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横槊赋诗短歌行,是曹操最优美的一首诗么?你怎么看?

低级的老狼


每个人对诗词的理解不同,爱好的风格也不一样,不同的心情下,品味诗词的感觉也不一样,关键是符合自己的意境,观沧海等也是好诗词。


小小爆米花


提起《短歌行》大家都仿佛有些耳熟能详,其实这《短歌行》就如同后世的词牌名一样,我们都可以按照这个曲调填写词句,而大家脑海中的《短歌行》,十有八九是记住了汉末曹操的这首诗。

那么,“曹操的《短歌行》是曹操最优美的一首诗吗?你怎么看?”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具体写在哪一年哪一月?这已经无从考证,大家只能在历史的迷宫当中追寻着一丝半点的痕迹,从文字到诗意,人们断定这是在一个颇具规模的宴会之上,曹操豪情满怀,对着座上衮衮诸公,英雄豪杰,发出了他对于人生百代的浩叹。

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当中,作者安排这首诗出现在赤壁大战的前夕,《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虽然是艺术化的处理,可是,情景与大战前夕的背景衬托,彰显的这一切都合情合理。

这个时候的曹操,所亲率的北军,早已经颇具规模,雄踞北方,艰难苦斗20余年,民众开始安居乐业,曹操自己的威名盛誉也达到几乎空前的势头。

酒过三巡,想起事业初创时期的艰难,想起自己当初的走死逃亡之路,想起宛城战张绣之时,夜半时分,自己在大帐中被叛军围攻,危难之际,亲随将领典韦与自己的长子曹昂拼全力死命护持自己,长子曹昂为了救曹操逃出重围,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而自己与典韦将军一起,力战不退,葬身火海。

很多的时候,曹操不敢细想这些,可是,酒席宴上,饮罢了杯中酒,那些当年的部下、亲人的笑脸再次浮现在他的眼前,曹操的心中充满了沧桑与落寞,大步走到船舷旁,对着滚滚长江,说是诗句,也是话语,渐次发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诗的开篇,极其沉重,带着迷茫,也带着一丝疲惫。可是,曹操曹孟德乃当时英雄也,岂能以感慨、叹息结局?

于是,雄视天下的大英雄随手撷取《诗经》当中几句,以此定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巧妙地化用《诗经》,缓解了诗歌初起的低沉,并且,把自己对贤才、俊杰的渴慕与向往直接抒发出来,展示出曹操博大的胸襟。

在此,曹操以深厚的文学素养活用《诗经》,以掌中卮酒,化却心中块垒,在诗歌的最后,曹操充满豪情的写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酒喝干,再斟满,曹操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气质面对着即将到来的一场恶战全然不惧,并且,摆脱掉了忧伤的情愫,表现了统一河山的豪迈襟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对人生无限感慨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篇,到壮志凌云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结束,这一整篇诗作当中,情感丰富,辗转曲折,也亦如曹操的人生一样,波澜壮阔,人生豪迈。

《短歌行》这首诗,称得上是曹操文学作品当中的佳作。


爱尚彩虹糖


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


中行偃1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阳春ChunYang


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一部分古挫到连韵也不用,其内容有的铺排游仙而无玄意,有的装点儒术而失空泛。像这类作品,既非抒情,也不是写景,想是当时入清商俗乐的歌辞,以典重能入乐为主。而诗歌艺术却居于次要。

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迁,和对曹操人物的宣染,到了现代《短歌行》的文学成就却被我们拔高了很多。


笑逐君梦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t以\t乐府\t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文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苔花也学牡丹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霞,苦日甚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草之苹。我有嘉宾,鼓琴吹笙。《短歌行》

曹操不仅仅是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文学家。这首诗大气磅礴,惊艳古今,慷慨激昂之中内蕴柔情,是他众多诗中的颠峰之作。此诗主题非常明确,着力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感,求贤若渴系寄所愿。此诗写作时期至今说法不一,一曰是赤壁之战前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大军百万饮马长江,欲与孙权决战之际在船上与诸将欢宴酒酣横槊于船头乘兴而歌。二曰赤壁之战之后,至今尚无定论。此诗今天读来仍然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余韵悠长!





劍秋954


曹操的诗歌我最熟悉的是《观沧海》还有这首《短歌行》。

在我感受到中,《短歌行》是最能彰显曹操雄心壮志的诗歌而非曹操最优美的诗。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曹操的这首《短歌行》通过宴会的吟唱,很好地传达出曹操求贤若渴的态度和渴望平定中原的雄心抱负。

全诗内容感情饱满,内容充实,可以说是曹操最著名的诗篇之一了。

学生时代语文老师教我们这首诗时就有了深刻印象。好的诗篇从你第一次读它时就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而这首《短歌行》就是能第一眼抓取你所有注意力的诗歌。

这首《短歌行》所要表达的内容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才前来投靠辅助自己平定天下。曹操在其四处征讨的岁月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力度,打击根深蒂固的世袭豪强势力,极其热衷推广“唯才是举”的招才政策,多次先后发布过“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政令。为的就是能招揽到更多的有才之士辅助自己。

从他诗句中所包含的求贤若渴的态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渴望平定天下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关注中华城市发展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犹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吗,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飞,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
这是曹操"短歌行"的第1首。这首诗的主题有两种说法。一说"言当及时行乐。"一说""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建王业之诗。"我们同意第2种看法。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犹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开始诗人从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起。感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从表面看,似乎提出了一个人生当及时行乐的主题。而实际正好相反。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应及时努力的思想。他通过微吟低唱的形式,倾吐慷慨激烈的心情。汉高祖刘邦,"思得猛士守四方,"曹操想"求贤才以定天下。"他们的思想基调却是相似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八句中除三,四两句外,有六句引用诗经。前两句引用"郑风,子衿",后四句引用"小雅,鹿鸣"。作者用借古以讽的手法。前半写他求贤才不得的日夜思慕。后半写他求贤才既得以后的竭诚欢迎。
明明如月,何时开掇。诗人奇想天外:明朗的月光,什么时候能把它摘到手呢?这两句很精彩,除了显示诗人不失赤子之心,想"上九天揽月"外。还作为一种比,兴手法,暗喻贤才何以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含义。诗人因"求贤不得,而"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又因贤才远道而来,归附自己,喜不自胜一一"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完满的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主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融情入景,因抬头见月明星稀而顿生孤寒寂寞之感,接着又静中见动,以"乌鹊南飞"之景隐喻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归已。遂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比方,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热忱。希望能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刘勰论及建安文学时指出"观其时文,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
这首短歌行充分显示了"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风格,可以说是曹操最优秀的作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d000a773ef851932a\

木山文


天下未定之时的积极乐观,千年不移。人类何尝不需要这种态度和精神?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