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最近,有关新型肺炎的一切动向,都牵动着上亿人的心。

各行各业都在为攻克难题而努力,一部名为《中国医生》的纪录片悄然上线。

没有主角光环,没有“战无不胜”的超级人设。

纪实镜头下的医生,普普通通。

他们不分昼夜地穿梭于手术室和病房。

承受疲惫、矛盾、困惑,然后,去选择责任、坚守。

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医生自己最清楚。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医者的难,患者、家属不一定理解

2019年流行说“我太南(难)了。”

难,是人生常态。

但从医者的难,恐怕是门外汉们难以想象的。

毕竟,和死神抢时间,是世上最可怕的DDL。

必须争分夺秒。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快,是最残酷的考验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俗称“中风”。

它有“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任何时候送进医院来,都如在刀尖上讨命。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朱良付,便是与之对弈的一名医者。

作为脑卒中绿色通道的组长,超负荷是他的工作常态。

有时,手术做到半夜12点,还有16台造影,一直要忙到凌晨5点,这一天的任务才暂告段落。

业余时间少之又少。

能在正点儿吃上一口饭都不容易,陪伴家人,就更别想了。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爸爸回来我睡了,我还没醒又走了

医生总劝患者别熬夜,可熬夜最多的恐怕就是医生。

他们治病救人,自己的健康却难以保证。

都说医生不怕死,其实不是。

朱良付不敢死,也不能死。

“就我家庭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自己的医疗责任也没有尽到。”

培养一个朱良付这样的主任医师,差不多得用25年时间。

“我现在44,如果我是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担心猝死,却不敢死

但“怕”的同时,也有“爱”。

或许是自己的良知、或许是肩上那主动承担的责任。

“假如这个病人,是你的直系亲属,你做不做?”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如果是自己家的事儿,你怎么办

为了从鬼门关讨活路,许多病人家属想尽了办法。

舍不得为自己的吃住多花一分钱,空地上铺一张毯子,就是一夜了。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钱都花在刀刃上了,顾不上自己

拼尽全力,并不总能换来皆大欢喜。

手术失败的风险,哪怕只有百分之一,落到一个家庭头上,就成了完整的“一”。

一旦失败,病人走了,家属崩了,医生很容易变成“罪人”,承受辱骂和怨恨。

更多时候,家属理性上理解医生的苦衷,感性上却难以抑制痛失亲人的不甘。

因为丈夫治疗失败,不堪重负的老太太对着朱付良怒吼:

“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一边喊,一边又招呼着朱付良帮自己看看血压。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手术有风险,再高明的医生也不能保证什么

在朱良付看来,这样的矛盾,逃避是没用的。

唯一能做的,是承认医学的局限、自己的局限,然后抓紧一切机会提高自己、打磨自己。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技术是没有止境的

比如在国际医学会议上交流学习,向技术难题发起挑战,也向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对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双重挑战

比如相信学无止境,为小小的孩子种下梦想的种子,寄望于后来居上的探索突破。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不反对,就当你同意了啊

尽管他比谁都清楚,当一名医生的苦。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病人的苦,医生全疼在心里

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

这句话,用在28岁的医生徐晔身上,再合适不过。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自己阳光了,病人心里才有温暖

年轻的他,在烧伤科住院工作的第3年,迎来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练。

一场煤气事故,一对老两口同时烧伤。

60岁的丈夫送进南京鼓楼医院,烧伤面积高达95%。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此时,他们的独子几近花光了所有钱,也借遍了亲戚朋友。

可抛下父母不治了的事儿,他说他干不出来。

保命,是最迫切的心愿。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这不是孝顺,是本分

命怎么保呢?

疼是保命的主旋律,上药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你感受到的再乘100,可能是他现在的痛苦

这位病人95%皮肤烧伤,单是上药就要花2个小时。

而每天,他都要揭一遍伤,换一遍药。

堪比酷刑。

原以为一切会顺顺利利向好的方向进展。

没想到压力真正上来时,并不在患者身上,而在家属心上。

每天大几千的治疗费用、后续还有数次植皮手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打了退堂鼓。

能凑的钱都凑了,能借的钱全借了。

实在不行,就回家吧。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实在不行就别在这儿治了

这番取舍,恐怕比酷刑

还疼。

以致徐晔也不得不陷入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的对、真的好?

在医生的角度,坚持到治愈就是好。

在患者的角度,有尊严、有质量地活着才是好。

而在家属的角度,“好”的同时还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甚至是无法承担的压力。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但愿钱长久,此事古难全

徐晔为老人成功申请了大病救助基金,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毕竟,有希望而没给你机会,跟你拼尽全力而后没有遗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能治好而放弃,就太可惜了

还劝家属在网络公益平台提早提现,以保证关键性的治疗。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退一万步说,就算后期康复不在这儿,也得先把植皮手术做完

手术还是没能做完。

一天夜里,整形烧伤科病房出了状况。

正在值班的徐晔火速赶去。

护士说,那位病人被家属带走,强行出院了。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说是突发,这结局恐怕早就料到

“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人医心。”

这句话刻在中山大学医学院的牌匾上,此时却扎进医生徐晔的心里。

“医生最怕的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他尽力了,但是相比“医病”,“医心”太难了。

在徐晔所在的整形烧伤科,在一些危重的现实病例中,往往医术还没有碰到瓶颈的时候,就已经碰到人心的瓶颈了。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空荡荡的病房,空荡荡的心

从医者,能怎么办呢?

触动、挣扎、反思,有些事,本就无能为力。

回过神儿来,还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应对新的病人,新的工作。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患者弃疗,医者自愈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年轻医生在一个又一个循环中,完成自己的蜕变与成长。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认清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不要和病人做朋友。”

因为你投入的私人感情越多,到“那一天”来到时,你就越自责,越难过。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人心都是肉长的,架不住天天疼

28岁的癌症病人李燕,是魏医生最放心不下的病人。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有病就治呗

2016年入院时已经是胃癌晚期,当时医生预测余生可能不到一年。

因为治愈的可能微乎其微,相处6年的丈夫选择了离婚。

李燕不怪他,也不生气,要走的人留不住,自己有爸妈和儿子就够了。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吃得苦中苦,方为“懂事”人

妈妈是最疼女儿的人。

拼了自己的老命,也要救回孩子的命。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就没有放弃的可能,讨饭也得治

生死,人性,亲情,纠缠在一处,让魏医生心酸又心疼,一心想着为她多做点儿什么。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尽人事,知天命

白天,魏嘉联合其他科室进行专家会诊,为减少痛苦、延长生命,讨论最佳治疗方案。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大家都在帮你呢,别怕

下班回家后,也顾不上休息,和同为医生的丈夫继续讨论患者病情……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任何一点可能的帮助,都不能放过

为了体谅患者为新恋情的悸动,不破坏她再生育的愿望,原本需要摘除子宫的手术,也按李燕本人的强烈意愿更改了方案。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动真心的女人,爱比命重要

新交的男友,按李燕的话说,是好人。

明知她得了这个病,也天真地去爱,去等,相信病好了能再生一个。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良人难遇,不敢错过

但乐观归乐观,希望归希望,想到后续治疗的费用和自己的家境,李燕心里还是免不了揪着一把,眼泪啪嗒啪嗒就掉下来。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其实我家里挺困难的

魏嘉就继续帮李燕想办法。

院里有大病救助基金,她就帮李燕申请。

单次扶持有限额,就多打几次报告。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有希望,就别放弃

其实,魏嘉也是个母亲。

她完全能理解这个情境下,李燕母亲的焦虑和不安。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只要我女儿能健康,这个病让我得

但魏嘉又和李燕的母亲不一样。

一个普通的母亲,面对女儿的病情,只能把说不出的苦咽进肚里。

而一个医生,却不能把遗憾留在心里。

魏嘉告别年幼的孩子,她要赴美交流考察,学习新的技术方法。

试图为患者寻求更多生路和出路。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告别新生儿,前去美国交流深造

在魏嘉看来,“没办法”才是对医者最大的考验。

当其他医院都对患者说“没办法”的时候,如果到你这,你说“我还有一点办法”,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有些事只有医生知道

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必须逼自己想办法

人生是一场修行,从医更是修道场。

中国医生的故事,远不止纪录片里的这些。

他们救死扶伤,渐渐磨出抗造的身板儿,和一张沉着又清冷的脸。

有人说,医生总是看起来很冷漠,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并非冷漠,而是久经历练后的理性和冷静,是毫不动摇的顽强意志。

毕竟,戳心的故事已见了太多太多……

所以不再轻易评判人性,只拼命增长本事。

看得见也好,看不见也罢,这群人一直在努力。

新型肺炎的出现,让2020年的开局显得沉重。

1月24日起,全国共52支医疗队驰援湖北。

2月4日,又新增了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

他们远离家人,奔赴前线,夜以继日地与新型冠状病毒赛跑。

网友说,“他们的白衣,不是天使的羽毛,而是战士的铠甲。”

但请不要忘记,这群“战士”,也是丈夫、妻子、也有父亲、母亲、孩子,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