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院援成都公衛中心醫療隊: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丹)2月5日早上7:40,成都還籠罩在夜色之中,在隊長重症醫學科王波的帶領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凱歌、腎臟內科張凌、傳染科雷學忠、心臟內科魏家富、內分泌科呂國慶、重症醫學科王春燕已經坐上前往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的班車。作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派駐成都公衛中心專家組成員,在組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的帶領下,他們從1月29日起,每天早上8:15之前必須準時到達成都公衛中心,與那裡的醫務人員一道,對所有重症、危重症病人進行查房、床旁監測與治療、多學科討論……

华西医院援成都公卫中心医疗队: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這次戰役,我們決不退縮!

成都市公衛中心是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後稱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療機構,成都市所有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都將轉入這裡接受治療。1月29日,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四川省醫療救治組專家組常務副組長梁宗安教授率我院專家組進駐市公衛中心,11人的隊伍,8名共產黨員,“這次戰役,我們決不退縮!堅決按照院黨委和醫院指示,起好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多學科協作救治的優勢,全力救治重症患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專家組組長梁宗安代表隊員們做出莊嚴承諾。

17年前,梁宗安主任也是在同樣的位置,也是以同樣的身份做出了同樣的承諾,那時他帶隊奔赴四川省第六人民醫院抗擊“非典”;17年後,他再次帶隊奔赴成都公衛中心抗擊“新冠肺炎”。他們中間還有一位黨員——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吳小玲,17年前也曾奮戰在抗擊非典第一線。

华西医院援成都公卫中心医疗队: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

8點15分,7名隊員走進了公衛中心烈性傳染病樓應急病房,更換分體隔離服後前往醫生辦公室參加醫護集體交班,梁宗安主任已經在那裡等著他們了,針對新病人和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他們與當班醫護人員進行了交接,隨後前往醫生辦公室開始多學科聯合查房。10點左右,各學科完成了全部患者前一日病情回顧及治療計劃討論,王波、王凱歌、張凌、王春燕、魏家富穿好防護服,戴好護目鏡,通過層層安全屏障走進了隔離病房,他們將逐一查看30餘名患者,查看確認住院醫師彙報信息是否準確,根據床旁信息進一步調整治療方案。

由於部分病人還要實施床旁監測和操作,完成查房後張凌進入隔離病房為新入的尿毒症患者置入血液透析導管,他需要著三級防護,除了像查房需要穿戴三層隔離服外,他還需要額外佩戴正壓防護頭罩防止血液噴濺和氣溶膠吸入。

此時,另一間病房內,王波、魏家富幾位正在為一名患者進行床旁超聲檢查。當他們幾位完成手中的工作,走出汙染區,逐層褪去厚重的防護服時,他們的額頭、鼻樑、臉頰都是深深的壓痕,而後背則早已被汗水溼透。

當他們再次出現在醫生辦公室的時候,時鐘已指向12點35分,然而他們還不能休息,必須立即把剛才在病房內的最新治療方案告知公衛中心的醫生,討論哪些患者的呼吸支持力度增加或下降,下午需要追蹤哪些檢查結果,關注呼吸機哪些指標的變化,哪些病人要轉出重症病區,輕症病區新入院患者病情是否穩定,哪些指標預示患者病情惡化需要轉入重症病區。

“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這是以四川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等專家組成員提出的救治原則,這一原則在這11名隊員身上得到充分展現。“梁宗安主任、劉丹副主任和組員們入駐公衛中心後,立即結合醫院院情和收治病人情況梳理了專家組工作職責、重症患者管理流程、醫護人員防控流程和人員部署等,”隊長王波表示,“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情瞬息萬變,我們每天必須根據病人病情的動態變化來制定當天的救治方案,並根據患者身體的反饋不斷修正治療方案,有些病人某項治療措施一天就需要調整十數次,直至患者器官功能狀態達到最優化。”如果患者合併有複雜的基礎疾病,如心臟、腎臟、內分泌、肝病等,專家組會在每天的多學科討論中增加相應專科的專家前來救治。“比如今天我們就增加了重症護理專業組長的王春燕老師,她是昨天下午4點才接到的通知,今天她將詳細瞭解危重症患者的情況,會同醫生一起查房,討論護理關注重點,然後轉化為專業的重症護理方案,再與公衛中心應急病房的護理組長溝通具體的執行措施。”

除了常規的原發疾病和基礎疾病的治療,專家組成員們還要針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等治療。王凱歌表示,“其中一個患者確診新冠肺炎,剛來的時候病情危重,愛人也處於隔離觀察狀態,身邊無親人陪伴,心情特別壓抑,在病房裡經常不開燈,一個人悶在病床上。”和他交談才發現,他沒有什麼愛好,電視只看央視新聞頻道,不太會玩手機,於是大家給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央視,教會他怎麼播放,等我們查完房後,我們還會專門再次來到他病房和他談心交流,告知他我們是華西專家團隊,這幾天多看娛樂節目,少看疫情相關節目疊加不良刺激,“通過科學調適心理,管理不良情緒,現在他開朗多了,看見我們來了還會主動和我們聊天。”

华西医院援成都公卫中心医疗队: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雖然我們只有11名隊員,但是我們背後是整個華西醫院。”在王波的眼中,華西醫院強有力的支持,給了他們在疫情第一線衝鋒陷陣的底氣。

每天下午3點,是專家組成員與成都公衛中心醫務人員例行的專家討論會時間,他們會針當天查房情況對每位患者的病情進行討論和研判,危重病例他們還會通過全省5G會診平臺進行全省專家,而這個5G遠程會診系統就是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中心節點。通過這個平臺,全省實現了危重病人診療信息共享,援成都公衛中心醫療隊作為前線可以進一步得到華西多學科專家團隊更加權威的治療建議。

2月4日下午3點,專家討論會正在進行中,一名病人突然出現休克,心率150次/分,血壓90/45mmHg,可能要氣管插管。這是一名81歲高齡的危重患者,住院一週後病情急轉直下,醫療隊幾天來一直圍繞他的救治群策群力,終於看到了一線曙光。得知此消息,王波衝出會議室,迅速穿好防護服,顧不上穿戴插管需要的正壓防護頭罩,抓起一個護目鏡就衝進隔離病房,快遞判斷休克原因,評估容量狀態和心臟功能,調整呼吸機參數,滴定鎮痛鎮靜水平。患者的血壓逐漸回升,心率也在慢慢減慢觀察1小時尿量50ml,乳酸也在正常水平,終於鬆了一口氣,等患者病情較穩定後,他再次返回討論會,彙報患者情況。由李為民院長主持的5G全省專家會診現場上,來自華西醫院各個科室的專家針對此名患者病情共同討論、調整方案,保證病人得到最優化的治療。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成都公衛中心醫療隊:

組長:梁宗安(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隊長:劉丹(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王波(重症醫學科)

專家組成員:雷學忠(感染性疾病中心)張凌(腎臟內科)魏家富(心臟內科)呂慶國(內分泌代謝科)白紅利(放射科)王軍(實驗醫學科)吳小玲(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理)王春燕(重症醫學科·護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