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郭德綱的相聲挽救了整個相聲界,可我還是感覺侯寶林那一代相聲好,你認為呢?

瀟灑平凡人


沒毛病啊。侯寶林大師走了後相聲滑坡直到郭德綱讓相聲復興。再說有人喜歡老歌,有人喜歡新歌。再正常不過的事。沒有多大討論價值


頭道冬Gus湯


我站在公平的立場上,說說我自己發自內心的感受,從九十年代中後期,相聲幾乎被小品替代,已經很少人看相聲了,姜昆經常呼籲要振興相聲,記得他還在網上徵集好笑的段子,也沒有讓相聲火起來(也算盡力操心了),自從郭德綱的出現(這還真要感謝侯耀文),我從一個從來不看相聲的人,又開始真正喜歡相聲了,而且使相聲走出國門,廣泛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種貢獻是姜昆這麼多年來想辦卻沒辦法辦好的事,所以我們要感謝郭德綱,感謝德雲社,使我們老百姓文化生活又豐富起來了,所以說不要評判郭德綱的相聲功底有多深,最主要是他使廣大老百姓又從新喜歡上相聲,並使相聲走出國門,這是以前很多老藝人所做不到的,這我們必須要客觀的承認


冬日暖陽巖


都最後,候大師也開始撈錢了。大概是八七年,我們在青海鋁廠施工,央企嘛就邀請了候大師去演出。哧拉了三聲,炸了一個雞蛋,一個鴨蛋,一個壞蛋。認了鋁廠醫院,為他做保健一個護士做乾女兒。拿了錢,就走了。好像當時這樣出來撈錢的人,大有人在。


原上草131818803


可能歲數的原因。沒聽過侯寶林那時代的相聲。小時候看春晚也是看小品。相聲只記得馮鞏牛群。現在30多歲聽的最多的就是郭德綱于謙合作的相聲。在聽他倆的相聲之前。我除了春晚的相聲別的相聲都沒聽過。聽過他倆的相聲之後。我發現我挺喜歡聽相聲的。苗阜王聲。相聲新勢力。岳雲鵬。孟鶴堂。張鶴倫。郭麒麟。偶爾還去小劇場聽聽不認識的演員說的相聲。要不是聽郭德綱于謙的相聲。我都不知道侯寶林。馬三立是幹什麼的。


風兒愛987


侯大師那時候的乾淨相聲的確好,但為什麼後繼者把相聲快弄黃了?

大家想沒想過,即使在現實中,那種笑話會讓你真正的笑?其中男女之間的肯定佔最大比例。有人問黃西,你在美國講脫口秀,最常講的是什麼?黃西說,是性和政治。而國內,最不能講的恰恰是這兩種。(不是說美國好,別那個傻逼斷章取義)

我自問自答,回答開頭的問題:侯大師那一批藝術家,是從解放前過來的,他們開始於大量春典的相聲,有豐富的取材和技巧,所以解放後即使不讓說了,也能創造出來一部分相聲。而新的相聲演員,上來就風花雪月、高山流水,能不創作枯竭嗎?

郭德綱最大貢獻,是讓相聲回到了它原有的樣子。它的樣子,離開我們太久,我們都不認識了。這樣的相聲,能不說是振興嗎?

我本人用不著看別人出淤泥而不染,不是不講黃色笑話,就是正人君子。偽君子,更他媽變態!


AyrtonSennaF1


沒人說候老先生相聲不好!但是在這個文藝術類程度及其廣泛的時代,郭德綱能把傳統的相聲說成這樣!還真是很了不起。



無修2


是因為你內心裡在裝逼格。你根本不在乎侯寶林是不是真的比郭德綱好,你只是為了顯得自己很懂,假裝自己很懂。這是一種病,得治。

好多人都這麼認為,但事實上,他們都沒怎麼聽過侯寶林的相聲。

你就是那種典型的人,覺得年輕的不如老的,老的不如死的,死的晚的不如死的早的。

你就是那種,高雅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

如果真的具體到,郭德綱和侯寶林,誰更加優秀?

我只能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催生了不同的相聲演員,他們表演風格、作品內容不太相同,但是,他們的基本功都特別紮實,他們的表現力都爆炸力十足。

你讓侯寶林現在出來表演他的作品,真不一定能走紅,因為現在的觀眾,和一百年前的是完全不同的兩批觀眾。

如果二人能夠相遇,我相信,一定會心心相惜的。在中國相聲表演藝術的功勞簿上,二人都是居功至偉的,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雙柳生


這兩者是因果關係啊

侯寶林是那個時代的相聲領軍人物,一代宗師,相聲接地氣,通俗易懂,老招笑了。

他之後就開始斷檔了,青黃不接啊,再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領上了一條歌頌型諷刺型的不歸路,越來越脫離群眾了,也越來越不搞笑了,相聲演員為了活人,好多都轉行演小品演電影去了。

這個時候,候派的掌門人躍文先生慧眼識英雄,力薦郭德綱,在他的各種支持和保護下,郭帶著德雲社終於走進了民眾的視野,要知道,在那個被某些人霸佔媒體的時代,能殺出一條血路可是天難的事啊!

現在,接地氣的相聲終於又迴歸了,你們可以不喜歡郭德綱,但不能否認他的堅持和對相聲迴歸所做的貢獻。


飲茶的菩提


怎麼能講挽救整個相聲界呢...

中國傳統相聲按區域、傳統文化不同而分東、南、西、北,各有各的傳統特色。無論是哪一個時期的好,也只能說當時國家注重、傳承者的發揚光大,而郭德綱、德雲社、只能代表北方相聲眾多中的一個小團體,傳統相聲光靠一人、一個團體去繼承發揚是永做不到的!









神精鳥


時勢造就英雄,侯寶林是曾經那個年代的相聲表演大師,他的素材來自於他所處的那個社會環境,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回過頭來再看侯寶林的很多段子,根本無法理解。

當下的就是最好的,如今德雲社最火,郭德綱最火,他們的相聲就是最好的相聲。

侯寶林對相聲進行了改良

侯寶林(1917~1993),從小家境貧寒,12歲開始學藝,終成相聲藝術大師。

在漫長的60年藝術生涯當中,侯寶林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相聲段子。到晚年的時候,侯寶林專注從事相聲理論研究,出版了很多有關相聲的書籍。

侯寶林無疑是相聲界的一位大師級別人物,他的最大貢獻是對傳統相聲進行了改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相聲是底層民眾最粗鄙的一種藝術。舊社會,相聲在天橋、街頭表演,相聲演員靠賣藝餬口,有很多比較俗的段子。



而侯寶林憑藉說相聲走紅以後,剛好又處在建國初期文藝復興時代,便順勢摒棄很多舊的相聲段子,創作了歌頌新生活的相聲。

相聲在侯寶林那個年代,很多都是用來慰問演出,參加文藝匯演的。

侯寶林是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由於他前期顛沛流離的生活,接觸到許多底層民眾,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


他擅長各種方言、戲劇表演,說相聲的時候口齒清晰,動作自然灑脫,增加了相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獨具魅力,對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侯寶林的相聲有侷限性

現在很多人都聽過侯寶林,但喜歡聽他相聲的沒幾個。沒有人會專門在網上搜他的相聲,一段一段的聽,因為聽不懂,無法達到共鳴。

侯寶林再怎麼有名,他也只屬於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是有很大侷限性的。


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與以前相比完全不一樣,人們的觀念品味都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更加時尚潮流。而侯寶林的段子明顯已經落伍了,不能與時俱進,不會受歡迎。

何況侯寶林已經去世了,年代久遠,離當代百姓的生活非常非常遙遠,好像歷史書上的人物一樣。偶爾聽聽可以,但沒有興趣去仔細瞭解,他已經過時了。

郭德綱讓相聲大紅大紫,最受歡迎

儘管侯寶林對相聲的傳承有很大貢獻,但到了姜昆這一代,相聲已經快要消失殆盡了。沒有人喜歡聽相聲,相聲演員靠說相聲賺不到錢,紛紛轉行。

是郭德綱的出現,讓相聲復活,開創了相聲商演的先河,培養出許多優秀年輕相聲演員,帶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相聲。

郭德綱與侯寶林處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貢獻,都是大師。

在當代社會當中,郭德綱是最厲害的,無人能及,觀眾還就喜歡聽他的相聲。他把傳統相聲與現代生活很好地結合,通過通俗的方式表演出來,更加接地氣。

還有,郭德綱所帶領的德雲社可以通過網絡傳播,觀眾可以免費觀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帶來快樂。

所以,郭德綱才是真正的主流相聲,觀眾紛紛追捧他,但對於侯寶林等大師,沒有什麼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