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滅亡後,十萬年輕貌美的女兵都去哪了?

蘇楓櫻


自1853年1月12日,太平軍佔領武昌後,分營制和禁纏足、禁蓄婢、禁蓄妾、禁鴉片等二十條禁令在太平軍中嚴格實行開來。

洪秀全在武昌將原來的女營改成女館。規定將武昌城中婦女全部遷往武昌火巷的女館,“遲延者鞭棰促之”。


(天王與女兵)

分營後,就算丈夫探看妻子,兒子探視母親, “只宜在門首問答,相隔數武(步)之地,聲音務要響亮”。

1853年3月20日,太平軍攻克南京。將現有的幾千廣西女、湖南女,以及武昌加入的三萬湖北婦女和新得的數萬南京婦女,編製成一個個女館。

廣西婦女是天國的“老兄弟”,在女館任女官,湖南婦女是“健女”,湖北和南京十餘萬婦女則是最底層的女兵。


除了廣西大腳婦女外,其餘的女兵們完全是有名無實。她們是 “天國”的領袖們選妃的對象,洪秀全頒發了《多妻詔》,內容是:

“東王西王各娶十一人,南王至豫王各娶六人,高級官三人,中級二人,低級一人。”洪秀全自己“有婦八十八人。”

天京事變後,洪秀全解散女館,將其中的能戰的廣西婦女一千餘名充當天王府護衛,其餘館中婦女准許與男兵結婚,還專門設立官員負責此事。

這些婦女大多都被天國官員娶走,也就是說,從此刻起,天國真正的女兵只有這天王府護衛一千餘名了。

這些最後的天國女兵,在1864年天京城破時,絕大多數為保衛天王府而戰死,有數百人最後在天王府自焚而死。


(最後的女兵)

太平天國的女兵,基本上是不參加戰鬥的,只有蘇三娘一部八百女兵除外。

蘇三娘是廣西靈山縣石塘鎮蘇村人。她身材高大,有一身好武藝,十幾歲時便嫁給天地會的首領蘇三為妻。

道光三十年,蘇三被官府殺害後。蘇三娘組織了數百人的隊伍,成為官府通緝的“女匪”。

道光三十年,蘇三娘投奔了太平軍。受天王洪秀全委託,負責帶廣西女營。


(蘇三娘)

在攻打桂林的戰鬥中,蘇三娘和她的女營像男兵一樣衝鋒在前,龍啟瑞為她寫下一首《蘇三娘行》:

"兩臂曾經百餘戰,一槍不落千人後;馳馬呼曹意氣豪,萬千狐鼠紛藏逃"。

《金陵癸甲紀事略》記載,蘇三娘在攻打南京的戰鬥中,“女兵數百名,善戰,所向有功。每戰先拜天帝。淡妝出陣,揮雙刀,鋒凜凜落皓雪。乘絳馬,鞍腰籠白氍毹,長身白皙,衣裙間青皓色。臨風揚素腕,指揮女軍,衫佩聲雜沓,望之以為天人。女兵皆錦旗銀盾。。。內服裹杏黃綢,刀術妙速,衣色隱幻,一軍駭目。"

清人王韞《甕牖雜談·賊中悍酋記》中提到,蘇三娘在鎮江保衛戰中,與她的八百女兵全軍覆沒,戰死沙場。  


(自焚的女兵)

  清兵攻克南京後,太平軍的女兵們大多戰死或者自殺,落入敵手的不多。

反而是那些平民百姓家的女兒和媳婦,被清兵誣指為“太平餘孽”,很多女性被摧殘至死,或被姦殺,或被冒為反賊斬首領功,結局非常悲慘。

可惜這些良家女子手無縛雞之力,只能含恨而死。惶惶亂世,人命如狗。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剛日讀史


“十萬”女兵的下場如何呢?

1.被清兵俘虜,遭姦殺;

2.被賣到妓院;

3.抓回去當老婆

4.自殺殉國;

5.流落民間。

詳細請看下面!

在清朝末年還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運動,太平天國的領袖是洪秀全,他原本是一個書生,由於幾次科舉考試都沒有考到好成績,後來接觸了西方的基督教,就藉著教義發展教徒,成為一股很大的勢力,1851年,洪秀全和楊秀清,馮雲山,石達開,蕭朝貴,韋昌輝等人在金田起義反抗清朝統治。

至於女軍美貌與否,其實大部分都是普通農村婦女隨夫參軍或討生活保護自己,多來自於兩廣,兩湖,安徽和江浙等地,是太平天國一種超越了性別的動員模式與徵兵機制。

當然,已經談不上判斷其容顏如何,只是因為女兵比較罕見,才會廣受清人和近代人所關注,女兵和沿途百姓一樣,自然也是戰亂的受害者。1855年,太平天國不得不恢復家庭制度,安定人心。

有些士兵實在忍不住,直接將美女就地解決,不堪忍受凌辱的這些女人有的投井,有的上吊,可謂悲慘至極,有人因為抵抗就被殺死,有的因為美麗被清軍強姦至死,有的被清軍搶走做老婆,有的被賣到風月場所,總之個個下場悽慘。

洪天貴福的口供裡理解寫著“並未帶一名女眷出城”,且直言賴蓮英也在城中未能逃脫。洪秀全的“娘娘”們如果被捕,應該都難逃一死,但是清方文件中竟毫無條理。曾國藩幕僚趙烈文目擊天王府裡屍橫遍地,投河、上吊的女子隨處可見,想來大多數“娘娘”的歸宿,不過如此。而那些倖存的免不了成為這些勝利者的戰利品。





半旅


整個太平天國最後都完蛋💊了,女兵最後還能怎樣?

左不過就是戰死,被清軍殺死,或者自焚殉國,再或是被太平天國的天王們霸佔唄。

事實上,大部分的女兵都是無法上前線的。

只有廣西農村出身的女軍能夠稍微起到增援男營的作用,其他女性最多隻能從事非戰爭性質的集體勞動。

如果真有能征善戰的十萬女兵,太平天國攻克天京後,就不會面臨兵力空虛的問題。像是《洪宣嬌小傳》等演藝作品,提到洪宣嬌這樣一位豔絕驍勇的女將的事蹟,都是太平天國滅亡多年後才出現的。

洪秀全這些太平天國的領袖,對女人的態度是很明確的。他曾經假裝上帝附體稱:

天父上主皇上帝曰:眾小媳,他說爾這樣爾就這樣,說爾那樣爾就那樣,不使得性,不逆得他,逆他就是逆我天父,逆天兄也。

千言萬語一句話:好好聽男人的話,讓你幹啥就幹啥。

天平天國的女人們如果沒有逃出去,最後肯定是跟著洪秀全等一起死絕了。

總而言之,十萬年輕貌美的女兵是不存在的,能好看年輕到哪兒去?女兵也是不存在的,天平天國從根本上是歧視女人的。


HuiNanHistory


太平天國滅亡後,除了一部分逃出天京的殘餘部隊外,其他的基本都被清軍殺了,包括太平天國獨有的女兵。

太平天國被稱為邪教是有道理的,其他的那些均田畝的胡捏捏就不說了,單說這男女分營制度就是反人類的罪行。

洪秀全不知道從哪本基督方面的書上看到的,要實行全民禁慾,男女分開,連母親與兒子見面也不行,雖然太平天國實行的是大鍋飯制度,反正都是一群底層赤貧民眾搶劫社會財富,搶來了還是按照官階大小來進行分配。但是這種男女分營的做法,實在令人費解。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洪秀全就更加嚴格的執行這種男女分營制度,把原來的女營改造成了女館,所有的女人住女館,夫妻、母子相見必須要在一定的時間進行,其他任何時候有私通,都是死罪。

洪秀全為什麼要進行女人集中管制呢,原來這廝還是那種土農民的心態,女人是財物,他需要進行管控、分配,原來女館就是給這群泥腿子爬起來後享受的選妃營地。

洪秀全甚至還制定了什麼樣的級別找幾個老婆,從心眼裡,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們都把女人當作了可以任意支配的財物,甚至洪秀全的宗教領路人一個外國傳教士來到天京,洪秀全第一反應居然是給他送四個美女過去。

太平天國最為厲害的地方就是洗腦,這種宗教洗腦對於底層民眾來說殺傷力太大了,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很少有成建制的太平天國士兵投降。

太平天國運動在自己的一頓瞎折騰後,逐漸走向了衰亡,大部分將士死的死,跑的跑,但是作為太平天國的女兵們卻很骨氣,基本都是在天京城破後,選擇了戰死或者自殺,這些女兵都是天王府的護兵,也就是洪秀全的親兵,女人在政權的忠誠度遠比男人要高。

天京城破,那群女兵們的最後歸屬就是死,要麼戰死,要麼自盡,要麼被清軍俘虜後,經過百般凌辱後被殺。戰爭中,女人永遠是最受傷的!


沉墨I方之城


太天平國的領袖洪秀全是位傳奇人物,他一生波瀾壯闊,發動起義後,很快佔據半壁江山,稱霸一方。然而,天京事變後形勢急轉直下,公元1863年,天京為清軍圍困,糧盡援絕。

公元1864年,天京失陷、大隊清兵殺向天王府之時,成洪秀全最後屏障的竟然是一三千女兵,她們慘烈自焚的舉動,震得湘軍目瞪口呆。

洪秀全,廣東花縣人,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他早年的夢想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而,他卻科舉考試中屢次名落孫山。回鄉後,自感顏面無存的他大病一場,之後,他“重生”了。公元1843年6月,他創立了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佈教,提出了“天下為公”的理論,吸引了大量教徒。

公元1851年,洪秀全眼看時機成熟,毅然發動了金田起義。兩年後,他所率的太平天國一路勢如破竹地打下南京,改稱天京為都城,他自稱天王,頒佈《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佔據了半壁江山。

這其中固然有東王楊秀清、翼王石開這樣的虎將幫你其衝鋒陷陣打天下,但他還有一支特稱部隊——女兵。

洪秀全自創立拜上帝教那天起,就以“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作號召,廣泛發動群眾特別是農村貧困勞動婦女參加。起義後,洪秀全十分重視女兵隊伍的建設,起義當天就頒佈了5條軍紀,其中第二條是“別男行女行”,並設立了女營。湧現出以楊雲嬌為首的許多蓋世女將,打的清軍落花流水,聲名遠播。後來,在太平天國裡流傳這樣一句經典名言:男學馮雲山,女學楊雲嬌。

之後,女士隊伍迅速壯大,有一首民謠形容婦女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盛況:“姊妹親,同個房睡共口針,如今姐隨洪楊去,妹也跟隨一路行!”

後來隨著太平天國的女兵隊伍逐步地壯大,前期的女營變成了女館。據有關史料記載,太平天國攻克武漢三鎮之後,城裡一片混亂,太平軍進城後設立女館,規定城中婦女全部遷往武昌火巷“歸館”,“遲延者鞭棰促之”。

公元1853年3月20日,當太平軍攻佔南京城後,更大規模的女館出現了。從廣西到湖南,從湖北到安徽,當太平軍打下南京時,連裹挾的帶徵服的,此時的太平天國女兵竟有10萬之眾,形成了一個個規模龐大的女館。

然而,之後太平天國一邊在基層實行殘酷的男女分離軍事制度,一方面卻為高層廣選嬪妃、多置妻妾大開綠燈。

為了享樂,洪秀全頒發了荒唐《多妻詔》,宣稱天國居民,海外番眾,皆以多妻為榮。於是,就這樣,洪秀全很快就“有婦”88人。同時,洪秀全的天王府的守衛士兵也是清一色的女兵,多達三千之眾。

可以說洪秀全以後就生活在“脂粉堆裡”了。這三千女兵有兩個職責:一是負責追伺候洪秀全,為洪秀全“洗身穿袍統理髮,疏通紮好解主煩,主發尊嚴高正貴,永遠威風坐江山!”並向這位太平天國的天王參拜。二是要負責保衛天王府和洪秀全的安全保衛工作。責任之大,任務之重可想而知。

公元1856年,天京事變發生後,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力衝進東王府把楊秀清斬殺後還不解氣,又屠殺了東王府上下2萬餘人。事後翼王石達開指責韋昌輝殺人太多。殺紅眼的韋昌輝連石達開也想殺,石達開連夜吊城逃走後,韋昌輝殺了他的家眷。之後石達開率大軍回京勤王。

韋昌輝眼看形勢危急,一不幹二不休,率三千大軍直接向天王府進發,想挾持洪秀全。結果,關鍵時刻,三千女兵手持大刀長矛的呼喊著從天王府門內殺出來,成功抵擋住了韋昌輝的三千大軍,頑強地守住了天王府的大門。

最終韋昌輝被誅殺,洪秀全度過一生死劫。

公元1864年,清軍圍攻天京,10萬女兵知道被捕被擒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將會遭受無盡的凌辱和折磨以及刑懲。士可殺不可辱,於是她們全部上陣,最後多數戰死於清軍屠刀下。最後,當大隊清兵殺向天王府時,天王府的3千女兵依然以其對“拜上帝教”信徒特有的狂熱,英勇不屈,慷慨赴難,自焚而死,譜寫了一曲最悽美的巾幗英雄讚歌。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清朝掌管天下時期,洪秀全於廣西發起“金田起義”率領農民義士們一起反清,氣勢如虹的一路碾殺,創立了太平天國,此時太平軍兵強馬壯,人才濟濟,可惜最後內亂導致分裂,被清兵大舉剿滅。

那麼當太平天國被毀滅後,當時的10萬年輕漂亮的女士兵都去哪了呢?

當年洪秀全在起義初期就明確下令,要嚴格把男女士兵分開紮營,提出男女不能搞曖昧關係,就算是夫妻兩口也必須遵守軍令,不得私自同居。雖然這條軍令使得很多人覺得缺乏人性化,但從軍事方面則有效提高的太平軍的戰力,使得士兵更加用心去參戰。

據說,當時的女兵多數為廣西的客家女子,其多屬大腳女人,骨骼硬朗,力氣足又能耐勞,而且性情比較安分保守。公元1853年一月份,太平軍隊選擇放棄攻下的武昌,繼續揮軍北上,這時除去男兵,陸陸續續加入進來的女兵多達30000人,為此男女士兵十分有默契,打起仗來也不嫌累,僅花了兩個月左右時間就攻克了南京城。

洪秀全攻下南京後就開始各種安頓,期間嚴令士兵建立女館跟男館把男女士兵區分來居住。文獻《金陵兵事匯略》有記載,1853年12月,入住南京女館的女兵分別有廣西女兵二千四百人、安慶女兵2650人、湖南約三百人、湖北女兵約23000人、揚州與鎮江女兵約達12000人,全部共約達13萬女兵,期間大部分均是年齡女子,一個個相貌身材姣好,有的甚至可以稱得上貌美如花。

因此坊間就流傳有十萬美麗女兵之說,這些女兵多數是從全國各地投奔而來,她們年輕有活力,並且願意加入革命,當中大部分都是良家女子,所以最終居住在南京太平女館內的女子又有妖女跟元女之稱,被人叫做妖女的一般是指已經結過婚被人玷汙的女人,而元女則像今天元氣滿滿的女孩一樣,指的是未結婚且有持有貞操的少女。

翻閱歷史並沒有過多關於太平天國女兵的記載,其中有一本文獻《賊情匯篡》記錄著太平女館裡凡有一技之長的女兵都被安排做刺繡、織布、裁補衣服等活兒,不會巧活的女兵則需要從事粗活,包括搬磚、背糧草、餵馬餵豬、種田、修建防禦工事等工作。妖女們則供奔走工作,累不能休,可見當時的太平女兵一般都負責後勤工作,很少被派上前線打仗。

公元1855年3月份,時任太平天國東王的楊秀清命令廢棄男女軍營,開始允許男女兵可以談婚論嫁,且安排了媒官對此進行相關工作。之後太平男兵們一人可分配一個女子當老婆,原先結為夫妻的則可以同居,因此女館內的十萬漂亮女兵得到了解散,她們按顏值排序,開始分給高低官員,剩餘一般姿色則淪為抽籤安排,那個男兵抽中就領走,因此出現了很多老男兵配年輕女兵的情況。

當然一部分漂亮女兵不願意嫁給太平男兵,於是楊秀清就怒而下令將不服從命令者砍去手腳,並公開示眾,很多人表示楊秀清做法太殘忍。此例一開,更多的女兵只能忍氣吞聲,任由安排,最終很多高官將領開始從十萬女兵中挑選姿色出眾者納為妻妾,剩餘的多數被士兵瓜分。

之後,天皇洪秀全擔憂自己的府邸衛隊士兵跟自己的後宮妃子搞曖昧關係,預算就調來1000多名廣西女兵擔任衛隊。內亂時期,韋昌輝帶人攻擊天王府,這1000美麗女兵死守不屈,最終全部死於火海之中。1855年,太平女館正式解散,剩餘的漂亮女兵全部分給了太平將士。


貓眼觀史


1850年,洪秀全大手一揮,連同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人一起,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清朝的農民起義,時稱太平天國起義。

由於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正遭受西方列強侵擾,對內無暇內顧,戰備不足,使得太平天國起義的前期勢如破竹,並很快便波及全中國,使得太平天國起義的規模也空前的巨大。

洪秀全領導起義的口號是:普天之下都是兄弟姐妹,大家全部是平等的。這在幾千年來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女性沒有社會地位的當時,是不可想象的。

洪秀全勢力的影響力在逐步擴大,得到了很多平民百姓的擁護。漸漸也有一些女性加入到了隊員中。起義軍不斷的攻城掠寨,發展到後來,除了自願加入到隊伍的女兵,也有一些是在強徵入伍的。




在顛峰時期,起義軍中女兵的數量曾一度達到了十萬之眾。到了後來起義軍攻佔了南京城之後,洪秀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並沒有一鼓作氣拿下清朝。

這就給了清朝曾國藩湘軍的可乘之機。最終,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清軍攻陷,太平天國的起義也宣佈正式失敗。那麼問題來了,太平軍中十多萬女兵的下場又是怎麼樣的呢?

其實在清軍圍困在天京城之際,太平軍中除了戰死被殺的,很多都投降了清軍,其中包括太平軍將領的後起之秀李秀成。



反而是那些太平軍中的女兵,很多都是拼盡力氣而死,也有一些是在窮途末路之下選擇了自殺身亡。

剩下的太平國女兵,由於有些是司職後勤內務的女兵,加上天王府裡的雜伇、宮女等,她們很多都是連投降的機會也沒有,也沒有一死了之的決心和勇氣,所以下場都比較悽慘。

這些女兵要麼被如狼似虎的清軍蹂躪,要麼受盡欺辱致死,有的被賣到青樓,在皮肉生涯中度過餘生。也有一些比較硬氣的,則受盡各種殘酷刑罰折磨而死。

太平天國起義後期,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首領,不思進取,固步自封,過早地貪戀安逸的一生活,迷失在權力中心。以農民起義起步,最後也像那些封建統治者一樣,整日裡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腐敗和內訌,是導致太平天國起義滅亡的重要原因。


瀚海說史


太平天國,清朝時建立的農民政權,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一個農民政權。1851年初,由洪秀全等人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1853年,定都在南京,也就是天京。1864年,天京被破,洪秀全等人被俘,太平天國滅亡。在太平天國滅亡十年後,也就是1874年,最後一支太平軍覆滅。自此太平天國隱匿於歷史之中。

有很多人關心太平天國的十萬女兵在太平天國滅亡後都去了哪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關於太平天國的女兵,據記載,是我國曆史上可以考查的第一支女兵。自古以來,都是男人打仗,根本沒有女人打仗這一說,所以這些女兵的存在也是違背了常理。

這些女兵所在的軍隊叫“女營”,是洪秀全在1851年的1月1日設立的,當時洪秀全頒佈了五條軍紀,第二條就是“別男行女行”。換句話就是男人女人不能在一起。

太平天國為什麼會有女兵呢?那還是因為其信徒。1844年,南王馮雲山去了廣西紫荊山區的平在山,他在這裡宣傳了上帝會,並組織起了太平天國的骨幹,奠定了太平天國的群眾基礎。當然,這些人中,不乏女信徒。

1851年時,這些女信徒有了新身份,就是“女兵”。這些女兵不像尋常人家的女人,她們是客家,不裹腳纏足,所以在打仗方面,一點都不遜色於男人。據記載在1856年的時候,北王韋昌輝曾包圍洪秀全府,當時和韋昌輝的軍隊對抗的便是太平天國最早的女信徒廣西婦女。

1854年時,女兵差不多有40個營,統帥40人,總人數高達10餘萬人,其中,廣西婦女大多是軍中骨幹,每一個營有一個軍帥,軍帥下有25個卒長,每一個卒長下又有100個館長,也叫兩司馬,每個館長管著25個女兵。

有些女兵不負責打仗,她們只負責一些生活上的工作,比如挑水、築營、割麥等等。不管是打仗的,還是不打仗的,她們都非常的忠誠。打仗的女兵在戰場上絕不含糊,可以說是一把利刃。

當初清軍包圍天京時,這10萬女兵幾乎都參加了戰爭,但是也幾乎都死在了清軍的刀下。沒有死的女兵,在天京被攻破後,也紛紛選擇自盡,不僅是因為忠誠,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怕被清軍糟蹋。而有些女兵則被清軍俘虜,開始了地獄般的懲罰。


理科男讀歷史


晚清政府已經是一個腐敗無能的存在,正在遭受著一大波西方豺狼強盜的掠奪,王朝內部也是各種問題滋生,有一些官員欺上瞞下,使涉及最底層人民的問題越積越深,直至積重難返,最終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

為什麼曾經剿滅三藩、開疆拓土的大清朝會讓太平天國在短短的時間裡就發展迅速呢?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清政府已經爛到了骨子裡,而且疲於應付列強的侵略,根本就顧不上大規模的平息內亂;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洪秀全提出的起義口號是:“普天之下都是兄弟姐妹,大家全部是平等的”非常具有吸引力,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平等的烏托邦。

太平天國很快席捲了大片土地,在巔峰的時候,太平天國起義軍中的女兵達到了十萬人之多,又像是自願加入的,有些也是強迫之下才加入的。這些女兵有在戰鬥序列的,也有些是各個官員和統治者的奴婢、配偶們。


在洪秀全攻下南京之後就驕傲自滿,早已把初心給忘了,把人人平等的綱領早就拋在腦後,洪秀全還下詔讓自己的手下各個級別按標準配備妻妾,真是打下江山不知道如何守江山,先享受起來了。

在太平天國的女人中最有名的就是一個叫洪宣嬌的女人,在光緒三十二年的時候有一本名為《祖國婦女界偉人傳》的書中有一篇《洪宣嬌小傳》這樣描寫:“洪宣嬌者,軍中稱蕭王娘,天王姊,西王蕭朝貴妻也。年不滿三十,豔絕一世,驍勇異常,從女兵數百名,善戰,所向有功。”達裡描寫了洪宣嬌的英勇善戰。

根據洪秀全統治下的各個政策和舉措來看,太平天國就是 一個混沌的矛盾體,清教徒般的禁慾制度、男女分營政策與後期各個階層的廣納女人,只能聽男人話和人人平等的初衷等。後來又解除女館,變成了給官兵婚配。

直至太平天國滅亡的時候,守衛天王府的女兵們依舊在做著殊死抵抗,當大清官兵殺向天王府的時候,她們帶著對拜上帝教的狂熱和天國夢引火自焚了。而毫無疑問,留下的女人們就成了清兵發洩和殺戮的對象,因為在洪秀全攻破城池的時候都會把城中的滿族人殺個盡光,這就是報應。


歷史中簡堂西域鷹眼


哪裡有什麼“十萬年輕貌美女兵”?太平天國存在“女營”時營中就充斥著老年婦女,而女營本身也只存在很短的年頭——大約一年半,太平天國滅亡時早就沒有什麼“女營”了。

我曾在自己的三部曲《說天國》第一部中寫過一篇長文,不怕長的請耐心看下去:

話說女營

太平軍還只是一支穿得跟乞丐彷彿的山村造反隊伍時,關於“太平女軍”的傳說就不脛而走,直到今天,幾乎還沒有哪一部跟太平軍有關的文藝作品裡沒有女營、女兵,太平天國提倡婦女解放,講究男女平等的說法,也一度成為這段歷史相關領域的“標準答案”。

事實究竟是怎樣的?

女兵文藝由來久

目前所能見到、描寫“太平女軍”英勇戰鬥最早的文藝作品,是廣西桂平新墟人鍾岱雲所寫的一首七律,其中有兩句“促進旌旗看婦女,頻呼羯鼓看兒童”,應寫於1851年7-9月,這時不過是太平天國辛開元年;第二年太平軍曾圍攻桂林城,據說創作於當時的30首《獨秀峰題壁詩》七律,有“疑陣縱橫參婦女,戰聲遠近雜兒童”的詞句。這兩首詩都是時人耳聞目睹所記所感,屬於“新聞通訊”類型的文藝創作。

太平軍失敗以後,關於“太平女軍”的事蹟,仍然是茶餘飯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盛極一時的《點石齋畫報》上,就有“長毛女賊”戎裝持刀的造型,而傾向清方的《清史演義》和同情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演義》中,也都有洪宣嬌率領女兵上陣搏殺、殺死清朝將領的生動描寫,要說差別,無非前者認為女兵們是憑“妖術”取勝,而後者則咬定那是洪宣嬌等能征慣戰的結果。

但總得來說,建國以前關於女兵的傳說,只是零星碎片,當年轟動全國的陽翰笙兩部天國話劇,《天國春秋》裡只提到洪宣嬌“帶領女兵”、“能征慣戰”,但劇中的洪宣嬌卻一直忙著跟其他美女爭風吃醋,糾纏不清,“女將軍”的頭銜更像今天某些“綠色食品”、“省優部優”的廣告詞;《忠王李秀成》裡乾脆就沒有一個拿刀動槍的女角。

建國後隨著太平天國被樹為“婦女解放先驅”,五花八門的女兵女將也就層出不窮了。單田芳先生的長篇評書《百年風雲》裡,洪宣嬌手舞雙刀,與當年著名的狠角色張國樑大戰100多回合(不過打輸了),還一腳踢翻了悍匪大頭羊張釗,而另一個女將蘇三娘不但可以鬥敗太平軍大將李開芳,還善使一杆洋槍,連張國樑都懼怕三分;60年代末的電影文學劇本《陳玉成》裡,堅守安慶炮臺的是太平軍女營,苦大仇深的苦姐在《天朝田畝制度》的感召下與湘軍水師大將楊載福浴血苦戰,最終擊退敵軍,自己卻壯烈犧牲,而陳玉成的戰友中,也有個和名將吳如孝、吳定規平起平坐的女將洪三娘;凌力的小說《星星草》,西北太平軍有女營,還有個“女二師”的副師帥卜寡婦,後來成了賴文光同生共死的親密戰友,書中說卜寡婦是副職,且是西北太平軍女營的“一個首領”,言下之意,這首領肯定不止一個,女營的規模也決小不了。

此外,香港TVB的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大陸廣西電視臺的《石達開》、中央電視臺的《太平天國》,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宋景詩》、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大涼山傳奇》等,都有分量不輕的女兵女將橋段,一言以蔽之,但有太平旗幟處,便有女兵出沒痕,只不過有些片子裡她們只是點綴、龍套,有些則是重要角色,甚至主角。

女兵女將中除去那些“無名英雄”,最受青睞的是洪宣嬌,其次大約要算石達開各種版本的乾女兒,後者不但廣泛出現在大陸、港臺甚至日本野史小說的戰爭場面中,甚至可以在川劇、湘劇等地方戲中看到她們紅裝跨刀的颯爽英姿。

文藝創作當然允許誇大甚至虛構,但對歷史真相感興趣的人,就更希望知道,這些“文學想象”的背後,究竟有幾分“靠譜因素”。

女營與女軍

太平天國的確有女營,而且從金田起義時就有了。

據廣西通志館的調查資料,金田起義之初,女營設在金田右面山邊的平山、淋竇、甘皇、陳義四個村,而且“有女頭目督帶”;太平軍前出至大湟江口,洪秀全駐兵江口墟,牛排、油榨兩村據說都有女營駐紮。定都天京後,清方著名間諜張繼庚、在天京城居住多時的文人胡恩燮、滌浮道人等,都在記載中稱,太平天國編有女軍,而素稱翔實的湘軍情報彙編《賊情彙纂》不但言之鑿鑿蓋棺定論,稱“賊素有女軍”,且詳細羅列了太平軍女軍的編制情況。

根據這些記載,定都天京後,女軍最初編為中、前、後、右、左5個軍,後來逐步擴大,最多時從中一至左八,共編了40個軍。每個軍設總制、監軍、軍帥各一人(都是女性),巡查一人(男性),軍以下設25個卒,每個卒轄4個兩,每個兩轄5個伍,每伍5人,一個軍除軍官外,應有2500名“女兵”,40個軍應有10萬人。

謝炳《金陵癸甲紀事略》裡提到,1853年天京城中有婦女14萬人,1854年初約13萬,到了夏天只有大約11萬人,鑑於天京城中所有男女都“入營”,這些婦女當然都是“組織上的人”,而當時太平軍中只有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和秦日綱六大家子人可以全家團聚,“家屬”往多了說不會超過500,除“女軍”外最大的女性組織“女繡錦營”只有8000人,女官數量充其量萬把人(估計沒這麼多),由此可見,天京城內的女軍編制十分充實,“齊裝滿員”,甚至可能超編,這和同時期男軍“2500作10000”,甚至編制13125人的一個軍,只有官兵100多人的情況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了。

問題是,這支“女軍”根本就不是戰鬥部隊,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是部隊。

進入天京前的女營其實也不是什麼戰鬥部隊。太平軍自金田起義起就實行全家隨營、男女分營、禁止家庭團聚的措施,這樣一來,就必須將隨行的大量婦女組織起來以便管理,所謂“女營”,就是這樣的組織;進入天京後,太平天國起初仍然堅持全民入營、男女隔絕的制度,這樣一來,全城居民都被拆散,“男歸男行女歸女行”,自然要分別加以組織,而“女軍”就是這樣的一個組織。至於使用軍隊番號、編制體制,這並不能說明多少問題,因為《天朝田畝制度》中太平軍同樣用這套編制去建立城、鄉秩序,可以說,太平天國轄區的任何一個人,都必然在某個“軍”或者“營”裡,但真正打仗的“軍”卻只佔極少比例。

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中提到,天京城裡的女軍“不分老少”,而張繼庚在寫給已故清江寧布政司祁宿藻之子的信中稱,祁宿藻的妻子在後二軍、自己的母親則在右七軍當“伍卒”,這兩位婦女都是老年纏足女性,她們顯然不可能上陣搏殺,連當炮灰的資格都沒有。

這些“女戰士”既然被組織起來,當然不會無所事事。

她們通常所從事的,是軍需生產。

太平軍守城最注重工事,天京城裡城外遍挖壕溝,溝中栽滿竹籤,這些竹籤還要定期檢查更換,以免日久失效,挖壕溝、削竹籤的工作,基本由女軍擔負;修工事需要磚,洪秀全等大興土木,修建宮殿、王府、官衙,也需要磚,搬磚的工作也由女軍擔當;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天京城裡好幾十萬人要吃飯,但城裡只有些菜園子,並沒有糧田,只有去江邊、河邊碼頭上搬運從湖北、安徽、江西運來的糧食,或去城南稻田裡搶割,城裡人才能填飽肚子,搬米、割稻的光榮使命,自然也歸於編制龐大的太平女軍。

據時人記載,“女戰士們”的工作十分辛苦,每天早上不到四更(1-3點)就起床開工,天黑才能休息。有時工作較清閒,上級領導還會“沒事找事”,如楊秀清曾讓女軍每個館(兩司馬)都要上繳一斗臭蟲,或若干只小老鼠,好事者分析認為,這是怕“女戰士”們閒極生事,影響安定團結。

此外,運鹽、舂米、搓麻繩、埋死屍,這些體力活也多由女軍擔負。

“選秀”也是女營必須承擔的義務。據《金陵癸甲紀事略》、《金陵癸甲新樂府》等記載,長期在女軍擔任領導工作的洪秀全親信大臣、後期一度主掌朝政的蒙得恩,在前期負責“選秀”,每逢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四人生日,各女館都要進行一次“海選”,獲勝者由蒙得恩複選,最終挑出15名入圍者,按照6:6:2:1的比例送進四人府第做娘娘、王娘(也有說誰的生日就給誰送,每人每年就送一回的),其中除石達開經常推辭不受外,其他幾位都照單全收,稱為“天父賜來美女”。

當然,選秀不一定是選“娘娘”,各王府內需要許多工作人員,但女眷眾多,太平軍男性又“實質性鰥居”太久,男女混雜顯然很不保險,因此早期太平天國主持過多次選拔女簿書——就是女秘書的測試,被訛舛為“中國第一個女狀元”的伏善祥,就是在這樣的測試後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在楊秀清身邊工作的重要人物。

有作戰性質的工作有沒有呢?有。

《金陵癸甲紀事略》中稱,在1853-1854年期間,太平軍從天京城出擊,進攻清江南大營陣地時,有時讓女軍派人挑著裝滿糠的大籮筐遠遠跟著,一旦得手,太平軍乘勝追擊,女軍就用糠填埋廢棄營地的壕溝,同時用空籮筐把戰利品挑回去。

此外,許多記載都說1853-1854年間楊秀清曾安排女兵上城守城,據《金陵癸甲紀事略》稱守城的都是“大腳蠻婆”即廣西、湖南客家和少數民族女子,這未必確切,因為守城又稱“守鋪”,是帶有放哨性質的“防守”,職責是發現敵人進攻時呼叫主力上城,當時和太平軍作戰的清方,在被長圍久困時也會動員婦女“守鋪”,如懷慶、六合都如此,而太平軍又素有“守險不守陴”,即只在城牆上留少量兵力,將主力用於把守隘口和充作預備隊的傳統,所謂“女兵守城”,實在既不特別、也不重要。

女軍不打仗 打仗非女軍

那麼,有沒有真正上陣殺敵的女兵女將?其實也還是有的。

《百年風雲》裡提到洪宣嬌、蘇三娘兩位女將,洪宣嬌的事蹟是杜撰,但蘇三娘可是如假包換的女英雄。

她是廣西靈山人,丈夫參加天地會被團練害死,憤而起兵替夫報仇,後投入太平軍中,從廣西一直轉戰到天京。靈山籍的清朝狀元龍啟瑞寫過一首《蘇三娘行》,說她“猩紅當眾受官緋,縞素為夫斷仇首。兩臂曾經百戰餘,一槍不落千人後”,這固然是借渲染蘇三孃的“捨生忘死”諷刺清廷同僚的貪生怕死,但對這位女同鄉的惋惜敬佩溢於辭表。她後來和同為天地會出身的羅大綱合隊,並在羅妻死後改嫁給他,但並沒有記載表明她和羅大綱一起戰死,電視劇中讓她殉情,還讓曾國藩給他們二人合葬,實屬荒誕不羈,因為羅大綱本人並非戰死沙場,而是負重傷撤回後因疼痛難忍、吞金自斃的,而蘇三孃的事蹟就此泯滅,並無記載稱她也一併死去,即使死去,也是太平天國方面給予安葬——這兩人的人頭十分值錢,“曾剃頭”要是真拿到,不管自殺他殺,那是絕不會浪費的。

記載中她曾經“聚眾二千”,但這二千並非女軍,而是以男兵為主,當時廣西、湖南天地會中同樣有一些女首領,如邱二嫂等,她們同樣也是“女將男兵”。

在廣西、湖南、湖北,太平軍女眷都曾“妝牌刀手出戰”,永安州突圍時,洪秀全還親自下達了“男將女將盡持刀”、“同心放膽同殺妖”的詔旨,這常常被人引用,以證明太平軍有所謂“男女平等並肩殺敵”的制度;在定都天京之初的1853、1854年,太平軍也曾派“女隊”出戰過。

但在定都天京前,太平軍時刻處於圍剿、轉移過程中,並無穩定後方,經常要打遭遇戰,同為“賊黨”的女營在遇險時必須殊死作戰,否則只能玉石俱焚;永安突圍時太平軍已瀕臨山窮水盡,為了生存,只要能拿起刀槍的都得充當“戰士”,這只是特例,且這樣的特例清方更多:南京陷落後守衛明故宮“滿城”的八旗婦女大多戰死、累死,掃北軍逼近滄州時,當地駐防八旗城守營的婦女先是出城送飯送軍需,繼而閉城死守,最後也幾乎無一倖免。

太平軍早期多客家人,女眷中也大多為客家和少數民族婦女,她們都是天足,且耐奔波勞作,讓她們行軍、打仗,都不難做到;進入中原地區後,大多數婦女都是纏足,平時走路尚且不能疾行、不能及遠,打仗更是勉為其難。一直堅決主張全家隨營的太平軍,在離開客家地區之後,在桂北、湖南轉戰時就改以招募壯丁為主,直到攻克嶽州,獲得大量可以容納老弱、女眷的船隻,才重新改為全家隨營,並非沒有原因。

因此到了天京,儘管由於主力四出征戰,城中兵力仍然空虛,但太平天國並未讓編制多達10萬的“女軍”出城作戰,只偶爾派遣少數女性助戰,這些女性,《金陵癸甲紀事略》和張繼庚等人都說是“廣西女人”、“大腳蠻婆”,而據前書記載,到1854年夏秋,總數10萬以上的天京女性中,廣西女人總數最多不過2400人,刨去無法作戰的老婦、“娘娘”等,剩下的人數不過千餘,僅為女兵比例的1-2%。

許多記載都指出,到了天京後,廣西婦女全部出任女官,有的甚至稱沒有一名廣西婦女的職位低於女軍帥的,這也許有些誇張,但足以表明,定都天京後的確還有女性出戰,但出戰的卻不是號稱10萬的40個女軍,而是太平軍領袖最可信賴的廣西“女軍官”們。

這些女軍官也和男性一樣,封有從軍師直到兩司馬的各級官銜,但她們的提拔往往不是因為自己的功勞,而是因為丈夫、兒子的功勞,據記載,如果一名男性總制戰死,他的遺孀就可以封為女總制,以此類推。《天父下凡詔書三》中記載,官拜女軍師的楊長妹、石汀蘭長期在天王府上班,連探親權都需要楊秀清玩天父下凡“特批”,這二位已經是太平天國最高職位的女官,她們尚且要依附男性,無權獨立開府辦公,那些女丞相、女將軍們就更不用說了。

這就造成一個怪現象,女軍的任務不是打仗,而派出去打仗的女人又往往不是女軍的。

甲寅四年(1854年)八月二十四日,楊秀清託天父下凡,宣佈廢除男女隔絕的禁令,在天京城內恢復家庭,40個女軍就此解散,此後再未成立。

故事並未結束

女軍解體了,但故事並未結束。

後期仍然有“女營”的紀錄。太平軍攻佔常熟、無錫、丹陽、蘇州,都一度設立過女館、女營,但最長的常熟不過半年,最短的據說只有半天,從李秀成給兒子李容發、侄子李榮椿的諄諭,和石達開在攻打四川涪州前的準備部署看,此時的“女營”,是破城後保護婦女免遭亂兵傷害的一種臨時性措施,一旦社會恢復安定,“女營”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因此蘇南一些迅速安定的城市,女營只存在一天或半天,而常熟因主將黃文金不注重軍紀,秩序恢復緩慢,女營存在的時間就要長一些。

這時太平軍中女眷數量仍然不少,但大多成為軍官眷屬,在一些時候,這些眷屬也會集中居住,如1863-1864年,太平軍李秀成、李世賢部大部開往江西作戰,軍中幾十個王的眷屬就都留在廣德,由黃文英照料,因為“王娘”實在太多,黃文英不得不向負責天京糧食供應的林紹璋借糧,方才避免餓死幾口。

到了中後期,太平軍隨軍女性中,廣西籍的已經不多(有記載後期廣西男女總共只有700多人的,似乎失之過少),她們大多已經是王爵家屬,年紀漸長,出戰的頻率也變得更低了;“新姐妹”中固然也有大腳的(如秦日綱的妻子就是安慶大腳姑娘),但絕大多數是纏足,從保留下的兵冊、家冊看,她們要麼不在編制,要麼就在牌尾行列中,而不再單獨編組成軍。

正因為此,後期太平軍女性出戰的記載更少,1860年江南大營圍城最急時,清軍幕僚蕭盛遠還從望遠鏡中看到,一群大腳婦女打著藍旗出城,對著大營的方向搖旗吶喊,充作疑兵;而此後湘軍圍城,直至破城,就只有天王宮殿女官堅守崗位,不放洪天貴福亂跑,和大批女眷投池、赴火殉國的紀錄,而並無“男將女將盡持刀”,與敵人作最後搏戰的記載了。

那些渲染太平軍推崇“男女平等”、廢除纏足,解放婦女的自然是過譽:太平天國任何官書裡都不曾說男女平等,相反,《幼學詩》裡多處提到“婦言慎勿聽”、“妻道在三從,無違爾夫主,牝雞若司晨,自求家道苦”,明確主張男女不平等;太平軍廢除纏足,首先是因為起自廣西,骨幹多為客家,而客家女子不纏足(同樣,八旗婦女也沒有纏足的,這不意味著八旗也“解放婦女”),其次,纏足婦女不便勞作、更無法出戰,行軍速度遲緩,容易妨礙軍情。同樣,如果說太平軍組織了一支女軍(儘管根本不是打仗的軍隊),也有女性參戰的紀錄,如果說他們允許(或乾脆說強迫)女性參加勞動、參加社會工作,那是因為需要:1854年秋,天京城裡男性只有兩三萬,而女性尚有10多萬,在敵情緊迫,糧食又不充足時,讓女性“解放”,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也正因為“解放”是權宜之計,一旦覺得這樣做得不償失,就會立即廢止。1854年後,太平軍首腦發現,江南女性的確不適合做大規模重體力勞動,而十多萬勞動效率低下的婦女集中在城裡,反倒造成供應緊張,便立即採取各種辦法(把女營移到城外、派女營去遠郊撿柴、割稻,然後關閉城門),縱容、甚至強迫“女戰士們”逃走。等敵情減緩,供應逐漸充實後,許多婦女又自然而然地迴歸家庭,重新變成“全職太太”和“全職二奶”。

認為太平天國設立女軍是苛待、虐待婦女,也未必客觀。大多數太平軍領袖見識不高,習慣於用客家婦女的“吃苦耐勞”衡量所有婦女,結果造成大批江南婦女“不堪虐待”;對於太平軍而言,供應始終是個大問題,除去個別領袖,大多數官兵的供應定量,是和其擔負職責掛鉤的:不打仗的喝稀粥,打仗的喝稠粥,去城外打仗的吃乾飯,當敢死隊的吃大塊肉。同樣,當他們覺得女營“工作效率低下”時,待遇自然也層層降格,最後弄到每天每人六兩(還是1斤18兩的“六兩”)帶殼糙米的“菲薄待遇”。

天京陷落後,幾支餘部中,只有賴文光的一路有較多婦女活動的痕跡,但這些“女眷”似乎主要是丟失了皖北老家、不得不全家隨軍流動的捻軍家屬。這些皖北女性中也有“大腳婆”,偶爾也能看到她們吶喊助威、甚至上陣搏殺的記載,但似乎與太平天國“嫡系”關係不大,時人記載中,賴文光倒是直到最後都有“女人”,但根據那個未必可靠的記載,這女人是“裹挾”的,且正是她的指認,淮軍才在一片混亂中盯住並最終捕獲了賴文光。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軍“女軍”存在了約一年半時間,這支並非戰鬥部隊、甚至並非部隊的“部隊”雖然編制基本模仿男軍,但在細節上有變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沒有師,也沒有旅的編制,而由軍帥直轄卒長,一個軍的編制人數,只相當於男軍一個師。明白這個道理,就該知道《星星草》錯在哪兒了——就算把那支混雜老太婆和幼女的“女軍”算作“女子部隊”,也不可能有什麼“女二師”、什麼“女副師帥卜寡婦”——因為太平天國從來就沒有“女師帥”、“女旅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