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千 河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秦腔超市,西安僅有一家,地點在沿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護城河北岸的林蔭樹下、綠草花叢中、石凳木椅的間隙空地裡。整個超市由十幾平方米、幾平方米,或小徑或林間不規則的小廣場、空地,以及可供遊人歇息的石凳木椅等匯聚而成,如同可擺攤設點的早市,順地形路線自由分佈。可以說,這裡是秦腔愛好者和戲迷的“大觀園”,只要喜歡愛好秦腔,不分男女老少、尊貴貧賤,誰都可在此“安營紮寨”、搭建演唱“舞臺”,而且是先到先佔、席地而為。除建國門外東西兩側入園不遠處有兩家正規的自樂班,逢週六週日定點演出清唱、掛衣摺子戲外,在這一帶天天有不下二十多處超市“攤點”,供秦腔愛好者們在此唱秦腔,而且往往是“四生、六旦、二淨、一醜”皆有。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戲迷欣賞秦腔,也惹得外國遊客駐足觀賞,拍照、錄視頻、發抖音。如是,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天長日久,有人就把這裡命名為“秦腔超市”。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秦腔超市裡的“商品”,全是自產自銷,貨架也是流動的。秦腔超市裡正規的自樂班,武場面邊鼓、暴鼓、銅鑼、大小銅鈸樣樣不少,文場面板胡、二胡、揚琴、三絃、高胡、笛子及音響設備一應俱全。擔綱文武場面的琴師和司鼓,個個是有兩把刷子的高手,有來自專業院團的退休老人,有的是無師自通、自學成才的天資聰穎者。有個自樂班的司鼓來自西府,現在在西安當保安,但週六、日必到秦腔超市自樂班“履職”,敲起邊鼓、暴鼓,打著牙子,專注而投入,特別是那誇張的肢體語言,讓眾戲迷忍俊不禁。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秦腔超市裡三三兩兩的“小攤小販”,只要有一把板胡、一把二胡、一個邊鼓、一對桄桄,就“知足常樂”,一拍即合、即刻就位。眾多演唱者不過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但都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只要愛唱,來者人人都有機會。這裡的“廣闊天地”給業餘秦腔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完善愛好、提升自我、娛樂自我也娛樂他人的場所,許多人由對秦腔的喜歡到熱愛,再由熱愛到痴迷,由最初試唱的“羞羞答答”,到後來登場的“落落大方”,由先在秦腔超市“擺攤設點”,後到秦之聲大舞臺亮相的飛躍,終使自我身家“倍增”,成就了人生和生活的質變。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秦腔超市裡的演員是主動的消費自我,以給戲迷奉獻免費的精神快餐為最大樂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享受這一“免費午餐”的大多數是離退休人員和進城為兒女看小孩料理家務的老人。秦腔超市“生意”很紅火,而且旺盛不衰,消費群體廣泛而相對穩定,“回頭客”特別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秦腔這一古老戲曲勃勃向上、歷久彌新、薪火相傳的頑強生命力,亦向世人昭示秦人對秦腔的痴迷是怎樣入骨入髓的。秦腔在秦人心中早已形成了“聽了秦腔,酒肉不香”“吼上秦腔,身體硬朗”的深刻烙印。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秦腔超市彰顯的是潛移默化的古老戲曲文化魅力,事實是凡有秦人居住生息、遊逛歇息的地方都有秦腔,特別是逢年過節、古廟會、忙罷農耕、紅白喜事,都有秦腔唱響。這種你方唱罷我登臺、男女老少皆喜聞樂見的場面,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盲目跟風,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由衷喜愛,是追求精神享受的高境界。廣大群眾絕不是虛情假意隨聲附和,而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遙相呼應。秦腔已與秦人的生活水乳交融,不可分離。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秦人唱秦腔,如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推著一浪向前奔流,一代人追趕著一代人傳唱。常常會看到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孫女趕場看秦腔,爸爸媽媽帶著兒子女兒去趕考戲校。正如有秦腔愛好者發自內心說:“唱戲唱出了美好生活、唱出了健康,唱戲唱得人心裡舒坦、唱得人渾身是勁。”秦腔超市的肥沃基礎正源於此吧。

和平門至建國門城牆下的環城公園裡,有個“秦腔超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