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缺點或許大於優點,為什麼還會被尊為英雄人物?

夢尋純心


首先,悟空的出身是非常明朗的。沒有複雜的社會身份背景。劇情告知大家:悟空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石猴!可貴的是:從悟空最原始的意識中:他卻很有志向。具體表示在他拜師學藝時,他不同於別的人那樣,一切都聽從師傅的安排。可悟空卻不同,他雖然獨自一人橫渡茫茫大海來到另一個陌生世界拜師學藝。可他自始至終卻抱定這樣一個信念:學一門能使自己長生不老的本領!之所以他能夠擁有這樣的志向和信念,所以,他才擁有了後來的七十二變化和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本領!為此,他便在一開始就在大眾心裡牢牢紮下了“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其二,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悟空在出場中,雖然先後不可饒恕的犯下了許多的天規、天條,但是,他自始至終卻永遠能和廣大的勞苦大眾站在一起,時刻能夠代表著勞苦大眾和強大的封建勢力做著不屈不撓的鬥爭!面對壓在頭頂上像大山一樣的封建勢力,他沒有選擇沉默和屈服。相反,他卻勇敢的敢於吶喊、反抗、甚至衝鋒!他代表千千萬萬個勞苦大眾,將心中的無奈、困惑和憤懣暢快淋漓的宣洩出來,使得封建勢力在吶喊聲中聞風喪膽,在衝鋒號角中搖搖欲墜。所以,悟空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中其實代表著反封建、反一切黑惡勢力的一個階層和力量!


瓜鄉人家


首先,孫悟空缺點大於優點這個論斷就是錯誤的。

孫悟空有什麼優點?

第一:待人友好、大方

孫悟空剛剛成為妖仙時,與獨角鬼王、牛魔王等結拜,需知混世魔王曾想霸佔水簾洞,然而他依舊能夠一笑泯恩仇,友好、真誠地對待他們。

第二:善惡分明、嫉惡如仇

嫉惡如仇幾乎是孫悟空的天性,他容不得任何惡勢力作祟,一旦發現有惡勢力為非作歹,即使勢單力孤也堅決反對到底。

第三:忠誠,心胸寬闊

孫悟空對於唐僧的忠誠幾乎是毫無條件的,無論唐僧怎樣誤解他、驅逐他,他心裡依舊時時掛念著唐僧那個凡人。即使唐僧曾三次趕他走。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試問有誰能像孫悟空這樣忠誠?這樣的不計前嫌?

第四: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這一點是師傅四人裡他唯一具備的。一路西天取經,他學會的越來越多,對佛法的悟性也越來越高。取經後期,唐僧的佛法覺悟顯然是停留在表面的,在無底船過河、曬經書時孫悟空所說的話都是至理名言,其中的佛法高深已經超越唐僧。

第五:不畏苦難,百折不撓

西天取經的八十一難裡,孫悟空屢屢遭遇強敵,這是他取經之前從未遇到的,試想一個接近無敵的人如果突然遭遇挫折,心境會怎樣?而大聖沒有被挫敗。他選擇了迎難而上。

試問,如果這樣的角色都不能稱之為英雄,哪何種角色配稱之為英雄?好吃懶做凡心不死的八戒嗎?滿口佛法大道理實則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唐僧嗎?還是一向和稀泥的沙悟淨?


暱稱費腦子


孫悟空是我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裡的主角,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深受人們的喜愛。

客觀地說,孫悟空身上確實是缺點多於優點,但這完全不影響人們對他的喜愛,反而是他身上的缺點成了加分項,增加了人們對他的喜愛度。

一.孫悟空不知天高地厚、無知無畏地大鬧天宮,挑戰眾神仙和玉皇大帝的權威。從後來孫悟空西天取經路上的表現看,他連眾仙們的門人啊、座騎啊,甚至寵物啊什麼的都打不過,還幾次差點“猴命不保”,這明顯是眾仙們故意讓著他這個“初生之犢”。

孫悟空大鬧天宮這段被奉為經典,就是因為他敢於挑戰等級深嚴的天宮,以及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的權威,他成為了民眾眼裡的英雄。高高在上已久的權威需要人去挑戰一下,孫悟空恰好在這時候出現了。

二.孫悟空情商低下,做事“一根筋”,不知變通。最為典型的就是“三打白骨精”,全場只有他一個人看出了白骨精的貓膩,他連續三次都是一根筋地衝上去打死她,因而遭到不明真相的唐僧的責怪,甚至要趕走他。

第一次情有可原,第二次你就不可以變通一下麼?他完全可以欲擒故縱,趁白骨精即將得逞的時候現身,這樣既救了唐僧一行人,又可以名正言順地消滅了白骨精這妖怪。

但這任然絲毫不影響人們對他的喜愛,因為人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唐僧的昏庸上去了,同情被冤枉的孫悟空,喜愛沒心眼、傻得可愛的孫悟空。

三.孫悟空的幼稚和嫉惡如仇,是我們十八歲前的影子,是不諳世事的自己。當我們在歲月的歷練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後,再回過頭來時,那分明就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啊。因懷念而喜歡。





週會567


這個提問的前提有問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並非是缺點大於優點,而是他的缺點與他的優點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西遊記》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濃墨重彩,從多角度,多方位,塑造了一位特色突出,個性鮮明,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神通廣大,機智勇敢的頂天立地大英雄——孫悟空。

孫悟空最突出的優點,就是他皈依佛門之後,忠於理想信念,為取得真經,普度眾生,矢志以恆,不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所面對的,不僅有外部的困難和艱險,還有內部八戒的讒言,師父誤解的驅逐和緊箍咒懲處。這一切,都沒有改變他的初衷。他這種精神品質,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值得效法的。

其次,就是他所具有的,困難面前不灰心,邪惡面前不低頭,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取經途中,九九八十一難。再大的困難,他總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克服;再強大的敵人,他機智頑強,總有辦法戰而勝之。

第三,他虛心好學,不恥下問。他天資聰慧,天生神力,天賦異稟。但並沒有因此故步自封。為求得更多學問,學得更大神通,他遊歷名山大川,不惜遠度重樣,終於訪得名師,學得真傳。

第四,他為人忠直,心胸坦蕩,富有正義感。對授業恩師他信守決不外洩師父是誰的承諾,如果不是作者披露,人們還真的不知道他授業恩師竟是菩提祖師。儘管唐僧聽信讒言,對他有不公正待遇。對唐僧他依然感恩,忠心不二。他大人物面前不卑,小人物面前不亢。他對人助人為樂,人對他有求必應。上到如來佛祖,玉皇大帝,下到樵夫獵戶,他都能談得來,聊得來。這種為人處世的品格風格,也是值得稱道的。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寫詩讚揚孫悟空,其中提到:“金猴奮起千鈞棍,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物又重來”。難道孫悟空不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嗎?


清清原上草


孫悟空在《西遊記》當中,算得上一個最大的主角。但是讀過四大名著的人都知道,這個角色的勾勒,並不像其他三部經典當中寫的那樣,孫悟空是有很多缺點的。然而這些小的缺點,卻正是人物性格構造上的絕筆。如此一個人物,為什麼卻成了幾大主角當中人們最喜歡的人物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知恩圖報

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壓於五指山下風吹雨打五百年,是唐僧的路過,才得以使其擺脫束縛重獲自由。所以每次在唐僧遇到困難危險的時候,他是第一個想方設法去救他的人,這與在豬八戒時不時分行李走人不幹的舉動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腦袋又靈活,按理說以唐僧的智商,若不是孫悟空真心實意要留下,緊箍咒又算得了什麼呢。

二:是非分明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次孫悟空打死了一個凡人而被唐僧耿耿於懷,因為在唐僧的世界觀裡,人性本善怎麼能說殺就殺呢?殊不知孫悟空殺死的本就是窮兇極惡之人,在他的世界裡,惡就是惡,善就是善。

三:聰明又身懷絕技

孫悟空七十二變,在取經的路上,此招也是屢試不爽。但是在面對不同妖怪的不同艱難困阻,他也用不同的招數,或是強攻或是智取,總是能夠在緊要關頭化險為夷。而這一點,也正是這個人物的金手指所在,亦是吸引觀眾好感所在。

總之,幾乎所有成功的文學作品當中,主角都是有瑕疵的,如此一來才會讓人覺得這個人物有血有肉。但是,這些幾乎人人都能發現的缺點,只是一些小的方面,並不對角色整體的“驚豔”有什麼負面影響。





生生nienie


敢於反抗,敢於鬥爭。 不向命運低頭,無畏無懼勇往之前,一人面對十萬天兵,英勇豪邁。有情有義,當初孫悟空還沒有這麼大的本領,在找到水簾洞後沒有將洞府據為已有,邀請其他猴子一起居住。大鬧蟠桃會後,大聖反下界時還想著要給花果山上的猴子帶去天上的美酒佳餚。大唐和尚數次趕走大聖,當和尚被妖怪捉走,大聖每次都能不計前嫌地救出。嫉惡如仇,英勇抗爭的人物。毛澤東曾評價孫悟空說他一棍能使天地清明。






雲鷹qwe


一白遮百醜😬


乜可以


他敢於挑戰權威,改變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