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囧媽》這部電影,您認為和囧系列前幾部比怎麼樣?

經典零距離


看過《囧媽》這部電影的絕大多數應該都會有一些失望!因為《囧》系列的電影,其實相當來說都是非常受到觀眾的期待的,特別是第一部《人在囧途》,為囧系列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那後面的《港囧》、《泰囧》有王寶強、黃渤等各路明星的加持。不管如何,之前囧系列的話,最少還是讓大家起到一個確實非常搞笑的一個部分。但是《囧媽》這部系列的電影。其實想傳達出的就是母子之間的親情很不容易。還有愛情,夫妻之間的家庭關係相當的不易。

但是這部電影其實是蠻尬的,因為它愛情也想說。親情部分也想傳達出來。但是最後到處的結果卻是那麼不盡如人意。是因為這部電影搞笑的部分其實都是強加的。沒有特別搞笑的情節。

在我的心目中,煽情的部分倒是很多,但是較之以往以前的囧系列的電影,其實煽情的部分都淡化處理了。而淡化處理的話,有一個非常好的效果,就是網友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能夠體會到這部電影想傳達出來的意圖是什麼兒?《囧媽》這部電影太明顯了,向觀眾傳達出這部電影什麼樣的意圖了?

但是現在的網友觀眾的話又不是傻子。大家關於電影的一些審美和評判的標準都比以前來說高了很多。所以劇中很多關於母子親情,夫妻愛情之間的話題,還有橋段設計的其實。就很尷尬,因為他想把一切都說的那麼好。但是要說的。太牽強了,包括劇中的囧這個詞其實就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了。

《囧媽》其實想傳達的是一種母愛,像我們這一代的人的話。和長輩之間的關係,有的時候確實相處的並不是那麼融洽,因為大家都不太願意。說說自己的心裡話,有了一些隔閡。

但是有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家庭其實並沒有到電影中的那種程度!大部分的家庭還是比較和睦融洽的,只是電影將那些不好的部分,全部都是特意的凸顯、加強了出來。

所以這部電影當在頭條上面看完之後,內心有一個小小的竊喜,就是還好沒有去電影院裡面去看這部電影。那麼的話,可能失望程度比在家裡免費觀看這部電影可能會來得更大一些了。


暖水瓶的幽默


感謝山爭大哥請全國看電影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囧字招牌的日落西山!

一、徐崢永遠的中年危機男的設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徐崢的電影永遠是一個大齡面臨婚姻危機的中年男人設定,可能自身的經歷留下的烙印太深。可是這一貫的套路,不免讓很多觀眾出現疲勞,注意還不是審美疲勞。從《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再到《囧媽》,不知道還會不會有《英囧》,甚至是《冰島囧》,我認為都不會再有什麼突破,給人感覺都一個樣。

萬年不變的中年危機,總有一個坑死人不償命搭檔、親戚或者媽。其實看了這麼多囧電影,不僅是觀眾迷迷糊糊走不出來,就是徐崢自己恐怕都分不清是在哪個囧裡面了。

二、《囧媽》很難定位它是個什麼影片

有部分網友說《囧媽》的內核是一部公路片,請你放尊重一點,公路片不背這個鍋。不是把影片場景放在綠皮火車裡就是公路片了,也有可能是春運紀錄片。

喜劇片它缺少應有的笑料,除了賈冰幾乎沒有笑點。看它緩慢的節奏說他是文藝片,可能隔動物世界還差十個《逐夢演藝圈》。如果說它是親情片,對不起我真的只有慢慢的尬點,沒有體會到一點點親情。

三、期望有多高失落就有多大

徐崢作為近年來的新生代導演,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無論是做導演還是演員,都隱隱約約有一種才華橫溢的感覺,但事實證明這隻能是感覺。

從年前的提檔到後來的網絡首映,電影本身之外的跌宕起伏太多,後來山爭大哥的逆境反殺卻不是因為影片的質量,更多是在全國抗疫大形勢下的一絲感動。希望徐崢能把更多的才華與精力放在電影本身,走出囧字電影的影子,突破自己可能又有另一番天地。


俠客


(1)

徐崢彷彿還未從《我不是藥神》中程勇的人生落魄中走出來:

正處於人生的瓶頸期的程勇:年邁的父親身患重病,急需一筆錢來做手術;前妻嫌棄他沒前途,想把兒子帶到國外;房東因為他長時間拖欠租金將房子收回……

又陷入到《囧媽》的徐伊萬的中年危機中:

徐伊萬人到中年,心地還算善良,卻理不清自己的婚姻危機和商業糾紛;

與最親近的人:妻子和母親,三人都不懂表達自己的真實內心,在各自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方面產生激烈衝突;

每個人都活在各自賦予意義的主觀世界裡,當主觀上升到最強烈時,恨不得有掐死對方的心;

每個人其實都有內心的柔軟,卻偏偏表現出最固執,最無情的一面;

雖然近在咫尺,內心卻相隔萬丈海洋;

所有的一切,在這趟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被刻畫的入木三分……

(2)

為什麼囧態,總是發生在人到中年?

其實年輕時的囧態不會比中年更少,但是年輕時,人是處於一種動態成長,不斷強大成熟的過程,有些囧態也是人生常態,不足為奇;

而人到中年的囧態,更多了些無奈和力不從心。

前面是父母,後面是孩子,中間的妻子,丈夫;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人人都覺得不公平,自己最委屈;

都說有家有口的中年人真幸福,可誰知有家有口的中年人有多辛苦?

每天睜眼都是依賴自己的人,可自己該依賴誰?

做人難,做中年人最難,做個善良有責任感的中年人,難上加難。

所以,人到中年的落魄和不走運,大概就是尋常百姓的人生常態吧。

(3)

為什麼囧途,總是和火車聯繫在一起?

可能火車中的旅途感受,更能引發對人生旅途的深思。

飛機,高鐵,動車速度太快,旅途時間太短,不足以觸動人生幾十年風雨的共鳴;

只有火車,急匆匆趕時間上車,翹首盼望準點下車;

錯過了車要重新買票,坐過了站要補票返回;

拖家帶口,拉著行李物品;

一不小心,丟了物品,找不到孩子;

這悲喜交加的囧途,不就是人生寫照嗎?

我大概十歲時,父母也才正當壯年;

那年冬天,媽媽是一家鞋廠的銷售員,要出差到北京要賬;可巧,爸爸當時的單位也需要因公出差到北京;

兩人可以結伴同行,公差私行混搭,不是上天美意嗎?

從北京坐火車回來的途中,當時是晚上;

媽媽是一張硬座票,而爸爸的單位福利好,買的是臥鋪,為了互相陪伴,爸爸就沒去臥鋪車廂,也坐在硬座座位上;

中途車到石家莊,有幾分鐘停車時間。


影子剪輯Bob


個人認為,整篇電影一直很平穩,生硬。不如前幾部,如果用原班人馬估計效果也不一樣。

我認為的笑點,就是一個個小西紅柿,塞到嘴裡,後來說話都把西紅柿汁噴到手機上,母親給他擦完嘴,又塞了一個雞蛋講真得,就這段把我笑噴了,也可能是我自己日常中的家常吧。

再比如,逗逼的列車員,挺逗,感覺在劇情發展上會發揮點作用,也可能因為他是喜劇演員的事實,有一種內心的強迫感吧,因為不演電影,賈冰本來也很搞笑。



影視小咖房


搞笑元素少了很多,更多的是體現的中國家庭母親和兒子的關係比較緊張,然後通過一起做火車遇到了很多奇蹟事件之後再次的強化親情的重要性,影片採用了兩條線同時進行的狀態,一條線是婚姻不幸不甘心讓自已的表弟去跟蹤自已的老婆,隨時向他通風報信,從這點上可以看到他的氣量和不甘心。

第二條主線就是被迫的和自已的媽媽一起做火車去莫斯科,為什麼是被迫,是因為他想坐飛機,而不願意坐火車,兩個人在生活和價值觀上有非常大的差異和代溝。

影片剛開始在的時候是想要拿到護照就能坐飛機去阻止自已妻子的計劃了,但是護照最後在自已的母親手上 才被迫的上到了火車上,從這點也說明了被迫的改變,到最後意識上的改變的一個過程,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家庭上存在很多現實的母子生活方式差異和價值觀差距的問題。


老李食生活


原定於賀歲檔播出的《囧媽》講述了小老闆伊萬纏身於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衝突,同時還要和競爭對手鬥智鬥勇。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並面對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問題。



因為疫情嚴重而被迫撤檔。徐崢隨即把放映權賣給了字節跳動,這部賀歲片也通過網絡的方式重新免費“上映”。對於觀眾而言,可以在新年裡宅在家免費看《囧媽》,這無疑是不幸之中的萬幸。然而,該片播出之後,很快在豆瓣平臺統計出的觀眾打分是6.1,剛剛壓過了及格線。


不知不覺,這已經是“囧”系列的第四部了。 2010年,小成本電影《人在囧途》橫空出世,一鳴驚人。 當時這部投資僅800萬的小成本電影,拿下3753萬票房,而且口碑發酵,成了經典。受此刺激,主演徐崢接連推出《泰囧》、《港囧》和《囧媽》,除了還沒上映的《囧媽》,票房都大獲成功。 在口碑上,《人在囧途》完爆後來所有的“囧”系列。


星斗照舊


我覺得《囧媽》這部電影如果僅僅侷限於與前幾部來比較喜劇效果的話並不準確。《人在囧途》與《泰囧》在喜劇效果爆棚的同時把人與人之間的交集與現實體現的很到位。《港囧》實在不敢恭維。但是這一部《囧媽》除了搞笑,就是親情的體現。孩子長大了,兩代人的代溝,相互不理解,變成了生活的常態。老人想接近,孩子卻更願獨立。排斥與壓抑在火車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畢竟母子連心。當熊來了的時候,相互保護,都願意為對方失去自己的生命。這一部分又把血濃於水的情親完美詮釋。最後的結局是歡喜圓滿的,相互理解了對方。我覺得這部戲最適合已經有孩子的人群觀看,我們不也像徐崢一般,曾經多少次傷害過老人那只是單純直接的愛嗎?看完這部電影全程笑過也全程淚過。感慨啊!有空還是多陪陪父母。哪怕我們在現實中被傷的多麼沉重,但到他們身邊,就能感受到簡單直接的《囧》愛。


業淤dēDJ


有不少人說《囧媽》裡的人設過於誇張,我覺得畢竟是電影要設計衝突和矛盾,所以才會出現“囧媽”這種一方面明顯是有知識有文化(蘇聯大使館工作人員,懂俄語,會演唱),另一方面又多少有些敏感、神經質且小市民心態的形象出現。想了一下,這樣的人設可能更接近南方的家庭婦女(比如我們上海)的典型形象,而和北方大媽的爽利有所不同;

如果你簡單把《囧媽》歸入“公路類型片”似乎不完全符合:事實上,火車旅行的這一背景設定並沒有對影片故事發展起到決定作用,在火車上遇到的人和事情換一個交通工具似乎也能說得通。而且影片後半部分從火車上下來後,又是輪船又是氣球的,原本似乎挺接地氣的公路片戴上了某種“魔幻”色彩——你能說“雪國列車”是公路片麼?當然不能,《囧媽》也同樣如此;

嚴格來說,相比徐崢前幾部“囧”字影片,本片水準確實不算高,劇情和人物都很蒼白:徐崢和囧媽之間,和袁泉之間都陷入了“對方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的困局,結果前者是相互妥協相互改變,後者則是相互理解相互放手——雖不夠圓滿,但也算是在儘可能真實的前提下給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結局。不過,在這部影片裡母子情表達的較為完整和動人,而夫妻之間的感情線相對蒼白缺少鋪墊和說服力。當然,本片原本重點就是說母子親情,愛情這事咱就算過了;



笑笑笑次奧小次奧


《囧媽》這部電影本身。《囧媽》開篇,徐崢飾演的主人公徐伊萬老生常談地遭遇了婚姻危機,這是與《泰囧》和《港囧》兩部前作相近的開場。面對婚姻危機,徐伊萬本來是要飛往紐約,通過阻止妻子的交易來挽回舊愛,但沒想到自己的護照在媽媽手上,而此時媽媽正瞞著她準備前往莫斯科紅星大劇院進行演出。陰差陽錯之下徐伊萬“被迫”踏上與母親前往俄羅斯的K3列車。

影片採用雙線並行的模式來推進劇情,一條是郭京飛飾演的表弟跟蹤到紐約再長途電話給徐伊萬通風報信;另一條是徐伊萬開始了和媽媽6天6夜的囧途。重頭當然在後者母子二人的對手戲上,但整體看下來仍然跟預期相差甚遠。

影片在宣傳伊始就表明這是一部探討中國式親情的閤家歡影片。在中國式親情這個話題上,主創也的確做了一些功課,用一些喜劇向的動作和段子式的臺詞表達母子二人的代際溝通難、價值觀差異和生活方式不同,譬如“老人的微信聊天60秒語音方陣”、“各大公號養生文”、“催生”等現實熱點話題。媽媽的“投餵式”寵愛和對子女極具掌控式的干涉,是另一種方式的傷害。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受到這種親情關係的困擾,這與某些家長“喪偶式育兒”的教育方式一樣有很強的負面作用。電影在這方面有做一定的嘗試,但令人遺憾的是,探討並不深入,場景和對話更像是小品,幾乎看不到精彩的場面調度。


影依影二


徐崢導演為了延續與之前幾部“囧”系列的傳統,將這一部取名“囧媽”,但是四部電影都看過的人一定會知道,他們都在探討一個很深刻的主題:中年男人危機。無論是家庭事業的抉擇,內心情感的空虛還是來自親人的無形的壓力,都是許多中年人的桎梏。幾部電影都有屬於自己的中年危機。

《囧媽》一點也不囧,它是許多家庭的生動寫照,不同年紀對“媽媽”的理解截然不同,這也是許多人對這部電影褒貶不一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