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來源:野鶴易學堂(ID:xianren-008)

1.《周易》到底講了什麼?

很多人會說,《周易》不就是本算卦的書嗎?

對。 但不全對。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經典之一,記錄了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每個卦象都由六組“陰”“陽”符號組成,用於表示天地萬物的一種變化,並給人應對這個變化提供行動指南。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周易·繫辭上》

譯義: 一陰一陽的運行變化稱之為道,人從天道變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賦予人的這種善得到完成和顯現。

古人常常通過分蓍草、拋銅錢等方式得出卦象,再按照卦象提示趨吉避凶。

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在資訊不發達的古代,《周易》可以充當“顧問”,家家戶戶都備上一本以便隨時解決疑惑。

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2.韋編三絕,出盡風流人物

一部《周易》海納幾千年智慧 ,沒它就出不了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諸葛亮、劉伯溫、王陽明、毛澤東......

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孔子晚年喜讀《周易》,以致韋編三絕。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曾熟讀過它,直到晚年,依舊很愛讀。

  • 孔子: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 蘇東坡: 撫視《易》、《書》、《論語》三書,即覺此生不虛過。
  • 虞世南: 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 愛因斯坦: 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把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 榮格: 談到世界人類惟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周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惟獨中國的《周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 南懷瑾: 我始終懷疑《周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瞭。
  • ......

3.中國最高的智慧體現

《周易》是中國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尊為“ 儒門聖典”、“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它非但不是封建迷信的產物,反而是 中華智慧之源

《四庫全書總目》評價: “《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

六十四卦中陰陽理論賦予了歷代中國人“一分為二看問題”的二元辯證法,而且它 直接影響後世的《黃帝內經》《道德經》《鬼谷子》《孫子兵法》等著作。諸子百家學說,無不以《周易》為宗

《周易》就像我們所處的整個世界的源代碼。六十四卦裡的“陰”和“陽”就好比計算機裡的“0”和“1”,經過不斷地排列組合然後構成了大千世界的運行規則

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易經》對中國幾千年來的 政治、經濟、文化、醫學 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對西方的影響更多的是

數學的啟發

西方近代計算機的二進制、基本粒子的研究、黑洞等,都是基於中國這種傳統數理文化所形成的啟發。

讀懂周易,掌握變化之理,洞察變化之機,運用適變之法,你也可以天機神斷,人生從此無大過。

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4.讀《周易》,人生無難事

《周易》講的是知變與適變, 象、數、理、佔 ,是指導我們生活的工具和方法。

理, 是探討宇宙人生之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

象, 是從現實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中,尋求變化的原則。

數: 是由現象世界中形而下的數理,推演變化的過程。

《周易》在我們的 生活中處處可見,涉及到我們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 。不同人讀《周易》有不同的領悟:

君子悟修身之道: 天之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官家悟治世之道: 君為山,民為澤,損澤而以顯山,危莫大焉。

商賈悟經營之道: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讀《周易》,連給孩子、企業起名都不用發愁。

唐代“茶聖”陸羽,字鴻漸,出自《周易》“漸”卦的“鴻漸於陸”;毛澤東,字潤之,出自《周易·繫辭》“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蔣介石,名字出自“豫”卦:“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軍事家讀它,是為了胸藏百萬雄兵;外交家讀它,是為了練就鐵齒銅牙;君子讀它,是為了安身處世,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學習《周易》的四個理由

世界沒有一本書像《周易》這麼古老,影響如此深遠。它是 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

它與《道德經》《論語》,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三條經線 ,共同成為華夏文化的靈魂,其他文化皆從此三者衍生而來。

“雜書萬卷,不如經書一部” ,讀10000本雜七雜八的書都不如讀一本《易經》。

學懂《周易》,當別人還在被江湖術士矇蔽的時候,你已快人一步參透“天機”。《周易》是華夏智慧之源,世界智慧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