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花朵盛開在時光機場


其實不需要糾結

你既然讀了二十多年

很多道理你比大多數更懂

比你有資格講道理的人太少了

你提問也許只是參考下

聽聽來著不同群體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想法

我覺得幾句話就夠用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盡信書不如無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夢蝶也逍遙


確實能讓人變傻,我高中時候有個女同學,學習超級棒,天天騎個自行車上下學,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基本不和同學交流溝通。後來高考考上了一所重點高校,大家說這應該是好事吧。但是問題來了,她生活沒法自理,除了學習超級好,她竟然完全是個生活白痴,這樣去大學上學必需得家人陪同才行。那這樣的人才出來社會除了做研究外還能做啥呢?



十八天子


讀書讀了二十六年。我發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讓人變傻嗎?


自古以來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從古時候開始時,前人就比較重視讀書。但我覺得讀萬卷書,也應該行萬里路。書上學到的是知識,能夠運用起來的才叫智慧。

在我身邊,不乏一些高材生,有些讀書已經讀到國外去留學了,年齡也比我大,但他們對社會上的為人處世,還屬於比較單純的一面,就是一直在學知識,沒有把學到的知識跟外界做更好的融會貫通。


我有一個朋友,他也是一個博士生,不過他學習有點意思,總是會把知識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聯繫起來,活學活用,以至於現在他依然是個頭腦靈光,在生活中也是個為人處世都非常不錯的人。


毛主席都說過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終覺淺,欲知此事須躬行”。說的就是你在書上看到的理論知識,要結合生活更好的去體會領悟。這是學習的真諦,如果你僅僅只是停留在書上的知識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其量頂多是個思想家,理論家。


不讀書,沒有知識,行再多的路頂多也只是一個郵差,領略不到世界萬物的美好,因為讀書讓你提高了認知。但僅僅停留在讀書,而與生活分開了,那就太得不償失了,書上的很多知識也來源於生活,我們也更需要用書上的知識在生活中運用開來。


什麼叫閱歷,閱歷閱歷,就是有閱讀(學習)也要有經歷,這兩者是相結合的。


讀書不會讓人變傻,關鍵是你如何讓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並且還能為我所用,這才是關鍵。讀書是為了讓你更懂生活更好地生活,而不僅僅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80後楊同學


我在學校只讀了16年的書,幼兒班1年,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你比我多讀10年的書,接受的教育遠遠在我之上,回答這個問題我感覺到很寒慘,不好意思,我還是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在校讀書時間越長的人,與社會脫節的可能性很大,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稍不注意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26年的學習時間,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象牙塔裡生活,看似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殘酷的,與社會脫節也是很正常的,至於讀書是否能讓人變傻?我覺得這不是人變傻了,是沒有融入到整個社會中來。

所謂讀書,是指讀積極健康向上的書籍,包括自己未來工作時的專業類書和其他的各級各類書刊。這些書中的內容涉及到現實生活中的內容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跟不上社會的快速發展,所以人與社會脫節的現象很明顯。



人只有不斷的融入到社會的發展中,才會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從學校讀書出來的人,要快速的適應社會,不然很容易被社會所淘汰,在別人眼裡會覺得是一個書呆子。


Lance課堂


您好,我是山今書院,看到這個問題我很有感觸。我可以感受到您的迷茫,我覺得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的迷茫。我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想法。

我今年31歲,從一所民辦高校辭職一年,半工半讀。做這個決定,有人理解,有人不理解,但我覺得能夠讀書,符合我的人生追求,不管任何時候,我都會做這樣的選擇。我現在能夠賺取足夠自己的生活費用,還能夠供養家中父母,我讀了二十多年的書,從本科到研究生,到現在,書讓我走出了鄉村,雖然現在沒有大富大貴,也不是時代弄潮兒,但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我認為這很愜意和舒適。

之前有一位老師曾說過:讀書是成本最低的高貴。我深以為然,我並不看輕物質追求,但是始終認為人要活得有意義,就要有精神境界,要活得有趣味。而這些是需要靠讀書來獲得的,當然也可以是受身邊的人影響,但是有誰能夠從我們出生完全陪我們到老死呢?恐怕沒有吧?但是書可以。書是我最重要的人生導師。

讀書無用論,在八九十年代是一個很流行的思想,這樣的思想在現在依然有很多相信。我感覺到很可悲。無論古今中外,精英分子其實都是有知識的,他們一定都是讀書人。窮的人要讀書,因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古代的科舉,很多寒門士子靠讀書跳入上層;現在很多的鄉村孩子通過讀書、高考、讀大學,擺脫貧困,獲得更好的生活。普通人雖然不能和富人相比,沒法擁有一樣的起點,但是讀書獲取知識至少可以讓人不斷提升,擁有更好的生活。

至於說因為讀書與這個社會脫節,感覺變傻,這不是讀書這個行為的鍋,往往是因為沒有都對書,不明白怎麼讀書,也不清楚讀書為了什麼。

讀書要讀好書,好的書才能成為我們的精神養分,讓我們擁有更多知識和智慧。

怎麼讀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死讀書肯定不行,沉浸在書中走不出來肯定也不行。書可以說是一面很好的鏡子,裡面演繹著各種各樣故事,活動著各種各樣的人,讓我們看清人性和這個世界,但這畢竟不是現實世界,我們還是要把書中所收穫的知識放置在現實中,去對照,去觀察,去思考,去調整。我們讀書,需要進入書中,還要學會走出書中。

至於讀書為了什麼,也是見仁見智。完善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多智慧,這是我的人生追求,除了現實中的導師,書是我另一個導師。

讀書讓我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

“書到用時方恨少。”“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話都是經常聽說的,也是古人的切身體驗。現在也是一樣,很多學生畢業之後找我聊天,經常會提及“書到用時方恨少”,後悔讀書時代沒有多讀點書。

讀書非常有用,這是我的自身體驗。希望大家都能讀好書,會讀書,好讀書,能夠收穫讀書的好。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用。

推薦幾本關於如何讀書的書:

1.\t毛姆《閱讀時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2.\t培根《談讀書》

3.\t胡適等《怎樣讀書好》

4.\t胡適《胡適談讀書》《胡適談讀書與做人》

5.\t季羨林《讀書·治學·寫作》

6.\t威爾·施瓦爾貝《生命最後的讀書會》

7.\t樊登《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




山今書院


我覺得這並不是讀書本身的錯,而是長期以來你的一些認知跟不上時代步伐,長期與課本打交道而忽略了人際,人際交往能力越來越弱化,讓你感覺與社會脫節了。說說我一個朋友吧,其實骨子裡面就是一個特別單純的人。她骨子裡不喜歡無效的人際交往。除了兩個朋友,關係處的還可以。

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有時間就讀書,但是也只是死讀書,不參加同學們的活動。大學時朋友很少。畢業之後沒有找到特別好的工作。當然後來也有了工作,但是個人的成長速度始終不如善於與人交往的那位同學。

而我另一位同學,很善於和人交往。大學時在學生會工作,跟學校老師處的特別好,所以得到老師的推薦去了某重點學校上班,各方面待遇都很好。所以說,你看人際交往有多重要,如果你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就要努力去改變自己,積極調整心態,去參加自己真正喜歡的活動,結識一些好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開擴眼界,學一些新技能,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人生路就會好走很多!你說呢?!我是溪的歡歌,歡迎關注我,和我成為朋友!


溪的歡歌


讀書26年,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和這個社會脫節了,讀書真的會讓人變傻嗎?

我在幾個月之前,還在擔心這個問題,有時跟朋友聊天,他們說著很多新鮮的東西,比如明星八卦、遊戲、電影、電視劇、流行詞。。。一聊到這些,我根本插不上話,因為社會上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好像什麼都不知道。

於是我很焦慮,打算惡補一下,只要我一碰到別人嘴裡說出來的,我卻不知道,就會立即查資料,或者問當事人。

我害怕自己與社會脫節,趕不上時代,成為另類,變得老土,覺得讀那麼多的書,都是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幾千年前的舊知識,放在現在能用嗎?如今的發展日新月異,即使腦子裡裝了很多知識,那也是舊知識,沒有新知,我如何與當代磨合?

但是後來,我問了一些前輩,獲得一些經驗以後,才不再擔心,讀書會使人變的越來越不合時宜。

因為我們已經沉澱了幾千年的知識,雖然隨著時代變遷,知識會不斷增加,但是重合的部分也足夠多,當我們能夠把舊知識都學好、學通,將來跨過讀書階段,進入社會學習新知時,也會很容易把這些新知,跟以前的舊知識關聯起來,這就是所謂的融會貫通。


如果沒有長期的知識積累,融會貫通便不復存在。你學習的效率,也比不上那些積累的比你多的人。

我們通過學習舊知識,來為將來的知識關聯打基礎,同時也磨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論。我們也許在未來,需要學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但是學習的底層思維,是很少變動的。

比如說經過了十幾年的學習,你知道應該如何背誦知識,才會效率更高,將來你在學習其他東西時,運用這種方法,依然可以使得知識更快的被你掌握。

相較於那些沒上過學的人,他們就沒有這把利劍,不能幫助他們很快的掌握知識。

結語:

我們讀過的書很多都是舊知識,但是它們能夠讓你養成一個學習的習慣,以及打磨出各種各樣學習的方法論,知識的沉澱能夠幫助你更快地理解新知識。


你可以無條件地相信,自己在未來學習新東西的速度,會比那些學的不如你的人更快。你只不過是現在比不上別人,但是以後你的成長,是指數型增長,可以瞬間甩掉周圍的人。

因此,沒必要擔心讀書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傻,反而應該以知識積累足夠多為傲。


菜鳥微成長


讀書不能讀死書!

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去讀書,基本上都是隻要能上我就繼續上,學知識總不會讓自己吃虧,可是讀書不是讀死書,要學會活學活用。

記得之前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學習很好,在縣裡都是前幾名,但是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冬天的電褥子自己插上竟然不知道拔下來,燒個熱水都能燙傷自己。結果就被家裡老人說成了“書呆子”。但是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也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現在有些學生就是隻顧著圖書,生活中的瑣事就是得過且過,沒有太多的心思就放在上面,大學有個同學就是,一個女生比男生還爺們,自己的形象更是不修邊幅,並不是看不起她,她身上學習的那份衝勁使我們學習不來的。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會利用寒暑假去實習,去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去學習,一來是學習新的東西,二來是讓自己在學校學習的東西活學活用,三來更是沒有荒廢了暑假,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報酬。

學習我更建議的是與實踐相結合,也多去了解社會上的新動向,學習新的技能,這樣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專業去回報社會,回報自己的父母。

學習是一件好事,但不希望你只會學習,而放棄了其他的一些東西。


農村的小孩兒


不是我們變傻了,可能是這個社會的教育體制本身的問題

首先我相信能讀二十六年書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傻子,肯定是一個高素質專業人才!所以我相信提問者應該是有了某種開悟吧,對於學校教育、對於真正的能提升人生境界的讀書有了新的認識吧!那麼這也是我接下來想要說的。

記得自從我上大學以後,每次回家我爸總是問到我一些問題或者讓我做一些事情,比如編寫對聯、蓋房子看看風水什麼的、還有一些歷史典故的問題,甚至一些思想上學問上的問題,總之覺得我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應該可以解決一些世俗的問題,潛在的覺得我應該是一個可以“學以致用”的文化人。我發現這些我在學校一個都沒學到,以前我總是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找藉口搪塞過去,但是最近我漸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大問題。

傳統文人所學一般都是和當時的社會及生活緊密結合的,能夠被及時的用來解決人們的生活及者社會問題,所以我們說傳統儒家文化或者歷史、道家,甚至佛教典籍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入世的,都會從不同側面教會人們如何生活、為人處事、治理天下,正所謂“修身治家齊國平天下”,這些都是傳統的優秀典籍可以教給我們的,我們的傳統社會也是建立在這套知識思想體系之上的,這套知識體系是和人們的生活、工作等高度關聯的。但是現代社會則出現完全不同的情況,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專業化,我們的大學教育也越來越專業化,我們幾十年所學其實都在努力成為一個專業型的人才,而非學習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我們漸漸發現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其實沒什麼關係,所以現代社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孤獨感、甚至精神危機。我們的國家自民國以後再也沒出過什麼真正的大師。

這也是我最近幾年的感受,越來越發覺自己所學其實解決不了自己的生活、精神上的困惑,只能不斷的作為一個螺絲釘為企業、國家創造越來越多的經濟價值,但對提升個人的內在生活及精神質量則幾乎毫無作用,甚至職位的提升也不是靠專業能力就行的。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大量閱讀各類書籍,各類非專業型、非功利性的書籍。讀曾國藩瞭解當時的牛人是如何一步步提升的,瞭解當年的為學之人與社會與生活之間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偶然的機會我也再次拿起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真經,才讀幾頁,不禁拍案叫絕,這才是教人為人治世的絕學,大呼為什麼自己讀書的時候沒有下功夫去讀,為什麼自己現在才認識到這一點!在這個思路上,繼續思考下去,我們就會發現,其實現代教育絕非教人如何成為一個完人,一個思想豐滿的人,其主要責任在於為社會培養一大批螺絲釘類的專業人才,不斷創造經濟價值,來維繫現代經濟型社會的發展與穩定,這是技術性社會的典型特徵。除此之外,對於如何人之為人,只能我們靜待我們自己的覺醒了。有的人覺悟的早,或者巧合興趣使然一開始就接觸到類似的開悟。像我這類開悟晚的人,就會大呼二十年我都學了什麼啊,為什麼沒能及早學習到這些真正的學問,就真的也會像樓主這樣大呼自己讀書讀傻了!也正因為如此,這個社會也會極大回饋那些高度人格境界的人,比如馬雲只讀三類書,道德經、論語、佛經;毛主席資治通鑑讀了幾十遍等等吧,這類案例很多,就是說要提升一個人的格局、境界,學校的課本是不能提供的,只能靠一些真正的教人之為人的絕學方可,這類書籍有很多,比如史記、老莊、資治通鑑、毛選等等,不勝枚舉……而這也正是現代社會真正所缺乏的,我們的教育沒能提供給我們,只能靠每個人自己去努力開悟了。

這是我個人的感悟,權當做個參考,不知道能否解答你的疑惑。但還是想送給樓主、送給大家一句話:所有的困惑其實也唯有閱讀方可解決。


務虛筆記


讀書讀傻了,那就不要小孩子讀書了,所有小孩子都不都是去混社會去。看看傻不傻。我感覺讀書讀傻了是一個偽命題。不要以自己的認知去說教讀書讀傻了,你家孩子世世代代不讀書,你覺得你行不行。我覺得讀書實踐需要時間磨合期。我真的後悔自己小時候打醬油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