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自律?

客家粒粒


我是宁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以上是关于自律的定义,我觉得。自律这个词用在孩子的身上,有些牵强。 不如把自律变成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个孩子如果形成了好的习惯,他会在日常的行为中,按照这样一个已经形成的习惯去做事情。 孩子要培养的习惯很多,仅举几例。



1,养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学生回家,先完成作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回家以后先不做作业,而是玩够了再写作业,最后,写作业耗到很晚,如果你养成了,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孩子就会每天回家,不管有没有大人的督促,先把作业完成,在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的习惯让他受益终生。

2。每天晚上把第2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固定位置的习惯。 不少孩子,没有这个习惯,每天早晨起来,跟妈妈要第2天的衣服,妈妈从柜子里边东一件西一件的,拿出这些衣服,这样就耽误了很长的时间,造成后边的吃早饭上学,都会往后延迟,最后迟到。



妈妈每天晚上在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把第2天准备穿的衣服,上衣,裤子,袜子,甚至里边的秋衣秋裤都准备好,还是第2天早晨起来,到固定的地方拿好衣服,迅速穿起来,节省了早晨的很多时间。

3,对人有礼貌,习惯和别人打招呼的习惯。

我们见到了不少成人,与别人见面的时候,不说话,不打招呼,甚至不点头示意。给人以很冷漠的感觉,这种人在团队里,一般很难与人相处。



孩子从小的时候,家长应该培养他这个礼仪的习惯。见到需要打招呼的人,孩子就应该大大方方的与对方打招呼,或叫叔叔阿姨,或与小朋友嗨的一声打招呼。 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有礼貌开朗,阳光的人,这也很重要。

以上我仅仅从三个方面,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还是要形成的习惯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需要了解,可以和我咨询。

我是宁老师专注幼儿和青少年教育欢迎关注我。


宁老师说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亲侄女今年15岁了,也是一样的毛病,不自律,一个女孩子成天抱着个手机,要么就是电视,没有爱好,也不出去玩,作业从来不自己主动写,就连刷牙洗脸她都要被揪着去卫生间才做,要不然就不洗了。由于是单亲家庭,她的妈妈又结婚了而且又有了儿子,对她的关心很少,他的爸爸常年在外更是不管他,只有爷爷奶奶陪着,但是爷爷奶奶总是看她可怜的,舍不得管教他,他要玩手机就给她玩,她要看电视就看,有一阵说喜欢看书,带着他爷爷去买了好多书回来,结果不是漫画就是小说,他爷爷又不懂就给她买了。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觉得这孩子要废了,已经完全没救了。但是我不这么想,我能看到他的优点,这孩子跟我的感情也是最好,每次我从外地回家,他都第一时间扑上来给我一个拥抱,连她亲爸都没这待遇。我每次回去都给她做心里疏导,每次都说到她心坎里了,从他说的话里可以明显得知她自己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是明明知道不对缺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她说我控制不了,就是想玩手机,没完没了的玩,我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她其实也很想放下手机,但好像放下了手机她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爸爸妈妈,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我是唯一一个懂他内心在想什么的人,他的奶奶和爷爷对她的管教只有无尽的责骂,对她来说骂的越凶她就越是不自律。但是我每次回去都能好几天,变得可听话了,让干啥干啥,说把电视关了吧立马就关了。开始变得自律起来,自己就去做作业了。那么说了这么多我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写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但是中心思想不会变。

1、手机,电视,游戏这些东西的确是太吸引人了,不要说是孩子就连大人有时候也控制不住自己一直玩。孩子更是如此,所以要想让他放下手机需要从她自身找,找优点,找兴趣爱好,要抽出时间陪她,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她,她自己知道玩游戏不对这就是最大的进步,要大声的告诉孩子,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很棒,说明你已经长大了,让她得到认可,她心里就会乐开了花。对于大人说的话也能慢慢接受。

2、自律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养成习惯之后不用特意说她自己就去做了,就像刷牙,洗脸,洗脚,每天都做,忽然有一天不做会觉得特别别扭,所以要想让孩子自律得培养他的习惯,她不自己写作业你就陪她写,遇到不会的给她讲一讲尽量有趣些,不要动不动就责骂,比如这都不会呀,这多简单呐,三岁小孩都比你强,等等。这样的话语一定要杜绝,既然要培养习惯,自然是要全程开开心心的,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慢慢的他就会喜欢上这件事。

3、带她看一些反面教材,让她自己体会不自律的危害有多大,我给我侄女的反面教材是某乡村女孩从来不洗头,最好头发掉光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就不一一说明了。

4、最重要的还是赞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希望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就像我写了这么多希望大家都能给点个赞一样。孩子也是这样,你要细心的观察他的点点滴滴,只要有一次她很自律的做了一件事,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出来认可她,注意是真心的认可,不是嘲讽[捂脸],比如她自己把电视关了,你不能说哎呦,今天怎么像个人一样,你咋不继续看了?没啥好看的了哇!你应该说,宝贝爸爸/妈妈今天有一件特别开心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嘛?就是你知道妹妹睡着了,怕吵到妹妹睡觉,自己主动把电视关了,爸爸/妈妈感觉到你长大了,懂事了,特别开心。你看这样是不是就好多了,下次不用别人说孩子自然就自律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了,其实也是从书上学来的,有一本书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讲的特别好,我看了一部分,讲的特别好受益终身也希望大家都看看。樊登读书会里好像有这本书的视频讲解,也不错,推荐大家看。


小橙技能汇


我儿子过完年8岁了,小学一年级

在说自律这个问题之前

先说说孩子的特性

第一 现在的孩子早熟

必须要承认,现在的小孩子,真的太早熟了,应该说是早智的同时早熟

疫情期间,关在家,有时间看电影,我们一起看了哪吒。

我儿子说,哪吒就像一个包子,一开始不知道,吃过一口你就会喜欢它了。

这话说完,瞬间把我和他妈妈震住了。说实话,我自己都没这样的描述能力。

这只是一个侧面。

这里的重点是,早熟早智。

第二 十岁之前的孩子好动

好动,贪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加之现在手机,电视,各种各样的信息接收渠道,最可恶的是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无以复加。

孩子戒不掉这些东西,就像大人戒不掉刷抖音刷头条刷手机一样。大人一个小时不刷手机,就像缺了一件天大的事没干一样。我们自己有时候都是这样,拿着手机刷着,过眼不入心,一刷就是好久。

我们是成人,都做不到完全的自律,何况是孩子,本来就好奇,又没有自控力,谈不上任何的自律。

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玩手机,玩小游戏,饭不吃都可以。

这里要说的,最核心的一点,好动的孩子,心神被吸引之后,自律更难。

这里的重点是,心神被吸引。

第三 现在的孩子想法多+杠精+戏精

说起这个简直是哭笑不得,我儿子,现在特别会顶嘴,和他妈妈你一句他一句简直是说对口相声,在我们家这叫对白菜。

特别会顶嘴,这是一大特色。

上学的时候,作业真多,字写的不好看,她妈妈盯紧了,把他逼急了。

他说,他妈妈是他作业做不完的魔鬼。

这简直就是我们一大家的经典故事了,一说起这个,都能笑的肚子疼。你根本就不知道他那小脑袋瓜里装的是什么。

放假期间那叫一个放飞自我,脾气见长,今天他妈妈训他,他在那嚎。他妈妈问他要嚎多久,他说半个小时。结果,他妈妈就给定个闹钟,看着时间让他嚎半个小时,一开始嚎的起劲,边嚎边谈条件,最后嚎一会问还有多久,嚎一会问还有几分钟,那场面,简直不能看,大型戏精直播现场。

晚上问他嚎的感受,还不告诉我。问他下次还嚎不嚎了,结果来一句,该嚎的时候还会嚎。

作为家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心情

这里的核心是,现在的孩子难管

以上,是我根据我儿子情况,看到的几个重点情况,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至于如何让孩子自律,我个人的感觉是,每个孩子都不同,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

第一 空间

既不要压制的太狠,让他感觉到压抑,又不要无限制的放纵,那样问题很大。家长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就是空间。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空间是适合自己孩子的?

空间的掌握,其实是有些艺术性,并不能给出量化的条件来,但这个空间一定存在。

空间的特点是,温暖感,安全感,自由感,规则感。

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第二 规则

让孩子理解规则,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太抽象,这就需要家长花很长的时间来言传身教。

孩子记忆最深刻的是场景,是画面,是他经历过的事情。

就拿嚎半个小时这件事情来说,应该一直能让他记住很多年都不带忘的,说不定以后写作文都能用上这素材,笑。

我非常不赞成设定闹钟的方式,这对孩子来说,一直在营造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直白点说,这是在给孩子制造焦虑。

孩子,是孩子,不是机器人。

这种按照一天规划时间的方式来安排事情,其实让孩子心神衰弱,严重点说,家长是在用自以为对的方式在长期有计划重复地进攻孩子心神。

别以为我危言耸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每天像父母或者家人回报一下当天的三件事,连续一个星期你试试。

你自己就烦了,就焦虑了。

人,始终有突破规则束缚的天性。

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第三 经历

这里说的说经历,而不是犯错。

犯错,是经历的一部分。但经历,远远不止是犯错那么简单。

见识,是有见才有识。

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自律,为什么要自律?其实是用结果来说话的。我们大人理解自律意味着什么,但孩子不理解,哪怕你和他说一百遍的道理。

你让他去经历,一件事就记住了。

尤其要强调一点,在孩子该尝试该经历的时候,你不让他去经历,不管多久,到最后他还是会去经历。

你想让孩子在哪方面改变,就让他在哪方面去经历,这是言传身教的另一个层面。

最后,还是要说说天性,十岁之前,孩子气足,好动,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十岁之后,孩子开始由动转静,十二岁以后表现更明显。到十五六岁,你想让他像现在这样,都不可能了。所以,在让孩子自律的时候,真的不要太过苛刻。


七掌柜枇杷膏


一个词,言传身教。要想孩子自律,大人同样的也要做到自律,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要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成效,比如,某个时间段你想让孩子自觉学习,那么你就不能在孩子旁边玩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以此类推。

我的孩子三岁半了,从她六个月起,我就开始培养她爱阅读的习惯。从刚开始的布书慢慢的转化成纸质的书,没有一天是断过的,现在她已经不需要我带她去看书。只要她闲下来,她就会下意识的拿起书来看,所以说要想孩子自律,从小就要抓起。



小杜夫人


贪玩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假期,孩子除了吃喝就是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每天晚睡晚起,生活很不规律。让孩子帮忙做一些事情,总是推三阻四。一个假期下来孩子会变得懒惰成性!

其实这是孩子自律意识差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自律呢?用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柏拉图的话来说,自律就是对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自律往往和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即是规范,保证没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孩子的自律性差,导致懒惰成性往往跟父母的溺爱,孩子自身没有时间观念和父母的“坏”榜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 家长做好榜样,多做少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从模仿家长开始的,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引导孩子。例如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快去看书,而是家长在忙完工作和家务之后捧起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那里看。想让孩子少看手机,家长回到家里除了必要的电话,其他时间要把手机放下。

二.做一张计划表

孩子假期只有寒假作业,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是希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所以做一份寒假计划表很有必要,这张计划表包括孩子作业时间,艺术课,家务时间,运动时间,亲子时间,自由活动时间等等。有了计划 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了。

三.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为了更好地督促孩子完成计划表上的内容,养成好的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商讨制定一些激励的政策,告诉孩子如果没有完成会有什么后果,按时完成会有什么奖励,超额完成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孩子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心里也会有衡量,每个孩子都是喜欢奖励的,哪怕这奖励只是一句话。

做到以上三点,孩子和家长一起变优秀。孩子成长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测的问题,遇到问题家长要耐心分析问题关键所在,才能更好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sany自媒体


孩子的自律意识是在家长的培养和训练下逐渐形成的。自律意识的养成,是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形成的基础。

一、培养的途径

1.从生活习惯入手

孩子的自律意识,越小越要注意培养。从孩子一岁左右开始学习吃饭、穿衣的时候,就不要迁就孩子,让孩子独立吃饭;吃饭的时候,安静地坐着,专心吃饭;千万不要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手机。孩子撒娇不吃,让他饿一饿,不要心软。孩子起床,要慢慢教会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自己的寝室,要求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有条有理。这既是孩子生活习惯的训练,更是思维品质的训练,对他今后学习时,养成严密思维有帮助。

2.从兴趣入手

孩子小,爱玩,玩游戏,玩玩具,家长有时间,一定要多陪孩子玩。但有一点,孩子无论玩游戏还是玩玩具,一定要自己动手,不要家长包办。玩时,家长最好要教会孩子要有头绪,不要东玩一下,西玩一下。结束时,要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放到应该放的地方。孩子如不愿意,就不让他玩,斗硬一两次,孩子就会按照你的思路来玩。玩也要玩出习惯,玩出规矩。

3.从需要入手

孩子也有自己的需要,有自己的欲望。作为家长,孩子发出了需要的信号,家长要想想,此时,该不该满足,怎样满足孩子的需要,不要孩子一要,家长不假思索的给与。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需要有一个度。孩子渐渐长大,家长慢慢从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方面,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培养的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应该明白,教育孩子,凡是要孩子必须做到的,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身正为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要对孩子说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会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品行的形成。

2.循序渐进

孩子的自律意识的养成,贯穿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自然形成的。家长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行成于思毁于随。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有些习惯,你不要认为,你教了孩子一次,孩子就会按照你的思路行事。孩子有娇气、有惰性,有淘气、有调皮,会跟家长讨价还价,软磨硬抗,家长都要沉着气,跟孩子慢慢斗,这也是一种乐趣。

3.赏识的原则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孩子不断形成自律意识,不断克服缺点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家长的赏识、鼓励和帮助。每当孩子有一点进步,家长要表扬;每当孩子受到挫折气馁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越小,越把家长当成精神支柱,家长的鼓励和赞扬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孩子自律意识的形成,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哟!





名师聊家教


如何让孩子自律,首先要了解作为父母,是否自律


孩子喜欢模仿,身边的一切人与事,都是他模仿的对象,作为最亲近的父母或者带孩子的人,都无法做到自律的话,又如何让孩子自律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无法早起,不喜欢运动,不喜欢读书,这是为什么?因为大部分的父母都没有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解决方案:从现在开始,身为父母,如果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起到榜样作用,言传身教,这样,孩子自然就越来越自律了。



从自律的生物学来讲。 请参考《The RavenousBrain》


我们的大脑太活跃了:working memory不足的人,很难克制住自己。重复一遍,做不到自律的人,其实就是脑容量(此处指working memory)无法应付做正事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强度。做不了正事,但是意识仍然活跃着,这些活跃的意识不甘心被忽视,只能用低密度的无脑任务自我消化,比方说看动画片,玩游戏,玩手机等。

注意:每个人的working memory值都不一样,很多人天生和后天锻炼的原因,它的数值非常高,所以自律性就很强。


如何训练working memory,前面讲了,working memory不足,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拒绝深度思考,沉迷于肤浅无脑的活动,意志力变的薄弱等。方法1:良好的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working memory下降的速度飞快。
方法2:训练大脑,通过记忆法记忆数字,下棋,读长文,记忆单词,背诵散文等。多做一些复杂,锻炼大脑处理复杂能力的事情。方法3:冥想。具体对注意力的作用,请自行查找。



(我是李子谦,您身边的生意智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要把握了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就会轻松面对。如你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你的阅读。)


李子谦vlog


经常有家长抱怨:

“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手机📱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是家长头疼的问题。对大多孩子来说,自律都是个稀缺货。他们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么做什么,没一点计划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终,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止孩子管不住自己,大人也是一样:

“早起时跟自己说:倒数三十秒,数完就弹起来。然而数到15就睡着了??”“就写完这段话我分了三次,中间还分别刷了一次朋友圈和吃了零食。”想减肥,管不住嘴;想运动,迈不开腿,想早睡,还是躺在床上刷起手机?

我们都知道:自律性所体现的自制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它将决定着一个人日后的学业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关。

01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自律?

对于孩子来说,自律与专注力同样重要,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很难完成自己设下的目标。

心理学上有个特别有名的棉花糖实验,让4岁的孩子待在一个房间,告诉他们,棉花糖可以随时吃,不过,如果等到实验人员回来再吃,就可获得更多的棉花糖。

实验开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有的坚持了一会,最后没忍住;有的孩子不断用唱歌、自说自话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坚持到最后,得到了更多棉花糖。

实验结束后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发现,能坚持的孩子明显比其他小孩更优秀,更受人欢迎、工资更高等等。

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人际关系较差、不善于应对压力、注意力不够集中??

自律的人各有各的幸福,不自律的人痛苦却大同小异。

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赖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欢玩不想写作业??和他们说自律,似乎很难。

不过,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视孩子的自律能力。

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02

培养孩子自律性的几点建议

1.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自律是什么?通俗说就是一种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冲动。

想想作为成人的我们是怎么控制冲动变得自律的?举个妈妈们都深有体会的例子。我们都曾有过买衣服的冲动,很多当妈的人说,以前怎么克制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怪了,这种冲动下降了很多。这其实很能说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动机才是自律的关键。有了爱仔之心,知道要省钱养仔,动机强大了,自控就不难做到了。

平日有些家长说自己给孩子做了很多计划,还想尽法子盯,不过好像没什么作用,还是不能使孩子自律。

这话让我想起一个道理,如果我一时没钱,当然能克制不买衣服,等有了钱,没准还是会去当剁手党。原因就在这――当孩子被逼着自控,自身没有自觉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

想想自己,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热爱什么。

以前看北京卫视的《传承者》,陈道明做点评时说:“一个人,当他拥有了热爱的事业,他就找到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这话对我特有触动。

都说认识自我会带来成功的机会,因为“ 认识自我”意味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兴趣,会使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意识到把时间白白浪费掉的可惜;这种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他知道,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

2.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

“作业周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爸妈还没催,我再多玩会手机”“没事儿,再睡会,上学应该不会迟到”“反正不急??”

成人眼里,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显得拖拉磨蹭。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

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如果都满足,他们会变得无法自控,所以平时在生活细节上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自律的美德。

一次,带儿子买完零食,他说又要吃火腿,可在家我已经跟他约定好只买两样,我想看看他能不能遵守,于是对他说:“买了火腿,就得等两周后才能来超市了(违反约定的惩罚是两周不能来超市),你自己决定。”儿子想了想,还是选择了不买,那时他只有三岁多。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规则一旦建立,就不能违反,违反就要惩罚,孩子为了避免惩罚的后果,会逐渐学着约束自己。

4.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在自律的这条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样。

甚至可以说是一场苦修,因为自律之路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记得有一次,我上午开了电视在看一档节目,儿子就跑过来问:“爸爸,你怎么上午也看电视啊!”

“哦!今天电视上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爸爸要看一看,等一会就关了。“

后来,我就尽量避免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内看电视。因为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孩子去做。

有人就会问,“难道为了孩子,我要放弃自己吗?“

我只想回答:“做了父母,不是要你放弃自己,而是要放弃很多不好的自己。因为父母,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责任。”

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

所以,天天沉迷麻将,或者回家就拿着手机玩游戏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学习不努力,因为你自己混乱的生活,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榜样的力量。

要记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在这条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长,越来越优秀。





北漂海涛哥


小孩子缺乏自制力如何改正,下面我提几点建议,共同学习。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用恰当的督促、适当的鼓励以及必要的惩戒等巧妙得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

1.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的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指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时间内做完之后,剩下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2.不要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减去孩子的要求和欲望,给他们一个等待的时间或是通过做事情交换,这是一个一直锻炼的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抵御诱惑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应当引导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则做事情,教会孩子现将享乐推迟,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再去“享受”。

3.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规则是什么?就是定出来让人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培养守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想要孩子自律,就要教会他学会遵守规则。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只有这样,孩子得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会增强。


搏羽之梦


1. 在沟通中明确孩子的想法:

- 孩子可塑性很强,但现在的孩子大多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不建议家长以粗暴行径或言语强迫孩子“自律”,做到了也是“表面工作”,因为内心是抗拒的。

- 根据你期望的作息表,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讨论一套方案,欣然接受的部分自然是好事;抗拒的部分,在讲道理之外,可以做一些“奖励机制”进行引导;当然,奖励有了,也必然要设置惩罚措施。

2. 建立和履行契约精神:

- 当你和孩子都同意的方案建立好后,举办个小仪式,签订这份“契约”,言必行,行必果。

- 另外,作为家长,务必“以身作则”。

3. 定期复盘和督促:

- 比如每周一次,奖罚分明,阶段性给予孩子“成就感”。

- 如果孩子没做到,和他/她一起探讨原因,计划该调整的调整,孩子该帮助的帮助。

4. 身教重于言教,知易行难。自律是由“强迫”成为“习惯”的漫长过程,身为家长、更要严格监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