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ou-zhou


在秦始皇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封李斯为丞相,可见对他的器重。

李斯成就这么大的事业,竟然是来自两只老鼠的启示。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事实就是如此。

李斯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上蔡人,30岁之前,干的是一份看管粮仓的工作。上蔡是个小地方,在这个小地方,李斯虽然工作不起眼,但也算是个小吏,吃的是朝廷俸禄,算是上蔡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李斯不满足于此。平日里,他是个喜欢思考人生的人。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来了干啥?我们到何处去?

李斯越想越糊涂。隐约中,他觉得有点委屈:我李斯来到人世间走一回,难道就是为了看粮仓吗?这活儿,白痴都能干呀。

正在迷茫的时候,李斯遇到了改变他毕生命运的那两只老鼠。

一只来自粮仓,它衣食无忧,吃着粮仓里的粮食,整日悠哉乐哉,即便看到人,也不害怕。

另一只呢,来自厕所。它整天战战兢兢,吃的是屎,喝的是尿,满脸的穷酸相。碰到有人进入擦所,它吓得噌地一声就跑掉了。

通过比较这两只老鼠的境遇,李斯突然顿悟了,他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意思是说,人就像老鼠一样,环境决定命运啊。生在粮仓里的老鼠,就天生衣食无忧;生在厕所里的老鼠,就天生吃屎喝尿。

李斯觉得,他需要换个环境了。

于是,他辞了职,离开家人,跑到山东兰陵那个地方,找一个名叫荀况的人,学习治国安邦之术,以求建功立业,留名青史。这个荀况,后世称之为“荀子”。

李斯学成后,跑到最重视人才的秦国,历经苦难,最终功成名就,身居宰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秦始皇死后,李斯受到赵高的迷惑,矫诏赐死了扶苏,让昏庸的胡亥继位。胡亥继位后,赵高指鹿为马,一手遮天,最终害死了李斯和他的儿子。

砍头前,李斯对他的儿子说:我好怀念当年和你在上蔡牵着黄狗撵兔子的美好时光啊。

也许再让李斯选一回,他宁愿平庸终老于上蔡?


趣谈国史


从一个不起眼的郡小吏到秦国位高权重的丞相,再到身死族灭但求牵犬逐兔而不可得,李斯这一生的传奇跌宕竟是从两只老鼠身上开始的。

一、厕鼠和仓鼠的选择题

当年的李斯还是楚国的一名郡中小吏,每日便是做做清点仓库跑跑腿的杂事。一日,李斯来到吏舍的厕所中,刚推开门便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定眼一看发现是厕中的老鼠正慌忙四处逃窜。

竟这种场景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李斯没有多想,随后就准备去粮仓里清点粮食。走进粮仓后,李斯惊呆了:一只老鼠正趴在粟米堆上啃得正起劲儿,见有人来了也不急着逃走。适才,厕鼠的样子又浮现在他脑中,斯幡然醒悟:厕中鼠每天尽吃些污秽不洁的东西还得时时担惊受怕,而这仓中鼠每日却是住得好吃得好,无忧无虑。同为老鼠,只因选择不同,命运便大相径庭。想来“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厕鼠的命运不禁让李斯想到自己的处境,而仓鼠的命运则刺激了李斯追求功利的决心。厕鼠与仓鼠就像是一道摆在李斯面前的选择题,而李斯毅然选择了要做一只安适无忧的仓鼠。在李斯心中,实际的利益权势才是他向往生活的保护伞。从那以后,李斯的人生价值观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他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二、作为仓鼠的一生

李斯不仅从仓鼠身上悟出了人生启示,还以其一生来践行着这种命运。

从那以后李斯远赴齐国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荀子一派认为, 人性本恶,人的本性便是追求利欲,李斯便牢牢记住了这一点。可荀子又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正因为人性趋利避害,所以只有化性起伪才能成为圣人。可惜李斯对荀子的学说只接受了前半截,就像他看仓鼠的命运也只看到其前半生。但对于前半截的趋利避害之术李斯确实学得很好。

李斯确实有天赋也很有眼光,学成之后的他没有选择留在齐国也没有回楚国,而是一眼便相中了秦国。李斯来到秦国后,便与同样重利的秦王嬴政一拍即合。两人合作经营三十余年,终于缔造起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大一统帝国。秦朝建立后,李斯又相继上言行郡县之制、统一思想与文字等等,都是对秦朝后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政策。由此李斯便坐稳了丞相的交椅,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三、仓鼠的结局

李斯的好日子从选择跟着赵高扶立胡亥起便发生了变化。秦二世登基后,赵高把持了朝政,政局陷入一片混沌黑暗之中,而李斯趋利避害的人生观让他毅然选择了明哲保身。他本以为只要不淌这趟浑水,就可以继续享受仓鼠的生活,但是既已入仓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呢?不久,李斯遭到赵高排挤,被捕下狱,最后又以谋逆的罪名被腰斩于市。

李斯的一生和这仓中之鼠何其相似,既得到了仓鼠的人生,便要承受仓鼠命运的结局。仓鼠与厕鼠相比,确实是衣食无忧、安稳闲适,但这都只是暂时的。厕中鼠因为常常被惊扰,虽然整日里噤若寒蝉却身手敏捷具有危机感。仓中鼠虽能得一时安愉,却绝不能为人所容,厕中鼠人尚可忍之,但仓中鼠则是人必得而诛之。

当年的李斯未看到仓鼠的结局,却用了自己的一生去体悟了仓鼠的命运。直到临死前一刻李斯才真正体悟到所求为何。秦二世二年七月的一天,李斯离开了潮湿阴暗的牢狱,即将被押赴刑场处决。那日阳光明媚,正适合去郊外打猎,看着这天,李斯突然牵起儿子的手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言罢,潸然泪下。

参考资料:《史记》、《“仓鼠”“厕鼠”话李斯》、《荀子、韩非的人性论:李斯悲剧根源》


历史风云录


李斯在老鼠身上得到的人生启示其实是他对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种反思,在他看来,人首先无论能力如何,首先要找到往上爬的机会和一个优越的环境。有的人就像厕所里面的老鼠,一辈子待在肮脏的环境之中吃着肮脏的东西,而有的人就像仓鼠,人没吃着之前它们已经挑着好的吃了个饱,富足且无忧无虑。

在李斯尚在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一名仓库管理员,这个职位算是一个公务员,比起贫民来说已经不愁温饱了,但是在整个官僚体系上来看,他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下等小吏。李斯常年做着这样的工作,尚且可以养家糊口,闲适安稳,本也是比较知足的。这就有点像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舒适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但李斯毕竟不是一般人,他心中还有着超乎常人的胸襟和抱负,而他摆脱舒适区的勇气,竟然是被一群老鼠所唤醒的。

一天,李斯像平常一般上班,他路过厕所的时候,注意到厕所里面的老鼠吓得四窜而去。李斯心想,这般整天生活在肮脏环境之下吃着肮脏食物的老鼠,整天提心吊胆防着人,狗一叫都吓得直窜,果然是最下等的生物。

后来,他像往常一般走进了仓库,发现仓库里面的老鼠正在大口吃着粮食,看到人来了也不像厕所里的老鼠那般胆小,听见狗叫也像没事儿一样。李斯感慨,同为鼠类,粮仓之中的老鼠住在干净干燥的大房子里面,遮风挡雨,每天有吃不完的粮食。

厕所里面的老鼠难道就注定过那样的生活吗?只是它们从没有看过粮仓之中老鼠的快活日子,以为老鼠生来就应该像它们一般,整日在厕所里面浑浑噩噩。李斯从两群老鼠身上总结了人生哲学,一个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首先不是取决于你的能力,而是在于你出于的环境。如果你生在恶劣的环境之中,又没有进取之心的话,在他人看来,不过就是肮脏的厕鼠罢了。

醍醐灌顶的李斯立刻辞去了仓管员的工作,说走就走,拜访了荀子,成为了荀子的得意门生。被一群老鼠刺激的李斯最后成为了千古一相,虽然他的结局也很悲惨,但是他的老鼠哲学还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从古到今,长久出于卑贱地位的人,都习惯用“无为安稳”来慰藉自己,他们厌弃社会、讥讽富贵、厌恶权势,其实大部分只是太过无能罢了。能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绝非是安于现状的人,能在青史上留名的大人物,没有绝对的隐者。

距燃系


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在郡里面做小吏,生活很艰辛。某天,李斯在厕所发现有老鼠在偷吃垃圾,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它们总是显得惊恐万状。不久,李斯又进入官府粮仓,发现有仓鼠在大摇大摆地偷吃官粮,丝毫不用担心有人或狗来骚扰。对比厕鼠和仓鼠的不同遭遇后,李斯大发感慨:“一个人有没有出息,跟厕鼠、仓鼠的遭遇相似,只在于所处的环境罢了。我怎能甘于目前的状况呢?”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发完感慨后,便彻底卸下思想包袱,到兰陵去投奔大思想家荀子,跟随他学习帝王术,立志要出将入相,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李斯学成之后,考虑到楚国不足以让他施展抱负,便西行入秦,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了门客。吕不韦败死后,秦王嬴政因为赏识李斯的才能,非但没有处罚他,反而任命他为客卿。



李斯侍奉嬴政后,将自己平生所学尽情施展开来,帮助秦国兼并山东六国、统一天下,实现中国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六国既灭,李斯建议秦王自称皇帝,又主张废分封、建郡县,焚诗书、禁私学,统一文字、车轨、钱币、度量衡,北驱匈奴筑长城、南击百越开岭南,为秦帝国的创建和巩固立下盖世奇功。


李斯因功劳甚伟官至丞相,位极人臣。而秦始皇为奖赏、笼络李斯,让他的儿子们全部娶公主,女儿们全部嫁给王子,使得李家的权势达到顶点,成为公卿百官无比“眼红”的对象。不过李斯虽然富贵至极,但每每想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心中便总是惴惴不安。



有一次,儿子李由从三川太守任上休假回家,李斯为此设宴招待同僚,公卿百官前来祝贺的都踏破李家的门槛。见到如斯盛况,李斯不喜反忧,叹息着对家人讲:“老师曾经告诫我们,任何事物都忌讳过分盛大、完美。想我李斯原本不过是一介平民,仅凭着微末之功,便被皇上提拔到如此高位,富贵达到极点。可事物过于盛大、完美往往就会走向衰落,我真担心李家会遭遇什么不测。”


果然没几年时间,时势的发展便印证李斯的担忧,让他遭到身死族灭的结局。一切还要从秦二世的登基说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倒,最终病死在沙丘。秦始皇临终前命令公子扶苏接班,并遣使将遗诏送至蒙恬军中(扶苏当时在蒙恬军中任监军)。然而负责诏令传达的中车府令赵高素与扶苏不合,而跟秦始皇的幼子胡亥关系亲近,为个人安危及前途考虑,便串通意在巩固权位的李斯篡改遗诏,扶立胡亥为帝,并遣使赐死扶苏。这场变故,在史书上被称为“沙丘宫之变”。



这场变故后,胡亥登基为帝,并重用赵高为郎中令,将朝中大小事务一股脑交给他打理。李斯既不甘心权力被架空,又对胡亥和赵高狼狈为奸、倒行逆施的行为不满意,便经常向胡亥上书劝谏,渐渐地便让贪图享乐的秦二世产生了腻烦心理。赵高早有取代李斯当丞相的心思,如今见此情形,便在皇帝面前诬陷李斯谋反,并将其打入死牢严刑拷打。


正所谓“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李斯没熬过酷刑,在牢中被屈打成招,很快便被判了死罪。受刑那一天,李斯回想起数十年来的如烟往事,抱着自己的次子一边哭,一边哀叹道:“要知今日,何必当初。今天我们父子沦落到这种地步,就是想再过一把牵黄犬、出东门捕捉狡兔的瘾,也是办不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阳街头被腰斩处死,家属也被夷灭三族。


秦二世将李斯腰斩,并灭其三族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引文同上。


文史砖家


人一旦开始认真思考,一束光、一株草、一滴水就能让他顿悟人生。

微末之处,可探哲理。秦朝名相,秦始皇的左膀右臂——李斯,就是因一只老鼠而彻底改变人生轨迹。

李斯年轻时,在楚国上蔡郡做看守粮仓的文书小吏,这是一个吃不饱,但也饿不死的职位。

许多同他一样的小吏安于现状,在乱世中苟全性命,混吃等死。李斯本来也可能走上这样的人生路,庸庸碌碌至死。

直到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瘦弱的老鼠吃人粪,又脏又臭。老鼠一见到人和狗,落荒而逃。之后,他去查看粮仓,看到仓库里的老鼠无所顾忌地吃粮食,腆着圆滚滚的肚子,人来了也不躲。

对比之后,李斯开始思考。

同样是老鼠,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与胆量大相径庭。厕所的老鼠吃不饱,东躲西藏,胆小怯懦,只求生存;

仓库的老鼠有吃不完的粮食,又没有人去管它,自然大着胆子享受。

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就是著名的“老鼠理论”,意思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通俗点说,是指你所生活的环境对你的人生成败、生活质量等具有重大的决定作用。

他想到自己,要出人头地,就得像仓库里的老鼠一样,有让自己为所欲为的环境,那就是权利。

于是,他毅然决然辞去稳定的职务,拜荀子为师,学习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学成之后,他选择了秦国大展拳脚。

提及原因,他说:“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他不想被人耻笑,也不想穷困潦倒,所以追名逐利。

李斯用尽毕生所学,助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

虽出身平庸,但他最后官拜丞相,身居高位多年,女儿都嫁给王孙贵胄,儿子都娶了公主贵女,风光无限。

多年筹谋与拼搏,李斯终于成了粮仓里的仓鼠,生活安逸,呼风唤雨无人扰。

可人心总不容易满足,享受了多年权势后,他便再放不下。

为了巩固地位,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合谋,发动沙丘之变。他们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

他以为,他可以继续仓鼠一样的生活。可惜他忘了,粮仓里的老鼠太肥,偷吃太多,总会被人打死。

赵高忌惮他,设计陷害,李斯于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行刑前,他拉着儿子的手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那一刻,他幡然醒悟,仓鼠也并不快活,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李斯的传奇最终落幕,如今看来,他的“老鼠理论”虽然带着功利性,却不失哲理性。

一个人所处的环境,确实会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决定人生的,始终是人自己。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李斯列传》中开篇写道: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同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从老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李斯原本是楚国的一个小县城的小官吏,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庸庸碌碌本该就这样过了一生,但是有一天他上厕所的时候,突然看到了粪坑里面聚集着众多的老鼠正在粪坑里面吃着腥臭的粪便,浑身脏兮兮的干瘦无比,它们在看到李斯进来之后,吓得忙逃窜开来。


而想起来粮仓中的老鼠,吃着仓库的粮食,长得肥大光鲜,见了人也不跑,胆子大。李斯顿悟,两只老鼠所处的位置不同,早就了两只老鼠生活差异。李斯觉得自己的未来,也会受到自己所处的职位影响。自己要争做“仓中鼠”,而不做“厕中鼠”。


李斯由此感慨:

环境决定人生,当老鼠就要当粮仓的老鼠。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差不多,富贵与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李斯的老鼠哲学


李斯的顿悟无非就是你个人所处于的一个平台和所处的地位和环境。

有了舞台就可以施展才华,就可以像仓中的老鼠一样。为所欲为富贵荣华。同样是老鼠,只因为舞台与环境的不同,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差。


他彻底颠覆了李斯的人生观。这就是因为后台和背景不一样,生长的环境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环境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影响。


老鼠哲学让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个道理:实力为上。只有努力改变。完全可以成为仓中老鼠。这是李斯老鼠哲学积极向上的一面。

感悟老鼠启示的李斯最后的结果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初,由于赵高的构陷,李斯入狱。在赵高的授意下,狱卒天天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李斯实在受不住,只得招了假供。他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自思有雄辩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确没有谋反,说不定通过上书二世就会赦免他。


可是天真的李斯哪里知道,进谏之路已完全为赵高一党把持,申诉书全落人了赵高手中。恣意妄为的赵高轻蔑地将书撕个粉碎:“囚犯还有资格上书!”为了堵住李斯曲嘴。他派自己的亲信扮成御史(监察官)、谒者(官名,为国君掌管传达)、侍中(官名,秦时设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轮番提审。若李斯以实情相对,则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坚持假供不再改口为止。


后来二世真的派人来审讯他,李斯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就仍以假口供对之。胡亥看到口供后,以为李斯真想谋反,对赵高感恩戴德:“如果不是爱卿,朕几乎被丞相出卖了!”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李斯的罪名终于被赵高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



奔赴腰斩刑场的李斯,悔恨交加却为时晚矣。当年沙丘之谋,他如果不贪求一时私利,又何至于落得今日的下场呢?胡亥的昏庸,赵高的阴毒,都是他始料不及的。

故事证明李斯人格猥琐,向老鼠学习,结果也和老鼠一样。生得卑微,死得卑微。李斯青史留名了吗?留了个骂名,李斯福荫子孙 ,恩泽后代吗?没有。这价值观好不好自己去想!



总结: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只是这“仓中鼠”并不好当。“厕中鼠”虽然瘦小怕事,但是,起码办事谨慎。“仓中鼠”虽然吃喝不愁,但过于托大,却不知危险就在身边。


路之意


李斯在楚国上蔡为小吏时,见厕中鼠和仓中鼠而感悟人生,终成大秦帝国的丞相。至于李斯怎样成就辉煌人生 ,咱们就不说了。今天只谈李斯硕鼠人生观最终的失败。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当时随行的成员有幼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秦始皇病重时曾赐书公子扶苏,让他去咸阳主持葬礼。死后,李斯却秘不发丧,理由是没有真正的太子了。后来又听信赵高的建议,诈称秦始皇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赵高之所以敢来劝说李斯要立胡亥为太子,就是因为他看出来,李斯要通过立太子这件事来谋取更大的利益。为什么呢?首先,扶苏是长子,皇位第一顺序继承者。秦始皇病重时又有诏书给扶苏,其实就是想让扶苏继承皇位。可是李斯却以没有真正的太子为理由,而秘不发丧。其次,李斯平时应该和扶苏的关系不是太好,怕扶苏当了皇帝,蒙恬就会取代他做丞相。说到底就是贪恋权势。


鼠性成就了李斯,最终也毁灭了李斯。硕鼠本性贪婪,不知满足。李斯当时同意立胡亥为太子,是因为胡亥年轻好控制,虽然亲近赵高。估计当时李斯贵为丞相,也没把赵高这个太监放在眼里。可能还幻想成为秦国的下一个吕不韦呢。

贪婪的本性让人迷失。在赵高当权时,李斯如果急流勇退,学一学蔡泽、王翦,可能还有机会保住性命。可是这时的李斯就如仓中鼠一般,人来了都不理睬,最后只能与其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李斯从厕中瘦鼠转变成为仓中硕鼠。肯定有他努力向上的一面,但是仓中硕鼠,下场也是注定的。


烟雾缭绕的指尖


李斯的老鼠哲学实际上就是他对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种反思,在他看来,人首先无论能力如何,首先要找到往上爬的机会和一个优越的环境。有的人就像厕所里面的老鼠,一辈子待在肮脏的环境之中吃着肮脏的东西,而有的人就像仓鼠,人没吃着之前它们已经挑着好的吃了个饱,富足且无忧无虑。

在李斯尚在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一名仓库管理员,这个职位算是一个公务员,比起贫民来说已经不愁温饱了,但是在整个官僚体系上来看,他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下等小吏。李斯常年做着这样的工作,尚且可以养家糊口,闲适安稳,本也是比较知足的。这就有点像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舒适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但李斯毕竟不是一般人,他心中还有着超乎常人的胸襟和抱负,而他摆脱舒适区的勇气,竟然是被一群老鼠所唤醒的。

一天,李斯像平常一般上班,他路过厕所的时候,注意到厕所里面的老鼠吓得四窜而去。李斯心想,这般整天生活在肮脏环境之下吃着肮脏食物的老鼠,整天提心吊胆防着人,狗一叫都吓得直窜,果然是最下等的生物。

后来,他像往常一般走进了仓库,发现仓库里面的老鼠正在大口吃着粮食,看到人来了也不像厕所里的老鼠那般胆小,听见狗叫也像没事儿一样。李斯感慨,同为鼠类,粮仓之中的老鼠住在干净干燥的大房子里面,遮风挡雨,每天有吃不完的粮食。

厕所里面的老鼠难道就注定过那样的生活吗?只是它们从没有看过粮仓之中老鼠的快活日子,以为老鼠生来就应该像它们一般,整日在厕所里面浑浑噩噩。李斯从两群老鼠身上总结了人生哲学,一个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首先不是取决于你的能力,而是在于你出于的环境。如果你生在恶劣的环境之中,又没有进取之心的话,在他人看来,不过就是肮脏的厕鼠罢了。

醍醐灌顶的李斯立刻辞去了仓管员的工作,说走就走,拜访了荀子,成为了荀子的得意门生。被一群老鼠刺激的李斯最后成为了千古一相,虽然他的结局也很悲惨,但是他的老鼠哲学还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从古到今,长久出于卑贱地位的人,都习惯用“无为安稳”来慰藉自己,他们厌弃社会、讥讽富贵、厌恶权势,其实大部分只是太过无能罢了。能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绝非是安于现状的人,能在青史上留名的大人物,没有绝对的隐者。


木剑温不胜


一个人想要改变命运有的时候很难,而有的时候却很容易,往往一个顿悟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李斯靠的就是顿悟,而这个顿悟的起源就是一只小老鼠,不,是两只。


一只老鼠

李斯二十多岁时很平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天底下最普通的公务员,每天都过着极其相似的生活,但是这一天却不同,因为李斯看见了一只老鼠,或者说一只老鼠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一天李斯如往常一样刚刚睡醒,来到单位,如往常的习惯一样,先去上个厕所吧,于是迷迷糊糊的来到了茅厕,而这一下子李斯就清醒了,原来是李斯看到一只老鼠在啃食着粪便,见有人来苍茫逃窜,李斯晓有兴致的想到,这个老鼠真可怜,需要啃食令人作呕的粪便也就罢了,还要担心受怕,胆小如鼠。


另一只老鼠

李斯上完厕所后,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一个粮仓里,李斯眼前一亮,原来是李斯又看到了一只老鼠,这只老鼠油光发亮,身体肥硕,更主要的是他在慢悠悠的吃着五谷杂粮,见到有人前来便慢悠悠的离开了,丝毫没有害怕的情绪,反而有些不开心不耐烦,似乎在说你烦不烦啊,总打扰我,这与刚才遇到的那只又脏又臭,又黑又瘦,又胆小又怕事的老鼠简直拍若两鼠。

两只老鼠惹的“祸”

这两只一前一后的老鼠顿时引发了李斯无限的瞎想,也引起了李斯的惆怅,李斯认为,这人不就和老鼠一样吗!有的人就如同粮仓里的老鼠衣食无忧,生活条件极好,因为有本钱,遇事不慌张,行为陈驰有度。而有的人则如同厕所里的老鼠,吃的最差的最臭的,甚至是别人不要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就这样还怕自己吃不到,得时刻的保持警惕,害怕自己丢掉饭碗,甚至被人一言不合给打死。而李斯自己就是这种厕所里的老鼠,所以李斯此时很惆怅,很懊恼,心里有团压制不住的怒火。


老鼠引发的人生启示

这两只老鼠不仅仅是引发了李斯的惆怅与怒火,也使李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因此给了李斯一个难得的顿悟。

一、自己要什么

这是李斯第一个顿悟,李斯现在的生活就如同厕所里的那只老鼠一样,卑微、可怜、令人作呕,但是这不是李斯想要的,李斯想了很久,痛定思痛,自己一定要成为粮草里的老鼠,获得优良的生活环境,过着令他人仰望的生活,而不是被他人可怜、厌恶以及瞧不起。


二、不同的环境决定不同的命运

李斯又想到,一个人能有什么样的作为,跟其所属的环境息息相关,普通老鼠一样,在厕所中生活与在粮草之中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倘若一直在厕所里,即便是自己在努力,自己还是臭的,还是肮脏的。所以李斯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换环境,从厕所里走向粮仓。

李斯辞职求学

李斯通过老鼠给自己的启示,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了环境的重要性,便立即采取措施,想要改变环境,不再去做着辛勤的工作,而是去给自己镀金,学习知识,丰富自己,因此李斯放弃了原有的一切辞职了,来到儒学大家荀子的学堂里求学,在这里苦学七年,终于学有所成,之后投身政坛,开启了自己开挂的人生,成为了秦国的关键人物,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国丞相,因此李斯的顿悟使自己受益终生,两只老鼠改变了李斯的命运。



一个人的成功真的需要一场顿悟,但是光光有顿悟还不够,还要有做出改变的决心,不然以现在铺天盖地的心灵鸡汤,岂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所以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很多人都有方向,只不过是都死在了通向终点的路上。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李斯这个人比较典型,典型在哪里呢❔

他是春秋战国时期奔走于各列国的说客之一,说客,说白了就是靠嘴皮子挣饭吃❕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

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

由鼠及人,李斯不🈲想到了他自己❕

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的顿悟🈚非就是你个人所处于的一个平台和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了舞台就🉑以施展才华,就🉑以像仓中的老鼠一样,为所欲为、荣华富贵❕

同样是老鼠,只因为舞台与环境的不同,居然🈶如此大的反差,它彻底颠覆了李斯的人生欢❕

这就是所谓的环境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影响❕

老鼠哲学让我们不🉐不相信一个道理:实力为上,只🈶努力改变,完全可以成为仓中老鼠❕

这就是李斯老鼠哲学积极向上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