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到农村有些熟透,挂满树的红柿子,为什么有些人不去摘?

新大风歌


我们老家就是这种情况,柿子树好生长,每年产量也高,几乎每家都有几颗柿子树。都结的特别好。一到入秋的时候,满树的柿子红彤彤的特别好看。

但是吃的人确实少,可能就是太多了反而不稀罕了吧,而且柿子柿子都是秋天成熟,等到柿子在树上长到特别软的那种的时候就已经是深秋了或者冬季了,大家都觉的柿子是凉性水果,吃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吃的也比较少。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树上的柿子不摘完留一点给小鸟吃,明年会长得更好,更多。


老王说农业


柿子在南方市场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有些朋友喜欢吃硬的,有些朋友喜欢吃软的,还有一些朋友喜欢吃柿饼,但是近几年在北方的农村有一个现象:很多农村的红柿子挂满枝头,无人采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北方柿子价格便宜

我还记得在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秋天爬树上摘柿子,但是每年柿子成熟季节都是秋收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在地里干活,一听到有收柿子的来了都跑回家摘柿子,虽然那时候的柿子几毛钱一斤,但是一棵树摘完卖上百八十块钱,在当时的农村都算是不小的收入。

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是柿子价格并没有涨太多,再加上很多柿子树已经老龄化,结果率也不高,一天几口人忙忙碌碌可能也就能卖个一两百块钱,对于现在的农村来说并不算什么大的收入。

农村留守老人无力采摘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农村都已经变成留守老人的天地,年轻的人都已经到外面打工了。但是北方的柿子树相对都比较高大,对于老人来说具有很高的风险。在我们村,一棵柿子树都在十几二十米高,而且很多柿子树年岁都比较长,很多枝干都非常脆,一踩就会断,老人要么上不去,要么就不敢摘,因此只能看着满树的柿子挂在枝头。

冬日里满树的红柿子也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柿子没人摘了,很多都留在枝头,冬日里也算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特别是当有一场大雪降临的时候,白色的世界里点缀了一些红,别有一番韵味。与此同时,北方的冬季对于动物来说也是一种煎熬,到处都找不到食物,而树上的柿子这时候可以让小动物们有一个富足的冬季。


珠海禾虫哥


现在已经进入十二月份了,至今我家柿子树上还有一些柿子没有采摘,以及我们后山上也有一些野生的柿子没有采摘过,那么看到题主所问的“农村有些柿子熟透,挂在柿子树上的红柿子为什么有些人不去采摘呢”其实之所以不采摘是有一定原因呢,那么今天我作为农村的的一员在这里像你说一下为什么我们当地也有些没有采摘。

第一就是为了让鸟儿在寒冷的冬天能够有吃的,因为在我们当地有一种传统的风俗,就是说树上的柿子不能全部摘完,尤其是野生的柿子更不能去采摘,因为这些都是为候鸟留下的食物,当然这样做也是一种关爱动物的行为。

第二就是柿子口感的问题,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道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因此对于一些水果和一些其他的食物来讲,相比以前有所讲究了一些,因此在山上的一些野生柿子其口感并不好,而且其籽也特别多也就是说其没有太多的柿子果肉,而家里种植的柿子有的都是因为吃不完也就没有摘下那么多,因此把剩余的留在树上当做一种冬景来欣赏。


第三就是现在农村老年人比较多,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柿子这种水果不易多吃,所以老年人一般也吃不了几个就没有采摘那么多,再一个就是村里年轻人在家的比较少,因此对于现在农村老年人来讲,就算是想采摘柿子也没有年轻时那么方便了,总而言之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柿子没有采摘的真正原因。


纪录乡土


现在看到农村有些熟透,挂满树的红柿子。为什么有些人不去摘?

在众多水果中,我对柿子算是情有独钟,我们家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喜欢吃柿子,每一次去超市里都会买柿子。我以前也栽过一棵柿子树。本来都已经开始结果了,由于它旁边栽有一棵核桃树。我就把柿子树给搬了一次家,结果给搬死了,结果等那核桃树长大开始结果,发现是一颗铁核桃,心中那个悔呀,那早知道那时候搬核桃树也不搬柿子树了。


我们这里栽柿子树比较少,只听说我们隔壁镇上有人在山头承包了一片地种柿子树。每一年柿子成熟的季节,很多人都上山去摘,不过也只是听说过,我也没有去过,更没有看见成熟的柿子挂满树梢的场景。唯一让我记忆尤新的就是去我们邻县的路上,在半山腰处。有一户人家门前种了几棵柿子树,那场景就像题主说的,成熟的柿子挂满树梢却没有人去摘,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 全是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压完了树枝,我每一次从那几颗柿子树下过路时,都垂延欲滴,恨不得摘几个直接来吃,眼红啊,嘴馋啊,恨自家没有几颗这样的柿子树,既饱了眼福又能饱口福。


终于有一天又一次从那几颗柿子树下经过时看见那户人家有人在家里,就跑去向她讨要了几个,我问她这么多的柿子为什么不摘呢?任由它自己掉落在树下。那老乡告诉我说这个能吃得了多少哇?再加上孩子们都在外面,就他两位老人是吃不了多少的。我就说可以拿去卖吗,也能换些钱。那老乡告诉我说从他们这里背到镇上去至少要走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没有那么多的体力来背,就只好任由他自生自灭。

就像题主说的柿子成熟挂满树梢却没有人去摘,有一部分原因就像我说的这老乡一样年纪大了,没有过多的力气去摘柿子,再加上是留守老人在家。爬树也不方便,要是一个不小心摔下来了,那就不是几个柿子能解决的问题。摔伤了不但自己受痛苦,还会带来经济负担。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柿子不像其他的水果可以直接吃,它是需要捂熟后才能使用,直接吃的话会让你怀疑嘴不是自己的。而在农村很多都是用土方法来捂熟柿子,催熟的速度慢,要是在,采摘时不小心磕伤碰伤的柿子在捂熟的这一个环节中就会坏掉。

再一个就是太多的柿子也吃不完。这简直就应了那句话,没有的时候想多的时候嫌,柿子太多也不是好事,如果有收购商来收购还好说,直接摘下卖给收购商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而自己又吃不了多少,就只能让它掉了,掉得满地都是,要不小心踩上面还会摔跤。


因为就是有的人不喜欢吃柿子,不喜欢柿子黏糊的口感。成熟后捂熟的柿子甜度很高,搬开柿子里面的果肉清香扑鼻,咬上一口香甜软糯。在树上面成熟的柿子一般都会被鸟儿啄食,鸟儿是很聪明的,它能辨别出那个柿子已经成熟,像这样的柿子摘下来,是不能存放的,费力摘下来却没用,还不如留在树上让鸟儿啄食。

这就是我对柿子成熟没人采摘的一些见解。


樵村渔浦小刘


邻居路大哥还在医院躺着,路大嫂家里医院来回跑,累着急时路嫂就发牢骚:不就百十斤破柿子吗?花一百块钱买柿子吃能撑死他,非得较劲自己摘柿子,这下可好,一万多得搭进去。


路嫂说这话是跟门口邻居们说的,一边抹眼泪,一边抱怨老公舍不得柿子烂在树上,非得去摘柿子,结果跟着柿子躺进了医院,治疗一个多月了,医生还不放路大哥回家,说是腰椎摔坏了,得好好医治,不然会落个残疾。

路大哥当年土地承包到户时,非常有福气的分到了一块地边有两棵柿子树的口粮地,当年一家人兴奋不已,后来那两棵柿子树每年结不少柿子,没有水果的那些年,柿子就是一家老少解馋的唯一水果。

柿子树越长越高,从当年的中等大小的树,变成了现在的大柿子树,每年依旧结很多柿子,而路大哥夫妻也由当年三十出头岁的年轻人变成了现在六十多的老农民,路大哥有一儿一女,虽说俩孩子当年喜欢吃柿子,但现在人家都在城市居住,每年摘柿子时,儿女都劝父母不要摘,树太高了有危险,人家兄妹俩没空回家摘柿子,也没有父亲当年爬树的灵巧劲,所以人家说宁愿买柿子吃,也不要回老家摘柿子。

那两棵柿子树今年结的柿子又红又大,一个月前,路大哥终于忍不住要去摘柿子了,他说:看着满树的柿子烂在树上,我心疼啊,过去可是一个柿子都舍不得留在树上的。



路嫂劝不了老公,只好随着扛了摘柿子的大长杆子,夫妻俩去摘柿子了,六十多岁的路大哥比年轻时蠢笨多了,老胳膊老腿确实爬树很费力气,可看着树顶上又红又大的柿子,还是逞强一节一节往高了爬,树下的路嫂一颗心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后来摘柿子时,路大哥俩手拿杆子,套着柿子使劲一扭,柿子从树上摘下来的同时,路大哥因为用力过猛,也随着杆子晃了下来,正好跌到了腰部,对亏是夫妻俩做伴上山,于是赶紧打电话送路大哥到了医院治疗,这不,一个月过去了,路大哥还躺在医院里。

村里的柿子树树龄大概都在三、四十岁,树越长越高,以前的农民经常爬树还行,最起码摘柿子不费力气,当年会爬树的农民如今都上了年纪,农村现在的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不会爬树了,于是没有人愿意冒险爬树摘柿子吃。

再说了,集市上卖那种大个新品种柿子并不贵,水果品种那么多,我们可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买什么,何必那么麻烦去摘柿子呢?

人们吃柿子也没那么多了,如今的人特别注重养生,有很多人嫌柿子能引发结石,所以吃一两个解解馋也就不吃了,喝酒的人不吃柿子,怕寒凉食物的女人不多吃柿子,小孩不能多吃柿子,老人不敢多吃柿子,于是现在农村柿子树上的柿子能挂到下大雪,真就烂在了树上。

农民们不愿意摘柿子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第一,柿子树太高,采摘有危险,会爬树摘柿子的农民已经老了,没老的农民不会爬树,因此很少有人爬树摘柿子。

第二,水果品种多,集市上卖什么水果的都有,新品种柿子树低矮,长的柿子又大又甜,想吃柿子可以买来吃,用不了多少钱。

第三,柿子虽然也有营养价值,但它对人体健康还是有一定影响,因此很多人选择少吃柿子。


悠然见东山


相对于其他水果来讲,柿子是农村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但其实受欢迎程度可能比其他的水果要低一些,比如说苹果、枣子、梨子、桃子等等。我们家后面山上有一棵柿子树,已经长了好几十年。大概从我小时候记事的时候就开始上树上摘柿子,到了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每年都会挂满了柿子,但是现在却无人问津了。为什么现在农村很多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却没有人去采摘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农村常住人口越来越少,摘柿子的人就更少了

现在农民种地不挣钱,所以大部分农民都外出打工去了,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里的主要是一些老人和孩子。但是很多孩子也在学校里面读书,平时根本不在家里,所以农村里面大部分是以中老年人为主,而且常住人口比过去少了很多。柿子树比较高大,上面结满了柿子,有一些老人即使想吃也有一点力不从心,只能拿竹竿子去打一点下来,不可能爬上树去采摘。所以高挂在枝头上的柿子,除了自然掉落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采摘方法。再加上老年人对于这些东西也不像小孩子那么感兴趣,所以很多柿子现在都无人采摘了。



第二,农村水果种类逐渐丰富,柿子也并不出奇

现在我们都知道,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种植技术以及品种越来越丰富,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太多,而且很多水果的营养价值以及口感可能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在农村常见的柿子就显得不足为奇。比如说只他自己就不太爱吃柿子,我们家后面长的那一颗柿子,除了母亲偶尔去采摘几个,尝一尝之外,几乎家里没有人吃。当然这也归结于现在水果种类丰富的因素。



第三,柿子虽然产量高,但销售价格却一般

柿子树长的比较高大,而且产量非常高,在农村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其种植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其他的水果高,所以即使有一些农村地区过去种植了一些柿子树,现在也很少有人专门去采摘销售。再加上柿子树过于高大,采摘有一定的难度,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大柿子树上经常挂果的情况。

其实在我看来,这几个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现在农村人口少了,树又太大,没有人愿意专门去采。而且现在水果种类丰富,很多小孩子都有吃不完的,各种各样的水果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而不像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水果吃,觉得吃柿子饼就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一种水果,但现在很多人不这么认为了。其实这就是社会变化的必然结果,有些东西必然会逐渐的没落,而另外一些新兴的东西会逐渐的兴盛起来。



现在回到农村老家,我家后山上那棵柿子树上仍然挂着好多红彤彤的柿子。柿子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也许等我们老了之后,可能它还长在那。你家种过柿子树吗?现在还经常去采摘柿子来吃吗?有没有见到过很多柿子挂在枝头上无人问津的情况,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当地的现象。


止茶


我的老家有一座山叫罗山,在罗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头有很多的柿子树,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金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形成一道极其美丽的景象,吸引着小城里很多的摄影爱好者,都跑到那个村子去拍照。那些柿子树是村里的,也没有人去摘柿子,任凭柿子自然掉落,也许就是为了冬天里人们可以看到那道美丽的风景吧。

我有一个朋友承包了一片荒山,在山上养猪养牛,同时还在山上种了很多的柿子树和白果树。他们家树上的柿子,很多时候都没有人摘,去年秋天我去摘过一次,问他为什么这么多的柿子都不摘,他说根本没有时间。再说浪费时间摘了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够功夫钱。有摘柿子的功夫,还不如干点别的。

不过看着满树金黄的柿子,留在树上没有人摘,也的确感觉可惜。就像樱桃一样,有些樱桃果农花钱雇人摘的樱桃,卖了以后还不够付工钱的。长在树下面的柿子,摘的时候方便一些,可长在树梢顶端的柿子,摘的时候又危险又麻烦。赶上柿子不值钱的年头,还不如不摘留在树上。有人说是为了留给鸟儿吃的,其实就是太高了,摘的时候太危险。



俺家老房子门口的柿子树,是我亲手种植的,大约有十几年了,每年秋天结的柿子很多,老远就能看见满树的金黄。十几年的时间,柿子树从一棵小树苗,长成了粗大的参天高树,每年秋天摘柿子,也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特别是长在上树梢的柿子,每次都要用长钩子往下钩。


长在最高处的柿子,就算是用钩子都够不着,就只能踩着梯子爬到树上,然后战战兢兢地站在高处的树枝上,再用钩子去钩柿子,说实话的确是又危险又麻烦。如果到市场上去买柿子的话,根本用不了几个钱。赶上便宜的时候,5毛钱一斤柿子。想想为了摘个柿子登高涉险,万一出了什么事情,真是不值得。所以有的时候,尽管树枝上长的柿子又大又好,也宁肯舍弃不去摘了。


灵子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大家都懂。在有些地区,特别是盛产柿子的地区,又卖不了几个钱的情况下,这玩意儿真不是啥好东西。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地农村的人口流失严重,没有多少小孩子去摘这吃,关键问题还是我们如今的物质丰富,当地人没人稀罕这玩意儿。当然了,对于不盛产柿子地区的人们来说,有点不可思议,好比北方人花几块钱一斤购买香蕉和菠萝,在盛产的南方,也真不是啥好东西。


记得小时候,村里孩子们很多,柿树总体来说比现在要多,那时候我们村里有片柿树林,没等到柿子长红,村里的孩子们都给摘完了,只要个头长的够大,无论怎么摘回去,可以想办法脱涩,就能吃。我记得我们当时,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把青柿子埋在池塘边的污泥里,偷偷做一个几号,三天以后就能脱涩,挖出来洗干净,就可以吃了。要是采摘的柿子多,如果想吃硬柿子,就用凉白开水水泡几天就好;如果吃软柿子,挂在房檐下等吧…天天放学以后看看,又摸摸软没有!

现在村里的柿树林被砍伐了,不过村旁边的池塘边,还有不少零零散散祖辈种下的柿子树,每到秋天,满树红彤彤的柿子,就像小灯笼,一直到大雪纷飞,还是满树的柿子,便宜了鸟儿们。我家还有几棵柿树,据说是爷爷的爷爷栽种的,粗大的柿树,树皮开裂,有两棵柿树的树膛都空了,还在发着新枝,红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家里的孩子们根本不稀罕吃,我有时候偶尔来了兴致,会爬梯子上去摘几个熟透的吃,真的很甜很甜,可是没人稀罕吃了。


想想也是,老家村里的人大多都出去了,没有几个稚童,都看的很娇贵,不会让他们去爬树摘柿子,小孩们吃的零食太多了,他们真的是不稀罕了。岁数大的人,想吃也不敢多吃,只能看着这些柿子,让鸟吃,或者随风落下,看着可惜,看着看着,也就习惯了。


三农的高度


题主提到现在看农村有些熟透的,挂滿树枝的红柿子,为什么有些人不去摘?

我家在五六十年就有柿子卖钱,我来回答题主的提问!

1,柿子在过去还是很值钱的,在60年代软红柿大一点是5分一个,小一点一角钱三个,相当于现在一块多一个。

2,柿子树寿命长,结果多,当地老人称之栽上几棵柿树,胜于生了一个老儿子还好,养老有保漳。

3,到改革开放后,栽了十几棵柿子树,到91年挂果开始不大吃香,青柿子在树上自已摘,其后价格一年不如一年,到如今挂在树上被乌吃,都无人问津。

小结,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水果生产,大片荒山荒坡裁上了各种果树,加之交通的发达,水果产区可以运向全国各地,相对而言柿子营养价值比不上其它水果,柿子挂在树上没人摘也不难理解了。


蒋山老徐


我们村里种植柿子树的人也有很多,到了采摘收获的季节, 大家会先采摘一些离着地面近一些的, 有些生长的比较高,在很高的地方,大家就会放弃了,留给鸟儿吃,或者是等成熟后落到地上面,在拾起来给家里的家禽吃。

本身在农村里面,除了专业种植柿子的农户,大多数的村里都是自己食用的,一些柿子采摘后,刚下树的时候,会比较涩,也不好吃,拿到太阳下晒上几天,柿子就会变得软,那时候再吃的话,是甜甜的味道,和蜂蜜一样, 纯天然的甜。吃不了的话会用农业设备做成柿子饼,有的品质好的还会制作成柿子干,到了冬天甚至是过年的时候,柿子饼上面会出现一层白白的,吃起来可好吃了。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一些曾经童年吃的柿饼,现在并不是很流行了,何况现在的水果零食不断, 种类繁多,家家户户也不缺吃穿, 所以采摘柿子也少了,这样大量的柿子就红彤彤的挂在树上了。

虽然生活在农村里面的老百姓感觉很普通,但是从市区或者县城的人到了农村以后,看到这样的柿子还是比较欣喜。我们这边, 一些背包客或者喜欢爬山游玩的人,会拿着一些袋子摘上一些柿子,村里人看到后也不会阻拦, 有时候还会帮忙去摘,足以看的村民的淳朴。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了,希望对题主和大家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