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在孟津县小浪底镇南达宿村老年人的记忆里,也许还记得这样一个传奇女性--陈桂芳,她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令后人惊愕、惋惜和敬仰。今天我们通过头条这个平台一起来走近这位女性,赏识这位女性身上那种独有美丽、聪慧、质朴和善良的魅力。

1、出身名门闺秀的陈家大小姐

陈桂芳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镇南达宿村。1929年她出生在安徽省,在安徽她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最温情的时光。她的父亲陈子平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时任安徽省国民党某团团长,抗日猛将。父亲治军有方,一身傲骨,深得上司厚爱。其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生活在这样一个开明温暖的家庭里,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她,童年和少年生活无疑是幸福而敦实的。在那个年月,她留着齐耳短发,穿着改良旗袍,脚蹬黑漆皮鞋。到上学的年龄,父亲为她选择了当地最知名的学校,母亲为她量体裁衣了最得体的衣服,警卫员开着黑色“老爷车”,陈家大小姐上学了。这也成了安徽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学堂里,她读《诗经》《论语》,她读《三字经》《长恨歌》,校园里她用俄语和同学们悄声笑谈。母亲也会教她女红,刺绣、缝纫样样精通。就这样她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2、天作之合出嫁名门世家--朱家大公子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不能像所有怀春少女那样,她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津县南达宿的陈家和孟庄的朱家,两家都是名门且是世交。陈家小姐端庄贤淑、温柔优雅、与众不同的气质,深得朱家大公子的赏识,朱家大公子英年才俊,意气风发,也深得陈家闺秀的欣赏,他们初次晤面顿生相见恨晚之感!可谓是一见倾心,二见钟情,三见定终身。17岁的她出阁了。父亲时任国民党高官,千金出嫁自然是倾尽所有,朱家也是家境殷实,旧孟津县城里从西到东,银铺、典当铺、米铺都是朱家的,当花轿从店铺门前路过,朱家所有店铺逐一拦住乐队,祝贺,吹奏,等迎亲的队伍到朱家大院时已是下午三点。朱家大院灯笼高挂,红绸缎弥漫着整个朱家老宅。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名门闺秀,婚后小夫妻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但又尤为短暂!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3、父亲陈子平谢绝师长挽留解甲归田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出现对立局面,陈桂芳的父亲身为团长感到很迷惑,再加上一大家人都需要照顾,当时长子陈国筹才12岁,二女儿陈救恩才8岁,三女儿陈承恩5岁,小儿陈国放1岁多点。而弟弟陈宏昌瘫痪在床,自己曾承诺照顾卧病在床的弟弟一生。英雄气短,家里老老少少都像小锤一锤锤敲打着他的男儿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奈何之下,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卸甲归田!就这样,他依然放弃高官厚禄,谢绝师长的再三挽留,回到了老家南达宿村,照顾一家老小。聪明一世的父亲,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错误的决定但又是最无奈最温情的选择。他脱下戎装,珍藏起自己戎马生涯的勋章打道回府。途经郑州,拜访时任河南省省长吴子甫,他们是莫逆之交,情如手足,吴劝他留下,好兄弟携手开创新局面。但他婉言谢绝。他带着对故乡所有的眷念和对乡里乡亲的爱回到了南达宿。往年他回故乡的时候,为了不扰乱乡村的宁静,每次返乡总会在村口,脱下戎装,卸下枪械,让随从的警卫员留在村口,他一个人步行到村里,尽可能的不惊扰到每一个乡亲,他希望留给乡亲的是一位家乡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他满以为他的故乡和故乡的人会张开胸怀,亲他爱他接纳他。因为自己是那样的热爱这方土地和这里的人。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4、父亲陈子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带走再也没有回来

当他脱下军装这些年,他开始经商做生意,他拼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是风生水起,在南达宿盖起了前庭后院的“陈家大院”,一大家子几十号人住在这大宅里其乐融融。但他错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低估了那场急功近利的政治运动。村里有人为了争取村里民兵队长一职,以莫须有的罪名要深挖他。那一夜,门被敲开,他明白了一切。抱起五岁的小女儿(对这个女儿他有更多的不舍和怜悯,还在襁褓中的她因为奶妈的疏忽,从奶妈后背上摔下,造成右腿骨盆处粉碎性骨折,这也给小女儿埋下了一生苦难的种子),他撒下了今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谎言,小芳,你去你叔屋睡吧,我要出趟远门。回头他对门口的人说,我跟你们走,别难为我的家人!那夜,她的父亲踏出了陈家大院,从此与陈家大院成了永别!父亲走的那一天,弟弟妹妹尚小,她和姑姑起早在家烙的热油馍,披星戴月赶了20里路,来到现场。耿直倔强的父亲并没有低下他一生高贵的头颅。当父亲倒地那一刻,她以女性少有的胆识和勇气,挤过人群,脱下外套抱住父亲的头颅,让一身傲骨的父亲时刻扬起他的头颅。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衫,她的泪在心里淌成了河。她和北达宿好心的表舅舅用一辆架子车拉着父亲回到了南达宿,她知道从此的父亲只能留在记忆里。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5、家庭变故使陈家大小姐沦为家庭主妇

伟岸高大的父亲走了,自己千金小姐的生活也走了。这场家庭变故使陈家撇下了大大小小四个子女和一个瘫痪在床叔叔,她割舍不了放心不下的是瘫痪在床的弟弟,体弱多病的二女儿,落下腿疾的小女儿,还有寄宿在安徽的小儿子,都成了她再也无法牵挂的痛!,她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了一名家庭妇女。十九岁的她要在孟庄的婆婆家安身立命,还要惦记几十里之外的娘家瘫痪在床的叔叔和不谐世事的弟妹们!从此,从孟庄到南达宿的那条小路上,或清晨或深夜或正午,当她安顿好孟庄的生活之后,她一个人或领着或抱着她的孩子们穿梭在这几十里的小路上,越过那道岭,身后是孟庄的一家老小,身前是娘家的一群弟弟妹妹。她不敢停下脚步,夜深了,担忧抱着的孩子瞌睡了会着凉,可为娘家小妹刚做好的鞋子还在自己身上。小妹明天上学要穿!抱起孩子,赶着夜色,走吧!这弯曲的山路呀,你可否还记得当年的那个她!

6、半卷破席掩埋了仅仅30岁就夭折的丈夫

不幸总是接踵而来,孟庄的朱家也随着那个特殊的时代逐渐走向没落,并且衰败到不可思议!在日渐破落的家庭中,陈桂芳丈夫—朱某的健康也逐渐亮起了红灯,腿上出现了瘤子,没钱医治,年仅30岁撒手而去。留下了不谙世事的兄妹四人,还有一个年事渐高的老祖宗。家里穷,穷到一贫如洗,朱某临走的时候,连一口棺材也没有,陈桂芳只好把家里唯一的条桌翻过来,让一身伟岸的丈夫委屈的躺下,双脚还露在外边,奈何之下,抽下床上的旧席,裹住他的半个身子。这一天北风呼啸,送葬的队伍是陈桂芳带着高低不一的兄妹四人,架子车拉着这一张翻过来的条桌,还有露在外边的那半卷破席,寨沟村的父老乡亲们,看到这一家老小,忍不住擦擦眼角浸出的眼泪,这孤儿寡母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

7、用柔弱的身子挺起了一家老小生活的重担

丈夫走了,但路还要往前走,陈桂芳还要给孤寡的婆婆养老送终,孟庄朱家这一群娃还得养大,这大梁还得自己挑!必须挑!

对婆婆,她遵从自己从陈家带来的良好家风,孝顺体贴,力争做一个好儿媳,她常说,婆婆是个苦命人,当年公公被土匪追杀,慌乱中跳进井里,被土匪乱枪打死,鲜血染红了井水。当时婆婆才25岁,带着只有几个月的儿子,并把他抚养成人。她常说,婆婆一辈子受苦,抚养儿子劳苦一生,作为晚辈,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也不能让婆婆受委屈。

五、六十年代,朱家被划成富农,为了一辈子刚强的小脚婆婆不受批斗,自己白天在地里忍气吞声干活,晚上代替婆婆来到村委会,接受再教育。咬住牙,任那些蒙昧的红卫兵批斗,恶语中伤,变相谩骂,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不怀好意的推搡。昏黄的灯光,扭曲的人性,她的脸是平和的,不惧不忧。因为她骨子里流淌着将军的血脉,秉承着父辈的一身傲骨,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在她这里一切云淡风轻!50多年的相濡以沫,她和婆婆相依为命。早上为婆婆精心准备早饭,一碗鸡蛋茶,一碗小米粥,一碗红薯稀饭,然后开始给孩子们准备早饭,打扫庭院,然后到地里干活,干完别人女人家干的活,还要接着干别人男人家干的活。夜深了,打发孩子们睡下,看看大门落锁。到婆婆床前,拉拉被角,听婆婆匀称的呼吸声,直一下腰,走进自己的屋里,这一天尚算结束。躺在床上,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这荒山野岭,这一破窑烂洞绝不是自己的家,当年她把孩子们从朱家大院带出来,被迫丢下他们祖先创下的家业,现在她必须还把孩子们带回去。可自己一个妇道人家这又有多难?但她下定决心要干的事,就是刀山火海自己也要走一遭。县委、县政府、村委、土地所,她跑遍了需要跑的每一处,只为孩子们能回到自己的家。终于,县委书记看到了孟庄朱家的地契,答应她带着婆婆和四个孩子回到孟庄。从此她带着孩子们开始一砖一瓦盖起了孟庄二队的一个家。四个子女深知母亲的不易,秉承母亲的宽厚仁慈,执着坚强。不与别人比吃穿,不与别人比悠闲,兄妹四人互敬互惜。大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弟弟妹妹鞍前马后把大嫂迎回家门,亲她敬她爱她,长嫂如母,他们把大嫂如母亲一样爱戴敬仰。大姐出嫁了,上店的本份人家,因为离家较远,大姐也把娘家当作了自己的家,三个子女们上学都吃住在娘家,而自家的米面,甚至一把青菜也贴补给了娘家。二姐出嫁了,长华西头的仁厚人家,娘家还是自己的牵挂。小弟弟也该成家了,兄妹四人齐心协力要给弟弟再按个家,一砖一瓦,他们为弟弟在孟庄又安置了个家!

一辈子的操心劳作,她老了,满头白发,曾经挺拔的腰身也开始佝偻弯曲,但干脆利落,耿直要强的秉性从未落下!对婆婆五十年如一日的孝敬,精心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享年103岁寿终正寝,在安详与从容中无忧无惧地谢幕。婆婆百岁寿辰,村里送来了一块匾,说她是村里好媳妇的楷模。婆婆的娘家人在寿宴上对她深深地三鞠躬,是对她几十年孝顺体贴的肯定与赞赏!

从名门闺秀到普通家庭主妇---旧孟津陈家大小姐的传奇人生

8、经历人生三大不幸的女人坚强而柔弱

人生三大喜事: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你们是否知道,人生还有三大不幸: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而陈桂芳则是承受了这人生三大不幸,并且这些不幸都像千斤重锤,一锤一斧,敲骨吸髓般吞噬啮咬着她。年近60岁的长子朱永恭在收拾完新家的最后,终因不堪操劳跌倒在地,并且再也没有起来。儿子的不幸去世是母亲沉默了许久,但没有眼泪,没有哀怨,出奇的冷静与淡定。她盘算着坟地的选定,操办丧葬的一些礼仪和大小事宜。等安顿好一切,送葬队伍要出发了,从家里出来,一声“永恭”,她再也憋不住了,撕心肺裂的哭,哭的死去活来,使在场的人潸然泪下,大家才知道在她平静的内心深处压抑着对孩子无尽的伤痛,这是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阅尽人事沧桑之后凄楚而又无奈,心酸悲怆而又刀割般的痛呀!自己勤劳宽厚、仁慈善良的长子竟先自己而去!

9、她传奇的人生给后人留下好多人生感怀,诠释了一个传统妇女的高尚品德。

2015年86岁的陈桂芳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之路,安详地走了,但给她的孩子们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怀念。她的传奇一生给后人留下好多人生感怀。人的一生很长,每天的日子就像树上的每一枚叶子。我常想,这位传奇女子多像一棵树,她该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松树?傲然挺立,光明磊落,不屈不挠?苦楝树?一生辛劳,忍辱负重,艰难抗争?榕树?雍容华贵,心灵手巧,兰心慧质?我不知道,又觉得她不应该是树。她应该是一座山?一块深厚的土壤?初嫁朱家,家产殷实,家庭变故,一生坎坷,赡养老人,抚育子女,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细数过往,琳琳,博博,东东,冰冰,畅畅,强强,萧萧,大辉,小辉,倩倩,哪一个不是她曾经手心里宝?

她--陈桂芳,虽出身高贵,却没有大家闺秀的那般娇贵傲慢的气息,她以大家闺秀的气质处事沉着从容,担负着最多的痛苦,背负着最多的压力,咽下最多的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 面对着人生,从她平凡的人生恰当地诠释了一个传统妇女的高尚品德。

邵松均 周向红 张岩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