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不長的7條原因,看你中了幾條!


一、母豬品種差。

母豬品種差所生仔豬必然發育緩慢,故應選擇優質高產母豬,淘汰品種差的母豬。

二、斷奶不科學。

目前農戶養豬多采取1次斷奶法,即l窩豬原來以母體為中心,同胞間共居,穩定舒適的生活環境突然改變了,影響了仔豬的食慾。一時難以適應而影響增重。

其合理做法是,在斷奶前l周內,把仔豬的哺乳次數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斷奶。此法對仔豬生長十分有利。

三、補料的時間和數量不合理。

仔豬在哺乳階段中後期沒有及時補料,斷奶後不能很好地進食,影響仔豬生長髮育。

故專家建議,一般在仔豬出生後一週就應補料,因為母豬的泌乳量隨著仔豬日齡的增加而減少,所以應及早給仔豬補料,以彌補母豬奶水不足造成的營養缺乏。

四、環境條件變化太大。

仔豬斷奶後,一般是一豬一圈,短時間內不能適應這種孤獨的生活,特別到冬季寒冷天氣,吃不好睡不好,很容易產生多種疾病,甚至死亡。所以在購豬時,要儘量多問一些問題,儘可能為仔豬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變化要逐漸進行。

仔豬不長的7條原因,看你中了幾條!


五、管護不精心。

仔豬不長的7條原因,看你中了幾條!


現在農戶養豬,多數不注意環境衛生,有的豬吃、食、睡覺、排糞在同一地點,加之圈舍不勤打掃,墊料也不常換,造成環境汙穢,衛生條件差,豬的身上非常髒,特別是到了冬春季節,環境惡劣,很容易引起疾病,嚴重影響豬的健康,對生長髮育極為不利。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豬吃食快慢性好壞,以3~6頭為l圈,這樣豬隻爭食,生長快,並做好調教工作,使其定點吃食。定點排糞尿,定點睡覺,並保持豬圈舍的環境衛生。在母豬和仔豬的管護方面多精心一點,有利於仔豬的生長。

仔豬不長的7條原因,看你中了幾條!


六、飼養方法不良。

有些農戶以為豬斷奶了,可以減少精料,喂料中水多料少,日喂次數也由斷奶前的6~8次減少到日喂3次。飼養方法的突然變化,對仔豬的生長髮育非常不利。

正確的做法是,不要突然減少營養標準,做到飼料保質保量逐漸過渡、精、青、粗飼料搭配要合理,有放牧條件的可逐漸減少精料,飼餵次數可逐漸減少,但都要根據自家的條件和仔豬發育情況而定。

仔豬不長的7條原因,看你中了幾條!


七、防病和去勢上存在的問題。

農戶購豬多到集市,在購買的同時進行防疫與去勢。這樣斷奶、防疫、去勢3種刺激因素一齊加到小豬身上,使小豬在很長一段時間體重恢復不過來,嚴重影響了豬隻正常的生長髮育,使豬隻生長緩慢,進一步形成僵豬,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在豬1月齡前根據本地疫情注射多種疫苗。常見病如仔豬痢疾也要及時治療。對不留種豬的仔豬,公豬可在3周齡左右,小母豬可在5周齡左右去勢最好。

為預防危害最大的豬瘟,可在仔豬出生後吃奶前進行l次預防注射豬瘟疫苗,斷奶後再補註射l次。丹毒疫苗可在斷奶後注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