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典名著重煥時代光彩

讓古典名著重煥時代光彩

圖為王扶林春節期間在家中。資料圖片/光明圖片

【新春走基層·知識分子賀新春】

“《光明日報》是一張思想文化大報,有一大批熱愛文學、熱愛思想、熱愛讀書的讀者。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年輕人要靜下心來多讀《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四大名著,讓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經典重煥時代光彩。”農曆春節前夕,導演王扶林向光明日報讀者表達了新年祝願和未來期許。

一向話不多的王扶林,每當談起他執導的《紅樓夢》和《三國演義》,瞬間就打開了“話匣子”。“《紅樓夢》已經播出近33年,《三國演義》播出25年。兩部電視劇能夠流傳至今,我是沾了曹雪芹和羅貫中的光。”

王扶林是中國電視連續劇的拓荒者、奠基人。他執導的新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在當時幾乎全民收看,家喻戶曉。之後導演的87版《紅樓夢》和94版《三國演義》接連成為中國電視連續劇史上的扛鼎之作,至今難有超越者。

“中國的古典文化必須普及,特別是我們這一行的人,更要去領會,去深入。不管是搞理論、搞美學,還是搞實踐,都要從老祖宗的這些作品裡汲取營養。”賡續傳統文化經典的種子,很早就在王扶林的心裡紮根發芽,直至開花結果。

1982年,王扶林接到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的任務,多年的夙願終於如願以償,但壓力也隨之而至。“我心裡清楚這副擔子挑起來不容易,不被壓倒,也要累得夠嗆,還不一定有什麼成果。不過,有一條我可以保證,一定百分之百地努力對待創作。什麼名利,成名成家一概拋到腦後。”

名著改編,不能瞎改,也不能戲說。“《紅樓夢》裡有很多學問、是非和論點,這些都需要再熟讀原著的基礎上才能瞭然於心。”王扶林並不苛求電視劇有多麼標新立異,“只要能把曹雪芹的東西表達出來就不錯了”。

於是,他緊貼原著的精神,用鏡頭的語言,小心翼翼地進行解讀和闡發,把紅樓人物的悲歡離合,家族的榮辱興衰,連同時代的興廢浮沉和盤托出,讓古典文學名著在當代重新煥發生命力。

《紅樓夢》的播出,創造了中國電視劇歷史的新的奇蹟:第一次以連續劇的形式把古典名著搬上電視熒屏,獲得了第七屆電視劇“飛天獎”特別獎;周汝昌先生評價電視劇是“首尾全龍第一功”,馮其庸先生肯定該劇是對《紅樓夢》“有史以來最大的普及”,鄧肖達先生稱其為“中國電視劇史上的絕妙篇章”。

“對待文學名著必須有敬畏之心,改編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忠實原著,不能損害原著精神。”這是電視劇《紅樓夢》取得成功的經驗,也是王扶林改編古典名著的信條。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亦如是。

在拍攝《三國演義》前,王扶林和五位分導演僅研究劇本就花了8個月時間,每週討論一次,每次討論兩集左右。導演和監製必須參加討論,其他主創人員有時間也要過來聽。討論時,王扶林運用拍《紅樓夢》的經驗,深入小說人物中去理解、領會,從羅貫中的思想裡汲取營養。

《三國演義》的播出,同樣引起巨大轟動。據媒體報道,在電視劇播放期間,各地新華書店的《三國演義》脫銷,就連《三國演義》連環畫都賣出幾百萬套。有學者評價電視劇《三國演義》“以宏大的規模氣魄,嚴謹的創作態度和在保持原貌神韻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成為中國電視連續劇中又一座巍峨殿堂,標誌中國電視連續劇在改編古典文學名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巨大實績”。

“把名著拍成電視劇的主要目的就是普及名著自身,弘揚民族文化,讓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瞭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如果說有貢獻的話,這是我為中國電視劇、中國傳統文化作出的微不足道的成績。”王扶林如是說。

(本報記者 劉江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