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土貨”進城渠道多 衡陽消費扶貧超給力

本網訊 記者陳琴 王倩雯 李洋傑 周孝芳報道 1月23日一早,珠暉區大昌村的貧困戶蔡梅花就開始忙碌起來,她強忍著腰傷疼痛把在自家地裡摘出來的100斤蘿蔔拾掇好,拜託鄰居帶出去一起賣掉。

沒想到的是,上午10點,衡陽力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扶貧辦主任李春慧的車停在蔡梅花家門口。正在曬衣服的蔡梅花趕緊扶著柱子迎上來:“幹部啊!明天就過年了,你怎麼今天又趕起過來啦?”“就是明天要過年了,所以來看看你傷好些了沒,屋裡還有什麼存貨要賣不?”見這兩位已經聊上了,記者也只好在旁邊先聽著。“我屋600只雞還沒到小年就賣完了,就剩這些蘿蔔,等下幫我帶到公司去,我最近腰傷又犯了,實在是走不得。”“你放心!先把傷養好,明年再多養點雞,多發點財。”按照公司跟貧困戶統一簽訂的收購協議,李春慧把蘿蔔錢現場結算給了她,足不出戶的蔡梅花一早上就收入70元。

眼看明天就要大年三十了,同是大昌村的村民鄢國林家也在為一家人的年飯準備著。冰櫃裡凍著各種肉類,簸箕裡裝滿了剛炸好的扣肉、丸子、豆腐……2016年摘掉貧困戶“帽子”的鄢國林面容顯得有些蒼老。66歲的他在短短几年時間裡經歷了兒媳出走、兒子離世、老伴風溼性關節炎喪失全部勞動能力、自己罹患食管癌等各種打擊。能過上現在的生活,鄢國林想了想,告訴記者說,他覺得還算不錯,在扶貧隊的幫扶下,自己種了7畝多蔬菜,一年賣菜純收入13000元左右,再加上低保14000元、各級慰問一年少說也有4、5千元,算下來,老倆口差不多有30000多塊的收入。鄢國林得意的告訴記者,光是一個冬天下來,他就能收穫5000來斤白蘿蔔,合作社和農業公司會上門7到8毛錢一斤收購,差不多可以收入4000元左右,足夠過個豐盛的好年。

「新春走基层」“土货”进城渠道多 衡阳消费扶贫超给力

採訪中,記者發現在珠暉區,像蔡梅花、鄢國林家一樣,享受到電商企業和合作社收購紅利的農戶不是個案。滯銷變脫銷,足不出戶賣遍全國的電商平臺為珠暉農戶打開一個嶄新的市場。夏天的金甲翠梨、冬天的金甲嶺大白蘿蔔和“雞蘿蔔乾”……小鎮土特產與全國各地“吃貨”的胃頓時縮短到只有一根網線的距離。

走進力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物流基地,平日車來車往的基地此刻顯得格外冷清。分揀、包裝、裝車、發貨.....堅守節前最後一班崗的工人顧不上接受記者採訪,因為忙完手頭這兩個發貨單他們就能提前下班回家過年。公司總經理陶彪一臉自豪的告訴記者:“從小年到今天,單筆2000元以上已經超過了5000單,冬天最受歡迎的就是土頭碗半成品、手工現打魚丸子、金甲嶺白蘿蔔和雞蘿蔔乾,最近的直送衡陽本地超市和酒店,最遠的發到廣州、吉林。”截止到2019年底,公司共與茶山坳鎮和酃湖鄉里的669戶貧困戶,簽訂了供貨協議,一年收購蔬果100多噸。

「新春走基层」“土货”进城渠道多 衡阳消费扶贫超给力

錯過了年飯預定的最佳時期,市民楊先生有些著急,原本在家吃的計劃被一個長輩返鄉過年的電話給“抬高檔次”了,於是他直接來泗健曲園餐飲酒店預訂了“送年飯上門”服務。蘿蔔燉羊肉,衡東脆肚、原味蒸雞……楊先生一口氣點了好幾道衡陽家喻戶曉的特色菜。“天氣冷了,蘿蔔燉羊肉滋補,衡陽人都曉得金甲嶺的蘿蔔好恰。再說衡東脆肚裡用到的黃貢椒,在外地根本吃不到的……”楊先生對自己點菜的品味很是滿意。

「新春走基层」“土货”进城渠道多 衡阳消费扶贫超给力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地的新鮮‘土產’已經成了大家優先選購的對象,我們泗健曲園餐飲作為根植衡陽三十多年的本土高端餐飲企業,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消費者對食材品質的要求的同時,實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泗健曲園餐飲總經理蘇俊告訴記者,酒店的原材料都會優先選擇本地貧困戶的產品,做到提前訂貨,當天送達,確保新鮮安全的食材,能夠在一天之內,從貧困戶的田園,直達消費者的餐桌,這樣,既讓貧困戶的產品能夠賣出去、賣上好價錢,又能讓食客們人吃上原生態的‘土味’產品。”

2019年8月30日衡陽市舉行2019年消費扶貧啟動儀式,全面吹響消費扶貧助推脫貧攻堅的集結號。現場,26家單位(企業)與部分扶貧產品商家簽訂購銷合同。“消費扶貧”“電商扶貧”“以購代捐”……2020年全市消費扶貧總額力爭達到4億元以上,參與消費扶貧的群體達到60萬人以上,全市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的常態化機制全面建立,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在鄢國林交談的時候,他的眼睛總是望向屋外,顯得心不在焉的樣子。於是我問他,是不是在等人?他想了一下還是告訴我,村幹部跟他說等下區裡陳書記要來看他,這個要保密的。他說,陳書記很好,每年都幫他賣蘿蔔,前些年每年都要賣兩三千斤,去年又幫他聯繫了合作社,直接包銷了,前陣子又打電話給確認合作社來沒來收購。為了佐證這個事實,鄢國林還悄悄給我展示了他手機裡存著的“陳書記”的電話號碼。聽到這個“秘密”記者決定在這裡等這位陳書記,等到中午時分,村幹部終於忍不住過來告訴我們:“別等了,書記剛剛來電話,聽說你們在採訪,就說晚點再過來,免得影響你們正常工作。”這個細節能不能報道,我們商量了很久,最終我們決定忠於新聞事實,“區委書記幫貧困戶賣蘿蔔”已經不“新”的“新聞”應該要讓網友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