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近几年,养殖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可以说是养殖南美白对虾里面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毒病了。以前危害比较大的桃拉病毒,在实践养殖中已经很多年都检测不到了。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白斑”。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一、流行情况

1992年以来,白斑综合症病毒在我国沿海养殖区开始流行。几乎在对虾养殖区普遍发生,危害性极大,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打击。海水养殖区域发病率明显高于半咸水养殖区域,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越来越多,白斑病毒对淡水养殖的对虾影响也逐步显示出来。

二、症状和病理变化

白斑综合症病毒主要对虾体的造血组织、结缔组织、前后肠的上皮、血细胞、鳃等系统进行感染破坏,急性感染引起虾摄食量骤降。头胸甲与腹节甲壳易于被揭开而不粘着真皮(即所谓的壳易剥离),并在甲壳上可见到明显的白斑,多数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病虾显示出通体淡红色或红棕色(尤其在南美白对虾的发病中尤为体现),这可能是由于表皮色素细胞扩散所致。此类病毒的毒力较强,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甚至更短。此病的感染率较高,7天左右可使池中70%以上的虾得病,甚至死亡(目前,养殖高抗苗,感染率没这么高)。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池底不动,很快死亡。病虾体色多数微红或者粉红色,少数会暗红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是很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病情严重虾,空肠空胃,头胸甲很易剥离,白斑扩大甚至连成片状,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病虾的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淡、模糊且有糜烂现象。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三、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白斑病与病毒性白斑病的区别

1、细菌性白斑

  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光看头壳上有白点;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性白斑不规则,形状也不整齐。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2、病毒性白斑

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头壳对光可见白点(这个更清晰可见,比细菌白斑大);在显微镜下观察,轻者病虾甲壳上有点状白斑,白斑很规则,呈放射状同心圆白斑,白斑中间有一个黑点或者一个小圆型,病虾已出现零星死亡;重者甲壳上呈多层礼花对外喷射状,中间有眼点,此类病虾已经出现批量死亡。无论轻重病毒性白斑多数都伴有细菌性白斑症状。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四、病因

1、天气因素:降温(水温低于28度)、降雨、东北风天气;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2、对虾自身免疫力;

3、池塘环境,尤其是水瘦、水浅的池塘(抗应激能力差)或者底脏的池塘(病菌含量高)。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五、诊断方法

白斑病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也不过7天可使全池虾死亡。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大者7-8厘米以上。因此对虾体早期白斑病的确诊至关重要。白斑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即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污染了水体或饵料,健康的虾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病池塘排出的污水而感染等。

白斑病也常继发弧菌病,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死亡率也更大。发病前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较大,pH值在一天中的变化甚至超过0.5,水体的透明度较小,有机物的耗氧量较大。

不得不说的对虾“白斑病”

白斑病的诊断,从外观症状即可初步确诊,真正确诊的话,要使用PCR方法进行诊断是否携带病毒,做到尽早预防或采取正确的防治处理方法。

六、防治方法

由于白斑病毒的来势较快,感染率较高,死亡率较大。因此,对白斑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一)预防

1、要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消毒及调水工作。

2、选择健康无病毒的虾苗进行放养。

3、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

4、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

5、坚持巡塘,定期检查,正确诊断,积极治疗。

6、定期内服一些免疫调节剂、维生素C预防,如“胆汁酸、幸福100,大一点的虾可以适量喂些“氟苯尼考”。

1、细菌性白斑 

(1)换部分池水后,消毒(使用季铵盐碘/聚维酮碘/二溴海因等等),连用2-3次;(2)消毒3d后,肥水培藻补菌;

(3)内服“生命素+氟苯尼考+超维C”连续3-5天;

(4)多巡塘,随时观察对虾情况。

2、病毒性白斑

该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但是近几年养殖“高抗虾苗”,本身虾抵抗力比较强,可以根据对虾发病情况判断,是否有治疗的价值。尽可能的延长养殖时间,减少损失。处理建议:

(1)及时捞取死虾深埋;

(2)对池塘周边环境、渔用工具进行药物消毒处理后,经强日光暴晒;

(3)对未发病的虾池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4)如果是独立水系,可以放去部分池水,加入新水,每天最好不能超过20cm;

(5)如果不是独立水系,尽量不排放池水,以免感染别的虾池;

(6)消毒(使用季铵盐碘/聚维酮碘等刺激小的药物),连用2-3次;

(7)内服“生命素+氟苯尼考+超维C”连续3-5天;

(8)多巡塘,随时观察对虾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