面积。种植小麦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份每亩的纯收入也就几百块钱,而栽种花椒树就算在一般的年份下,每亩收益也上千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农民自然而然的加大了花椒树的栽种面积。


二、大规模栽种花椒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当地农民会不会没有粮食吃

首先肯定的回答不会。农民作为粮食的生产者,对于粮食的重要性要比一般人理解的更深。因此当地农民虽然都在加大花椒树的栽种面积,但基本上都是在留足了生产口粮所用土地基础之上才加大栽种面积的,每年生产的粮食可能没有多余出来去卖的,但只是自己吃的话肯定是足够了的。即使有些激进的农民,把土地全都栽了花椒树,那也可以用卖的钱去买粮食吃呀。

至于这一举措会不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影响,会不会有一天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了。站在一个农民的角度上来说,我虽然有时也会担心这种情况的出现,但有时又想这是不是自己杞人忧天,我能考虑到的事情,别人怎么会考虑不到呢?如果有一天我花钱都买不到粮食了,那肯定大部分的人都买不到粮食了,别人都不怕我怕啥呢?


2、未来花椒的产能会不会过剩

我个人认为,如果花椒树的栽种规模一直这么扩大下去,那总有一天花椒树的产能也会过剩的。就像现如今我们这里的苹果还有核桃一样,之前苹果和核桃值钱的时候,当地的农民也是一窝蜂的去栽种苹果和核桃树,现如今苹果和核桃的效益都不行了,农民又把树挖了去栽花椒树,估计以后花椒树的效益不好了,还得挖。

但即使是这样,作为一个农民的我还是要去栽,一来花椒的产能到底会不会过剩?什么时候能过剩?大家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栽了以后能有几年的好收益是几年的好收益。话再说回来,我不栽花椒树去栽什么呢?种植粮食作物又不挣钱,栽别的树一来没有技术,二来挣不挣钱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栽啥树能挣钱产能还不会过剩,那我肯定也不栽花椒树了,问题是我不知道哇。


我是搬砖的农村娃,以上这些就是我作为一个西北地区大量栽种花椒树的椒农,对这个事情的一些看法。如果你对我的看法表示认同,能麻烦点个关注吗?


搬砖的农村娃


这两年花椒的价格一路走高,今年花椒价格也很好。在我们这里,刚采摘的鲜花椒价格每斤价格在15元左右,现在有一种叫狮子头的花椒品种,产量特别高,一棵五六年的花椒树,就能摘四五十斤鲜花椒,所以这几年栽花椒树的农民都挣了钱,大家看别人栽花椒都挣了钱,所以今年栽花椒树的人特别多。我们这里前几年栽桃树,葡萄的的农民都挣了钱,大家都跟着栽,桃树,葡萄越栽越多,今年早熟桃价格还可以,后面价格一路下滑,好的四五毛钱一斤,不好的就没人要,最后都烂掉了,葡萄的价格今年也不好,有的种植户都亏了钱,白忙活一年。咋们农民朋友不管种啥,都不敢盲目跟风,花椒虽然是干果,可以存放。还要考察花椒除了做调料以外,,还有什么别的用图,市场前景如何,如果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适当种植。





道德传家


价格搅动了市场,利润催生了跟风。现在西北地区一些农民跟风大面积的种植花椒树,把小麦等传统产业减少,这也许是最好的解释。


花椒价格从2013年开始一路高涨,到2016年已经突破每公斤100元大关。2018年,受倒春寒影响,花椒价格更是多少有一些“脱缰”,每公斤突破了120元,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26元。可以想见,在这样的高价位上,手里拥有挂果花椒树的西北地区农民,肯定是笑逐颜开,赚成了钵满盆满。

什么是榜样?啥子是标杆?在同样的县、市,同样的乡镇,同样的村街,靠种植花椒树赚到腰包鼓胀的椒农就是别人眼里的榜样和标杆。在赚钱这种问题上,用不着什么号召和发动,多数人会自动向赚钱者看齐,有行学行,有样学样,跟风种植花椒树就是最好的证明和示范。



大干快上,义无反顾成了准椒农和欲做准椒农的人们头脑里普遍又唯一的想法。已经有椒树并靠椒树赚到了钱的椒农,希望借助眼下花椒的好行市再多多扩种一点,好抓住机会赚更多的钱。还没有椒树的农民更是不希望再做看客和壁上观,千方百计地想要后来居上,栽树追赶。地方性的甚至是影响全国的花椒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燃成型了。


有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的花椒种植面积目前已经超过300万公顷以上,总产花椒80多万吨。甘肃在全国种植花椒最多,全省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5万亩,陕西260万亩的花椒种植面积虽然明显少于甘肃,却在产量上夺得了全国第一。四川的花椒种植面积也已超过150万亩。与此同时,重庆、山东、云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市的一些地方也在大力发展花椒种植。

再看看全国的花椒需求,2005年在20——30万吨之间,2010年增长到50万吨以上,2017年达到了70万吨。暂时的数字是惊人的。不过要是反过来想一想,越是增长惊人的数字,种植花椒的椒农们对花椒的后市越不应该乐观。毕竟花椒只是一种调味料,毕竟中国的14亿人口每天也不过一日三餐,对于花椒的需求不可能是无限期增长下去的。在当今花椒产量与需求量基本饱和的大趋势下,再无节制地盲目跟风发展花椒种植,花椒供大于求,烂市狂跌的一天就肯定会出现。


乡村萤火虫


现在西北地区一些农民跟风大面积的种植花椒树,把小麦等传统产业减少,对此你怎么看?

花椒属于经济类作物,与农作物种植相比普遍存在 “价格高、收益高” 的特点,所以现如今深受生产者的青睐。前几年花椒行情好,基层各种植农户收益不错,在此情况下 “无休止的盲目” 扩大了花椒树的播种面积,使得短时间内花椒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在需求增速不及产量的增幅后,花椒价位持续回落。这就是正常的供求关系失衡所致的价格回落、收益递减!


花椒树适合的种植地区为北方以及西南等地,北方、西南地区多低山的丘陵以及梯田,十分适用于花椒这类的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农作物。所以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农村居民是首选种植的经济类作物之一。另外,种植花椒树与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相比,收益特别好,所以从15年以来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广泛!

花椒树从种植起计算,一般在种植后的第3--4年开始达产,假如不发生意外情况花椒树的亩产量在4-5公斤,后期数年管理科学高效,花椒树的大丰收能持续10年以上,可以说一经种植花椒树每年能有稳健的产量保证!根据基层种植农户的介绍,一亩地花椒树一亩地的种植收益能达到2500元以上,约是玉米小麦亩收益的2倍,所以在西北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深受农民的青睐。



对于积极扩种花椒的做法,小希认为不要盲目性的种植,在种植时要提前了解花椒的行情,比如农户只看到眼前的收益一股劲的扩种,那么后期必然会因为产量高、需求不及,从而导致花椒价位的大跌,预测扩种的农户会因为产量大,卖不上理想的价位!


所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无论是种植玉米还是花椒,要适当的按比例种植,不能盲目跟风种植。同时,无论是种植何种农作物,要善于作用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先进的农业管理方法,提高种植农作物的质量。只有种植出优质、高效且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才能更容易获得市场的青睐!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你们只看到了花椒的利润,并没有亲身体验到花椒采摘的辛苦!花椒树上全是刺,采摘很容易划破手所以采摘效率很难提高,平均每人每天可以采60斤左右的鲜花椒!五斤鲜花椒可以晒出一斤左右干花椒,一斤鲜花椒采摘人工费大约在三块钱左右!正常一斤干花椒在四十块左右!除去人工费15元,利润25元!一棵成年花椒树大约可以采10-20斤鲜花椒,那么一颗花椒树利润在75元左右!花椒成熟是7-9月!这个时候是大西北最热的时候,采椒人一般是早上6点出发十二点收工,回去吃个饭两点干到日落,顶着酷暑大太阳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一天不到两百块钱的收入,所以人工很难找,等到9月学生开学以后花椒因为熟透而自行脱落,落地的就直接浪费了!我们这以前种花椒现在全改苹果了!苹果一斤两块多,而且苹果容易保存,一树随便四十多斤苹果,利润比花椒要高!


罗列夫


现在西北地区一些农民跟风大面积种植花椒树,把小麦等传统农产品产业减少种植面积,这个怎么评价呢,这样说吧,只要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农作物都可以值得推广种植,很明显,西北地区一些农民跟风种植花椒树,说明如今花椒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对花椒需求量增大,关键花椒利润高,农民收入高了,只要农民收入高,其他的担心都是浮云。

增加农民收入是硬道理,我们生硬硬的守着自家的小麦地,一年到头只能种植个口粮,再说,如今小麦价格不高,农民真正种小麦能落到收入的现金很少了,单靠种小麦能增加收入吗?我看很难,很难,既然难的话,农民脱贫致富要从农产品种植结构上下功夫,我倒很佩服西北当地的村官,能够引进花椒种植来让农民增加收入,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花椒树很适合西北干旱地区的气候,而对于小麦来说,小麦虽然能够耐旱,但是小麦不能出现干旱,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浇灌,西北是比较缺水的,种植小麦多半是靠天吃饭,收成并没有保证,还不如种植这种花椒树。


花椒树是多年生植物,花椒树可以长大很大,有的十几米高,遮阴蓬松起来很大,枝繁叶茂,不仅可以保持西北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还能从花椒树上采摘花椒,花椒是我们日常餐饮中非常重要的佐料,不仅可以做佐料,还可以打花椒油,并且能开发出花椒生物保健产品,所有说,西北能引进种植花椒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至于说跟风种植花椒,是不是跟风那要看市场花椒的消费来看,如今花椒随便四十多元一斤,还有更贵的,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消费花椒了。

我家原来是不吃花椒的,自从我五年前,我购买了五棵花椒树,这两年都已经结花椒了,每年可以采摘一些花椒,现在每天离不开花椒了,什么烧菜、烧肉、烧鱼都要用到花椒,并且花椒这味,越来越好吃了,最经典的还是做麻婆豆腐时放花椒很好吃。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请关注我,我们一起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