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2.21米的李慕豪,为什么场均只有4篮板?他被高估了吗?

缘莱妳也在这里


像李慕豪这种球员就是典型的“中国式选材”,空有身高,核心力量弱,特别是成为优秀运动员必备平衡能力非常差,平衡能力差的运动员典型的特点就是运动起来速率很慢,看起来四肢不协调。这样的选手居然成为了职业运动员就是因为他的身高突出,让人从外观上觉得他适合打篮球,俱乐部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去培养他,最后还是失败了。

提问者说的是李慕豪身高2.21米,不过我记得是身高2.18米,刚出道时甚至有人说他可以接姚明的班,这都是外行人看篮球。李慕豪和孙喆都出自东莞新世纪青训,东莞男篮选人的标准也都一样,只看身高。孙喆的身高是2.20米,两个年纪都差不多,李慕豪是1992年出生的,孙喆是1990年出生的。东莞男篮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去培养他们,结果都失败了,两名高大的中锋没有一个成材的,他们的缺点都一样,核心力量弱、平衡能力差。

球队给李慕豪的投入非常大,专门的训练师、美国特训,但是还是不行。总有媒体说李慕豪天赋高,以后成就会很高,其实打篮球不只是看身高的,孙明明身高2.36米,那种球员身高超过他的有几个?不还是饮水机管理员嘛。2014年,22岁的李慕豪参加NBA选秀,那时候NBA没有中国球员,NBA球队非常想要有一名中国球员来打球,就算打替补也可以。听说李慕豪来试训,好多球员都派球探来观看他的训练,结果看完连句话都没说,都直接都回家了,李慕豪随后也回国了。

孙喆早就被俱乐部放弃,如今他去到了福建队,今年已经27岁的李慕豪在CBA得分个位数,篮板个位数。这么大的个子得分不行,当蓝领抢篮板也不行,这样的表现让球迷和俱乐部失望。其实不只是李慕豪,跟我们青训选材也有很大关系,希望以后CBA会越来越职业一些,选材不要只看身高,让更适合打球的人来参与进这项运动。


黄金后腰


截至目前为止,深圳男篮已经进行了三轮比赛,三战皆墨。不得不说,上赛季还打进了四强的深圳男篮,退步非常明显。

在进攻端,贺希宁完全没有了上赛季季后赛的风采。三场比赛,场均只有3分入账,投篮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只有40%和14.3%。

当然,不止贺希宁,整个深圳队的状态都不甚理想。尤其是内线,三场比赛下来,李慕豪场均只有4篮板入账。这对于身高2.21米的李慕豪来说,着实令人难以接受。

要知道,李慕豪的体型非常标准,身高2.21米,体重125KG,有身高有吨位,李慕豪在内线,应该是只手遮天的存在。虽然我们一直批评周琦,但回到CBA的周琦,真的就是大魔王一般的人物。而李慕豪,不光没有进步,还退步明显。

至于说他是否被高估,的确,在他生涯早期,他的确被高估了。但他现在的定位就只是蓝领球员,在这个角度而言,并不是高估。而是,李慕豪表现实在糟糕。

在内线,抢不到篮板。球感和位置感都非常不好。他的静态天赋,的确是顶级水准。可是他的动态天赋,着实一般。移动速度慢,场上存在感弱。

虽然说,对阵辽宁,韩德君的确给了他太大的压力。可对阵广州,李慕豪单场1篮板,这就有些说不过去。对阵北控,还会被新秀王少杰单吃。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黑李慕豪。他已经27岁,他的打法和技术特点已经定型。再去指望着他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很难,而且他现在也开始在外线投射三分,这说明他也在努力适应现在的比赛节奏。

但是,无论如何,这么大的体型,在内线不能保护好篮板,真的是让人捉摸不透。不论如何,深圳队目前还没有拿到赛季首胜,还是希望深圳队能够赶紧找到比赛状态。毕竟,上赛季打进四强,给了很多深圳球迷希望。而且,他们的球迷氛围也在越来越好。希望,深圳男篮不要让人失望吧!

这是小编个人的观点,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小徐侃球


现在是神州大个子们的“阵痛期”。

大个子如有“中等个”——2米左右的技术,是人们所期望的,但是,这需要相当的大个子数量“基数”做铺垫。也就是要有一代一代的大个子在前面“蹚路子”,才能出现像约基奇一样的既有身高(210左右)又有“中等个”的技术(三分、助攻、策应等等)大个子。

当年穆铁柱是2.28米,快20岁才第一次接触篮球,训练异常刻苦,能有后来的辉煌实属不易。姚明是个案,父母都是篮球业内人士,从小就有目的的练习篮球了。现在神州大个子们慢慢地参加快攻、三分、助攻等等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很有了些浓眉哥的意思。相信很快,诸如李楠的儿子这一拨上来以后,男篮一定会在大个子这个位置上大放异彩。

李慕豪(们)可能也是这个路途中的“基数”之一,不用对某一个大个子苛求,俗话说水到渠成,相信今后具有“中等个”技术的李慕豪(们)会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奔涌而来!





酣在小酒馆220


李慕豪挺有天赋的,以前最有希望的内线球员之一,身体条件比易建联,周琦不差,甚至有人说将来姚明接班人之一。

但是为啥没打出来呢?原因就是最好的年龄在东莞坐了几年板凳,没有锻炼机会,毁了李慕豪。虽然到了深圳队有了上场机会,最佳年龄过了,伤病等原因,已经没有了上升空间,很难达到预期成绩了。

当年李慕豪有机会去NBA,东莞没同意,想让李慕豪多锻炼几年,结果东莞队没培养李慕豪,静坐冷板凳,才导致李慕豪状态下滑。不是高估了,而是耽误了。


sxdyd168


太软,怕对抗,怕受伤,受伤影响未来!

很多天赋高的球员都是半路才入行,从训练的基本功到各个技术动作标准都不够扎实,导致高对抗下拼的太狠容易受伤。

伤了之后医疗保障和收入保障也不够健全和完善!使得球员一旦拿到大合同之后就特别在意健康!


V天涯海角


篮板和身高有一定关联,但是像本·华莱士、魔术师、罗德曼这样的“矮个”篮板巨兽也同样存在,所以我认为是技术和态度加身高三重因素决定的。


小布丁ccy


我来回答吧。李慕豪的篮球智商很一般,另外对这个篮球并不是很热爱,只是当做一个工作,所以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态度并不积极,所以,得分和老板都非常一般!但他的身体条件确实太好了,真是浪费了!


来聊酒


虽说身高优势但他不会站位影响自己人配合!因为李反映慢,又是技术条件差!


手机用户52988029810


今年一直在关注CBA.说句老实话,李慕豪的自身条件和后天的努力还不是成正比的。当然,他的球感不是努力无聊就能出来的。要有十个一百个姚明相当难。所以,别苛求每个球员都有稳定和高效的输出


电视编导


篮板是国内球员的通病了,无论高矮,都没有篮板保护和卡位的意识,之前世界杯上这问题暴露的很明显,现在国内联赛开始了,问题继续暴露。

我就很奇怪这些大高个儿平时是怎么在练习的?也算是科班出身了篮球智商是怎么培养的?还有在场上打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好好跟罗德曼前辈学学,人家街头混混出身,身高才两米出头,但刻苦钻研篮板技术,都练成精了,能准确判断球的落点,能充分用身体去占据抢篮板的有利空间,还能积极的拼抢。回头看我们的球员,很多都是人家一出手就光注意看球,不注意对方球员的位置和动向,结果往往丢掉了篮板。

这又扯到平时的训练水平了。咱们的训练水平应该还是很落后的,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去锻炼提高球员的球感和意识,光是当任务在完成,练久了人就废了。不信看看之前好几个大个子比如苏伟张兆旭还有王哲林,被认为身高优势明显的这几个要么脚步不稳,要么球感很差连球都拿不稳护不住,李慕豪也是类似的。所以国内球员能走出国门去多接受一下外面尤其是美国的训练体系熏陶非常有必要,不然就一直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