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现在都喜欢玩游戏,怎么办?

悠悠乡村


孩子一开始玩游戏家长就得阻止,态度要坚决,过程要坚持。不要得孩子玩游戏上瘾了再来戒游,那就有点晚了!如果现在已经上瘾了,假如孩子正处在叛逆期,最好不要采用强硬手段,家长可以试着去熟悉一下孩子玩的游戏,慢慢跟他聊一些游戏里面的话题,增加共同语言和信任感拉进双方距离,机会成熟了再谈这方面的问题效果会比较好。


感恩有你2013


在我的微课群里,宝爸宝妈们每天都在提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人提,那就是:我的孩子总爱玩游戏,我该怎么办?有些宝妈在群里很自豪地分享管理经验,每天只准孩子玩多久电脑,但绝大多数宝爸宝妈试尽各种办法,结果还是没有用。我想,我应该用一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游戏,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这样,每个人就会有每个人的做法了。

好不容易工作学习了一星期,终于可以坐下来放松放松了,心里面想好,就只玩一局,结果。。。这一局赢了,太爽了,好像接下来没什么要做的,再来一局!这一局输了,哎哟好可惜,不行,我说什么都还要再来一局!结果,不等到最后时刻:妈妈拔电源、已经困得玩不动了、爸爸开始打人了……是绝不会停的。身边太多太多的爸爸妈妈都这样跟我倾诉,孩子变得越来越机灵,我监督着有时还好点,一旦我不在旁边,孩子就能无休止地玩下去。这真的太恐怖了,游戏就如电子毒品一般,不断地让孩子上瘾,更上瘾,不断地让孩子越来越逃避现实的世界。该怎么办呢?

往往家长这样问我的时候,我都会回一句:“那你的孩子不玩电子游戏,那他玩啥呢?”很多家长很快就能回答:“看看书呀、听听音乐呀、运动呀……不都可以吗?”

这个时候,我又会问家长了:“既然这些可以替代孩子玩游戏,那为什么不让他去做,或者跟他一起做呢?”“可是他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啊,只对游戏感兴趣!”大多数家长会这样回答。那么问题来了:游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对游戏感兴趣?

孩子是对游戏本身上瘾吗?

分享一个著名的实验: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把一只老鼠放进只有两杯水的笼子里,一杯是普通的水,另一杯是混有易上瘾物质的「毒水」。你会发现,老鼠老是喜欢容易上瘾的「毒水」,总是死得特别快。后来到70年代,一个加拿大的心理科学家 布鲁斯·亚历山大重新设计了实验,还是把老鼠放在有普通水和毒水的笼子里,但在这个笼子里,老鼠会有无尽的美食、玩具、还有迷宫式的小隧道让它们捉迷藏窜来窜去,更重要的是,它们男男女女混在一起,看上眼了可以无止境地交配生小老鼠。结果是,没有一只老鼠喜欢毒水,没有一只会因为之前不小心喝了一次就忍不住再去碰毒水。

再分享一个事实:在越战时期,当时有五分之一的美军使用海洛因,那当战争结束时,美国的街头岂不是一下子多很多瘾君子?但事实是,并没有,在战争期间使用过海洛因的美军,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直接停止使用。

那到底上瘾的是什么?毒水?还是海洛因?还是电子游戏?当战争结束,美军回到平静的故乡,清晨去公园里晨跑,或是睡个懒觉后,与所爱之人一起在慵懒的早晨享用美味的早餐,和儿子一起到草坪上踢踢足球… 在这样幸福舒适的生活中,哪里还有海洛因的位置?而在战争时期,为什么那么多美军要食用海洛因?网络上有一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游戏成瘾到底是对什么上瘾:哥玩的不是游戏,是寂寞。当你家的孩子特别沉迷于玩游戏不能自拔的时候,说明你家的文化氛围是有多么地单调,家庭的空虚寂寞感到处都是。孩子只能通过游戏这个强烈的刺激来驱赶寂寞感,但当一结束,一断电的那一刹那,更加巨大的空虚感袭来,加之父母甚至自己对自己的低评价,那种负面的情绪是一个孩子难以去承受的,他只能用更持久更强烈的游戏来麻痹自己。所以,孩子就会不断不断地玩游戏。

游戏是虚拟的“做最想要的自己”

为什么偏偏是游戏呢?其实并不是偏偏是游戏,更糟糕的是吸烟吸毒,这也是在孩子,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并不少见的事情。而电子游戏,是需要付出的成本最低的,相对孩子来说最“安全”的途径,所以,家有贪玩电子游戏孩子的家长,要庆幸孩子没有吸烟吸毒。话说回来,为什么游戏能够满足孩子的空虚感,而听音乐、运动本来也可以的,但是孩子很难感受到呢?

最近的罗辑思维有谈到游戏的本质,我认为非常到位。节目说: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本质是因为其目标反馈机制非常完善。什么是目标反馈机制,简单来说,即:你所做的任何动作、行为都能得到第一时间的及时反馈,这种反馈机制是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深埋在我们基因里的。就像节目中提到的减肥,如果第一天做完运动,一称体重,少了1斤,第二天又轻了,第三天又轻了……那么每个人都很容易减肥成功,但是事实是可能一个星期,一个月都没有减下来,那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坚持下去了,因为人是受不了没有反馈的。就像我从2016年1月1日开始,每天发一幅思维导图图片一样,有一段时间没有人给我点赞,那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因为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在看我的分享,然后幸好有位同事跟我说他每天都在关注我发的,我一下子就又燃起了坚持到底的热情。那么游戏呢?也是一样的,而且是把反馈机制运用到极致的。简单到俄罗斯方块,我们没做一个动作,电脑里的方块都会有反馈,倒现在的大型游戏,例如英雄联盟、CF,我们没做一个动作,我们操纵的人物也会有一个相应的动作,还会有音效,这种实时的反馈能让每一位玩家获得操纵感:在游戏的世界,我可以做我最想要的自己。

游戏世界之所以迷人的原因除了本质的目标反馈机制,还有就是:难度可调,虚拟现实。无论是智商高,智商低,手指灵活不灵活的玩家,都可以在游戏中找到相应适合自己的难度。而游戏中模拟的现实比现实的世界可视性更加的强,有包含过去的元素:荣誉头衔;现在的元素:级别进度;未来的元素:排行榜。每位游戏玩家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乐此不疲地沉迷其中。

然而现实生活呢?荣誉、学习进度、排行榜其实都有,但这并不是属于每一位学生,而是属于极少数的,而特别令人担忧的是:现实学习中排行榜第一位的学生并一定是享受学习过程的。这让现实生活如何同虚拟游戏比?虚拟的游戏能满足每个人“做最想要的自己”的需求,现实世界呢?

学习“游戏”而非抵制它

越禁越欲的道理我之前的文章已经说过几次,就不说了,一味地对游戏抵制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沉迷游戏,因为孩子玩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游戏带来的挣脱寂寞的意义感。游戏人生,虚拟和现实并存,甚至界限被打破,是大势所趋,罗辑思维节目提到:美国孩子平均玩电子游戏的时间和学习时间一样多!那么,让孩子摆脱网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去学习游戏,让现实生活过得像游戏。


岭南十三叔


小孩子喜欢玩游戏,这是天性使然。提问者说小孩子现在都喜欢玩游戏,以前的小孩子也是一样的,不过区别是时代限制了游戏的硬件。以前玩木枪、泥巴、跳格子、跳皮筋,现在玩手机、玩平板。其实你仔细观察发现小孩在玩游戏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很容易上手。因为游戏很容易会将游戏者带入游戏中,让你体会游戏扮演的角色。

我家小孩从来没接触过游戏,因为家里没人玩游戏,直到上了小学,去了同学家,发现大家都会发游戏,她就有些失落了,为什么别人能玩,我不能玩呢。我告诉她你如果能自己找见游戏,那你就玩。后来才知道小看她们了,她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很强,从别人那看过的东西很快就可以掌握。所以没过几天,等我打开平板的时候我惊呆了,满满3页全是游戏。没办法我只好挑着给她删掉一些,然后将下载市场设置密码。为什么没全删,因为我要照顾她的情绪,如果我给她留上一些游戏,她不会来找我麻烦,如果全删掉的话,她不会和我要密码,但可能会随时进行偷看,直到拿到我的密码。

我不会去强制她不要玩,而是提醒她要有度,写功课完了或者累了,或者睡觉前,或者等吃饭的时候,你想玩可以玩。一个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远比一个唯唯诺诺的孩子更有出息。


创业小白领


小孩子现在都喜欢玩游戏,怎么办?

首先玩游戏对小孩是不好的,因为玩游戏伤眼睛,对视力发育很不好。

记得小时候没有手机的时候,玩的游戏就是玩纸牌,跳橡筋,踢毽子,捉迷藏,那时候无忧无虑挺好的,现在网络时代,不管大人也好,小孩也好,有一部手机就能安静,手机就像毒品一样,越玩越上瘾,首先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榜样,教育小孩子家长义不容辞,一定要重视。

作为大人,应该多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习惯,多带他们到外面玩,少呆在家里。

好多小孩子不是喜欢玩游戏,而是因为孤独,父母没有很多的时间陪伴,甚至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安静,就用手机诱惑孩子听话,只要不吵闹,所以大人首先应该自重,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多陪伴,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控制好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农村户口vlog


现如今科技发达,家家致富。在一个家庭,手机和电脑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玩意了。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真的是成人没有办法去比较的。但是游戏的种类是愈来愈多,而且很对小孩子的胃口,小孩子往往很容易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家长们对此都很苦恼,那这个时候,身为家长该怎么做呢?

经常和孩子交流。为什么孩子会接触到游戏,并且会沉迷于此?家长们应该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孩子的生活很单纯,他们会对游戏感兴趣,可能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忽略了孩子。经常和孩子交流,和他谈论在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而且还会增进感情。

当孩子过分沉迷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发火,打骂。发火,打骂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抵制情绪,这样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和孩子谈谈,告诉他游戏玩的太多多么多么不好,找一些青年教育的事件吓唬吓唬他们。当他们的年龄不是很大的时候,吓唬还是管用的。

合理对待游戏,让孩子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家长们不要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手机,电脑游戏都是不好的。处于小学时期的孩子大部分已经在学英语,有些游戏对孩子学英语是有帮助的。还有一些游戏是考验孩子的智力和反应能力的。家长们让孩子玩玩这些游戏,并没有什么坏处。

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不要让他们误了学业。和孩子商量,每天的游戏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必须在完成功课以后才可以玩游戏。如果考试考的低于多多少多少分,就减少多少多少玩游戏的时间。如果考的高 ,就增加时间之类的。(家长自行决定)商量加威吓,孩子是会同意的。(威吓,你懂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不同意,以后就甭想碰游戏)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带孩子去博物馆,图书馆,看科幻电影,游乐园,动物园之类的地方。小孩子对恐龙,对科幻的东西都十分感兴趣。当然别忘了,游乐园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地方。

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只能从游戏入手。找一个很会玩游戏的人或者家长自己去钻研游戏,只要能在游戏中打败孩子,那他肯定会很崇拜你,然后就是利用这份崇拜去教会他更多的东西。总会有一天,游戏不是他的一切,你才是。


八哥影视库


1/5 分步阅读

电子游戏有很强的交互性,给了孩子伴侣。

当孩子无聊的时候,当你没给孩子关注的时候,是游戏充当了孩子的电子保姆,人机PK,或者与别的玩家PK,游戏有很强的交互性,游戏让孩子不再寂寞,不再无聊。

用心陪伴孩子。

给孩子买了一堆玩具,可你不能让孩子跟墙壁玩,陪孩子玩玩具,陪孩子看动画片、看电影、陪他做所有他喜欢的事;与他一起共同度过欢乐时光,分享他的快乐,用心来陪伴孩子。

一家三口虽然天天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总是各忙各的,没有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属于“隐性失陪”。

2/5

没时间玩,手机游戏成了孩子生活里的唯一乐趣。

很多孩子根本没时间玩,在他们的生活里除了学习和作业,就只剩下各种培训班或者兴趣班了,偶尔的放松就是电视或者手机游戏。如果在孩子的生活里,乐趣的唯一来源就只剩下电视或者手机游戏,那么上瘾,是必然的!

帮助孩子找到更多乐趣,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

孩子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玩手机(不只是孩子,我们也一样。)所以,带孩子去寻找生活中的不同的乐趣,并且享受其中:轮滑、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看电影、阅读……户外的各种撒野,带孩子去到大自然里!(注意,这里说的游泳、篮球等运动不是各种兴趣班,而是单纯玩耍上获得的快乐。)

3/5

游戏的不断进阶,给了孩子很多价值感。

游戏无疑是更容易得到成就感的地方:游戏不会对孩子有无穷无尽的期望,不会埋怨他进步太慢,不会指责他失败太多,他可以有无数次重来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有金币、钻石、宝盒、装备等各种激励,即时地给到他肯定与认可。而这些,可能恰恰是我们没有给到孩子的。

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不断积累价值感。

无条件接纳孩子,持之以恒地不断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告诉他,让他知道自己身上有很优点,有很多值得欣赏并且让爸爸妈妈可以为之骄傲的部分。

创造机会让孩子为家庭或者他人做贡献,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使孩子体会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并且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变化。

4/5

游戏给了孩子归属感

共同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有了共同的语言,他们互相认可互相接纳,在这个群体里,他们是受欢迎的,被需要的!还有一些网络互动游戏是团队作战,不分年龄不需要相识,都在一个团队里,同甘共苦浴血奋战出生入死!

良好的沟通和关系,让孩子体会到归属感。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让孩子有话愿意跟你说,努力成为孩子的小伙伴,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多参加一些同龄小伙伴的活动,让孩子经常能跟好朋友在一起玩,有自己的人际小圈子-----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群体中,体会到被尊重、被接纳、被需要、甚至是受欢迎的。

5/5

游戏给了孩子放松和渲泻的渠道

玩游戏让孩子放松,在游戏里可以暂时忘掉现实里的一切,把坏心情都扔出去。成天宅在屋里,多余的精力无处发泄,男孩身体里本能的攻击欲望,都可以通过暴力血腥的游戏这个虚拟的出口来渲泻。

教会孩子适当的放松和情绪释放方式,用运动来释放多余的精力。

不要把孩子的时间排得太满,给孩子一些放松的时间,教会孩子既不影响、伤害他人,又不伤害自己的健康的情绪释放方式。多运动,特别是有肢体接触的竞技类运动能够帮助男孩子释放身体里原始的攻击本能。

正确使用手机和电脑,学会自我管理。

手机和电脑是工具,不是游戏机!它们是工作学习的好帮手,获取知识,掌握资讯……对于这一代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娱乐不可获缺的一个部分,但不应该娱乐的全部。适度和时间上的限制是必须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孩子迷恋游戏,家长责任重大!预防比矫正更重要!一个心理营养俱足,自信健康的孩子,绝对不会游戏成瘾!


牧子宁戈


很高兴受邀回答此问题,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游戏层出不穷,多少会影响孩子的学业,那家长面对这方面的难题怎么办呢?有的家长觉得严厉管教是不二选择,比如没收小孩的通讯工具、尽可能约束孩子的娱乐时间……仿佛使用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不管吧,任其发展,结果更加严重是不言而喻,管呢,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反而适得其反,咋办?

个人愚见:首先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普及玩游戏过度的危害,其次让孩子能劳逸结合,周末抽出时间多搞一些户外活动,既增强孩子体质又强化他的优质兴趣,同时让孩子有个正确的时间观、价值观;培养成一位勤奋好学、尊老爱幼、正确时间观、价值观、优点结一身的好孩子,不是更好吗???



孤儿再生11


小孩子玩游戏,家长没有管理好喽,都怪家长了,小小的时候都给他玩手机,人都气死了,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你怎么不能让他玩手机呢?玩游戏呢?这是很气人的事,现在大人一天到晚捧着个手机,小孩不学大人才怪,想要教好小孩就自己,不能玩那么多手机啦!现在真服了他们,那些一天到晚玩手机的,离不开的,怎么能教育好小孩呢?你说我说的对吗?



农人小凤凤


这个主要看玩的是什么样的游戏了,分情况吧。

1、如果是宝宝巴士益智类的游戏其实无关紧要的,孩子从电子产品或者游戏上面学习获取到的东西要更快,更容易记住,而且对开发智力优益,但是要注意孩子视力问题,不要近视了。

2、如果玩的是网游一类游戏或者射击暴力一类的,还是建议家长要控制,这类游戏不适合太小的孩子玩,而且即使大了也要适度,因为很多大人都会沉迷,还是尽量避免吧。

3、第三就是要和小孩子好好沟通讲道理,不能一味强硬措施,反而增加逆反心理,更要玩,规定时间段,在完成作业或者达到某一事项的基础上,玩一会儿。




笑文艺


当你发现孩子沉迷于电脑或者手机游戏中时,暴跳如雷是没有用的,那只会让孩子更加的流连于游戏的虚幻世界,离你越来越远。这时不妨静下心来试试下面的方法,重新赢回孩子的心! 方法一:适当的时候让孩子玩个够 多数孩子开始时都会迷恋游戏机,但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兴趣就会降低,这是一个规律。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在孩子放长假休息时,让孩子一次玩个够。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以免在上课时间老想着玩。父母要留心观察,在孩子感到兴味索然时及时帮孩子刹住车,告诉孩子“游戏不过如此,你已经玩够了,现在该把精力全部用在学习上来了。” 方法二:加入孩子的游戏 如果你从来没有玩过游戏机,你要先试着玩玩再做评论。或许你会发现,有些电子游戏实际上对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你和孩子一起去游戏机房,让孩子把他最喜欢的游戏指给你看,你上去玩一玩,亲自体验一下竞争的感受。如果你有家庭电脑,你和孩子一起去软件商店,挑选那种有助于智力开发又能锻炼人的手脑高度协调能力的难度较大的游戏软件。或许,你和孩子都能从这个逻辑性很强的电子游戏中获得乐趣。 方法三:用游戏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 你可以把玩游戏机作为奖励孩子、调动孩子做作业或干家务活的一个手段:“阿亮,你做完家庭作业并通过检查后,可以玩半小时游戏机。”你也可以让孩子用多做一些家务劳动的办法挣一些零花钱,他可以用这笔钱到外面玩游戏机。 方法四:适当的惩罚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玩游戏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你可以给孩子规定玩游戏的时间,等孩子能控制自己时再让他自由的玩。一旦给他规定出每天玩游戏机的时间,他就必须遵守。同时要事先讲清滥玩游戏机会有哪些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