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韓國電影的題材非常豐富,這些年在東亞地區可謂是獨領風騷,笑傲江湖。

《白頭山》是韓國新近推出的災難片,展現了完全不亞於好萊塢電影的視覺衝擊力。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影片集結了韓國的三大男主李秉憲、河正宇、馬東錫,陣容不可謂不強大。

李秉憲應該算是老面孔了,從《共同警備區》到《特種部隊》,他參演的電影往往流露出一種狡邪的帥氣。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不過在本片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鬍子拉碴,甚至有點猥瑣的大叔形象。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這種角色的反差也體現了李秉憲本身的戲路寬廣。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河正宇之前在《隧道》這部電影中有著極為出色的表演,號稱是“隧道版的魯濱遜”。他一個人撐起了整部電影的骨架,將人在孤獨中的恐懼和求生慾望刻畫的入木三分。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另一位演技派演員馬東錫,他在《釜山行》裡飾演了一個有情有義的摔跤手,為老婆自我犧牲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後在《惡人傳》的出色演繹更讓他名利雙收。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介紹完演員,我們再看看影片。

劇情大致講的是:白頭山火山突然噴發,使得朝鮮半島即將毀於一旦。在此危難之際,韓方派出得力干將姜俊豐(河正宇飾)帶領小分隊,秘密潛入朝鮮找到朝方內應李俊平(李秉憲飾),並利用朝方的核彈,在白頭山內引爆來阻止朝鮮半島的毀滅。

災難片的劇情往往比較線性,主要突出的是個人英雄形象。本片也不例外,另外還加入了韓國最喜歡引入的半島政治元素。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影片有意將韓國總統弱化,將美國方面表現的咄咄逼人。

這樣可以用逼仄的外部高壓和內部恐慌情緒,加劇災難片所營造的緊迫感,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這種共鳴對於韓國觀眾而言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海外觀眾而言比較缺乏代入感。

東亞文化因為有著一定的相通性,所以我選擇日本10多年前拍攝的《日本沉沒》來對標。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從影片的背景設定來看。《日本沉沒》的整個格局要大一些。雖然都是具有強烈危機意識的國家,但由於日本島國的地理優勢和美日同盟的軍事保護,日本更多考慮的是自然因素導致的災難。

比如哥斯拉……

比如殭屍……

還有無時不刻發生的地震……

而韓國由於半島格局,深受大國裹挾,在歷史上經常作為被欺凌的對象,所以他們在自卑和自負間劇烈搖擺,再加上強烈的統一情懷這樣毋庸置疑的政治正確,便催生出了《白頭山》這樣的影片。

《白頭山》瀰漫著的就是這種安全感缺失的體現。

影片無論從開片所虛構的中美政治干預,還是片中姜奉來和李俊平所代表的韓朝意識形態下的衝突,都毋庸置疑的指向一個命題:災難是外因,人禍才是內由。

《日本沉沒》則在這方面雖然強調著外在因素的影響,但實際批判的是官僚系統的救災不力。

這方面筆者推薦日本拍攝的《新哥斯拉》,其中對官僚尸位素餐的現象進行了批判。

韓國電影中也湧現了像《隧道》這樣帶有批判性的現實意義的電影。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韓國電影,雖然有時候不得不忍受他們偏狹的歷史觀,但他們對人性的刻畫真正是“無所忌憚”。

災難+政治:韓國電影無法割捨的半島情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另外,《白頭山》在表現災難的影片特效方面確實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體現了強大的電影工業實力。

無論在表現首爾地震、平壤廢墟以及白頭山(長白山)火山噴發的場面,所帶給觀眾的末日壓迫感是非常的身臨其境。

但是過多的強調政治元素也導致了影片想要表現的東西太多,為了影片節奏沒有給人物塑造留下足夠的空間,有點浪費了三位主演的演技。

當然我們不能要求一部韓國災難電影面面俱到。

災難只是一個外殼,裡面真實存在的是對這個半島不確定未來的隱隱擔憂。

白頭山火山就是這種不安的隱喻。

就像影片最終所展現的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一樣,總有希望的種子在這片大地生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