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海之歌》,銷量接近三千萬,背後總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歐陽海之歌》,銷量接近三千萬,背後總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半個多世紀前,36歲的金敬邁,僅用28天的時間,就創作完成了30萬字的《歐陽海之歌》。這本書的發行量之高,令很多人幾乎不敢想象。出版社再版之前,需要先去統計一下它的發行量,才敢決定是否重印。

讀過這本書之後,

  • 毛主席如是說:這是個大作家。
  • 劉少奇說:這本小說要印1500萬冊。(而這本書的實際銷量比這個數字多出兩倍還不止)。
  • 時任中南局書記的陶鑄說:中南地區 ,凡是有閱讀能力的幹部,都要讀這本書。

也正是憑藉著這部小說,金敬邁變成一顆耀眼的新星,1967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金敬邁還登上天安門城樓,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歐陽海之歌》,銷量接近三千萬,背後總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去探尋一番,《歐陽海之歌》這部書的寫作背景。

1963年的冬天,在京廣鐵路衡山段附近。一支野營拉練部隊在拉練途中,有一匹馱著大炮的馬擋在了鐵道上。而恰在此時,一列客車正飛馳而來。負責部隊殿後的收容班長歐陽海見狀,毫不猶豫地衝上前去,拚盡全力將馬推離了鐵道線,他自己則不幸被列車撞倒,最後因傷勢過重而犧牲。

有關部門經過研究認定,這是一起因部隊野營拉練而造成的重大鐵路事故。

《歐陽海之歌》,銷量接近三千萬,背後總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但是一段時間過後,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事故發生的地點在兩座山的峽谷之間,一個急轉彎道上。彎道的這一邊視線受阻,而火車行進的聲音卻形成了強烈的共鳴,造成野營拉練部隊的馬受驚而攔在了鐵道上,並非人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地勢。

第二,若不是歐陽海捨生拼死推開馱炮的馬,那麼大炮和馬勢必造成列車脫軌。這樣,火車上數以千計的群眾的生命和火車上的設備,必將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

第三,歐陽海的戰友們也忿忿不平,反應強烈。他們認為,明明是他歐陽海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火車的平安,怎麼反倒落個事故在身?

有鑑於此,更多部門的專家和部隊領導再次組成聯合調查組,趕赴實地進行縝密地調查研究。最終推翻了原來事故的裁決,認定這是一次英雄的壯舉。

那個年代,學習英雄,趕超英雄的活動蔚然成風。歐陽海的事蹟,順理成章就成了記者和作家們追綜的熱點。

《歐陽海之歌》,銷量接近三千萬,背後總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金敬邁,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的一名編劇,也加入到了同行們的隊伍,去歐陽海所在的部隊,包括去他老家湖南桂陽採訪,尋蹤。

金的最初打算是寫一部話劇,但劇團領導突然決定讓他的劇本下馬。而在不長的採訪時間裡,金已蒐集掌握了大量有關歐陽海的故事,這樣白白放棄,心有不甘啊。

話劇不讓寫,金敬邁就決定寫成別的什麼體裁的作品。就這樣,在1965年10月,《歐陽海之歌》這部紀實體小說橫空出世了。

《歐陽海之歌》,銷量接近三千萬,背後總有一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朋友們從時間軸上不難得知,共和國即將進入怎樣的時期,而即便在這樣的形勢下,這本描寫普通戰士的小說,一俟發表即掀起了狂潮,引發全民追捧。

如今,互聯網日新月異,紙質圖書的銷量每況愈下。而《歐陽海之歌》所創造的那些出版數據,自然就成為後來者難以逾越的鴻溝了。(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侵權即刪。兩張人物照為小說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