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摸魚”,我卻快要崩潰了

幾周前,我的手機裡存了這張圖片,本打算過年返工後發。

在家“摸魚”,我卻快要崩潰了

按照常態,一個5-7天的春節假休完,多數人意猶未盡,卻不得不開工上班,內心難免有創傷。這種創傷有個專有名詞——假期後症群,症狀包括假期後返工日出現的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有不正常肌肉痠痛或心跳太快,以至焦慮、空虛或容易發怒等。曬出這張圖,職場人矛盾而又無奈的心情再貼切不過。

可是,變故出現了。改變的不只是生活和命運,還有職場人上班的心境。很多企業發佈了在家辦公的通知,當夢想多年的在家辦公真的實現後,本以為職場人會有雀躍而起的狂喜,結果不過三天,就全面崩了,看到了朋友這樣的心態:

在家“摸魚”,我卻快要崩潰了

我能從她那連續強調了四遍的“辦公室”裡感受到她對去公司辦公的真切渴望。

在家辦公是真的爽,省去通勤時間、省去化妝品錢、一套睡衣就能解決所有著裝難題,而且只要不開見臉的視頻會議,就可以用最放肆、最鬆散、最舒服的姿勢辦公。爽是真的爽,但效率也是真的低。

具體體現在:每隔四十分鐘就敲門給你送水果、送維生素沖劑的親媽們;然後剛從出去沒多久,老爹一會兒又在門口露出腦袋,問你空調夠不夠暖。多專注的大腦都會在爹媽覺得你冷、你餓面前敗下陣來。

最慘的是有娃的家長:

在家“摸魚”,我卻快要崩潰了

你工作十分鐘,娃的屎尿屁能全來,平時爺爺奶奶隨便哄就好,現在,見不到爹媽一副世界毀滅傷心欲絕的樣子。

那麼未婚未育、一個人住的情況能好點吧?亮一下大家在家辦公的真實狀態(不建議領導和老闆們看,鬧心~):

在家“摸魚”,我卻快要崩潰了


果然,居家和工作,不可兼得。

其實,少數在辦公室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狀態也不比往常。畢竟特殊時刻,大家都心有所繫,難免心猿意馬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如何在這個特殊時期、按住自己那顆躁動的心、提升工作效率、重回勞模狀態。適用於在家、在單位的所有職場人。

第一條:高效、透明的溝通是首要

這裡的“溝通”主要是指非面對面、需要依靠電子設備的溝通。這類溝通最起碼應該符合兩個原則才能實現一次良好的溝通。

高效:頻率要多、方式得當。

看看上面各種“不靠譜”的工作狀態,負責人就應該明白,此時想要完成某個項目、實現某個目標,三令五申是不可少的,千萬別以為你在群裡或者視頻會議裡提一句大家就能記住。此時的工作群每天可能都有幾百條信息掛在那裡,漏看、遺忘太正常。重要事項一定要多次說明、發備忘錄、郵件存檔多管齊下。這是頻率要多。

方式得當指的是,先了解一下大家的辦公環境,開啟視頻會議網絡是否適合、發60秒語音方陣時,背景音是否清靜、語言組織是否得當。

在家“摸魚”,我卻快要崩潰了

如果都是卡卡卡卡和聽到吐的結果,工作效率無從談起。


透明:有目標、有反饋、有備忘

一場有效的溝通離不開清晰目標的設置,看到這種突如其來的會議,很難想象溝通效果能有多好。

在家“摸魚”,我卻快要崩潰了

無論是多人開會還是二人溝通,先提前(至少半天前吧,好讓大家準備)告知參與者此次溝通的目標是什麼、誰對此負責、參與者有誰、進度怎麼把控、何時交差/反饋,最後把這些做成備忘錄發給團隊、全公司,讓大家都清楚每個人的工作進展、困難和結果。

第二條:抓結果而非風格、形式

當然,也不是所有職場人在這個時期都悠哉悠哉辦公,不少人反應在家辦公比在辦公室累多了,畢竟會議從9 am開到9 pm,中間只給了20分鐘休息、上廁所。

很難想象這種超長待機的會議能產生什麼好的工作結果。雖然領導們看到大家目前真實的辦公狀態後可能會心塞,但此時管理者更應該抓的是工作結果、而不是用一直開會來強行營造上班的氛圍。

即便是躺在床上、披頭散髮、貓伴身旁,只要能把活兒按時按質上交就行。

第三條:學會分時間段工作,保持專注力

在特殊時期,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公司上班,大家難免會心繫疫情等相關消息,刷新聞、相互詢問溝通是難免的。此時,運用日本神經科名醫,時間管理教練樺澤紫苑在《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一書裡提到的15·45·90法則最為適合。

15分鐘是同聲傳譯者的專注力集中時間,45分鐘是課堂上學生的專注力集中時間,90分鐘是足球比賽的專注力集中時間。90分鐘是成年人專注力持續時間的極限。所以,可以考慮在高度專注連續工作45分鐘後、90分鐘前暫停工作,一般以15分鐘為小節進行適當休息(此時可以做工作之外的事),否則,大腦機能就會下降。

想要保持專注力、提升工作效率,除了運用15·45·90法則外,還有兩個黃金時間點也不要浪費了:


黃金時間點一:早起的2~3小時。最好把一天中需要高度專注的重要工作安排在上午完成。

l黃金時間點二:一旦確定某項工作的時間段,每時段的開頭和接近尾聲是工作高峰,嚴格時間限制,不能推遲。


第四條:學會真正休息

有研究發現,我們的效率與工作日裡擠出的工作時間關係不大,反而與休息時間關係較大。當你放假宅在家時,不代表正在休息,甚至有時,假期會讓我們產生比上班還累的感覺。所以,在家辦公並不意味著你的休息時間更多,如果規劃不好、界限不分明,很有可能比天天通勤上班還累。

想要提升工作效率,離不開好好休息。有兩種休息方式很適合在家做:一類是冥想、靜坐,另一類是走神。

冥想、靜坐的方法有很多,這裡不贅述。主要說說常被我們持貶義態度的走神。

在《走神的藝術與科學》這本書裡,新西蘭心理學教授Michael C. Corballis提到走神會給我們帶來創造力。科研人員曾做過一項研究顯示,我們注意力集中時,會以一種分析性的、聚焦性的方式去思考,很容易讓我們限制在一個十分僵化的思維模式裡。而走神時,我們能夠以更抽象的方式、更寬廣的思路去思考,而恰恰是這種方式能夠產生“創造力”。

此外,當你開始頻繁走神時,實際上是大腦在向你釋放“該休息一下”的信號了。如果你不接受大腦釋放的信號,依然堅持工作或學習,那麼,“走神”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頻率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學會走神(而非一味強迫大腦保持專注力)是很有必要的。

走神可以是有意識的,比如刻意地回憶以前的事情,或者規劃未來可能會做的事情;走神也可以是無意識的,比如天馬行空隨便幻想、做白日夢,讓大腦不受控。“走神”沒有技術上的好壞之分,你需要做的只是放鬆,follow your mind就好。

第五條:技術上得到支持(針對在家辦公的情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提升效率,裝備得先跟上。開會視頻不給力、同事們想要頭腦風暴卻找不到可視化的白板、客戶要掃描合同找不到掃描儀……遇到這些糟心事兒真的很影響辦公效率。經過用戶測評、篩選後,幫大家總結了一份常用的遠程辦公軟件清單,歡迎自取。

第一類:視頻會議工具:

微信自帶的視頻會議是通訊質量最好的,唯一問題是限制最多9人參會;Zoom的基礎款免費使用、可參會人數很高,普通開會使用足夠。

第二類:在線白板工具:

Witeboard、比幕魚、小畫桌,都是打開網頁就可以使用、支持多人在線的白板工具,適合遠程頭腦風暴、教學、畫畫等。

第三類:在線思維導圖軟件:

GitMind 、Processon、幕布,都是簡單容易上手、分享方便的思維導圖類軟件。

第四類:文檔協作工具:

石墨文檔,老牌玩家,該有的功能都有了;騰訊文檔,和微信的結合最緊密,缺點是暫不支持PPT;有道雲筆記,可以通過微信分享協作很方便,免費版功能足夠強。

第五類:雜七雜八

桌面日曆(DesktopCal):一款功能強大的桌面日曆,包含待辦事項、農曆、日程安排等功能,而且能夠直接平鋪在桌面,非常適合喜歡每天制定計劃、核對計劃、完成計劃的職場人。

掃描全能王(CamScanner):在各類掃描APP裡掃描效果數一數二,而且也能轉成高解析度的 PDF,並且同樣具有 OCR 文字辨識等功能,非常適合合同、協議掃描使用。

最後,友情提醒,在家辦公的職場人更要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因為工作條件過於便利,大家很容易陷入(或被迫陷入)超長待機的狀態。為了能夠頭腦清晰、精神飽滿地迎接第二天的工作,請剋制加班的衝動。當然,關鍵還得看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