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课程明明一年多就可以学完了,要花四年的时间呢?

李蔷蔷


提这个问题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吧?或者你说的是函授大学吧!把学费交齐了,每门课程给你一张试卷照着答案抄,每天抄两门,三个星期就可以毕业,拿毕业证书走人!根本不用一年。

正规大学,要求严格的话,四年都不一定毕业!只是现在老师事多,不愿意再教学上耗费精力,学生考得差不多就让及格了!你还以为是你聪明啊?把你得瑟的不知自己有多少斤两了!!!


西南散修


我是学理工科,深知大学内容很不好学,就算学了四年,成绩优异,但是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问题多多。



当然,我们所学的有些文科内容是非常轻松的,就像上体育课一样。比如历史,学了也是半开卷考试。考题早就知道,考试就是誊写答案就行了,分数看老师给吧。

如果只是看大学的考试成绩,我想“大学课程明明一年多就可以学完了”这样的结论并无问题。

但是呢,大学不同于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半个社会,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我们的班长是东北的,口才很好,却挂科一片!我们的学习委员在女生当中成绩很一般。还有入当的,不再是学习最好的,而是根据大家的投票而来的。



再说,学会不等于学好,学透。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学会,但不能学好,不能学透。凡事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急不来的。大学四年算比较少的了,学医的要五年,还要继续深造。

其实,小学、中学也是这样的道理。明明小学3年就可以全部学完了,明明初中、高中3年也可以学完了,为啥还需要翻倍的时间。本质就在于学会不等于学透,要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很难继续前行的!

总之,了解大学的那些课程内容就会明白学好它,四年时间不算多。要是抱着混个学历的心态,那么一年多足以。


我是这样想的,大家觉得呢?欢迎交流评论。


徽乡小居


大学四年的课程,一年多就可以学完,像你这样的天才,全国没有几个。不少学生四年都学不完,只是勉强拿个毕业证。

很多大学弹性学制,三年毕业,我教过一个学霸,本科三年毕业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

一年多学完了,看其他书吧,有学不完的知识。


只留清气满人间


为什么大学课程明明一年多可以学完,要花四年时间呢?

作为大学老师,课程问题是我研究的领域之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许能对你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有一些帮助。

我不知道,你是从谁的嘴里听说大四四年课程可以一年学完,还是自己主观推测的。能够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不是思想偏激,就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这个问题之所以非常不靠谱,我来给你分析原因:

第一、大学课程门数多,时间短学不完。

四年大学课程的总门数多,一般50-60门课。折合成总课时数,一般在2000-3000。例如,浙江大学某专业总学时为2800课时,沈阳师范大学某专业总学时为3300学时。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小学6年总课时为4964学时,初中3年总课时为3074学时。

以大学四年总课时2500计算,小学,初中,大学平均每年课时数为827、1024、625。从数量来说,每年学习负担差异并不明显。但大学课程难度远高于中小学,所以不能安排过多学时数。

即便是比较辛苦的初中高中,平均每年学时数也就1000多一点。如果你想一年多学完2000-3000学时,恐怕每天24小时不睡觉,也完不成。

真不知道你上的什么大学?那所大学课程设置很少吗?

第二、大学课程在编排上,是根据学生能力增长水平设置的,能力不够,根本学不会。

大学课程在设置上,一般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顺序安排。公共课,如英语、体育、计算机、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必备课程。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有前后衔接关系,如果专业基础课学不好,很难学好专业课。

作为资深的大学老师,我对学生能力水平提高深有体会。同样一门课程,大一学生掌握程度较差,而大二以后,随着水平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如果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对力学、电路等基础课掌握不好,大三专业课学习很难进行。

而你在大一能力水平不高情况下,想学习大三大四课程,根本学不会,上课都听不懂。水平没有提高那个阶段。大学课程的知识序列与学生能力成长的顺序是对应的。

第三、实践环节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不算教学内容。

中小学阶段教学任务主要是给学生打好文化基础,而大学阶段要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所以,在安排理论课的同时,有大量实践课程,包括见习、实验、实习。有的学校甚至把四年课程压缩成三年,最后一年安排成实习。

实习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认为它不是课程,而把它排除在课程之外。

总之,如果你认为大学课程一年可以学完,可能你遇到了假大学,或者你根本不了解大学,道听途说就发表议论。

给你讲了这么多,希望能改变你的认识。


陶远明


大学四年的课程一年多就可以学完了?

题主你说的是你吗?难道你是学霸级别的人物?

我认为大学四年的课程,一般的人一年是学不完的,当然部分天才级别的人例外。

01

我们先看看大学课程的设置。

大学一般采用学分制,即每门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学分,大学要想顺利毕业,那么必须达到相应专业所要求的学分下线才可以。


而很多专业所要求的学分在一年之类肯定是学不完的,大学的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而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同样分为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

必修课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讲,高数、毛概、外语都会是每个学生的必修公共课,这些课程每个学生都得去学而且都得学好。

到了高年级,面临的就是专业课的学习,必修专业课是区别不同专业最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必修专业课的学习往往要求较高,它要求学生学精、学深,因为将来毕业生得指望靠它来吃饭。

选修课

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课,它是用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学生兴趣的,一般也会有学分要求,只有修满学分才能毕业,选修课的要求和必修课相比要求要低很多。

实习课


大学还有一种课程就是实习课,大概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实习课的目的就是巩固书本知识,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

不同专业实习课的时间要求不一样,一般学医的实习时间较长,在实习课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所以这门功课尤其重要。

02

大学课程难度较大,短期很难学好。

大学课程不但数量多,而且很多课程难度较大。比如理工科的很多课程,不是你简单的看看书就能够弄懂的,你需要去查阅很多资料来辅助学习。


再比如学医专业的,课程就更多了,而且难度比较大,四年学不完,所以很多学校把课程安排在了五年。

03

大学不仅仅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

我们常说,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很多非专业的知识。


比如交际能力,比如口才的锻炼,比如为人处世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也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写在后面的话:

由于大学课程比较多、难度较大、所涉及的面较广,短期内肯定是学不完的、学不好的,那种认为大学的四年课程在一年就能够学好、学完的说法是错的。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有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仅仅只有课本知识的学习。

我是“地理视角看教育”,分享知识、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地理视角看教育


大学里面有些专业课程排列的确是比较松散的,有时候一天只有一两节课,有时候一整天没有课,但是有时候一天的课程都是满的。如果像高中时候排列课程,比如上午、下午都有课程的话,理论上说的确是能够在一两年内把所有的大学课程排列完的,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

难学

大学里面的一些专业的专业课还是比较难学的,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专业课。举个例子,有个专业叫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这是个理学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就是学一些基础的高等数学内容,有些课程学起来是相当难的,甚至被称作“天书”;数学专业的课程的书本是一种很难理解的存在,高中数学课本多看几遍还能懂,但是数学专业的课本即使是多看几遍也不一定能“参透”;这些可能需要学生领悟力很强,上课认真听课,课余时间还要经常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才有可能把专业课学好;如果这个专业课程排列的很满的话,学生们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而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有些专业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要去实验室里面做实验,比如医学、电学、物理学、化学、兽医学等专业;有些特殊的专业还得去实验基地做一些项目、实验,比如农学、林学、畜牧学等专业。因为有了这些实验课的存在,所以一年时间根本不够用。

教师不够用

大学里面一个学院某门课程的老师可能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就有一个老师要跨年级代课的情况,另外这些老师们可能还要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实验,基于这样的现实,学院里面根本就没有条件让一个老师只带一个年级两三个班级的课程,所以只能是根据具体课程让每个班级的课程错开,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专业的课程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教室

大学里面的专业、班级数量比较多,可能也并不能保证这么高密度的课程有足够的教室可以使用。可能也正是因为教室不够使用,所以大学里面很少有一个班级一个教室的情况,基本上是根据具体的课程去不同的教室上课。


饕餮视听


其实这个问题与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区别有点类似。本来两年就能毕业为何又要读四年呢?大专那么容易考为何大家要削尖脑袋往本科里钻呢?

去除人们对学历等级的评定,专科生适合技术性强、实操型工种,本科生适合有技能提升、有创造性劳动的工种。

比如学开挖掘机去技校就可以了;学修挖掘机上专科就成;如果要改进挖掘机技术,那怎么的也需要上个本科;到了研究生层次,就可以发明挖掘机技术专利,甚至设计新一代挖掘机了。


再来说说四年制本科的课程体系。一般的本科专业都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种类型。

教育部对于公共基础课是有统一规定的,不能低于一定的学分,所以大一的很多时间都花在公共基础课上了。专业基础课大一有少量,大二到大三是集中学习大量专业课的时间,加上一些自选课。到了大四,主要是专业实践教学与实习,其中实习就可能占了一个学期,加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这些,还要找工作考研留学之类的,大部分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所以你说一年把四年课程学完,那是一种理想。古人拜师学艺还得好几个年头呢,为什么不叫师傅花个一年半载的把所有绝活儿一股脑地传授出来呢?问题是,你学个一年半载能混饭吃吗?


聪明泉


一年就可以学完?你是专科的吗?工科的一个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就耗你一学期。随便一本书都是400页以上,一个PPT 750页。光看就够得你看,之所以你觉得你学完了,因为你考的范围少,学的浅,一些选修课程10个章节很多学校只考3个章节就完了。





无情最难书


大学课程不可能一年学完。普通本科一般160-180个学分,不算实习实验,大约2400节课。

一个星期5天上课时间,一天最多8节课,这样一周40节课,一个学期有4个月,总共能上40*4*4=640节课。

按这样计算的话,2400节课还得需要2400/640=3.75,也就是需要接近4个学期,两年的时间才能上完。这还不算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学里一天不可能上满8节课,通常一周安排25-30节课,这样算下来,大学的课程至少要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学完。

大四专业课不会太多,一般是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时间。

不知道你说的大学课程要一年上完是怎么算的,就算非常聪明的学生,提前选修课程的话,最快也得3年才能毕业。


小马老师说


大学课程明明一年多就可以学完,为什么要花4年的时间呢?

你明明在说瞎话,提问之前为什么不调研一下呢?人文社科类的我不知道,但是理工类的专业一年的时间肯定是学不完的。不吃,不喝,不睡也学不完!

理工类的专业,一学期要学8~12门课,每门课的学分都在2~6分之间,一个学分大约是24个学时,你算一下,要上这么多的课,基本上是周一到周五全天都有课。而且有些课还非常难,比如像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挂科。


等到大二大三的时候还有许多专业课,每一本都特别厚,我不说让你学会记住,就是每本书你从头到尾翻一遍,都需要不少时间。你说的这话让学医的同学听见估计都能气吐血。大学四年学的书都比人还重了,这么重的书,你跟我说一年就可以学完,那你一定是在胡说八道。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学会学懂,还要会应用。我是工科的学生,我刚才又去看了我的大学成绩单,大学4年我一共学了75门课程,还不包括各种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假设我们一周学一门课程。365天全年无休,学完也需要1.5年。



所以大学4年不是凭空定的,每一年每一学期都有对应的任务,既然规定大学4年,一定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