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白骨精几次躲过了孙悟空的绝杀。白骨精的法力很高吗?

骑蜗牛走高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都轻松躲过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绝杀,这并不是白骨精的法力有多高,如果白骨精的法力很高,到了孙悟空无法控制的程度,何必要用三变来迷惑唐僧师徒,这说明了白骨精的法力还不如猪八戒和沙僧。白骨精只所以能躲过孙悟空三打,原因有三。

一、白骨精法力平平,却精通“解尸术”,每到和孙悟空过招,明知斗不过孙悟空,便来个金蝉脱壳溜之大吉,好汉不吃眼前亏。

二、唐僧肉体凡胎不识真假,兼有慈悲为怀,不忍心伤害生灵,百般阻挠。猪八戒又色迷心窍,几进谗言,耳朵根子软的的唐僧,也就糊涂不明是非了。唐僧又会念紧篐咒,孙悟空虽神通广大也是百般无奈。

三、再说孙悟空虽然疾恶如仇,却有好生之德。孙悟空是妖猴也好,是泼猴也罢,和白骨精有相同之处,都是占山为王之流。孙悟空可不想为了白骨精,得罪天下同类。所以孙悟空手下留情,略施惩戒,让白骨精好自为之,不要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幽谷溪


白骨精之所以能多次躲过孙悟空的绝杀,原因并不是因为她法力高强,而是由于取经团队间的不信任造成的。

下面我们结合原著《西游记》,来具体分析一下。

1、在遭遇白骨精之前,唐僧便已经看孙悟空不爽了!

这一点可不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在原著中明明白白地说明了。

原话如下: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简单概括一下——

话说唐僧走着走着,忽然觉得饿了。

唐僧:“猴子,我饿了,赶紧给我化斋去!”

孙悟空陪笑:“师父,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你让我到哪儿给你化斋去!”

唐僧一听心里不快,口中骂道:“当初可是我把你从五指山下救出来的,你不心怀感恩也就罢了,怎么对我的要求越来越不上心?”

孙悟空无奈:“我一直给你做牛做马,什么时候怠慢过你?”

唐僧:“我不想听你废话,赶紧给我化斋去!”

孙悟空:“你是老大,怎么说都是你有理,我去给你化斋就是了,不然马上就要念紧箍咒惩罚我了!”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明显看出,唐僧对孙悟空的不满。

特别是这句“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更是说明唐僧对孙悟空的积怨,不是一天两天了!

正是这种积怨,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路埋下了层层阻碍。

2、猪八戒的色欲和推波助澜,加深了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怨恨。

白骨精第一次化成绝美女性出现时,便立刻让猪八戒神魂颠倒。猪八戒三言两语消除了唐僧对白骨精的戒备,还趁机向唐僧说了孙悟空的坏话。

唐僧一听,心里对孙悟空更加不满了!

孙悟空化斋回来,一眼看出女子是妖怪幻化,举棒欲打,唐僧连忙阻拦。

孙悟空解释此女子为妖精所变,唐僧不听。气急败坏之下,孙悟空说唐僧贪恋上了女子的美貌。

原文如下: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唐僧一听,“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孙悟空则趁此间隙,打死了女子。

唐僧见状,气愤万分。但见女子带来的饭菜变成了长蛆、青蛙、癞蛤蟆,还是信了三分。

就在这时,色欲迷心的猪八戒,为“女子”抱不平了。他对唐僧说,眼前的一切都是孙悟空的障眼法罢了!

唐僧早就对孙悟空不爽,一听猪八戒的话,立刻念起了紧箍咒,对孙悟空进行惩罚,直到其苦苦哀求才作罢。

第二次,白骨精幻化成了一位老婆婆,说是前来寻找自己的女儿。孙悟空一看还是白骨精所变,挥棒打死了她。

这下子,彻底惹恼了唐僧。二话不说,足足将紧箍咒念了二十遍才停,同时叫孙悟空离开。猪八戒不居中劝说也就罢了,反而倒打一耙,说孙悟空之所以死活不愿离开,是打着分行李的注意!

第三次,白骨精又幻化成了老头,前来寻找老婆和女儿,孙悟空照例打死了他。

不过这次,孙悟空彻底打死了白骨精的本体。

原以为唐僧看到骷髅脊梁上“白骨夫人”四个字,会相信自己,但是由于猪八戒的插嘴,耳软的唐僧,再次选择了相信猪八戒。

原著中这样描写了猪八戒的教唆:

“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

所以,这次唐僧再难容忍孙悟空,写了一纸贬书,并且发誓:“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然后直接将孙悟空赶走了。

到此为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彻底结束。

综上所述,白骨精几次躲过孙悟空的绝杀,绝不是因为白骨精法术高明,更像是如来的一场有意安排。

目的是通过这件事,让整个取经团队消除间隙,相互信任,精诚团结,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最后求得真经,修成正果!


文华轩


白骨精只是白骨偶然修炼成精而已,法力并不高。

白骨精之所以能一次次躲过一劫是因为变化之术欺骗了肉眼凡胎的唐僧,加上自己幻化的都是老弱妇孺很容易获得同情。再加上孙悟空要干掉它的时候总是被紧箍咒打扰,所以才有了第三次。





倚天屠龙


西游记里面记载了很多女妖怪,什么老鼠精,蝎子精,蜘蛛精等等。要说西游记中哪回合最有看头。首当其冲地应当是“三打白骨精”了。三打白骨精是西游经典指数可以排得上前三名的一个故事。

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十分重要的一回,也是悟空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白骨精是什么?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她是白虎岭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偶然采得天地灵气,受日月精华,变幻成了人形。

白骨精擅长变化之术,因为它本身是一具白骨,所以变化起他人来简单地多。我们都知道白骨精法力低微,只会一些解尸变化之术,别说是孙悟空的对手,根本也不是猪八戒与沙僧等辈的对手。因此,孙悟空完全是可以擒拿白骨精的。为何非要打死白骨精呢?明明知道自己打死白骨精会被唐僧颠倒狂念二十遍的紧箍咒,痛得脑瓜叽咕叫。因为他用火眼金睛看出了一个大秘密。

白骨精这个妖怪的法力虽然不高,但是他很有心机。白骨精是利用了三个凡人的尸体,三次迷惑唐僧。而白骨精变化的三个凡人代表着人体内部的三种恶欲。它们也就是贪、嗔、痴 。这贪嗔痴,正是佛教所谓的三毒。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所以悟空一连杀死了这三个凡人,就是要斩断贪嗔痴;所以说并不是白骨精法力高而是唐僧没有领悟此道。说的通俗一点也是团队的问题,眼界宽广的人受限于徒有其表的人,这是也是吴承恩的高明之处。





猫三叔


白骨精在第三次出场时,孙悟空才下定决心打死白骨精,孙悟空不得已而为之,白骨精误触了霉头。

孙悟空大闹天宫都没怕过什么,可在万寿山五庄观,却因为一次冲动,推到了人参果树,而天外确实有天,孙悟空根本没办法逃出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而且孙悟空之前跟着菩提祖师所学到的东西,更是没有用武之地。

孙悟空这次确实被镇元大仙折服了,心性也因为镇元大仙法力的包罗万象,真正开始收敛了。

孙悟空被佛祖压制,但一直因为佛祖的忽悠,让孙悟空不能输得心服口服,所以,取经路上,孙悟空的心性虽然不比大闹天宫之时,但还是野性难驯,老子天下第一。

心性收敛了,所以孙悟空在遇到离开五庄观的第一个妖怪白骨精时,发现白骨精并没什么法力,所以,只是想让其知难而退,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放走白骨精。

再来看看唐僧。

唐僧在五庄观才真正见识了什么是神仙的法力无边,而他们师徒四人包括白龙马在内,和地仙之祖镇元子比较起来,那就是沧海一粟,之前孙悟空吹牛的降龙伏虎,翻江倒海的神通,根本就是米粒之光。

孙悟空天南海北的求仙救树,各路神仙虽然无法救治,但寿星等神仙都急忙赶到五庄观来给取经师徒求情,而且对镇元大仙恭敬有加,这些唐僧都看在眼里,心里却无比震撼。

唐僧虽然最后也被镇元大仙邀请吃了一颗人参果,受用无穷,但孙悟空却成了镇元大仙的结拜兄弟,唐僧这个取经路上的灵魂,镇元子却根本没入法眼。

孙悟空因此,收敛了身上的恶和执,善良之心逐渐生根发芽;而唐僧本是心如止水的得道高僧,却也因此被激发出了内心深处的恨和执,而这些都一股脑的发泄在了孙悟空身上。

孙悟空本想扬善,却因为白骨精故意的尸解,百口莫辩,所以,第三次白骨精出场,孙悟空只能安排土地等神仙给他作证,而孙悟空也只能把白骨精打死完事。

可本已对孙悟空充满偏见和恨的唐僧,这时候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怎么会听孙悟空的辩解,只能被唐僧赶走。

所以,孙悟空的善,本来救了白骨精,而白骨精却得寸进尺,而唐僧被激发的恶,让孙悟空两难,只能打死白骨精脱困,白骨精触到了霉头,死只能是他的命数。


布衣之徐


白骨精的法力绝对比不上孙悟空,与其它妖怪法力相比也逊色的多。

第一个原因是白骨精出身低微,是卧虎岭上的一具化为白骨的女尸,因受日月精华,采天地之灵气,逐渐修炼成人形,擅用化尸大法,常变化多端,而迷蜮人。

第二个原因是没有强硬的后台支撑,属单打独斗型的。而且不如其它妖精都有拿得出手的法宝。一旦与孙悟空这样的对手相遇,只能自认倒霉了。

如果没有唐僧的坦护,恐怕第一回合就被孙悟空打死了,根本不用三打。


用户李森


三打白骨精出自古典小说《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妪和老翁,但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变成老翁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老翁后,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其实白骨精几次从孙悟空手中逃脱,即体现了白骨精的狡猾多端,利用了唐僧的性格,也使文章曲折复杂,引人入胜,这也是我国四大名著的作者吴承恩先生的厉害之处了。

1,三打白骨精,使读者对白骨精狡猾、阴险、奸诈的性格特点更深入人心,使读者念念不忘。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专业写作手法。

2,三打白骨精,也体现了取经旅途的艰难,即使孙悟空神通广大,但他面对的困难不仅有妖怪还有唐僧。就跟打王者荣耀一样,通常都是一打九!

3,三打白骨精,更能体现孙悟空的重情重义,即使唐僧让他寒心,他也不忘师恩。被撵回花果山后还对唐僧念念不忘!

4,三打白骨精,可以说是上天安排师徒四人的一个过渡考验,通过就继续,没通过就直接pass掉!师徒四人刚聚齐,就来了个三打白骨精。前面一路顺风顺水,直到白骨精才使难度升级,也算是一种敲打吧!








一级小叫兽


西游记里每个妖精都有自己独特的法术跟本领,孙悟空也不是万能的,不然也不叫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了,下面我来说说白骨精的独特之处:

1.白骨精他是精,跟妖怪有区别

妖怪一般是动物修炼成人型的,有肉体,而白骨精是有怨气的魂魄吸收日月精华幻化的人形,所以她没有肉体

2.三打白骨精而不死,因为打的只是被附身的肉体

白骨精靠吸人魂魄为生,前面唐僧师徒来之前那家村民已经被白骨精害死了,白骨精依附在村名一家尸体上去欺骗唐僧,孙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却能脱离尸体逃脱。

3.白骨精依附人体对唐僧有很强的欺骗性,使得孙悟空没有使用全身法术打下去,免得被师傅误会他凶残。

以上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却没死的原因。


尽情娱乐吧


《西游记》是神话题材小说,我们便从神话入手。

西游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孙悟空一行人从人成佛的过程。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降伏心猿,清净六根,身无杂念,这是孙悟空成佛的第一步。

其他的情节有些忘了,就直接说三打白骨精了

神话小说中有种说法叫做“斩三尸证道”,这是借鉴了道教的信仰,在道教中,“三尸”代表人体内部的三种“恶欲”即彭候、彭质、彭矫。

修仙者要走上成仙之路,必须铲除和消灭“三尸之根”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在消灭自己的“三尸”。

这是孙悟空又一步向佛的迈进。



纸上陀螺


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变成一女孩,

来骗子唐僧,

被悟空一棍打死,

後来又变成 一个老头,

说是女孩的爹,

也被悟空一棍子打死,

最後变成一个老太婆,

来找老伴和女儿也被悟空打死。

可见其战力一般,但是白骨精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利用师徒关系3次戏耍圣僧,但是最终还是让大圣消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