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鼠年初雪後,清華園沐浴在清澈的晨光中。

不到8點,微信群裡自動開始接龍報體溫,格式為“日期+房號+姓名+體溫”。

偶爾出現“歪樓”的打趣:“35.8℃的同學你還好嗎?”

8點10分,樓長溫馨提示:“早餐準備好了。”

伴隨著萌萌的感謝表情,工作人員將來自觀疇園食堂的早餐配送到每位同學房門前。

9點半,公寓輔導員發出【通風&報體溫提醒】:“由於昨天下雪的冷空氣,今天空氣質量不錯但溫度較低,通風半小時可選擇在中午前後進行,注意保暖喝熱水~另外提醒,現在可以開始網絡調試,待會兒同上一堂課啦!”

10點整,“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正式開課。樓內數十臺電腦與其他5萬多名海內外清華師生一起,從天南海北的不同地點同時接入直播,聆聽校黨委書記陳旭介紹清華防控疫情工作開展情況,校長邱勇介紹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安排調整及相關工作。

課後關注最新疫情播報,趕在投稿截止前完善論文……在位於新齋的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一個個單間裡,新的一天有條不紊地開始了。

爭分奪秒,三天“搶出”一棟樓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春節氣氛漸濃。

正值假期期間,清華大學學生社區管理服務中心(簡稱“學生社區中心”)學生公寓區事務科南區主管王彥軍選擇在京值守。當晚他收到一條不尋常的微信通知:儘快籌備,將新齋建設為單間住宿的學生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以備不時之需。

1月23日上午緊急籌劃方案,下午要求進一步明確:準備107套傢俱進新齋。

通知並非突如其來。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從校領導班子、中層幹部到廣大基層教職員工,清華上上下下都在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做好應對預案和儲備工作,為疫情防控工作打出了“提前量”。

1月22日,校黨委書記陳旭組織召開專門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當天學校在信息門戶網站發佈信息,提醒師生做好自我防護、減少出行。同時取消人員聚集類活動,暫停校園參觀和藝術博物館、圖書館開放,推遲本科藝術類招生專業考試,加強校門管理和各單位值班值守,加強值班人員配備。校醫院啟動應急預案。

1月23日,學校成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領導小組(簡稱“防控領導小組”),明確校內各單位分工方案及聯動機制,制定了疫情防控預案,分類指導防疫工作。大年二十九和除夕,防控領導小組連續召開會議佈置工作,其中就包括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的建設工作。

新齋是一座有80多年曆史的老樓,近年作為人文學院院館使用,期末前騰空後準備改造建設裝修成為學生宿舍。現在疫情來勢洶洶,留給空樓佈置的時間只有三天。

緊急研判房型,檢修門鎖、捋順鑰匙,開荒消毒,準備傢俱和安裝電熱水器,配備物資。

春節假期正是人力最單薄的時候,靠土辦法用小車運、人扛,一天最多隻能搬二十多套傢俱。怎麼辦?

各部門協同配合。修繕中心派出貨車,連車帶人全力支援。學生社區中心其他科室在崗人員全體動員,黨員幹部帶頭組織“突擊”。

學生集中進行健康觀察不能沒有網。老樓只有有線網口,來不及佈置無線網絡。信息化技術中心緊急訂購了一批路由器,除夕連夜調試,用網線+路由器的方式接通網絡。

不到三天的時間,經過夜以繼日的奮戰,1月25日下午,新齋硬件設施基本準備就緒。1月26日樓長到崗,當天深夜即有返校學生入駐。1月27日,新齋正式啟用。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學生公寓總服務檯瞭解返校同學情況並安排房間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黨員幹部帶頭組織緊急配備傢俱

【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相關工作推進時間軸】

·政府相關政策出臺前,清華大學學生社區中心就與學生系統協商,並獲得校醫院專家指導,開始執行特殊學生的健康觀察。

·1月20日,一名武漢籍同學返校登記,臨時入住南區研究生樓進行單間住宿,進行健康觀察。

·1月23日,單間觀察住宿區登記接待第一名學生入住。

·1月24日-1月26日過年3天內,學生社區中心全力配置各種條件,新齋建設為學生的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

·1月24日除夕夜,校黨委書記陳旭、校長邱勇、副校長吉俊民、校黨委副書記過勇等視察我校集中居住健康觀察點新齋的準備工作。陳旭、邱勇一行仔細瞭解各方面的準備情況,查看相應設施和物資的配備,關心工作人員,叮囑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自我防護。

·1月27日新齋正式啟用。隨即協調動員全部原有觀察住宿區的同學搬入新齋。同時,在學校發佈推遲春季學期開學時間的通知後,學生公寓暫停返校同學住宿安排。

溫馨服務,人隔心不隔

用什麼?

新齋樓內以安全防護基礎上的“點對點”溫馨服務為重點,配置3位輪班樓長、2名保潔、3名保安24小時值班。依學生需求和專家建議,提供配套基礎設備設施(床、書桌、凳子、簡易衣櫃、牙膏牙刷、洗髮水、沐浴露、拖鞋、毛巾、熱水壺以及無線路由器、捲筒紙、掃帚簸箕、垃圾桶、垃圾袋等)。為減少交叉感染,樓長將三餐和物資送到門口,保潔統一回收餐盒。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為學生提供配套基礎設施及物資並分發到房間門口

怎麼聯繫?

建立新齋入住微信群,涵蓋全部樓內學生、學生系統教師以及學生社區中心等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信息公開透明。工作人員24小時快速響應學生服務需求,提供為學生取快遞、洗澡預約、報修等服務。

吃什麼?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飲食中心周到細緻保證專項配餐

學生入住新齋後吃什麼?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外出就餐顯然不可行,叫外賣則有防疫風險且不能保證衛生營養。為此,學校專門作出工作部署,飲食中心專項執行,由觀疇園食堂承擔具體營養配餐任務,制定每日早午晚的菜譜,專人制作、專人配送至樓長室。入住新齋的學生可以提前一天選擇套餐品種、主食種類,以及是否加配湯、雞蛋、蒸紅薯等。應部分同學需求特別提供的油辣椒,體貼地“安撫”了一方水土養大的胃。春節+疫情期間,原有的超市採購渠道受限,飲食中心採購科多方努力供應水果,還專門採購醜橘,保證新齋樓內學生的維生素C攝入。

流程保障,一個都不能“染上”

“學生入住新齋,學校最關心、最看重的問題,就是他們的健康防護。”清華大學學生社區管理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向春這樣表示。

一個都不能“染上”!新齋的重要工作目標是:包括樓內工作人員和入住學生在內的所有人員,兩兩之間都不能形成密切接觸者。新齋集中住宿樓啟用時,制定了詳細的防護工作流程並做好工作人員培訓。防護工作流程經過校醫院專家和海淀區疾控中心專家審核優化,得到海淀區衛生監督所領導充分認可,做到“心裡有底”。1月30日教育部召開的專題會議也對清華的相關做法給予肯定推廣。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教育部專題會議對清華相關做法給予肯定推廣

每天上午10點、下午5點收集學生體溫信息並上報,每天兩次在群內組織提醒學生開窗通風半小時,配置公用消毒液供學生自行使用,根據指導調整樓內84消毒液配比,嚴格執行每2小時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淋浴間每用一次都進行消毒,並將消毒記錄張貼在樓道內。

新齋是老樓,不具備部分學生公寓的獨立衛浴條件,隔離消毒方面的要求自然也更為嚴格,同學們對此都給予理解配合:預訂淋浴時間並嚴格遵守,用衛生間前在微信群中告知,洗手完畢自助消毒等等。

“雖然一開始每當打開公用的水龍頭時和沖廁所時我都會因為水花四濺而心驚膽戰,但後來和其他同學漸漸熟起來,瞭解到樓內的消毒防護措施和大家的健康狀況後,也就沒那麼擔心了。”交叉信息研究院博士生呂凱風說。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保潔員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學生社區中心工作人員為入住新齋學生繪製的自助消毒漫畫

守望相助,擰成一股繩

返校後住宿環境的調整,“串行式”的生活,遠在疫區的親友,暫時中斷的實驗研究……同學們面臨的這些現實問題和壓力,老師和工作人員非常清楚,也都在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化解。

“新齋準備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向同學們講明學校這樣安排的考慮,得到他們的理解和配合。我們也知道大家克服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顧慮,所以整個服務過程中,在保證符合醫學健康觀察要求的前提下,我們都盡力在生活便利上、心理上對他們多加照顧。”公寓輔導員吳玉堯說。

吳玉堯2019年畢業留校,臘月二十九值班時親眼目睹王彥軍等同事全力籌備新齋工作,所以當她在大年初三晚接到返崗通知時,心裡一點都不意外。家在北京的她每天“兩點一線”往返,與學生社區中心、相關職能部門和學生系統密切溝通,做好信息整合和同學們的“心理按摩”。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工作人員將餐送至同學房間門口

三位輪值樓長24小時響應學生需求,每日兩次體溫統計,統計發放物資,送三餐,管理樓內保安保潔協調工作。第三位樓長任小利是吳玉堯聯繫的入黨積極分子,看到招募工作人員的信息後主動報名,“火線上崗”。
首批物資到位後,工作人員又儘快為同學們安裝了簡易衣櫃,配備了晾衣架、溼巾、免洗洗手液和洗衣皂等生活用品。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新配備的晾衣架

“新齋的工作人員對待工作非常認真,提供的服務、物資我都非常滿意,而且不會帶給我任何一丁點‘恐鄂’的感覺。缺口罩的時候,他們也會微笑著送上門。”非常時期的溫暖,讓呂凱風覺得格外珍貴。

負責消防中控的合作單位值機員主動加入新齋服務工作當中,配合樓長24小時響應學生需求。他們質樸地說:“反正也是24小時值班,就一塊兒幹了。”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學生自發訂購水和水果,感謝工作人員

樓內,學生自發為工作人員訂購了天然飲用水和水果,感謝他們的付出。

樓外,從校領導到部門負責人,全力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和困難,保持聯繫鼓勵關心,問候工作人員及學生身體狀況。

上面那幅自助消毒漫畫的作者尚傑,由於接觸近期回湖北老家的愛人,也自覺在家觀察。除了創作漫畫,她像很多線上工作的同事一樣,做好片區樓宇特殊時期中心、科室重要工作精神傳達,時刻關注學生、職工返京情況,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學生公寓服務總檯作為學生返校登記入住的核心樞紐,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主管老師商冬梅為代表的總檯工作人員,在接到消息後紛紛放棄假期返回崗位,24小時奮戰前線。大年三十,商冬梅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跑了北京的很多藥店、超市,採購到一批防護物資,顧不上吃中午飯就趕忙送回學校發放到同學們手上,轉身又投入到新齋啟用的工作中。大家的心,都時刻牽掛著學生和同事們。

“這種整個隊伍都擰成一股繩的狀態,給了我們持續做好工作的動力。”吳玉堯說。

同樣只用了三天時間,學生社區中心參照新齋的佈置標準,將29號樓建設為備用的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一旦需要,來之能戰。

防控疫情領導小組指揮、13個工作組協同作戰,整個清華園已經為落實最嚴措施、按照最高標準、做出最大努力戰“疫”作好了充分準備。

同唱國歌、校歌,5萬餘名清華師生同上一堂課,鼓舞士氣,滿滿正能量。

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安排調整方案已發佈。學校面向受疫情影響產生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特殊困難補助,也將對因為此次教學安排調整產生的其他相關困難給予支持,給同學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化工系博士生李凌霄原本準備提前返校補做實驗,現在實驗暫時無法進行,但他會盡力先把已有的論文內容改好。“特殊時期,蒙受學校照顧已經很幸運,很感激了。”

2月2日,首批入住新齋的法學院研究生嚮往同學結束觀察期,勝利“解放”。

嚮往家在重慶,寒假返家時列車經停漢口,所以也進行了健康觀察。

“走出新齋最大的感受是放心,畢竟隔離好了,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嚮往說。目前,新齋中所有接受健康觀察的學生身體良好,心態良好。他們和萬千清華人、中國人一樣,在考驗中自強奮進,守望春天。

尾聲:

就在本文即將發佈之際,新齋入住群被一個小小的“彩蛋”點燃了:“今天是谷同學的生日,新齋工作組準備了一份小蛋糕,希望為你在這個特殊時期的生日增添一點溫馨,生日快樂!”


非常時期,不見面的溫暖清華學生社區集中住宿健康觀察點建設運行紀實

新齋工作組精心準備的電子賀卡和生日蛋糕

群裡的老師、同學和工作人員們,紛紛用不重樣的微信表情為這位今年即將畢業的博士生送上生日祝福。“猝不及防”的慶祝氣氛讓同學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該是多麼難得的回憶!”“我看哭了”……

“本來因為這次疫情的關係,以為會是個很冷清的生日。沒想到這種時候學校還能考慮這麼周全,給我送來了驚喜。很感謝樓裡樓外工作人員和同樓小夥伴們的祝福!真的特別謝謝各位。”谷同學說。

幸福也許會偶爾遲到,但從不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