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宋理宗在位的41年堪稱是南宋最有風險和機遇的時期,聯蒙滅金以及和蒙宋戰爭都決定著南宋的國運,宋理宗時期迎來的是歷史鉅變,只是那時的南宋像是一個暮氣沉沉的老人,沒有能力收復中原實現中興,端平入洛就狠狠的打了南宋一個巴掌,而在端平入洛之後,蒙古內部一個叛將作亂,也是給了南宋短暫機會的,只是這個叛將無眼光,而南宋忙於內鬥,令這次有機會動搖蒙古對中原統治根基的事件,被蒙古輕鬆解決。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這個蒙古叛將是李璮,他的父親李全原本是金末崛起的地方武裝首領,曾依附於南宋,又和南宋鬧掰,到了李璮的時候,成為了蒙古扶植的世侯之一,也就是在蒙金戰爭中,蒙古為了快速擊敗金國,任命當地有實力的地方武裝首領為萬戶,他們可自治其轄境,統領兵民錢穀,並世襲其職,專制一方。

李璮這個野心家,以益都為根據地,擴充自己的實力,在蒙古中統三年(此時蒙古帝國尚未立國號為大元),舉兵反叛,並依附於南宋,但是這場動亂,雖然一開始震動了蒙古朝堂,但是半年的時間就被平定了,在這次事件中,李璮和南宋都是失策的。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李璮所在的益都就是原北宋京東東路青州的治所,這裡的青州可不是漢朝時期的青州,實力範圍很小的,而作為一個野心家,李璮自然要耍些花樣了,李璮娶斡赤斤后王塔察兒的妹妹為妻,通過聯姻給自己獲取了初步的政治資本,同時因為其駐地相對臨近南宋的兩淮戰區,所以就玩起了利用南宋擴充自己實力的手段,簡單來說就是誇大南宋的軍事威脅,來向蒙古朝堂索要錢糧兵器人馬,藉機擴充自己的實力。

《元史.叛臣.李璮傳》璮遂襲為益都行省,仍得專制其地。朝廷數徵兵,輒詭辭不至。憲宗七年,又調其兵赴行在,璮親詣帝言曰:「益都乃宋航海要津,分軍非便。」帝然之。

同時李璮還經常不聽調遣,蒙哥曾經徵調,他都不聽命,聲稱自己要守好宜都,以免南宋北上,而蒙哥也並未怪罪,其實這就和後來忽必烈對待李璮態度一樣,都是希望用恩寵來安撫李璮,畢竟當時蒙古正和南宋對峙,對李璮態度好點,不僅可以穩住山東局勢,也是給其他北方勢力集團看的,只要不明顯反對蒙古,保持這個局勢就可以。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只是李璮並未停止自己的步伐,他可是打算趁機佔據這天下一席之地的,所以他在一步步的試探蒙古朝堂的底線,直到蒙哥戰死在釣魚臺,蒙古陷入到汗位爭奪戰中。1259年,蒙哥意外戰死,使得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陷入了4年的混戰中,阿里不哥反對忽必烈的漢化政策,在和林被蒙古本土貴族推舉為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為了保證自己地位的合法性正統性,就必須征討阿里不哥,這讓李璮看到了機會。

其實李璮也不是傻子,忽必烈更不是,大家都知道對方心裡的小九九,李璮知道等到忽必烈穩住了局勢,遲早是要對自己動手的,此時忽必烈被阿里不哥牽制,蒙古軍主力在北方,而中原腹地其實主要還是各地被蒙古扶持的漢族世侯力量所把持,同時南方還有南宋可以成為盟友,此時是李璮反叛蒙古的絕佳時機,就看李璮怎麼操作了,玩的溜,是有機會推翻蒙古在中原統治的,當然,玩砸了,就是一出鬧劇了。

在知道忽必烈必然會拉攏自己的情況下,李璮也是毫不掩飾自己要造反的心裡了。

《元史.叛臣.李璮傳》(中統二年)璮輒發兵修益都城塹,且報宋人來攻漣水......璮遂請節制諸道所集兵馬。

修建益都城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了,你大張旗鼓的修建益都城是防誰啊?這不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嗎?而此時忽必烈正在集結兵力準備北伐,征討阿里不哥,中統二年秋,忽必烈就發兵北上了,所以對待要鬧么蛾子的李璮,忽必烈能怎麼辦,還是安撫唄,給錢,給官,忽必烈剛繼位的時候,就任命其為江淮大都督了,而此時李璮有開始暴露野心了,他要節制各路兵馬,這幾乎就是在忽必烈的耳朵邊喊,我要造反了,你得再給我點兵啊!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這是李璮和忽必烈就是在打明牌啊,吃準了忽必烈忙於北伐,沒有精力去針對他,但是阿里不哥不給力。

《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兒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

《元史.史天澤傳》秋九月,扈從世祖親征阿里不哥,次昔木土之地,詔丞相糹泉真將右軍,天澤將左軍,合勢蹙之,阿里不哥敗走。

也就是此次忽必烈率軍北征,戰事並未拖的太久,李璮心裡多少要犯嘀咕的吧,大罵阿里不哥,怎麼這麼不經打,但是自己的反心早已暴露,裝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事不可能的了,既然箭在弦上,那就不得不發了。

《元史.叛臣.李璮傳》璮遂反,以漣、海三城獻於宋,殲蒙古戍兵,引麾下具舟艦,還攻益都。

李璮於蒙中統三年,也就是南宋景定三年正式反叛蒙古,誅殺了其管轄範圍內的蒙古士兵,並且向南宋示好,出去李璮的做法也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依託於南宋和蒙古叫板,對於南宋來說,這也的確是一個機會。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宋理宗時期的端平入洛,極大的挫敗了宋理宗這位熱血帝王,本來是希望趁金國滅亡,蒙古軍北撤之機,奪取河南之地,可是最終被蒙古輕鬆擊敗,出征的宋軍精銳遭遇重創,蒙古軍更是直接攻入兩淮防線,端平入洛的失敗讓曾經血氣方剛,意欲收復中原故土的宋理宗變的消沉,這也導致了南宋朝局的昏聵,間接導致了劉整的叛逃。

《元史.劉整傳》整以北方人扞西邊有功,南方諸將皆出其下,呂文德忌之,所畫策輒擯沮,有功輒掩而不白,以俞興與整有隙,使之制置四川以圖整......中統二年夏,整籍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入附。

當時南宋的局勢就是,對位戰爭能慫就慫,戰敗後就會大臣們互相扯皮,找幾個替罪羊開刀發洩一下就好了,但是內部鬥爭,那絕對有精神頭,也下狠手,劉整就成為了南宋後期內部鬥爭中被針對一個人。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劉整原本是金國將領,後來投降南宋,備受孟拱重視,可是因為他是降將出身,本來就打壓武將的南宋更是看不慣他,可偏偏劉整軍功高,身居高位的劉整自然成為眾人的眼中釘,最終劉整被俞興、呂文德構陷,將瀘州獻給了蒙古,南宋防線關鍵的川蜀一線,防禦體系遭遇重創,而且還不要提劉整給忽必烈建議的滅宋策略,先攻襄樊,組建水師,這都極大的幫助了蒙古南下滅宋。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對於當時的南宋來說,局勢就是如此,對外戰事不順,內部鬥爭卻很激烈,南宋需要破局,而李璮的反叛事件,的確給了南宋一個機會,只是南宋反應太慢,而李璮也敗的太快,所以南宋並未抓住這次機會。

《元史.叛臣.李璮傳》璮盜據濟南。癸酉,命史樞、阿術帥師赴濟南。璮帥眾出掠輜重,將及城,官軍邀擊,大敗之,斬首四千級,璮退保濟南。

李璮從益都發兵攻佔濟南後,局勢就開始急轉直下,向著蒙古有利的方向發展了,從李璮的軍事行動上來看,他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啊,完全看不清局勢。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其實對於李璮來說,最好的機會就是在忽必烈北征的時候,突然發動叛亂,之後率大軍北上,奪取燕雲之地,之後利用地形遏制蒙古軍南下回防,次者就是率軍退向南宋兩淮之地,和南宋形成相互依靠的形式,以求自保,兩者都是蒙古不要解決的,但是李璮都沒有選擇,而是去打了濟南,而且將濟南變成了自己的死敵,死守濟南以待援軍,可是沒有人可以支援他。

顯然李璮太理想化了,他可能認為其他各路世侯也有他那樣野心,認為只要自己起一個頭,其他人也會和自己一樣反叛蒙古,可是人家也不傻,人家也要觀察形勢了,所以說在李璮起事後,響應他的人寥寥無幾,甚至大多數人都是加入蒙古絞殺李璮的軍隊的,李璮原本的計劃是,自己苦守濟南,之後各路世侯一起反叛,南宋再北上,如此自己可以從中牟利,只是他想多了。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沒有得到其他世侯的支持,南宋的反應也是很慢的。

《宋史.理宗本紀》六月戊子,詔李璮受圍,給銀五萬兩,下益都府犒師,遣青陽夢炎率師援之......詔青陽夢炎援李璮,不俟解圍,輒提援兵南歸,諭制置司劾之。

南宋雖然在李璮起事初期,有過軍事行動,但更多的只是嘗試性進攻,並未對李璮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而在李璮被圍濟南,已經死局的時候,南宋才發兵北上去支援李璮,可是宋軍主將青陽夢炎不敢去解濟南之圍,並未和蒙古交戰便帶兵南撤了,扔下李璮自生自滅了。

《元史.史天澤傳》凡四月,城中食盡,軍潰出降,生擒璮,斬于軍門,誅同惡者數十人,餘悉縱歸。明日,引軍東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開門迎降。

濟南圍城四個月,李璮所部最終投降,而李璮也被史天澤所殺,這場亂局就結束了,可以說李璮死守濟南的計劃本身上就有很大問題,將希望放在了其他世侯以及南宋身上,可是人家沒有必要為了你去冒險,李璮進入濟南,是將自己送入了死地。

李璮,一個理想主義的野心家,反叛蒙古給南宋機會,南宋卻抓不住

而南宋對於這次機遇也是沒有抓住,以劉整叛變為標誌,南宋已經缺乏能臣,只能是在內鬥中逐漸走向敗亡,這一勢頭已經無可避免,對於當時的南宋來說,任何機會都是抓不住的。

李璮反叛事件直接開啟了忽必烈加強中央集權的步伐,忽必烈開始忌憚於漢族世侯們手裡的權力,在平定李璮後便開始收繳權力,《元史.叛臣.王文統傳》由是軍旅之事,鹹與諮決,歲上邊功,虛張敵勢,以固其位,用官物樹私恩,取宋漣、海二郡,皆文統謀也

。王文統是李璮的岳丈,備受忽必烈信任,可是仍然被忽必烈殺了,這就是忽必烈殺給其他世侯看的,大家也就都有了默契,也就是,忽必烈以殺伐為威脅,讓各路世侯交出權力,忽必烈為了穩定局勢,也並未在李璮事件後擴大事態,李璮的反叛可以說,打亂了蒙古內部的勢力平衡,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李璮還幫了忽必烈大忙,幫助其實現了中央集權。

參考資料《宋史.理宗本紀》《元史.世祖本紀》《元史.史天澤傳》《元史.叛臣.李璮傳》《元史.叛臣.王文統傳》《元史.劉整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