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三岁在老家上幼儿园,我该不该把儿子接到身边上学?

西漂青年老柴


是你儿子就接来,不管有多苦,孩子都应该和爸妈在一起。不是你儿子就不用管!!!


成年女人


这个问题是所有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不论你家小孩有多大,在这方面,你们应该提起你们十二分的精神,看完我这篇文章。

儿子三岁,在老家上幼儿园,需不需要带在身边。我先提出一下自己的观点。需要带在身边。老话说得好,三岁定八十,小孩子在能够听懂我们话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个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一直加强,大家对于小时候的事,会记不太清楚,但有时候会零零散散的在脑海中出现一两个小时候的前段。而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回溯。他会伴随着一生的成长。一个人的先天也许决定了你的起点。可每个人的终点是由自己爸妈从小培养的。

我举个身边的活例子。我姐她家小孩4岁多,我姐和姐夫在外面打工。在家里增加点积蓄。可每次我姐和姐夫回来,总要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几天,孩子才会理她。孩子晚上不和爸妈睡,孩子哭起来叫的也是奶奶。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定义,奶奶是自己的保护伞,是自己最能依靠的人。孩子也正因为这样,变得沉默寡言。不是那么的开朗。或者就是很调皮,不听话。这些都是因为爸妈没在家陪伴造成的。这也是很多家庭面临的情况。当爸妈过年回来和孩子,待一段时间后,假期结束又不得不重新踏上北上广的征程。可对于孩子伤害是巨大的。那个陪自己玩的爸爸呢,给自己买好吃的妈妈呢,大家觉得小孩小,哭一下就没事了。可是,这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一次又一次的被播下,总有天会发芽。大家都有过和亲人们离别的感受,而作为一个小孩却要在自己的童年承受这样的疼苦。未免太过残忍。

很多人说没办法,家里经济不好,需要在外面赚钱,给自己孩子更好的条件。作为一名老师,很能理解这样的处境。但我在这里给各位孩子的家长一句话,赚再多的钱,给予再多的物质条件,孩子一旦学坏了,或者厌学了,将会是这辈子流失的最大财富。能把孩子带身边,尽量带着。孩子的心灵很脆弱,不要将你家的宝贝儿给弄丢了。

在我教过的很多学生,我遇到一位平时说话很少学习很刻苦的女孩子,我一直以为她在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长大,可当我家访的时候,我吃惊了,家里只有平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那种。他奶奶告诉我,爷爷得了大病,让本就揭不开锅的家庭更加负债累累。孩子爸妈不得不外出打工还债,有时候一两年回来一次,孩子平时就和爸妈通通电话。每次孩子爸妈回家过年来,孩子就会把藏在纸箱子里考的100分试卷和奖状拿出来给爸妈看。我听到这里其实内心很触动的,原来那么努力的女孩子学习优秀是为了展示给爸妈。其实,作为老师,理解这位女生的做法,她想通过自己的奖状告诉自己爸妈说自己很乖,学习很好。内心希望爸妈能够留在家里。通过这件事后,我后面给自己学生们批改试卷后,不会让学生去给自己爸妈签字,因为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一种伤害。

回到,我们的话题,在这里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抽出自己的时间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孤独,他们的回忆里不再是离别。

感谢大家的观看,我是麦子。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并为我的文章点赞,让更多的家长可以看到。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麦子谢谢大家了!

(上述事件,为真实事件,图片来源于网络)


麦子日常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带在身边!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是最亲近的人。我儿子曾经和我爸妈回老家了一段时间,我爸说看见三十多岁的女人就喊妈妈,回来就不和我睡觉,我用了很久才缓和了他对我的戒备!那时候,晚上想他想的睡不着,所以我建议,经济条件允许,一定别让孩子做留守儿童


微胖的王小仙


  经常有网友问我,该不该将孩子留在老家,外出打工?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难处,有些人是抱起砖头就没法抱孩子,放下砖头就没法养孩子,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让大家自己去体会3岁前孩子不在父母身边,会是什么样子。

  老公的高中同学Z结婚不到一年就怀孕了,夫妻两人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这个孩子也是意外而来,为了节省生孩子的费用,Z回老家生的孩子,生完孩子3个月,z就将孩子交给公婆喂养,自己回到北京,与老公相聚。因为平时两人要上班,两地又相聚3000多里,只有每年春节,才回家看望孩子。

  一转眼孩子三岁多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此时Z与老公的经济状况也好了很多,就将孩子带到了身边,在北京上幼儿园。可是,Z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与孩子交流,孩子对她也不亲近,有时孩子哭闹半天,她都搞不明白到底为什么。

  因为在老家生活,孩子讲的是地道的方言,不会说普通话,上幼儿园后,老师同学都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这孩子本身就胆小,突然身边出现了那么多陌生人,孩子更加不敢与人交流了。

  另外,由于老人的喂养方式不当,加上从南方来到北京的气候差异,孩子总生病,有好几次给z打电话,她都说在儿研所陪孩子输液呢!

  后来,z为了与孩子重新建立起和谐的母子关系,不得不辞掉工作,专心带孩子,教孩子学习普通话,鼓励他与人交往,花了很多心血。

  现在孩子已经13岁了,读初中了,但Z说孩子的性格还是有些孤僻,遇到事情不愿意和她讲,她非常后悔当初的选择,原以为让公婆帮忙带孩子,自己可以安心赚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现在才发现有些东西失去了,再去弥补很难。

  

  大家都知道三岁之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对他将来的人生可能都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有些父母总认为,现在先让孩子苦三年,让爷爷奶奶带,等孩子大了,一定好好弥补,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你想去弥补就可以的,就像树苗错过了春天的生长发育,你能让它在秋天结出硕果吗?

  也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谁陪着都一样,等孩子大了,我把他接到身边,再好好照顾他就行了,其实不然。

  我的堂妹小时候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因为叔叔和婶婶想要一个儿子,就把老二,也就是我的堂妹藏在了姥姥家,等到堂妹四岁的时候,才接回来。叔叔和婶婶为了弥补堂妹,对她很好,可越是这样,她越觉得委屈。

  有一次,堂妹与父母吵架,她问道:“你们三个孩子,为什么要把我送到姥姥家去?”婶婶说,当初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把你送到姥姥家,姥姥可疼你了,你比姐姐和弟弟吃得都好,你吃的奶油都能装满一个衣柜了。

  不管婶婶怎么解释,堂妹都觉得委屈,觉得父母偏心,现在堂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与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为什么要把我送到姥姥家”是她心里的一道坎。

  在有些父母眼里,总觉得我挣钱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就是爱他的最好方式,陪伴有的是时间,孩子长大还需要时间,我有的是机会。

  可是对孩子来说,他最需要的不是给她提供多么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父母的陪伴,并且在三岁之前,这个重要的陪伴期,一旦错过,再想弥补,也非易事。

  仔细想一想,孩子真正在我们怀里撒娇的时间有多长,一岁以内的婴儿,还不会走,我们可以随时抱着他,等到孩子会走了,他就开始四处走,探索世界,逐渐离开父母的怀抱,等到三岁了,他就要上幼儿园了,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们度过的,更不用说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了。

  所以,我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只有短短的两三年,好好珍惜吧,见证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想一想,你现在还记得孩子蹒跚学步时的场景吗?记得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是什么时候吗?那些美好的记忆是不是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呢?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识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小林子啦啦啦


再辛苦孩子也要带在身边,这么小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给予的爱与安全感。我的大宝小时候虽然没离开身边,是由奶奶带,晚上再接回身边。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后悔。所以要小宝的时候果断决定辞职自己带。六个月开始亲子阅读,陪着玩亲子游戏,培养好习惯。孩子现在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还不错,也有了好的生活习惯与阅读习惯,每天的亲子阅读在1-2小时所以父母自己带孩子太重要了。


No木子李李


如果有条件一定要接到身边,虽然说把孩子带在身边有压力事情也比较多,但是自己带孩子也能体会到孩子成长中为家庭带来的快乐,主要父母自己带的孩子比爷爷奶奶带起来的要好些。我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这方面身有体会!


西安青舍


应该把儿子接到身边上学,我的观点是,排除万难都要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长大,哪怕苦点累点,哪怕既折腾又麻烦。因为陪伴孩子一天天长大,直至成年,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做父母最幸福的事。

也许,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了更有“钱途”,为了给孩子更好更富足的生活条件,我们不得已背井离乡,但在决定离开的时候,记得带上孩子。

不要把孩子留在老家,不要觉得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可以安稳上学为了孩子好,不要打着爱的旗号自以为是。一家人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的陪伴无人替代,父母的爱没人可给。

对此,我这个曾经的留守儿童深有体会,并且在如今和父母相处的隔膜中,在性格的一些不豁达里,已经苦尝了童年陪伴缺席和被爱不足的结果。

原生家庭的幸福美满,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对一个孩子来说,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给予和爱的陪伴。


你好呀,欢迎你的到来,点击上方『关注』一秒遇见,获取家庭教育、学习方法、个人成长等相关内容更快哦!陪伴孩子,学习在路上,我们一起加油丫!

天天陪伴


理想状态那肯定是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学,无论如何,大多数孩子在父母身边是最幸福的。那些小数派则是指虐童的父母。

但如何由于条件限制,暂不能把孩子接到身边也是可以理解,毕竟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好关心孩子的事是最重要的,包括定时与孩子视频,关心孩子的生活细节,及时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一年就那么一两次,有些幼儿园则不会有家长会)

另外,如果以后打算让孩子到身边上小学,那么最迟在幼儿园大班就要接孩子到身边。

孩子对环境有一个适应性,需要一个适应期。例如在家乡孩子可以有宽敞的活动场所而到了城里可能就面对石屎森林。

另一个方面则是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果孩子并不正视学习,那么大班一年时间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修复。

即便大班时期仍不能接孩子到身边,那么家长也要做好这一方面的引导,不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学习不好再来埋怨孩子。


淅爸育儿记


我的建议是应该接到身边上幼儿园。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孩子在父母身边生活时,父母觉得自己很忙、很辛苦,认为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孩子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每天能看见父母就很开心、很踏实。每天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心里也有所期待,在幼儿园也会表现得更好,等待父母来接他时,就会把幼儿园的趣事分享给父母。


童年的天空


过去,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北漂。为什么那么多人原意背井离乡,去一个未知的地方打工?然后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有的混的好的,可能就直接在那个地方安了家,成了当地城市的一份子。

之前网上吵得很热的一句话:寒门再难出贵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在加大,单凭个人的能力想要取得较高的成就已经变得不可能,财富的分配不均,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资源的分配不均。你不去努力,你拿什么来拼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一毕业,就可以拿着几个亿的启动资金,去无尽的挥霍自己的人生,而有的人,却只能无休止的拿青春去换取微薄的薪水,生活从来都不公平,所以不要一味的去抱怨生活。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尽量将起点拉平,我们将自己能够做的,发挥到极致,就是对自己孩子最大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