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經常做菜的人都知道,做葷菜,最怕的就是食材有腥味,所以在做菜之前,給食材去腥是一個很重要的操作步驟。這裡就要說到給魚去腥味了,魚不同於肉類,肉、排骨一類的食材,去腥的根本是在水裡浸泡,儘量多地稀釋出血水,而魚則不同。用魚做菜,一般都是要用整條魚,比如說清蒸魚,不可能剁成小塊放在水裡泡,所以很多人都是將魚宰殺完後用水衝一下,並且認為把魚腥線去掉就可以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魚腥線到底需不需要去除

這裡先給大家科普一下魚腥線的相關知識,很多人對此都有誤解。所謂的“魚腥線”,每條魚的身體兩側各有一條,從腮部一直延伸到魚尾,就是那種隱約可見的白色線狀體。其實它根本不可能影響魚肉的腥味,它本身相當於動物的神經韌帶,叫它“神經線”更加合適。民間之所以流傳抽掉這條線的做法,其實是因為這條線含有一些會使人體產生燥熱的成分,去掉後可大大降低其副作用。具體操作方法是,用刀把魚拍暈,用手在魚身上輕拍幾下,在魚腮邊下刀切開魚皮,可看見一條乳白色的線條,一手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捏住它慢慢平抽,另一隻手掌輕輕拍打魚身,這樣就可以把整條線抽出來了,兩面各有一條都是如此操作。另外,只有鯉魚裡的這條線才有產生燥熱的副作用,其他魚類真是沒必要抽掉的。

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一,魚身上的第一個腥味來源,魚喉部的咽骨

這個很好找,就是魚嘴下部的那塊比較明顯的骨頭,也就是緊靠魚舌的那個凸起來的骨頭。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力量小的可以用剪刀將它剪下來,有力氣的可以直接用手將它扯下來。這個腥味來源,還算是比較輕的。

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二,魚身上的第二個腥味來源,魚腹內的黑膜

這個部位,一般人都知道,就是魚的腹部裡的那些黑色的膜。這個很好處理,用手或者毛巾之類的把它搓下來就行了,或者是一邊搓一邊用清水衝,效果更好。這層黑膜稍微帶點腥味,最主要的就是比較髒,並且還能散發出苦味,這個苦味就非常影響魚的味道了,所以儘量也要把它去除掉。

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三,魚身上的第三個腥味來源,魚體內的貼骨血

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提到了肉類的腥味來源,比如說肉或者排骨,它們的腥味主要是來源於血水裡面的一種腥味物質,所以給肉類去腥味,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在清水裡浸泡,使裡面的血水儘可能多地稀釋出來。對於魚來說,道理是一樣的。位置在哪裡呢?就是魚剖開後,從魚頭到魚尾的那根大刺骨,上面粘的魚血,用清水沖掉就行了,見下圖。

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四,魚身上的第四個腥味來源,魚皮上的黏液

這個就比較特殊了,這個不同於其他食材,這是魚特有的,那就是魚皮上面的那層黏液,這是魚腥味重的最主要的原因。處理方法是,先將魚鱗刮乾淨,然後魚皮就露出來了,然後用乾毛巾反覆擦拭幾遍,一般飯店裡都是這樣操作,最後用70-80度的熱水衝一下,這樣一番操作下來,黏液基本上就清除乾淨了。大家記住了,魚腥味最大的來源,就是魚皮表面的黏液,如果把它清除乾淨了,魚腥味會減少一大半。

給魚去腥,要去除魚腥線?大錯特錯,這4個部位,才是腥味來源

最後的總結

為了便於大家記憶,這裡再做一下最後的總結:1,魚腥線並不是腥味來源,並且只有鯉魚才有必要去除魚腥線,其他的魚類沒必要。2,魚嘴下面的咽骨要去掉。3,魚腹內的黑膜要去除。4,貼近整根魚大刺骨上的魚血要衝洗乾淨。5,魚皮上的黏液要擦拭乾淨。只要是這幾點做到了,基本上能保證做魚的時候沒有魚腥味了,大家有時間可以試一下,希望上面介紹的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