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字應讀作“xié”還是“xiá”?

馬善人


這首詩還真的挺有意思。

和兒子在火車上,遇到一個優秀的媽媽,坐車也不耽誤學習,朗朗的教孩子背唐詩,她就唸了杜牧的這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兒子連忙打斷了她的朗讀:“阿姨,這個應該念“xia”,還有應該是“生處”而不是“深處”,是白雲生起的地方,不是白雲的深處。”對於兒子的這番解釋,我有點小疑惑,第一個是贊同的,為了押韻,而第二個,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小時候就是學的“深處”,怎麼一下子又變成“生處”了?對於很多古詩詞,今人跟古人的解釋理解都不同,有很多分歧與異議,譬如王安石的“春風送暖入屠蘇”中的“屠蘇”就是個熱議的話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恨不得把原作者扯出來問個究竟。能這樣也不錯,說明大家都是愛好學習的,一起討論熱議,“文壇”不愁寂寞😄


兔子的八哥生活


遠上寒山石徑斜(xie)!記意太深刻了,上小學時候,在學這首詩之前,在收音機了聽到了對這首詩的解讀,這個字應該讀(xia),當我們學這首詩時,當時老師讀(xie),小孩嗎,沒有那麼多的顧慮和思想,也是為了急於表現自己,當時就對老師說這個字應該讀(xia),唉,當時全班40多個同學鬨堂大笑,老師也立刻把我趕出了課堂,讓我在外面站了一節課,心裡好委屈啊!直到第二天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可是她還是說念(xie),我也不敢說不對,只是嘴裡小聲嘟囔著收音機裡說念(xia),老師當時就讓我滾出了辦公室!再複習時我就跟著念(xie)了!


聖達絨毛


我上小學時老師教讀xia,後來的老師教xie。根椐唐詩寫於陝西關中,當時可能以關中話為官話,古時夏和斜同音通用,斜峪關,夏水即斜水,發源於秦嶺眉縣扶風之間。是周文化發祥地和根脈,讀斜(x1a)上口,壓韻。這是本人租淺認識,請語言專家斧正。


高悶生


問題: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字應讀作“xié”還是“xiá”?之前學《己亥雜詩》時,讀到“浩蕩離愁白日斜”時老師說“斜”應讀作“xié”而不是“xiá”,後者為古音。


前言

因為人口的遷移時代的發展等等原因,古代很多字讀音與今天普通話不同。題主說的兩個例子,今天學校裡好像都讀作xie了,不過這個字在古韻裡和韻母是a的字在一個韻部。

一、浩蕩離愁白日斜

己亥雜詩·其五作者:龔自珍 (清)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首七言絕句的韻腳有三個:斜、涯、花。

您覺得怎麼讀押韻呢?

二、遠上寒山石徑斜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同理,這首七言絕句也是仄起平收,首句押韻,韻腳是:斜、家、花。

這兩首詩的斜當然讀作xia押韻。

三、古韻書裡的斜

喜歡詩詞的朋友應該知道古人作詩是有韻書作為標準的,古代和今天一樣,各地方言發音不同,因此和今天的新華字典一樣,古代也有官方的韻書,統一每個字的發音。

查一下詩韻( 平水韻 )就知道,在古韻“下平六麻”這個韻部中,”斜“字與花、家、涯是同韻部的字。

宋朝《平水韻》的六麻和《唐韻》的麻韻一樣,唐朝人杜牧讀這首詩一定是押韻的。根據康熙字典記載,斜的讀音很多,其中有一種讀音與“邪”一樣,宋韻書中徐嗟切,唐韻裡似嗟切,都是韻母a的發音。

《唐韻》似嗟切sia《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xia,音邪

四、瓜牛與蝸牛

今天,在很多方言裡,蝸牛還叫做瓜牛。這也是古韻的遺傳。

杜牧有一首《朱坡絕句》:

乳肥春洞生鵝管,沼避回巖勢犬牙。自笑卷懷頭角縮,歸盤煙磴恰如蝸。

這首七言絕句的韻腳是蝸和牙 ,牙ya、蝸gua和花、斜、家一樣,也屬於平水韻的下平六麻韻部。

蝸牛讀作gua牛,在今天的廣東、陝西、福建、中國臺灣甚至甘肅等地方都有這種情況。

結束語

老街曾經寫過類似的文章,下面是網友們的留言:

秦武粵鵬:陝西方言蝸牛讀作:guagua牛。

馬樂天:蘭州話叫gua gua 牛;戒急用忍32:

西安周邊的郊縣都叫瓜瓜牛。

不過考試的時候,可一定要聽老師的喲。還是寫作xie,否則扣分可不要怪老街。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中小學古詩文中的古音該怎麼讀?

xie

是不蔓(màn)不枝,還是不蔓(wàn)不枝?是青樹翠蔓(màn),還是青樹翠蔓(wàn)?一定困擾著很多老師和同學。因為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裡,“蔓”字有三個讀音:“蔓(wàn)”細長不能直立的莖,用於藤蔓、瓜蔓、順蔓摸瓜等;“蔓(mán)”專用於“蔓菁”;“蔓(màn)”義同“蔓”,多用於合成詞,如“蔓草、枝蔓、蔓生、蔓延”等。在《古代漢語詞典》裡只有一個讀音màn,義項有兩個:1、蔓生植物的莖。如《小石潭記》“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2、蔓延;滋生。《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古詩文中諸如此類的讀音,有很多存在爭議。

“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字,讀“xie”還是讀“xia”;“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讀“shuai”還是讀“cui”;“碧水東流至此回”中的“回”字,讀“hui”還是讀“huai”;“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中的“騎”,讀“qi”還是讀“ji”;“大楚興,陳勝王”中的“王”,讀“wang”還是讀“wang”……

我們首先要有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概念。古漢語的語言現象比較複雜,遇到難讀字音,還是要勤查古漢語字典和詞典。有一些古漢語的基本讀音知識,還是要掌握。

①古音異讀,如“可汗(kèhán)”。②通假異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③音多義字現象。如“矜”字,作矛柄講讀“qín”,作憐憫、持重、驕傲等講讀“jīn”。④兼類現象。如雨字,人們往往認為,它是名詞,有時活用為動詞,其實,在古代,雨字屬於兼類詞,因為它的名詞義(下的雨,讀yǔ)和動詞義(下雨,讀yù)都是常用義。⑤古代人名和地名。如“”“”等。

以上情形都要按古音來讀。

而古漢語中沒有特別標明的,就涉及到“古音破讀”問題。在古代漢語中,破讀又叫讀破、破音或破音異讀,它是通過改變字詞的通常讀音來區別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語法現象。如“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字,古漢語中沒有收入,有的專家表示為了押韻應該讀“xia”;“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字,為了押韻應該讀“cui”。

那麼這些古音在現代漢語中怎麼讀?

清初語言學家顧炎武認為,研究古音的目的是為“舉今日之音而還之淳古”,主張用古音誦讀古詩。清代音韻學家江永則認為,“古人之音雖或存方音之中,然今音通行既久,豈能以一隅者概之天下?”

當今學術界對古音破讀問題也一直存在分歧:一種意見認為,為正確區分破讀字的意義,準確理解古詩文的內容,能破讀的字就一定要破讀;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民族語言在不斷髮展變化,本著古為今用的原則,古音沒有必要再進行破讀。

多年來,使用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對古音破讀問題的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沒有統一的標準。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們常常爭論不休,最終也難以達成統一的認識。當代著名古漢語研究專家郭錫良先生認為,“那些已經進入現代漢語或書面語中,有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一般字典或詞典中也都註明它的讀音,自然應當去學習它、掌握它;對那些由於語音變化等原因,沒有保存在現代漢語裡的破讀,則不必特別加以區分,就照現代習慣的讀音去讀。”

由國家語委、國家教委(今國家教育部)和廣電部於1985年12月發佈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下簡稱《審音表》),到目前為止,它是關於異讀詞讀音規範的最新的法定標準,是我們規範異讀字讀音的主要依據。該表在“說明”中規定,“在字後註明‘統讀’的,表示此字不論用於任何詞語中只讀一音。”2016年6月國家語委公佈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目前尚未實施。


故事語文教室


這是唐代杜牧的詩《山行》中的第一句。從詩義中可以看出“石徑斜”是彎彎曲曲的山石小路。所以古人是做xie(二聲)字讀的。現在把它讀做xia(二聲),是因為與下句“白雲生處有人家”的家字同韻。其實本詩讀xie也是不跑韻的,因為要求二四六八押韻,它是第一句。我的觀點讀什麼都可以,為了朗朗上口可以讀做xia(二聲),知道它的意思是xie(二聲)就可以了。


超然智者


問題:遠上寒山石徑斜”中“斜”字應讀作“xié”還是“xiá”?之前學《己亥雜詩》時,讀到“浩蕩離愁白日斜”時老師說“斜”應讀作“xié”而不是“xiá”,後者為古音。

遠上寒山石徑斜,讀xiá叫叶韻。南北朝時,學者因按當時語音讀《詩經》,韻多不和,便以為作品中某些字需臨時改讀某音,稱為叶韻。後人並以此應用於其他古代韻文。此風至宋代而大盛。這樣是為了押韻而改變的,這裡正確的讀音當然是讀xié了,杜牧那個時代的中古音也不讀xiá,但是韻母結尾絕對是a,讀xiá完全是為了押韻。





大橘子古詩文


古詩讀作xia,今詩讀作xie,今詩中的方言詩也可讀成xia,此句應該讀作xia。


葉蟬135


我覺得應該讀“xia”。因為在唐代,詩歌是用來唱的,既然是唱嘛,那就應該追求一個朗朗上口。另外,從音韻學角度來看,本詩屬於七言絕句,一、二、四句應該是押韻的。粗淺的理解,望專家賜教!


一抹幽蘭846


在九幾年的小學課本中,遠上寒山石徑斜(xia)。現在課本中又改成(xie)

,不知道該怎麼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