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黔江丨硬核抗疫“好书记”群众称他“真英雄”

战疫情·黔江丨硬核抗疫“好书记”群众称他“真英雄”

“黔江人,莫乱跑,新冠病毒不得了;不拜年,不聚会,红白喜事全辞退;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聚家中;要出门,戴口罩,人人健康最重要;外省归,赶紧报,隐瞒疫情不得行;街镇乡,正忙活,全区人民要配合;听官宣,不信谣,造谣传谣肯定遭;心连心,手牵手,干群齐心病毒走;人心齐,泰山移,相信政府没问题;不紧张,莫添乱,共同打赢防控战……”连日来,黔江无论大街小巷还是集镇村庄,这段极其顺口的“四言八句”,早已被黔江的男女老少耳熟能详,成为了全区疫情防控宣传的“通稿”。

而这个“作品”的创作人,便是城西街道大庄社区党委书记刘成忠。

他,第一个“与疫情面对面”

刘成忠2004年进入社区工作,迄今已在社区工作了16年,而在社区党委书记的位置上,他也“坐”了有12个年头。在老伴儿张登芳的眼里,丈夫刘成忠工作起来就是“讲起原则来就六亲不认,而且把工作当个宝,是个工作狂。”

农历腊月二十六上午,社区居民小强开车前往恩施机场,接堂姐夫和堂姐小雪。回黔江之后,他们在小广场一起吃火锅,之后到大庄社区册山居委,玩了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小强驾车将堂姐夫和堂姐送回石会老家。

本是一天很平常的行程,不料却成为了一大群人“噩梦”的开始。一天之后,堂姐夫刚回万州,即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经过倒序排查,小雪很快就被确诊!刘成忠得到这个信息,是正月初四早上八点。他急得扔下手中的饭碗,赶紧给街道办事处领导作了汇报。随即,他与城西街道办事处派出的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小强家里作调查,并对其作出居家隔离的要求……

“实话说,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发怵,因为当时去小强家的时候,我们也来不及配备什么专业的防护工具,毕竟他是与确诊患者有过那么长时间密切接触的人。但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在第一时间按上级要求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刘成忠说。

“今年过这个年,实话说我们心里还是有一点点意见的,因为从大年三十开始,爸爸就几乎没有在家睡过觉。”女儿刘秀丽说,“他不分白天黑夜在外面跑,要么在搞宣传,要么在搞排查。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居委7名干部、19名村民小组长和34名网格员在刘成忠的带领和安排下,对整个居委3275人查了个遍,并最终将10户39人列为重点观察对象。之后,他便每天两次上门测量体温,作好记录。与此同时,他还将社区所有的群众党员召集在党旗下,组成了疫情防控的“红色中坚力量”,分片区、分小组开始疫情防控工作。

战疫情·黔江丨硬核抗疫“好书记”群众称他“真英雄”

“由于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整个大庄社区目前还未发现确诊病例。”说到这里,刘成忠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疫情就是战争,我冲在最前面是本能反应。只要老百姓安全了,我心里就舒坦了。”

他,第一个编“四言八句”抗疫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宣传必须走在最前面。只有将全区所有群众都凝聚起来,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全民力量”。因此,疫情发生后,黔江区委、区政府便在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按照“五个更、四个面、两个保障”工作要求,结合疫情防控情况,扎实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传,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让防控宣传直抵最前沿,形成全天候、全区域、无死角的宣传全覆盖。

但在刘成忠看来,宣传工作也要“结合实际,效果更好。”刘成忠认为,病毒传播没有城乡之别,但宣传工作,就要“因材施教”。因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民众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更重要的是通过音响扩散出来的普通话,老年人很难听得清楚,“要让社区的老老少少都能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还不能生搬硬套城市里面的做法,要多花心思,摸清痛点,精准施策。”

于是,通过整整一个通宵的“研究”,刘成忠的“四言八句(土家语,方言段子)”诞生了:“黔江人,莫乱跑,新冠病毒不得了;不拜年,不聚会,红白喜事全辞退;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聚家中;要出门,戴口罩,人人健康最重要;外省归,赶紧报,隐瞒疫情不得行;街镇乡,正忙活,全区人民要配合;听官宣,不信谣,造谣传谣肯定遭……”相对于“标准普通话”宣传,刘成忠的“四言八句”更接地气。他的这段话糙理不糙的“四言八句”,村民听起来既通俗易懂,更掏心掏肺,显然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一天到晚都在‘吼’,我现在背都背得倒了!”大庄社区一组年近八旬的居民王绍军说。和王绍军一样将疫情防控办法“背得溜溜熟”的,还有二组80多岁的黄明益老人,50多岁的陈光安等等。“现在整个社区无论老的小的,基本都能背出来,效果很好。”城西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李涛说,这段“土味十足”的宣传段子,就像“泥石流”一样铺天盖地,但又十分“硬核”,能够快速达到调动群众全员抗疫的功效。

而现在,刘成忠的“抗疫四言八句”,早已成为了黔江全区疫情防控宣传的“通稿”。“这种方式群众喜闻乐见,这也为阻断疫情在广大农村地区蔓延设置安全防线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黔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冉宵亮认为。

他,第一次为工作对群众“发火”

然而,“非常时期”对刘成忠工作的考验,还在继续。

“九组村民曾益翠的父亲去世了,还有九组陈明坤的老婆也去世了,二组徐明顺的母亲也去世了;一组的刘宗兴家接儿媳妇,三组龚节林家嫁女儿……”农历正月十五之前,社区共有三家办丧事,六家办喜事。

“让村民们取消,他们很有意见。”当社区干部将这些信息一个又一个反馈到刘成忠的办公桌上时,这个土生土长的“大庄人”沉默了:是啊,红事取消延期举行还好办点,但人家可是老人去世了啊,谁不是爹娘养大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按照当地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风俗,老人去世了不可能连个“法事”都不做就“上山”啊。况且,仅仅是个“上山”都还不能“聚众”,并要求“抬杠”的亲朋好友戴好口罩,死者下葬完毕必须各回各家连饭都不能在一起吃,这真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

但疫情如大敌当前,这项工作一点也不能让步!仅仅沉默了片刻之后,刘成忠便根据区委政府要求,果断作出决策:婚事延期,丧事简办,“这个是铁的原则,谁也不能突破搞特殊!”随即,他召集社区工作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并根据工作人员与事主的关系以及日常交往的程度,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机制,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进行说服,“万一油盐不进的,就报警处理,来硬的。”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于已经被工作人员说服并接受的村民,刘成忠都要挨家上门“道歉”,给他们讲明这是事关全社区居民,事关黔江全区甚至事关全国的大是大非问题,“请原谅我们社区干部工作的无情,也请你们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得知一家居民迟迟难以接受社区干部的劝说之后,刘成忠亲自上门,再次进行耐心劝导。最后,刘成忠不得不“发火警告”,事主才接受并同意完全响应党和政府工作,并表示“大是大非面前,我不能丢大庄乡亲的脸……” 社区主任杨文举记得很清楚,和刘成忠书记“搭档”这么多年来,“为工作对群众发火,这绝对是第一次。”

由于工作方法“强硬又不失温情”,村子里无论白事红事,群众都全部按照“规定”办理。“本来家父去世,丧事不能不办,但考虑到疫情形势严峻,我们全家决定简办丧事。失去父亲我们真的很悲痛,但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也是看在眼里的,让我们感到特别的温暖……”辖区居民曾益翠说。

很多人都说,刘成忠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真英雄”。但在刘成忠眼里,“辖区那些急需办白事和原定办红事的居民,能够全部做出简办或延期的决定,实在是太不易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才是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真正的表率,树立了榜样,贡献了绵力,关键时刻没有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他们才是真正的抗疫英雄!”(文中小强、小雪为化名)

(来源:黔江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华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