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丨自從良人去,皆為浮生記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人生虛浮如夢,細細算來,並不只都是歡樂的時光。我們無法控制這夢的開始與結束,只能被動地參與其中。於天地之間,是百代之過客,我們無法左右光陰,卻唯有這夢中的軌跡,是自己匆匆走過。

讀書丨自從良人去,皆為浮生記

《浮生六記》以作者沈復和妻子芸孃的夫婦生活為主線,內容多是平凡而又充滿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遊各地的所見所聞。沈復與芸娘情投意合,一直想要過一種布衣蔬食、對飲成詩般的生活。讓人忍不住覺得:原來那個時代的愛情,遠比戲文來得更加美好真實。

然而這本書寫於清代,有些問題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是無法迴避的,那我們就沒有辦法不允許這些問題在文學作品中出現。但凡一部還不錯的文學作品,它不會僅僅著力在一個點上,它只是借這個點為你描繪出人類宏大的精神世界。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與貧困生活的煎熬,沈復與芸孃的理想最終破滅,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漂零他鄉,陰陽兩隔。




作為一本自傳體的散文,書中記錄的都是日常瑣事,每一件小事在沈復筆下都顯得那麼有趣,平淡的生活中滿是情真意切。文字清新真率,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修飾。即便是文言文,也還算好理解。

所謂浮生六記,竟是半生的快活和半生的離索。沈復一定是對芸娘懷念到了極點,才會寫出如此青絲滿溢的文字。但除了清新的文風和伉儷情深,最打動我的是芸娘這個人。

有人說,女人的三個最高境界是真實、通透、慈悲,而芸娘就是這樣一個女人。

她並非有傾城之貌,但眉清目秀,顧盼神飛;

她刺繡精巧,不僅能以勞作自食其力,還能為自己和丈夫縫衣製鞋,雖不是衣著華麗,卻也樸素淡雅;

她會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詩句;

她偏愛李白的詩句,但卻並不說杜甫不好。她說“並非杜甫不如李白,只不過我學習杜甫的心淺,喜歡李白的心深罷了”;

她喜愛舉案齊眉的夫妻相處之道,她說“世間夫妻反目,多半玩笑話引起”,愛並非只放在心裡,也要行為和言語表達給你;

她不愛珠寶首飾,卻鍾愛收集殘書破卷,細心修補分類,鄭重收藏;

……

芸娘美麗賢淑、風雅感性,又緘默沉靜。她看似拘泥多禮,卻並非毫無情趣。她既能陪沈復談詩論書、賞月飲酒,又能夠喬裝打扮、女扮男裝。你會忍不住讚歎於她的蕙質蘭心,又欽佩她敢於跳出世俗的勇氣。

沈復生在一個普通家庭,自己也並無作為,在日子過的有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芸娘仍能把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條,竟還過出了一種安貧樂道的感覺。她不僅能過一簞食一瓢飲的生活,還有把一簞食變成一餐美食、一瓢飲變成一杯佳飲的別緻才情。

沈復和朋友聚會,芸娘拿六個白瓷深碟放置在一個梅花盒裡,固定起來,做成梅花形狀的餐盒,再裝上六色小菜,放在案頭,給沈復和友人們佐酒。小菜看起來就像盛在花瓣上一樣,不僅不寒酸,還格外風雅;

夏天荷花初放,芸娘用一個小紗袋,裝少許茶葉,晚上放在閉合的花苞裡,早上花朵綻放時將紗帶取出,用天泉水泡茶,香氣讓沈復嘆為一絕;

在靜室裡焚香、將石頭搗成粉末做成顏料、做昆蟲標本、製作移動屏風、租餛飩攤子與友人煮酒賞花。

……

真的是把日子過成了詩,芸娘不愧是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身為女性,我也忍不住感慨,若與這樣的女子一起生活,必是相當有樂趣的。




沈復和芸娘能夠夫妻恩愛23年,絕不是沈復擅長處理夫妻之道,而是芸娘非尋常女子。沈復對芸娘既有愛戀之心,又有知己之感。芸娘一屆女流,有男子的襟懷才識,令她的丈夫也欽佩不已。

然而就是這樣恩愛的一對夫妻,這樣美好的芸娘,也無法擺脫封建制度和世俗禮教。最終,芸娘丟了性命,世間再無芸娘了。於沈復來說,在閨閣中尋找,再不會有芸娘這樣會心的人了。

這部分我就不過多劇透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去讀讀這本書~




從古至今,走的長遠的愛情總會有包容,耐得住寂寞也好,禁得起誘惑也好,總歸是要兩人之力共同經營的。

讀書丨自從良人去,皆為浮生記

若良人離去,此生只能淪為浮生記。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