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藝術中,印信和閒章有什麼區別?

寶林逸品


第一部分,印信

印信為公私印章的總稱(包括個人印章)或者政府機關的各種印章;有時借指權力或官職。

印信分公、私兩類。

於公代表國家機器強制性的權威宣示與要求,也是公信力的承諾。

於私,一是具有法律效用的名章;(公民的個人名章,只有公民本人以本人的名章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才有效。且公民本人在相關法律文書上加蓋名章的時候,不存在欺詐、脅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符合無效或可撤銷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情形下。加蓋名章的行為系公民真實意思的表示,此種情形下加蓋名章的行為系依法成立)。二是代表個人品牌的名章,常使用在個人藝術創作作品上,如書法、繪畫、陶藝等作品。

一、印信為公私印章的總稱。

1、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斂緡偷印信,傳箭作符繻。"

2、《元典章·刑部十四·詐》:"中書省捉獲得 王容 詐雕行省並中書省印信。"

3、明 施耐庵《水滸》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當日宋江大設筵宴,親捧兵符印信,頒佈號令。

4、國印。

據考證,國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在特殊的歷史轉折時期(1949年10月-1954年9月)裡,承擔了特殊的歷史使命。中央人民政府印是頒發各種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權力時鈐印公文的憑證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國印使用的銅料比其他政府印信的密度大、黏度大、兌銨多,質地較硬。國印的柄與印體是分別製作旋接上的,銅色柔和,製作精細,印體厚2.5釐米、柄長10.9釐米,印柄中間略凹進,整體造型莊重而有氣勢。

建國之初,政府對首批45枚印信的印文作了明確規定:印型一律為正方形。字文一律為“印”。鑄造制度——質料為銅質,僅這一點就充分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是務實、節儉的;型制,中央人民政府印邊長9釐米,其餘7釐米;製法為鑄胎鐫字,字體用扁宋體,而不是用以往官印使用的篆體,首先考慮的是人民群眾能看得懂,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政黨,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同時附印樣兩種。

二、印信借指權力或官職。

1、明 湯顯祖 《紫釵記·延媒勸贅》:"三臺印信都權掌,誰敢居吾上!"

2、清 昭連 《嘯亭續錄·稗事數則》:" 乾隆末,定王屢攝金吾印信。"

三、印信與宗教傳承。

印信在宗教教派中,為師資和融之稱。

印即師所授之印明,信即受者信心。又信憑符契,所以驗真偽、別正邪也。即受學傳法之憑據,如顯教受戒以報發給戒牒也。蓋以秘密大事,當正覺花臺之時,持佛佛相承之法,若無印契,師資何憑?以無印則無心鑑其真,無信好莫能去其疑也。故兩部色心最秘之印信,受法者當保護被守持,甚於世間之印章也。在藏傳佛教中,上師灌頂之後,必加金剛名號密法規定。又如中國道教,傳至1949年,天師道第六十三代張恩溥天師,將祖傳''玉印''及''法劍''帶到臺灣。

閒章指鐫刻姓名、齋室、職官、藏書印等以外的印章。從秦漢時的吉語印演變而來,除刻吉語外,還常刻詩句、格言、自戒之詞等。專門從事篆刻與書畫的藝術家,一般都有許多印章。這許多印章,除姓名、字號用章外,其餘印章,在印學上都統稱為"閒章"。

第二部分,閒章

閒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壓角章"、"吉語章"、"警言章"、"收藏章"、"鑑賞章"、"紀年肖形章"以及"齋、堂、館、閣居室章"等等。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一般或大於名章,或等同於名章。

中國傳統文人畫,講究詩、書、畫、印融於一體。在欣賞書畫作品時,總是先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來識別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一枚好的閒章,除了讓人玩味,還是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自我展現。故有"閒章不閒"、"閒章玩味"之說。

閒章由於方寸的侷限,不能精描詳述,更不能像散文樣長篇抒情敘事,閒章只能憑靠篆刻家的才識,出語新穎,簡潔典雅,可以直言剖白,也可以隱言折射,或摘引或自創詩詞文句、警言吉語、牢騷趣話,盡興自娛自樂,其高雅俚俗,自能從字間透出。

以齊白石的閒章“吾狐也”為例。印章採用了單雙刀結合的刻印方法,用刀沉穩明快,筆力圓厚,佈局大方生動,留白出奇生動,平行佈線而以線距空間的變化調節,破其平淡,章法新奇,體現了齊白石“純是秦漢想思,不假雕琢,自然古雅”論印章藝術的特點。

“吾狐也”的印章邊款為“吾生性多疑,是吾所短,刊此自嘲。丙子年五月,時客。白石”,此章,是老人自嘲自己的性格。

附圖為相關參考印信、閒章圖,也有一張筆者本人的閒章:廣濤五十歲後大吉。為灕江印社社長李青山所刻。供同好者一哂也。











老味稻


印信為公私印章的總稱或者政府機關的各種印章;有時借指權力或官職。

閒章是作品中表達自己的感情方式,心裡狀態,生活狀態的一種印章,通常在作品的非名姓印章以外的位置,作品也可以不用.同時閒章要求不嚴格,各種形狀都有,方形,圓形,長形,不定形,也可以陰文陽文,人物造型等等都可以!

所以,他們的用處有所不同,不能隨便使用!




自學書畫之工程師


印章源於中國,卻震驚了全世界

中國的印章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印章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以一種中國獨特的語言方式,向世界講述著文明古國的歷史和文化,壽山石印章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藝術和文化地位,它能夠將筆墨之間的情意盡展於一方印之上。如今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印章又成為收藏人士所喜愛的藏品,壽山石那種本身無法掩飾的古韻更是牢牢地吸引著人們。




寶發閣


根據我的篆刻經驗,印信比較正式一點吧,一般印在款尾,閒章比較隨意一點,當然也是有講究的閒章指鐫刻姓名、齋室、職官、藏書印等以外的印章。從秦漢時的吉語印演變而來,除刻吉語外,還常刻詩句、格言、自戒之詞等。專門從事篆刻與書畫的藝術家,一般都有許多印章。這許多印章,除姓名、字號用章外,其餘印章,在印學上都統稱為“閒章”。閒章由秦漢時期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演變而來,宋元以後風氣頗盛,名謂“閒章”,其實不“閒”。到了近代,閒章便發展成為中國書畫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閒章的內容十分廣泛,且意趣盎然,書畫家或自擬詞句,或擷取格言、警句於閒章,以示對人生和藝術的感悟。閒章,一般包括“引首章”、“壓角章”、“吉語章”、“警言章”、“收藏章”、“鑑賞章”、“紀年肖形章”以及“齋、堂、館、閣居室章”等等。其形式不拘,大小不一,一般或大於名章,或等同於名章。中國傳統文人畫,講究詩、書、畫、印融於一體。在欣賞書畫作品時,總是先從印章欣賞入手,從印章中來識別書畫家的學識與修養。一枚好的閒章,除了讓人玩味,還是篆刻家和書畫家水平高低的無聲自我展現。故有“閒章不閒”、“閒章玩味”之說。


大魚油畫


印章,分為名章和閒章,名章即印信。起到簽字畫押之功用。印章最早是作為信物的標誌出現起到印證作用。自宋元明清以後才注重題跋和署款,開始使用名章起到與藝術作品相映成趣,給作品增色的作用。名章多為方形,內容是鈐印者姓名。閒章,也稱佈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腰章等,在作品中主要起到活躍氣氛,調整重心,救補佈局,錦上添花等作用。閒章內容可以是吉語,詩詞等,以表達作者情懷,閒章形狀可以是方形,長方形,圓形,隨形等多重形式。









文字載興


對於篆刻來說,印信是指官印和私印,而現代的篆刻主要用於書畫藝術上,私印就是自己的姓名,或姓或名,主要以方形為主,亦可或圓或長寬比例不大的長方形,此類印信多用於畫,而閒章不拘泥於形狀,內容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或號,或齋或吉語。





末生篆刻


對於篆刻來說,印信是指官印和私印,而現代的篆刻主要用於書畫藝術上,私印就是自己的姓名,或姓或名,主要以方形為主,亦可或圓或長寬比例不大的長方形,此類印信多用於畫,而閒章不拘泥於形狀,內容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或號,或齋或吉語。


李祝祝


“印信”指公私印章、個人印章或政府機關的各種印章,也借指權力或官職。比如始於宋代的“花押印”,一般沒有外框,簽押得使人不易摹仿,作為取信之憑證。元代盛行的花押印,其形多為長方,一般刻楷書姓名,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別稱“元押”或“元戳。還有印信的一種“關防”,明太祖為防止群臣預印空白紙作弊,將方印左右對分,各執半印以便拼合驗核。明代所行長方形、闊邊朱文的關防即由半印之形式發展而成的。清代的方形官印稱“印”,臨時派遣的官員用長方形之官印稱“關防”。

“閒章”就是鐫刻詩詞或成語的印章。從秦漢吉祥文字之印章演變而來,一般鈴蓋在書畫上。新中國成立後,書畫作者以革命詩詞章句、豪言壯語入印,使“閒章”的內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改造和發展。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印章是我國獨有的歷史文化,猶如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華藝苑裡,散發出獨特的芳香,吸引著人們進入這誘人的方寸世界。

印章在商周時代就已經產生了,主要用作身份憑證和行使職權的工具。此外,印章還有一些別稱。如明代的“關防”、“符”、“信”等。

印章作為信物的特性至今未變。但唐宋以後,不斷出現的閒章,可以說明印章有逐步向藝術欣賞轉化的趨勢。

在篆刻藝術中,印信和閒章是印章的不同種類,主要區別是:印信即所謂的名章,又叫號章,姓名章、齋室章、藏書章等。書畫上用的名號章為方形,是題款署名章,即印信。

閒章是刻有姓名、齋室、職稱、藏書等以外的印章。除刻吉語外,還常刻詩句、格言、自戒之詞等。

專門從事篆刻與書畫的藝術家,一般都有許多印章,這些印章,除姓名,字號用章外,其餘印章,都可以統稱為“閒章”。


陳廣坡


篆刻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篆刻中印信是個人的名章,也是信物,必須周正端莊大方。而閒章是抒發作者個人情懷和追求的,內容多樣,形式不拘一格,可圓可方可隨型,篆刻技法上也可最更多的創作。簡單談這點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