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巾幗女英雄之唐賽兒

唐賽兒,女,又名唐三姐,蒲臺縣西關(今山東濱州)人,(1399~?),自幼練習武術。明初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四子為了爭奪皇位,發動了“靖難之役”,山東成了主要戰場,戰爭令百姓流離失所。朱棣登基後,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

中國歷史上巾幗女英雄之唐賽兒

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加上水、旱災害,瘟疫流行,群眾生活十分艱難。山東、河南等地的群眾到了吃樹皮、草根維持生活的地步。“民食草實為食。”永樂十七年,“山東、河南、山陝諸處饑荒水旱相仍,至剝樹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顛踣道路,賣妻鬻子,以求苟活”。(《國榷》卷17)

中國歷史上巾幗女英雄之唐賽兒

在民間傳說中,唐賽兒18歲結婚,時逢亂世。婚後不久,恩愛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一說染疫病亡),唐賽兒痛不欲生,喚起了她的反抗之心,決意為丈夫和受苦的鄉親報仇。

當時,濱州民間白蓮教盛行。飽受戰亂和盤剝之苦的農民群眾廣泛信奉白蓮教,從中尋找精神寄託和相互幫助。唐賽兒自幼好佛誦經,為了令自己師出有名,流傳出一個傳說。

中國歷史上巾幗女英雄之唐賽兒

林三死後,唐賽兒經常去墳地祭奠。一次祭完林三回村時,在山腳下的石縫裡,唐賽兒發現了白蓮教的書典和寶劍。此後,鄉里、衙間就盛傳她“通曉諸術”,並認為“劍亦神物,惟賽兒能用之”。唐賽兒於是自號“佛母”,稱能預知將來事情的成敗,並以能剪紙為兵馬相號召,組織民眾。她不辭勞苦,不避艱險,秘密往來於益都、諸城、安州、莒州、即墨、壽光諸州縣。

唐賽兒領導的這次農民起義,雖然只有60多天的時間,但是擊斃了明朝兩員大將,取得了兩次大捷。在唐賽兒起義失敗後,明朝統治者派柳升指揮軍隊追擊從卸石棚寨突圍的起義軍,把俘獲的起義軍將領全部處死。但是起義軍首領唐賽兒卻已逃走,這使永樂皇帝震怒,下令將柳升下獄,將參議、按察使、布政使以及出現起義各縣的官吏全部處死。

中國歷史上巾幗女英雄之唐賽兒

為了防止唐賽兒出家為尼,混入道姑行列,永樂皇帝在同年三月和五月下令:“凡北京和山東境內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師詰問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於是先後有一萬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師詰問,但是唐賽兒還是“不知所終”。

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不僅有力地打擊了明王朝的統治,更震撼了通過農民起義奪得政權的明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明王朝不得不對農民的壓榨和剝削作了一些讓步。據明史記載:“是月,賑青、萊飢。”第二年( 1421年)成祖“詔罷不便於民及不急諸務;蠲十七年前逋賦,免去年被災田糧。”這種當月就賑災青州、萊州,隨即罷免徭賦及受災田糧的舉措,與唐賽兒的抗爭密不可分。

中國歷史上巾幗女英雄之唐賽兒

自唐賽兒起義以來,她的事蹟便成了山東濱州、青州一帶群眾茶餘飯後的話題。有的說唐賽兒在牢獄裡被戴上了手銬腳鐐,可她輕輕一抖,手銬腳鐐便全掉下來了,從此她便升到天上;還有的說唐賽兒跑到大草原成了一個部落的首領……如今唐賽兒當年起義的地方——卸石棚寨被稱唐三寨。寨頂現有清同治二年( 1863年)所立石碑:“唐三寨由來久矣,自大明永樂十八年,蒲臺民林三之妻唐賽兒者創修此寨,而山因以名焉。”直到現在,卸石棚寨仍存留寨牆、舂米石臼等遺物。

中國歷史上巾幗女英雄之唐賽兒

濱州人民為了紀念唐賽兒,在濱州城南、濱州黃河大橋以北修建了唐賽兒雕像,在原蒲臺縣西關原址修建了唐賽兒祠,以紀念這位傑出的農民起義女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