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26歲,一無所有的男博士?

陰霾冬天

在目前國家的教育制度下,在讀博士,26歲時依然一無所有,無房無車,這不是特例,是常態。正如題主所給出的粗略計算,現在的學制時長,決定了一個學生要讀博士,那麼就必須忍受在30之前一貧如洗的生活。而且,就目前國內的大環境來看,在可預見的未來,我看不到任何在一般意義上破解這一難題的希望。題主問,怎麼破?從普遍意義上來看,我的回答是,無法破。不過,仍然是有辦法的。下面,我將提出幾個我認為可以避免這一尷尬處境的方法:


一、提早上學

根據國家《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各地普遍執行的上學年齡是6週歲,只有在當年8月31日之前達到6週歲的兒童,才可以開始接受義務教育,在這之前要麼不上學,要麼只能上幼兒園。事實上,現在許多孩子的家庭啟蒙教育、智力、營養方面等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上學的年齡完全可以再提前(比如說)一兩年。然而,這卻會違反《義務教育法》。儘管如此,事實上現實中有極少數學生,他們通過某種渠道,提前上學了,這樣就會在年齡上比其他同年級的人有優勢。假如提前兩年上學,就會將博士畢業的年齡提前兩年。當然,也可以通過碩博連讀、讀兩年制的碩士等途徑,博士畢業的年齡又可以提前兩到三年。將這幾個因素綜合利用起來,最終博士畢業的年齡會減少五六年是有希望的。


二、跳級

其實現實中,時不時地有一些學生,他們天資聰穎,勤奮過人,正常的學制對他們來說太慢了,從而選擇跳級的方式上學。這也是一種縮短個人學制的可行方法,結合碩博連讀、兩年制碩士等方法,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不過它和提前上學一樣,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適用。


三、先賺錢後讀博

現實中,工作幾年後又選擇繼續讀研、讀博深造的人,要比前面兩種情況多得多。不過,遺憾的是,根據我自己瞭解到的情況,這類人往往並不是想先工作幾年賺到足夠多的錢,然後再去讀博的。更多的情況是,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更清楚地認識了自己和現實生活,發現自己並不喜歡自己原先的工作,或者發現自己內心對於科研生活充滿了嚮往,或者發現較低的學歷限制了自己職業的進一步發展,或者僅僅是難以忍受工作中無休無止的應酬和飯局。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對於這類人來說,讀博的時候會比中間沒有工作過而是一直讀到博士的人多一些工作經驗,手頭會有一定的積蓄,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他們讀博期間的經濟壓力。但是他們面臨的另一個尷尬局面是,這些學生的年齡往往偏大,而高校招聘時幾乎都有年齡要求,這使得他們面臨的壓力一點也不比一直讀到博士的人更小。


四、出國讀博

眾所周知,國外(比如美國)讀博的人,是不需要按照本科、碩士、博士這樣的順序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本科畢業之後可以直接讀博士,相比於國內來說,這種本科直博的方式,就會一下子活生生地省去碩士的三年時間。根據我的瞭解,我所在的學院,就有兩個老師是在國外讀的本科,畢業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這看起來很好,然而從實現的難度上來說,比前面幾種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在國外讀書的花費是非常高的,普通家庭可能根本無法負擔;其次,本科時就出國,這類學生往往缺乏在國內生活的經驗,畢業回國後可能會有一些不適感;再次,即便在國外讀本科,畢業後直接申請博士,要知道國外博士畢業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據說四年能畢業的算是極優秀了,五年畢業也比較常見(我所在學院的一個海歸老師,當時在國外五年博士畢業,是他們班最早畢業的學生,現在已經是長江學者了),六七年甚至更長的也不鮮見;最後,絕大多數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在高中時可能根本沒有出國讀書的意識,更別說行動了。所以說,通過出國讀博來縮短上學的年限,也是一個只適合極少數人的可選途徑。


五、放棄科研理想

放棄讀博,放棄追求自己的學術理想,恐怕是我目前能想到的、適用於所有人的、可以一勞永逸地避免博士大齡卻比較貧困的尷尬處境的一條可選路徑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也是這麼做的,然而我們難以在現實中觀察到,因為這些人,在碩士畢業時就直接去工作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否本來有科研理想,只是由於讀博的成本太高而放棄了。再說,既然放棄讀博了,討論這一問題也變得沒有意義。我們能知道的就是,讀博的成本太高,無疑將許多優秀的潛在科研人才早早地推向了就業大軍。


中國的學制太長。這導致的後果,不僅僅是使得那些讀博的人,在接近30歲(甚至更大年齡)時還一貧如洗,從而大大挫傷了這些人讀博時專心科研的激勵。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人們在最需要發揮創造性思維的博士階段,卻早已過了思維能力最好的年齡,從而使得博士生的學術成就由於能力而被限制。這是一種智力資源在科研活動方面的資源錯配。


常四荒學經濟

一般來說,博士畢業26歲,一無所有是很正常的。只要機會好,還是很容易有錢的。

首先博士階段讀書,一直不賺錢,除非是出國拿獎學金的,可以節約美元,拿回國內可能有個幾十萬,在國內讀博士,很多大學給的錢不多,基本也很難有積蓄,除非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或者科學院讀博士,節約一點一年能存個2到3萬。但是,基本上也算是一無所有。

那麼,博士畢業後,去做博士後,就會有高工資,有的博士後待遇比教授還要好。

其次,博士畢業後,去一些地方高校,人家還是會給安家費的,這樣一下子能有幾十萬。運氣好的話,單位還給解決房子,這樣馬上就有錢了。工作一年就可以買車了。

所以,男博士還是很有潛力的,表面上一無所有,其實是潛力股。

更加關鍵的是,男博士一旦到了大學,因為不用坐班,所以可以經常出去社會上賺錢,拿著大學的工資,在外面再賺一份錢,這樣致富還是比較快的。有一個男博士,大學老師,做淘寶生意,一年都賺100萬了。也可以去培訓機構講課,給中學生補課,一個暑假賺個10萬是可能的——自己乾的話,一個暑假20萬也容易做到。所以,男博士因為有知識,賺錢還是容易的。只要心態要好,積極面對自己暫時的貧窮,能低下頭去賺錢,不出5年就能進入中產階級的生活。當然了,有的男博士自己不努力,經常唉聲嘆氣罵社會,這樣的人是沒出息的,而且窮酸得很,註定是不會有錢的。這種男博士對世界的認識有點偏差,或者家庭教育出了問題,雖然讀到了博士,但整個人還沒明白過來,可能需要繼續磨練。


作家張軒中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26歲的男博士,一無所有,這是很正常的,他的“一無所有”是個表象,其實,他是最富有的,等到他29—30博士畢業,他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有知識,有學位,他的學位己攀登到了高峰,他是了不起的人才。

再看遠點,10年以後呢,20後以後呢,那時,博士畢業的與大學畢業的就不能同日而語啦!



陀叔拍案

沒房沒車,但是有學位啊!名片上印的是Dr.某某某啊

不要看不起自己,都博士畢業了,看世界的方式還這麼單一,真的是博士畢業嗎?

26歲,博士畢業,遠大前程,等著你啊!

這麼大的廣闊人間,這麼大的世界!

做科研,稍微努力點,二本學校40歲可以做到教授,毫無壓力。二線城市,二本學校,呼風喚雨,還不好?隨便折騰一下,就是帶頭人,領軍了。

再努力點,國內或國外頂級科研系統,去為造福人類,去為滿足自己內心深處的好奇心,做更大的貢獻,還不好?

這些地方,房子都不是問題。會從基本宿舍,慢慢給你在購買力範圍內的房子。

不做科研,教書,科學顧問,都可以,中等偏上的生活也是毫無壓力。

工業界的發展,就更簡單了,整個世界的工業界還是缺人才。進去後,三五年,年薪按照目前標準,50萬以上,還不夠嗎?

都博士畢業了,看人生,看世界,能不能看到3年後,5年後呢?

都博士畢業了,看人生,看世界,如果只有房、車,那真的是蝸牛咯!可是,可是,古埃及有諺語哦,世界上能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動物,只有蒼鷹和蝸牛。


令狐迦基

26歲能夠博士畢業,已經是一件很厲害的事了。現在周圍的博士畢業時,基本都是二十八九歲的,很少有26歲博士畢業的。

你要知道現在博士畢業有多困難。

然後,對你所說的一無所有,不是特別的認同。博士,這樣的一個頭銜,一個學位,一個學歷就已經秒殺很多人了,根本就不是一無所有。你所說的一無所有,只是物質上的沒有車,沒有房,沒有存款。

即使博士畢業的時候,沒有這些物質上的財務,但只要博士一參加工作,就會有更多的所得。一般博士畢業安家費有20萬,基本後房子首付了。購房補貼10萬,夠買車了。工資是按國家標準給的,但學校每月都會有1000到3000的補貼,一年基本又是兩三萬。並且,所說的這些,還不包括科研獎勵。

因此,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博士畢業,什麼都沒有。只要一參加工作,該有的都會有的。


科研界的小學生

26歲就有車有房,除了拼爹,有多少人能達到這個標準?

26歲的男博士,在物質上就該一無所有,如果什麼都有了,還有奮鬥的動力嗎?!

硅谷創業教父保羅· 格雷厄姆說,年輕的博士特別適合創業,因為他們年輕、聰明,而且貧窮!

這裡說的貧窮,並不是貶義詞。才畢業的男博士們在物質上一無所有,因此更有改變命運的緊迫感,貧窮是鞭子,在生活中不斷鞭策著男博士們奮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雖然物質上26歲的男博士一無所有,但並不意味著26歲的男博士是loser。

生命在26歲這個階段,可以沒有物質享受,但必須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東西,才能不被社會競爭淘汰。

從個人的內部角度來說,一個26歲的男博士,需要:

1、必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已經不再是為了應付種種考試,開放的學習心態與持久的學習動力,是每一個奮鬥者的基本素質。

2、經歷過社會的磨難,對真實的社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再是談論“詩和遠方”的翩翩少年,懂得眼前的苟且是生活的常態。既要抬頭看路,又要埋頭拉車。行勝於言,敏捷地做事遠比誇誇其談重要。

3、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即使你一無所有,一個強壯的體魄,仍然可以給你自信。社會競爭是場持久戰,別讓身體成為你的短板。

從外部社會的角度來說,一個26歲的男博士,需要:

1、找到一個好領導。馬雲說,30歲之前,跟對一個好老闆,比進一家好公司更重要。不要妄想自己讀到博士,就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26歲的博士,對社會認識還遠遠不夠,找個好領導,少走五年彎路。

2、選一個處於上升期的行業。雷軍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個“S”形生命週期,要想發展得好,就需要把自己的專業與處於快速上升期的行業結合。不要擔心跨專業,如今是一個快速學習的時代,沒有哪個文憑,能吃一輩子。學習是奮鬥者永恆的主題。

火箭在剛發射的時候,速度也不快,26歲的博士,也並非一無所有。只要為今後的奮鬥裝足燃料,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


羅思揚

二十六歲,正是學習的好年紀,初中文化的沒有上高中,上大學的早已工作五六年了,父母也不需要再付出多少,自供自足滿可以了,還能攢錢結婚,買樓房,而博士生就不同,一般工薪階層的人家,掙錢不多,但孩子的花費高,能供到博士不拉機荒的就不容易了,一無所有不算什麼,重要的是你站在了高處,看的地方更遠,看的問:題更深,知識面更高,檔次更高,因為你有才學,有智商,能獲取一般人不能觸及的領域或科技,你的知識會得到發揮,能力更能提升,地位更高,只要你努力,別人有的你也會有,別人沒有的你更會擁有,知識就是海洋,知識就是源泉,不要看現在,你要看到未來,因為你年輕,更因為你有知識,頭腦是靈魂的所在,如果一個人長的好看,沒有聰明的大腦,只能是一個平常人,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努力吧,未來的強者,你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你擔負著重任,更是棟樑之才,不要為現在的狀況苦惱,勝利永遠屬於你,因為你有文化,還年輕。


知足常樂273298521

唉~,怎麼看待,我都在考慮每次回到家,五鄰六舍的都是怎麼看待我的!每次回家都會有人問,多大了,讀啥了,研究啥呀,博士都是幹啥呀,有對象沒有,啥時候結婚呀,等等一系列的問題,稀里嘩啦的都在問。在他們眼裡,他們是無盡的羨慕,感覺博士多麼的厲害,多麼的高高在上,多麼的知識淵博,多麼的聰明,學習多厲害,等等!我感覺吧,他們真心想多了,博士其實真心不是這樣滴!博士基本都快三十了,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穩定的生活,沒有結婚,有的連對象都沒有!

為了科研,絞盡腦汁,髮際線一直在往後跑!博士畢業後的自己,留著多少頭髮都很明白了!作為一個博士,真心感覺到有壓力,上有老,下沒有小,家都不知道在哪!每年發不多少補助,更別提存款,別提婚姻!選擇了博士,你就安心做第三類人吧!男人,女人,男博士,女博士!

不過也別擔心,熬過了這些年,肯定有好日子,希望博士們努力吧,總需要一批人去科研!科研道路,曲折發展的,螺旋上升的!總趨勢是前進的!


聊足球而已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前提就是不對的,誰說在校讀書的時候就不能賺錢甚至創業甚至來個第一桶金了?

從我個人和身邊人的經歷來看吧,會導致你一無所有的絕不是因為你一直在讀書,而是因為你不肯努力,不肯動腦子,只是按部就班的想拿個學位。我讀大學的時候,做做家教,基本也能把生活費和學費掙了。可是當時班上就有同學在新東方當老師,一次上幾百人的大課,一年的時間不僅生活費學費有了,還買了輛車。所以誰說讀到博士還沒車的,人家本科就有了?

等我去美國讀博士的時候,雖然也拿了獎學金,不過錢確實不多,也就夠生活,買車可以,買房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不過當時我自己買車的時候發現一個商機:好多中國學生到了美國之後不懂車,不知道買什麼車也不知道去哪買車。。。所以當時我就做了一個專門幫中國的留學生買車,幫當地的美國人賣車的平臺,等我博士畢業的時候,3年多的時間也賺了十幾萬美金,在我們當地也能買個房了吧。。。當然我身邊還有比我做得更好的同學,也是在讀博士期間,做了一個專門幫助國內想要申請美國名校的學生來美國訪問,同時聯繫他想要申請的名校的學長幫忙介紹學校專業的平臺,幾年時間賺了幾十萬美金的。。。

當然,更厲害的是有兩個在美國讀博的中國人,利用暑假的時間專門請國內的SAT明星老師來美國給在美國的學生輔導SAT考試,據說流水已經做到每年百萬美金的規模了。。。

所以,錯的不是多讀書,而是讀書的時候讀死書,光讀書了。。。


包大人包坤,美國留學生活工作多年,為你解答美國那些事。。。


包大人玩科學

如果說,26歲的博士初現人世,便已經是腰纏萬貫、財大氣粗的了。試問:他(她)是通過什麼途徑、方法掙到錢的?不論是什麼途徑、方法,總需要花費時間去鑽營的吧!這時間又是從哪勻出來的?所以講,26歲的博士一無所有,是再正常不過了。年紀輕輕、機會多多;若干年後,或是搖身一變,成為志得意滿、財大氣粗之人。又或,是一個萎靡不振、窮困潦倒的人。一切皆由人為,誰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