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公元4-5世紀似乎是一個不祥的年代,在東方,五胡亂華,漢魏以來的統治秩序崩潰;在西面,歐洲和黑海的蠻族入侵羅馬,分別導致龐大的晉帝國與羅馬帝國只剩下半壁江山,剩下的一半則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蠻族國家。這兩件幾乎同時發生的歷史事件,也經常被拿來作比較。

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有意思的是,雖然這兩個事件被公認為摧殘了文明,但東西兩方的蠻族統治者中卻又往往湧現出許多傾心於華夏文化和羅馬文化的君主,被認為全心全意致力於野蠻民族的文明化,對民族融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我們擘肌分理地探尋歷史的真相,就會發現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後人所看到的記載都只是美化之後的史相,而非史實。

聖君狄奧多里克

在羅馬故土的廢墟上,東哥特王國就像一隻重生的鳳凰,一度在亞平寧半島重新綻放出曾經只屬於羅馬的榮耀。東哥特王國的開國君主狄奧多里克往往被稱讚為一代聖君,人們津津樂道於狄奧多里克統治下對於羅馬文化的尊奉和羅馬文化的復興。


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也正因如此,直到今天,許多學者還在對查士丁尼大帝再征服意大利感到憤憤不平。他們認為正是拜占庭帝國的雙璧——貝利撒留和納爾西斯的軍隊,以及來自希臘的稅吏征服和摧毀了最後的羅馬文化。

狄奧多里克一世晚年的主要大臣之一卡西奧多羅斯是這樣描述他對古羅馬文明的傾慕的:

當他把國事暫放一邊時,會通過與你談話瞭解古代先賢的想法,以便通過實際行動效法他們。這位思維敏銳的求知者十分好學,探詢星星的軌跡、海洋的流向、湧泉的奇蹟。他對萬物的勤奮研究似乎讓他成了一個穿著紫袍的哲學家。

許多存世的信件體現出狄奧多里克一世忙於剷除腐敗、伸張正義、修築城牆和引水渠,甚至支持作為古典文化支柱的教育,並進行一些古典的說教。

外交事務也體現出他對智慧的重視。狄奧多里克一世與西哥特人、勃艮第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等地中海世界西部的蠻族王國建立了一系列的婚姻同盟。他致力於維持這個圈子的和平,宛如中國春秋時代以威德服人的霸主。

政治化妝下的真相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實,東哥特王國的滅亡確實讓人惋惜。但卡西奧多羅斯整理有關東哥特王國的大量史料和信件時,正處於查士丁尼的軍隊勢如破竹之時。作為東哥特王國的首席財務官,卡西奧多羅斯作為一個羅馬元老院成員,在至少三個戰季內抵抗了東羅馬的軍隊,他的工作包括提供軍糧和軍餉。


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拉文納淪陷後,卡西奧多羅斯被押送到了君士坦丁堡。他必須解釋自己為什麼追隨一個蠻族政權頑抗到底。對於卡西奧多羅斯來說,把東哥特王國塑造為一個羅馬政權,可以讓他逃脫東羅馬政府的懲罰。

在東哥特王國的巔峰時代,其對外宣傳上一方面也是強調王國的羅馬性的。所以卡西奧多羅斯只需要挑選那些有利於自己觀點的信件,就能炮製出一疊能夠收錄在他的《哥特人史》中的信札。晚期的羅馬人看重古典文學和哲學,篤信基督教。在他們看來,蠻族沉溺於享樂,厭棄文化。顯然,只要塑造出蠻族統治者嗜好文藝與哲學的形象,就能標榜出蠻族王國的羅馬化形象,藉此可以加強蠻族國家的合法性。

狄奧多里克保存了羅馬貴族的田產,也尊重羅馬教會。在公元536年,教宗賽維利斯甚至也參與了對貝利撒留的抵抗。507年,一名叫恩諾迪烏斯的天主教執事公開稱頌狄奧多里克,認為上帝將他送到意大利,鎮壓被惡魔附體的斯基爾人領袖奧多亞克。


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然而,表面上的“尊師重道”並不是全部事實,狄奧多里克同樣需要用意大利富饒的地產獎賞跟著自己打江山的哥特人,終狄奧多里克的時代,外來哥特人始終擁有高於羅馬人的地位。他們作為哥特王的封臣鎮守四方,同樣也在意大利各地攫取了原屬意大利居民的大量地產和財富。

羅馬人利貝里烏斯被狄奧多里克委託來解決田產分配的問題。部分羅馬地主的財產被保全,而有些人則被剝奪財產,哥特人聚居在重要的道路附近,他們搶佔了駐紮地附近的大量民田。

許多羅馬人成為文職官員而被狄奧多里克重用,但軍隊在很長的時間內以哥特人等各路蠻族為主。而狄奧多里克之外的哥特人,也並沒有表現出對於羅馬文化的多少興趣。顯然,民族壓迫是存在的,但狄奧多里克的御用文人不願意或者說無法看到這一點,他們需要維護自己主子的利益。

東方的史相與史實

在東方的古老中國,事情的發展邏輯似乎和西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趙翼《廿二史札記》卷八“僭偽諸君有文學”條,據《晉書·載記》所錄十六國統治者愛好經、史、文學的事蹟立論說:“此皆生於戎羌,以用武為急,而仍兼文學如此,人亦何可輕量哉!”

在史籍當中,五胡十六國似乎都有好文尊儒之相。劉淵“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絳、灌無文”,認為“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也。”劉淵自稱漢王,以繼劉禪紹漢自許。如鮮卑慕容廆刑政修明,虛懷引納,儒學昌盛,路有頌聲。而前秦天王苻堅更是被當做聖君來塑造,這與在歐洲狄奧多里克一世被塑造為賡續西羅馬的聖君是無異的。


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甚至連不識漢字的羯族領袖石勒,都被記載為“勒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載記》中多處敘述石勒尊禮儒臣、招引賢良、在中央與地方興立學校的舉動,與趙翼所舉的劉曜、慕容皝、苻堅無異。石勒又為其太子弘取字“大雅”,使其“受經於杜嘏,誦律於續鹹”。

然而田餘慶先生尖銳地指出,劉淵、劉聰父子及其麾下匈奴部族,正是永嘉之亂的罪魁禍首;慕容氏入主關東以後,也是官貪政鄙,內亂頻仍,民族矛盾尖銳。至於羯族石氏對於漢人的殘酷壓迫堪稱空前絕後,亦是其快速崩潰的主因。


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田餘慶先生認為,“有文學”的“僭偽諸君”所代表、所依靠的民族,處在落後得多的狀態。所以正是在這些“有文學”的人的統治下,造成了民族的大災難,社會的大破壞。而唐長孺、胡鴻兩位學者則更加明確地指出,這些史相,無非是經過御用文人極力粉飾過的結果,另一方面,吹捧統治者愛好漢人的文化,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漢人史官的虛榮心。

正統的爭奪

在東方與西方都發生了如此史相與史實的差異,顯然,這樣的史相也是蠻族統治者所希望看到,才會流傳下來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難解釋,是外來入侵者爭奪“正統”,給自己貼金,增加統治合法性的訴求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在狄奧多里克寫給東羅馬皇帝阿納斯塔修斯的信件中,明確表示自己的權力並不來源於東羅馬,而是由上帝直接授予。他建立聯姻圈來擴大影響力,也是為了和東羅馬爭奪正統。而在東方的十六國時代,五胡諸君也無不自命正統,想要與南方的東晉爭奪正統名分。


五胡亂華和蠻族入侵:文化融合中的慘烈傷痛


然而,由於他們所在的民族十分落後,過快的文明化進程對蠻族領袖所依賴的蠻族民眾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此外,一些領袖儘管部分接受了先進文明的某些好處,但卻無法擺脫源自自己血脈的文化基因。在這種矛盾的前提下,蠻族統治者一方面要憑藉御用文人的筆桿子去爭奪正統性、合法性,另一方面又對本民族的落後特質聽之任之,並呼應他們的要求,並持續不斷的通過給予好處,來獲取本民族基本盤的支持。

小結

蠻族的落後性,以及尖銳的民族矛盾,顯然不是靠著政治宣傳的粉飾就能抹平的。狄奧多里克一世晚年殺害大哲學家波愛修斯,並非因為波愛修斯暗通拜占庭,更可能是因為波愛修斯太急於促進哥特人的羅馬化。在東方,北魏帝國的漢人權臣崔浩也因為類似的原因遭受了滅族的慘烈結局。

蠻族統治者不可避免地難以信任龐大的被統治民族,他們的部落組織也確然是蠻族王國建立的基石。然而部落結構的不穩定性和落後性,使得創業時的助力在蠻族王國的繼任者時代就會成為不穩定的因素,因此許多誕生了“聖君”的蠻族王國,面臨的卻是數世而亡的命運。

當然也不能忽略主體民族對於蠻族的排斥。哪怕在輝煌的查理曼帝國之後,來自德意志薩利安王朝皇族的教皇利奧九世仍然被稱作蠻族教宗。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民族融合、蠻族走向文明化,都是一個漫長而又充滿痛苦的過程,才能結合出燦爛的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