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三歲在老家上幼兒園,我該不該把兒子接到身邊上學?

西漂青年老柴


是你兒子就接來,不管有多苦,孩子都應該和爸媽在一起。不是你兒子就不用管!!!


成年女人


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應該重視的問題,不論你家小孩有多大,在這方面,你們應該提起你們十二分的精神,看完我這篇文章。

兒子三歲,在老家上幼兒園,需不需要帶在身邊。我先提出一下自己的觀點。需要帶在身邊。老話說得好,三歲定八十,小孩子在能夠聽懂我們話的時候,就應該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這個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一直加強,大家對於小時候的事,會記不太清楚,但有時候會零零散散的在腦海中出現一兩個小時候的前段。而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稱之為回溯。他會伴隨著一生的成長。一個人的先天也許決定了你的起點。可每個人的終點是由自己爸媽從小培養的。

我舉個身邊的活例子。我姐她家小孩4歲多,我姐和姐夫在外面打工。在家裡增加點積蓄。可每次我姐和姐夫回來,總要和自己的孩子相處幾天,孩子才會理她。孩子晚上不和爸媽睡,孩子哭起來叫的也是奶奶。因為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已經形成了定義,奶奶是自己的保護傘,是自己最能依靠的人。孩子也正因為這樣,變得沉默寡言。不是那麼的開朗。或者就是很調皮,不聽話。這些都是因為爸媽沒在家陪伴造成的。這也是很多家庭面臨的情況。當爸媽過年回來和孩子,待一段時間後,假期結束又不得不重新踏上北上廣的征程。可對於孩子傷害是巨大的。那個陪自己玩的爸爸呢,給自己買好吃的媽媽呢,大家覺得小孩小,哭一下就沒事了。可是,這就像一顆種子一樣。一次又一次的被播下,總有天會發芽。大家都有過和親人們離別的感受,而作為一個小孩卻要在自己的童年承受這樣的疼苦。未免太過殘忍。

很多人說沒辦法,家裡經濟不好,需要在外面賺錢,給自己孩子更好的條件。作為一名老師,很能理解這樣的處境。但我在這裡給各位孩子的家長一句話,賺再多的錢,給予再多的物質條件,孩子一旦學壞了,或者厭學了,將會是這輩子流失的最大財富。能把孩子帶身邊,儘量帶著。孩子的心靈很脆弱,不要將你家的寶貝兒給弄丟了。

在我教過的很多學生,我遇到一位平時說話很少學習很刻苦的女孩子,我一直以為她在一個很好的家庭氛圍長大,可當我家訪的時候,我吃驚了,家裡只有平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風的那種。他奶奶告訴我,爺爺得了大病,讓本就揭不開鍋的家庭更加負債累累。孩子爸媽不得不外出打工還債,有時候一兩年回來一次,孩子平時就和爸媽通通電話。每次孩子爸媽回家過年來,孩子就會把藏在紙箱子裡考的100分試卷和獎狀拿出來給爸媽看。我聽到這裡其實內心很觸動的,原來那麼努力的女孩子學習優秀是為了展示給爸媽。其實,作為老師,理解這位女生的做法,她想通過自己的獎狀告訴自己爸媽說自己很乖,學習很好。內心希望爸媽能夠留在家裡。通過這件事後,我後面給自己學生們批改試卷後,不會讓學生去給自己爸媽簽字,因為這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是一種傷害。

回到,我們的話題,在這裡我希望每一位家長都可以在自己有限的時間裡抽出自己的時間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讓他們的童年不再孤獨,他們的回憶裡不再是離別。

感謝大家的觀看,我是麥子。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併為我的文章點贊,讓更多的家長可以看到。讓更多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麥子謝謝大家了!

(上述事件,為真實事件,圖片來源於網絡)


麥子日常


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帶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是最親近的人。我兒子曾經和我爸媽回老家了一段時間,我爸說看見三十多歲的女人就喊媽媽,回來就不和我睡覺,我用了很久才緩和了他對我的戒備!那時候,晚上想他想的睡不著,所以我建議,經濟條件允許,一定別讓孩子做留守兒童


微胖的王小仙


  經常有網友問我,該不該將孩子留在老家,外出打工?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難處,有些人是抱起磚頭就沒法抱孩子,放下磚頭就沒法養孩子,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下面我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故事,讓大家自己去體會3歲前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會是什麼樣子。

  老公的高中同學Z結婚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夫妻兩人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這個孩子也是意外而來,為了節省生孩子的費用,Z回老家生的孩子,生完孩子3個月,z就將孩子交給公婆餵養,自己回到北京,與老公相聚。因為平時兩人要上班,兩地又相聚3000多里,只有每年春節,才回家看望孩子。

  一轉眼孩子三歲多了,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此時Z與老公的經濟狀況也好了很多,就將孩子帶到了身邊,在北京上幼兒園。可是,Z卻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與孩子交流,孩子對她也不親近,有時孩子哭鬧半天,她都搞不明白到底為什麼。

  因為在老家生活,孩子講的是地道的方言,不會說普通話,上幼兒園後,老師同學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這孩子本身就膽小,突然身邊出現了那麼多陌生人,孩子更加不敢與人交流了。

  另外,由於老人的餵養方式不當,加上從南方來到北京的氣候差異,孩子總生病,有好幾次給z打電話,她都說在兒研所陪孩子輸液呢!

  後來,z為了與孩子重新建立起和諧的母子關係,不得不辭掉工作,專心帶孩子,教孩子學習普通話,鼓勵他與人交往,花了很多心血。

  現在孩子已經13歲了,讀初中了,但Z說孩子的性格還是有些孤僻,遇到事情不願意和她講,她非常後悔當初的選擇,原以為讓公婆幫忙帶孩子,自己可以安心賺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現在才發現有些東西失去了,再去彌補很難。

  

  大家都知道三歲之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期孩子不在父母身邊,對他將來的人生可能都是一個不小的影響。

  有些父母總認為,現在先讓孩子苦三年,讓爺爺奶奶帶,等孩子大了,一定好好彌補,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你想去彌補就可以的,就像樹苗錯過了春天的生長髮育,你能讓它在秋天結出碩果嗎?

  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誰陪著都一樣,等孩子大了,我把他接到身邊,再好好照顧他就行了,其實不然。

  我的堂妹小時候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因為叔叔和嬸嬸想要一個兒子,就把老二,也就是我的堂妹藏在了姥姥家,等到堂妹四歲的時候,才接回來。叔叔和嬸嬸為了彌補堂妹,對她很好,可越是這樣,她越覺得委屈。

  有一次,堂妹與父母吵架,她問道:“你們三個孩子,為什麼要把我送到姥姥家去?”嬸嬸說,當初家裡的條件不是很好,把你送到姥姥家,姥姥可疼你了,你比姐姐和弟弟吃得都好,你吃的奶油都能裝滿一個衣櫃了。

  不管嬸嬸怎麼解釋,堂妹都覺得委屈,覺得父母偏心,現在堂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與父母的關係也不是很好,“為什麼要把我送到姥姥家”是她心裡的一道坎。

  在有些父母眼裡,總覺得我掙錢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就是愛他的最好方式,陪伴有的是時間,孩子長大還需要時間,我有的是機會。

  可是對孩子來說,他最需要的不是給她提供多麼豐富的物質生活,而是父母的陪伴,並且在三歲之前,這個重要的陪伴期,一旦錯過,再想彌補,也非易事。

  仔細想一想,孩子真正在我們懷裡撒嬌的時間有多長,一歲以內的嬰兒,還不會走,我們可以隨時抱著他,等到孩子會走了,他就開始四處走,探索世界,逐漸離開父母的懷抱,等到三歲了,他就要上幼兒園了,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們度過的,更不用說孩子上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了。

  所以,我們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只有短短的兩三年,好好珍惜吧,見證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想一想,你現在還記得孩子蹣跚學步時的場景嗎?記得第一次開口叫爸爸媽媽是什麼時候嗎?那些美好的記憶是不是都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模糊呢?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小林子啦啦啦


再辛苦孩子也要帶在身邊,這麼小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給予的愛與安全感。我的大寶小時候雖然沒離開身邊,是由奶奶帶,晚上再接回身邊。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後悔。所以要小寶的時候果斷決定辭職自己帶。六個月開始親子閱讀,陪著玩親子游戲,培養好習慣。孩子現在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都還不錯,也有了好的生活習慣與閱讀習慣,每天的親子閱讀在1-2小時所以父母自己帶孩子太重要了。


No木子李李


如果有條件一定要接到身邊,雖然說把孩子帶在身邊有壓力事情也比較多,但是自己帶孩子也能體會到孩子成長中為家庭帶來的快樂,主要父母自己帶的孩子比爺爺奶奶帶起來的要好些。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這方面身有體會!


西安青舍


應該把兒子接到身邊上學,我的觀點是,排除萬難都要讓孩子在自己的身邊長大,哪怕苦點累點,哪怕既折騰又麻煩。因為陪伴孩子一天天長大,直至成年,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做父母最幸福的事。

也許,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為了更有“錢途”,為了給孩子更好更富足的生活條件,我們不得已背井離鄉,但在決定離開的時候,記得帶上孩子。

不要把孩子留在老家,不要覺得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可以安穩上學為了孩子好,不要打著愛的旗號自以為是。一家人在一起,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的陪伴無人替代,父母的愛沒人可給。

對此,我這個曾經的留守兒童深有體會,並且在如今和父母相處的隔膜中,在性格的一些不豁達裡,已經苦嚐了童年陪伴缺席和被愛不足的結果。

原生家庭的幸福美滿,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但對一個孩子來說,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給予和愛的陪伴。


你好呀,歡迎你的到來,點擊上方『關注』一秒遇見,獲取家庭教育、學習方法、個人成長等相關內容更快哦!陪伴孩子,學習在路上,我們一起加油丫!

天天陪伴


理想狀態那肯定是把孩子接到身邊上學,無論如何,大多數孩子在父母身邊是最幸福的。那些小數派則是指虐童的父母。

但如何由於條件限制,暫不能把孩子接到身邊也是可以理解,畢竟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在無奈的情況下,做好關心孩子的事是最重要的,包括定時與孩子視頻,關心孩子的生活細節,及時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一年就那麼一兩次,有些幼兒園則不會有家長會)

另外,如果以後打算讓孩子到身邊上小學,那麼最遲在幼兒園大班就要接孩子到身邊。

孩子對環境有一個適應性,需要一個適應期。例如在家鄉孩子可以有寬敞的活動場所而到了城裡可能就面對石屎森林。

另一個方面則是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如果孩子並不正視學習,那麼大班一年時間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修復。

即便大班時期仍不能接孩子到身邊,那麼家長也要做好這一方面的引導,不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學習不好再來埋怨孩子。


淅爸育兒記


我的建議是應該接到身邊上幼兒園。幼兒期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性格塑造的關鍵期,孩子在父母身邊生活時,父母覺得自己很忙、很辛苦,認為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而孩子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每天能看見父母就很開心、很踏實。每天父母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心裡也有所期待,在幼兒園也會表現得更好,等待父母來接他時,就會把幼兒園的趣事分享給父母。


童年的天空


過去,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北漂。為什麼那麼多人原意背井離鄉,去一個未知的地方打工?然後一年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有的混的好的,可能就直接在那個地方安了家,成了當地城市的一份子。

之前網上吵得很熱的一句話:寒門再難出貴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貧富差距逐漸在加大,單憑個人的能力想要取得較高的成就已經變得不可能,財富的分配不均,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資源的分配不均。你不去努力,你拿什麼來拼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一畢業,就可以拿著幾個億的啟動資金,去無盡的揮霍自己的人生,而有的人,卻只能無休止的拿青春去換取微薄的薪水,生活從來都不公平,所以不要一味的去抱怨生活。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我們最大的能力,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儘量將起點拉平,我們將自己能夠做的,發揮到極致,就是對自己孩子最大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