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你觉得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智慧的灯303


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如果家长本身没良好的习贯,宽广的胸怀就会潜移陌化给孩子。使孩子也会养成吃、喝、嫖、赌、抽、穿、戴、阔。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古人就知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长必须经常自身学习提自己才能指点孩子的优、缺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孩子在小的时侯,家长要自已洁身自好,才能很好的影响孩养成良好的习贯和行为使孩成有栋良之材。


刘师傅修缝纫机


我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更为重要。

简而言之,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家庭是孩子出生以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

家庭氛围滋养着孩子每一天的成长,而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年龄越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越大,而长大成人后的心态行为也会时不时反应出来原生家庭的模样。


其次,在僧多粥少的现状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难免一刀切,无法因材施教。

就以我们当地的小学为例子吧,一个年级开了20几个班,一个班级40几个孩子,每个任课老师要兼顾上8个班级的课,那可真的是下课后你想找老师单独聊聊天也未必找得到他啊!老师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也不可能单独为哪个孩子去制定学习方法。(当然,补课这类情况除外哈)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关键了。家长抓的紧的,或者是愿意协助孩子慢慢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的,那孩子的成绩自然要好一点。嗯,特例也有,那就是天生爱学习的来报恩的不用家长操心的孩子哈,肯定也有的啦。


最后,家,永远是孩子最暖的避风港,反之,孩子“受伤”会极重。

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家庭和谐,父母恩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更有一颗有爱的心,对生活也会更积极面对,包括学习和工作。家庭破裂的环境下,孩子相对容易敏感多疑,甚至会自暴自弃,影响健康成长。学校环境影响,老师同学影响,自然也是不可分割的,被“坏孩子”带偏的情况也会发生,但比较起来,一定是“家”字更为重要,因为父母的正面(或是反面)影响,是一辈子的。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当然,如果能遇到一个好老师,那就是孩子生命中的小确幸了!是的,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那孩子的教育一定更为健康向上的。

-------------------

更多真实的育儿体验,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头条号(育儿路上遇见你),漫漫育儿路,苦与乐的坚持,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育儿路上遇见你


作为一个正在养育一个2岁幼儿的全职爸爸,正在学习、经历、反思着育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大道理不多说,列举两个反面案例,看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带来什么恶果。

案例一:琦琦小朋友

琦琦是元宝在幼儿园的同班同学,比元宝大半岁左右,差不多的时间入园的,到现在有三个多月了。

因为两个孩子上的都是半天班,每天中午11点半之后,我和琦琦的外婆都会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两个孩子从班里出来后,总是习惯在公共活动区玩耍半个小时左右,等到老师们要用餐了,才离开幼儿园。

琦琦每次从班级区域出来的时候,总是会将书包、鞋子扔的满地都是,老师跟在后面反复提醒,甚至揪住孩子的胳膊让孩子捡起乱扔的物品,可是无论老师和外婆怎么努力,琦琦总是一副置若罔闻的表情,自顾自的去活动区玩耍了,最后的结果总是由外婆捡起书包和鞋子,等着走的时候再带上。

在公共活动区,每天这个时间准备回去的孩子不仅仅是元宝和琦琦,还有好几位年龄差不多、也是上半天班的孩子,因为活动区的玩具类型有限,每一种玩具基本上只有一两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各自玩耍,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已经在玩某个玩具了,即便很想去玩,也能过做到适度的克制,如果出现争抢的局面,也会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引下放弃争抢,去玩别的玩具。

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琦琦表现的与众不同。在玩耍的过程中,会毫无顾忌的争抢,推搡别的孩子,大喊大叫,横冲直闯,在这个过程中,琦琦的外婆也会不时的叫琦琦不要抢玩具、不要推小朋友,有时候也会抱住琦琦限制孩子的活动,但是几乎看不到什么改变的效果。

在玩耍时间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会很自觉地跟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下楼离开幼儿园,琦琦则会完全无视外婆的要求,继续我行我素的玩下去,外婆每次都会很无奈的站在那里不停的提醒孩子要回家了,往往要折腾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将孩子拖走。

从公共活动区下到一楼之后,需要换下幼儿园内的室内鞋,穿上室外鞋离开幼儿园,在这个过程中,琦琦完全无视外婆的要求,自顾自的玩耍,需要外婆费很大的力气、用零食诱惑的方式,才能给琦琦穿上鞋子。

作为对比的是,包括元宝在内的其他孩子,已经基本养成了遵守规则和约定的习惯。

通过和带班老师的沟通,了解到琦琦在家里非常的娇宠,爸爸妈妈几乎不给孩子设立规则,任由孩子任性而为,外婆也宠着孩子,外公虽然很严厉(最近开始由外公来接了孩子了,常常跟我表达“想要走孩子一顿”的想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便幼儿园的老师努力的灌输规则意识、训练孩子自理能力,一旦回到家里,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这也是老师对琦琦的现状很无奈的原因。

案例二:亲戚的孩子

一个亲戚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考大学了。两口子一直夫妻关系不好,姐夫异地工作,很少回家,基本上都是大姐带大这个外甥女,一个人赚钱养家养孩子,大姐一方面工作很忙,很少能有时间陪着孩子玩耍、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应酬多,经常打麻将熬通宵,可能也因为觉得没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平时很少管孩子,较多时间都是奶奶带着,这种情况下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孩子从小养的很娇贵,娇生惯养的,家务活基本不会,衣服也不会洗,在家也不会帮忙干活,每天就拿着个手机刷机自拍。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尽量的有求必应,孩子读到高二了才发现学习成绩很差,因为长的很漂亮,想走声乐的路线去考艺考生,临时又花了十几万去省城培训、寄宿,每个月还要几千元的生活费开销,临到今年高考了,最后考了300分,什么学校都去不了,最多只能读个大专,暑假来我家里玩,问她有什么想法,没有;读书想要什么礼物,没有;想去哪里假期旅行,没有;喜不喜欢看书,要不送个电子书给你?不爱看书,不要;平时有什么爱好,没有。

这种情况下,没有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个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没有兴趣和喜好,未来的路会走成什么样都很难想象,这种结果,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密不可分的。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

元宝爸爸聊育儿


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我感觉一个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真的在于家庭教育了。因为学校教育再也无法承担我所在的那个年代承担的责任了。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老师,学校就是学校,这里是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的地方。家长送孩子去上学,对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老师,你尽量管,不听话就打!我们在学校接受成长的教育,懂是非,知厉害,明事理。

但是现在,由于社会进步,家长对学校干涉越来越多,老师变得不敢管学生,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师直接变坏了。这些都导致现在的孩子不能完全丢给学校和老师了。

那么,既然学校和老师不能给孩子全部的教育,那剩下的区别就在家长了。如果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这个孩子不会太差。反之,孩子就可能走弯路,甚至歧路。




懒妈育儿路


上次全家人出去吃饭,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拿着鸡翅啃,一开始以为1岁多的妹妹因为太小所以不会自己吃鸡翅就没有给她,但她看到我们都在吃,自己也想拿着吃,于是我们就让她拿着鸡翅玩,让她感受感受啃啃肉也好。

没想到,女儿吃得津津有味,连骨头间的肉肉也自己想办法吃到了!最后她还把整个鸡翅啃得干干净净,比六岁的哥哥吃得还要干净!

我们都为此惊呆了:天啊!原来这么小的人儿就能自己吃鸡翅吃得那么干净!

然而,我们总是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因此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也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到,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

我回想起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当妈妈,很多育儿方面的东西都不懂,一直在摸索。

因此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一直以他还小为由,不让他自己吃肉。

记得有一次带他出去跟朋友吃饭,朋友的儿子比他小几个月。等到开始吃饭时,她儿子拿起鸡腿就啃起来,朋友自己吃自己的,根本不用操心孩子。
而我,拿起鸡腿便开始习惯性地把鸡肉切成小块,再放到孩子的盘子里。
朋友问我:“你干嘛不让他自己拿着吃?”
我说:“他还不会啃鸡腿,他会弄脏手。”
朋友说:“那是因为你从来没给他这样的机会啊!”
后来朋友又忍不住补了一句:“你啊,就是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啦!”
听到这句话,心里真是又惭愧又难受,因为她直接揭穿了我作为妈妈最致命的伤啊!

妈妈对孩子包办一切,把孩子照顾得太好,最坏的结果就是孩子能做的事一件都不会做,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

昨天听讲座时,老师提到一个案例,说一个男生从小学习成绩就特别好,他的父母对他说:“你只管学习,其他所有事我们来帮你就好”,于是被誉为神童的他,小小年纪就上了大学读书。
但是后来,校方还是不得不让他退学,原因不是学业跟不上,而是他在生活中根本没办法自理:天冷了不知道添衣服,天热了也不懂减衣,不会洗袜子内裤,衬衣的纽扣永远都是扣错的……这些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事,他一件都不会!

这样的例子值得父母反思:在学习方面是神童又怎样呢?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照顾得太好,终将还是害了孩子。


有人说,不是我想帮,但是不帮不行,孩子就是不会啊!

不帮他穿衣服,他就不穿;不帮他整理书包,他就会忘东忘西,就会受到老师的责怪,孩子就会没面子,还会被老师惩罚……

对大人来说,帮一下孩子,又快又省事,还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自己也没损失,但是请仔细想想:你能帮孩子一辈子吗?

孩子5岁了,还要大人喂饭,你叹气说“怎么就不会自己吃饭呢?”
孩子10岁了,不会自己洗澡,你说“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帮你洗澡,羞不羞!”
孩子15岁了还不会自己绑鞋带,你怪他“怎么那么笨?连鞋带都不会绑!”
孩子20岁了还不会洗自己的袜子内裤,你骂他“你怎么啥都不会!养你这么大,都白养了!”
……

会这样训斥孩子的父母全然不知道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如此差的原因明明是自己导致的,却还要怪罪于孩子。

而对孩子来说,他们会认为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爸爸妈妈的,因为爸爸妈妈都已经习惯包办一切。

就像孩子上学总是忘记带东西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他忘记带东西,而是他觉得这是妈妈的工作,妈妈会记得带的,而自己不需要承担。

因为你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务,所以孩子觉得这些都是大人理所当然要做的事;因为你总是帮忙,所以孩子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情和责任;因为你总觉得多做点事情并没什么问题,所以孩子也大大方方地接受这一切。


其实,我们作为父母,真的可以“懒”一点。俗话说:“懒妈妈养出勤孩子”。

孩子可以做什么了,就让他去做,给予孩子足够的等待时间,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永远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量的。

大人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打破原先自己已经跟孩子订立的原则规定,自觉地帮孩子完成所有事情。

制定明确的界限,有些原则无论怎样都要坚守,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孩子跟大人都是平等的关系。

如果你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尝试,孩子自然就不会有“这件事不应该我来做”类似的想法,而是自然而然地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会因为自己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就像我的女儿,她一岁多就可以自己吃饭,自己拿着鸡翅啃得干干净净。如果父母不放手,总觉得孩子太小而去事事包办,那么孩子永远也无法自立自强,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责任!

如果你还是“知错不改”,继续包办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务,把孩子照顾得“完美”,最终将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孩子也会因此得不到真正意义的成长!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请适当偷懒,适当放手,让孩子独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吧~

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小马快跑国际早教!


小马快跑国际早教


我是一名老师,在任教期间接触过很多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我很负责任的说,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身上呈现出的一些性格、特点,在与其父母相处或是交流的过程中,也能看到相似的地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而家庭就像是复印机。

就比如最近热映的电影《囧妈》,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袁泉对徐峥说的那番话,最终徐峥也还给了他的妈妈,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多时候,你可能是不自觉有某些不好的行为或是习惯,你可能自己都没有发现,但是孩子却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也出现了这些不好的行为或是习惯。所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当您因为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想要责骂他时,不妨回过头想一想,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不足。最后,真的很想说一句,请家长们多多花些时间在家庭教育上,因为父母能够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不多,等到青春期后,不少孩子渴望独立,前期你们之间的关系没有相处后,等这个阶段就真的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了!

最后,分享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听完,你能够理解家庭教育有多重要了吗?


我的无限星球


我想从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这方面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当时小时候村里有一个风气,就是学习不好也就是班里排名差不多十名靠后(因为十名靠后差不多就没有机会考进高中),女孩子初中读完就外出打工赚钱,男孩子就去学一门技术,将来好养家糊口,而我,妹妹,和弟弟一开始都不是学习很好的孩子,但是呢,我的父母却没有受村里人的影响,他们俩一直坚信,孩子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有份体面的工作。幸运的是我们三个都读了本科大学,弟弟还读了名校研究生,我们确实都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时候经常想为什么我们三个会在学习上慢慢逆袭呢,最后我们三个都会说父母对我们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爸爸不太关注我的成绩,上了初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在班级排名中下游,这时候父母心里着急了,可是没有责备我,还记得那个下午我回家跟妈妈说成绩的场景,她在灶台前一边往灶里添柴火,一边听着我说话,听到我支支吾吾说考了32名的时候,她先是说了句没发挥好,下次肯定有进步,我相信你,然后又用安慰且又鼓励的眼神看了看我,当时我就下决心下学期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妈妈,然后爸爸也开始鞭策我,尽管他没说很多话,但开始陪我做题,爸爸并没有很紧地盯着我去做作业,因为他要每天去地里干活,回家就很很晚很疲惫了,但是爸爸选择性地跟我比赛做题,和我讨论,尤其有时候我的数学老师喜欢布置延伸题,爸爸很爱做那个,带动的我也越来越感兴趣,就这样我慢慢对学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大,然后又爱上了背地图地理学生物等等,第一次月考,虽然成绩有进步,可是还在中游晃悠,我有点失落,妈妈又鼓励我,说我可以的,她相信我,爸爸继续陪我做题,在他们的里应外合下,我充满了斗志,就这样,下学期考了班级的第五名,我的班主任都大吃一惊,就这样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高中更加稳定,爸爸说我是老大,得带好头,弟弟妹妹也是像我一样的慢慢改变的,尤其是弟弟,一年级就考倒数,可最后学习成绩超级棒,大学里拿的国际国内比赛证书一大堆。这只是说了学习方面,生活上爸爸妈妈一直靠种地,供应我们三个读书,有过很困难的时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说过放弃或者责备我们,从他们身上我们学会了要努力要坚强,遇到困难不要先想借口,要敢于承担责任。另外,在我们家经济最困难时,帮助我们的那些人,爸爸妈妈总是分享自己一些东西给他们,或者有时间帮着一起做做农活,从他俩身上我们又学到了感恩。

但是呢,农村的父母毕竟接受的教育和环境是有限的,他们俩给予我们的帮助肯定也是有缺陷的,比如,妈妈喜欢为我们生活起居做所有的事,所以我们尤其是我和弟弟在自己刚在外地读书和生活时有一点慌乱,我和弟弟不太爱说话,于是见了陌生人时爸爸妈妈喜欢替我俩回答一些问题,这样我们就更不爱和他人说话,以至于最后花很大的努力客服交际问题,通过这些,我想说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现在我自己有了宝宝,她才六个月大的时候就拿匙子往我嘴里放,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是就是那么个意思,原来是看着我们都用匙子喝粥或者喂她,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强了,更明白为什么别人总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虽然说有时候工作忙,难以兼顾,但是高质量的影响,一分钟,一个拥抱,一个眼神可能就够了,我们要做好自己,为了孩子们能成为他们更好的自己。


七七153099054


昨天,在楼下看见一个小姑娘摔倒了,我快步走过去,把她扶起来。小姑娘抬头看看我,也就两三岁的样子,大眼睛亮闪闪的,用无比稚嫩的声音跟我说:谢谢您!

请注意,孩子说的可是“您”而不是“你”。

我相信,孩子之所以会用敬语,肯定跟家庭的教育分不开。



有句话说的好,幼儿就像一张白纸,而家庭教育则是一支笔,你在上面画什么,上面就留下什么。

你教给他礼貌,他就会出门跟人打招呼,得到了帮助会说谢谢;你若教给他蛮横不讲理,他只会变本加厉,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生气着急起来连父母都会伸手就打……

而且,孩子越小,家庭教育对孩子能够起的作用越重要,能够发挥的空间越大。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任重而道远。要求孩子知书达理的前提是,我们要心怀善念,勇敢正直,敢于担当。

我在为此努力,希望自己能够越做越好。欢迎您关注我,也监督我。

育儿的路上,我们一起携手努力。


小公主变形计


这样说吧,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和素质,以及待人处事的方式。

那我自己举例,我爸从记事开始就是由我爷爷带大的,对于教子我爷爷的方式是绝对的简单粗暴,导致我爸认为教育孩子只需要靠打就行了,甚至不需要给她说话的权利。

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主要做错事情第一时间是要跪下,然后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错了,我不应该这样,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我是个女孩子,20岁,到现在只要一犯错。我的本能是膝盖一软。

我爸最后一次揍我是去年的事情,甚至他揍我完全不分场合,无论是在亲戚朋友面前,还是邻居老师面前,还是在外面,都会直接一脚或者是一拳。

到高三的时候,有时候早上他心情不好,载我去学校的路上会一直骂我,我不附和都不行,有时说着说着会把我一个人扔在高速路上,让我自己从高速公路走到学校。

甚至这样的教育直接影响到我的交际能力。

大多数人对于我的印象就是,说话很官方,冷冷冰冰,不会夸人,说话咄咄逼人。我并不知道原来人是有权选择沉默的,所以在交际中我不仅对男朋友,对所有身边的人都一个态度:质问。

我在讲正事之前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发脾气,这种方式跟我爸基本上属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简而言之就是说话不会好好说,一定要说出很多伤人的话或者狠话再讲解决方案。

所以到20岁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一个健康的家庭中,所有人都是有人权的,是可以有个人选择权的,是可以和父母持平等的态度去说话。

我不敢生孩子,我不是怕疼,而是我不敢承担一个作为母亲的角色,我怕我的性格会影响给下一代人,但实际上,这样的家庭环境,已经影响到我家三代人了。



绵州笑笑君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一个人来说几乎是决定性的。先说说我对我们厂做的一个调查(大部分是我们厂的员工,我们是三线企业,在宝鸡)。别看我们企业不大,但从这里走出了北大,清华,哈佛,牛津,哥伦比亚大学,人大,北航,央财,中科大,武大,电子科大,西交大,南大,同济,北体,华中科技大学,普林斯顿……的优秀学子,他们有企业CEO,有的年薪百万,有的联合办厂的。在与这些优秀学子父母的进一步接触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家庭成员对教育的态度,对孩子成长毫无疑问是决定性的。例如北大2003年的陕西状元,老爸会告诉你小时候曾亲手雕刻木头数字,引导孩子数学兴趣,更强调从小到大没有强迫她做过一件他不愿意做的事,当然,这并非娇纵,只是他会给孩子讲明白利害,让孩子选择。而独立性是这些孩子的共同点,北大陕西2003年状元,虽然是女孩,初中就独自去外地上学。人大本科,哥大研究生学子,更是在小学四年级就一人从宝鸡出发坐火车到江苏找亲戚。当然,这些都是在父母的精心设计下完成的。而我也对父母行为进行观察,发现父母理性,温和,心态平和,耐心尊重的父母,孩子没有任何例外的优秀,记住是毫无例外的优秀!这些父母都是用换位置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很轻松,特别享受养育带来的快乐,他们不愁孩子不写作业,他们甚至建议孩子去上网,他们理解孩子(并不等于放纵),他们有严格的规矩,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他们总在想问题发生的根本,而不是满口的抱怨(抱怨孩子,抱怨学校),他们基本都是企业口碑很好的优秀人才。这就是优秀,这就是家教所能带给我们,带给孩子的东西!以下是我汇总的学子父母学历,孩子就读学校,以及父母性格的总结。由于篇幅有效没有将全部优秀学子列举完,望见谅!从表中不难看出,决定孩子发展的并非是父母的知识储备,家庭状况,而是对于学习,生活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