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景不在遠,樂貴自然”?

大齡好奇寶寶


我喜歡靜靜的夜

欣賞浩繁的夜空時

靜靜品味夜的靜逸

讓一顆心

褪去白日的浮躁

品一盞香茗

讀一首小詩

心中哼著自己喜歡的曲調

不知不覺

沉醉夜的浩渺

我喜歡寫詩

在文字的瀚海里泛舟

耕耘一份心情

收穫一分感懷

在唐風宋雨中

展開我的雙翅

放飛我的夢

放飛我的思緒

不想成就那詩壇傳說

只想抒發一許思緒

我喜歡幽雅唯美的音樂

在跳動的音符裡

聆聽天籟的悅耳

隨著律動

放鬆身心

讓自己沉醉在優美的節拍中





青青子衿一清兒


這是菜根譚的經典名句:《樂貴真趣,景不在遠》

得趣不在多,盆景與石間煙雨霞光要有一定滿足,會景不在遠,蓬窗山間木屋下風月自然。

真正的生活樂趣並不在多,只要有一個小小的夢想與願望,多看一下山川之美就已經齊全,領悟大自然的景色不必運求,只要在木屋下靜靜地坐下看,讓清風秀麗明亮的月光照人就足以享受。

使人心胸自然覺得曠遠遼闊。

有一位雲門和尚對弟子說:"我把這禪杖化成龍,把天地都吞沒了。山河大地從何而得呢?所謂禪杖化成龍,是指有限歸於無限,個體統一於全體。有限一旦歸於無限,無限的整體反而通過有限的個體展現在我們眼前。所以我們在山河大地中存有山河山川.,就是和尚說的龍,龍就會消隱。龍與天地是如一不二的,對我們來說,首先要化成龍!變成龍


路路暢通AAA


旅行看景,重在調節心情。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景不在遠。

現如今柞水的牛背梁、寧陝的九龍潭等景點,距西安、咸陽也不遠,卻位於秦嶺深山腹地,炎夏時節尤其涼爽宜人,林密草茂景美,"清泉石上流,陽光松間照",置身其間,天人合一,樂而忘返。


天高雲淡20114


好的風景其一是新鮮的,其二是自然的。不在於遠近,在於能吸引人眼球,令人心生愉悅。昨天剛剛寫了一篇小遊記,描述的是在蘭州近郊15公里的黃河小峽閒遊的事,而且是冬天。結果這裡清澈的黃河水,河岸遍佈的怪石,奇特的地貌吸引了我,讓人看到了世界的珍藏和一生未曾遇到過的神奇風光。大冷天轉了一天都樂不思返。這才是真正的忘我神遊!頭條有我專號“老魏的新視界”可讀遊記,看視頻。











老魏的新視界


“景不在遠,樂貴自然”,意思是我們去旅遊不一定非要去行萬里路,只要心中有風景,只要能夠融入大自然之中,時時處處都會有好的風景。

俗話說:“讀五車書,悟世間真理;行萬里路,看天下風光”。

旅遊是人的天性,通過旅途,會有新鮮的感受,有神奇的發現,會對一個人的人生有所啟迪。

旅遊可以讓人心曠神怡,脫離塵俗,生活改觀,進入一種全新的狀態。

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只要留心,處處皆風景。

只要我們心中有風景,才會看到人生的好風景。

無論我們身處農村,還是城市;無論在遙遠的山間小道,還是在巍峨的高山,只要留心,身邊到處都有好風景。

美麗的小松鼠是風景,一聲輕輕的問候聲也是風景。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不必刻意去追求風景,其實,春天的花香,夏天的風涼,秋天的稻黃,冬天的飛雪,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風景。

生活不缺乏美好,世間萬物都可能成為風景,但需要去發現,去欣賞。

只要適當駐足,留心欣賞,生活到處都有詩,人生處處皆風景。


聆聽鳥語


為什麼說:“景不在遠,樂貴自然”?

遊山玩水賞景色,歷來是最恰意的事情。在賞玩的過程中,領略優美的自然風光,得到意趣。從而!賞心悅目,陶冶性情,解除疲勞,放鬆心情。

在把心情徹底放鬆的前提下!心裡才可以徹底地得到淨化。淨化的心靈,就會脫離塵世的種種雜念,思境達到無我的層次,形成與天地融合貫通:我即自然,自然即我。得到:天人合一,超然物外的境界,享受思想制高層次的意趣。這個!思想最高層次的意趣享受,來自於:“自然美景根本的一種真”。

自然美景的真!比如:(真)實際的山,水,鳥,獸,樹木,田野等等的真實奉獻。山!奉獻:山景,木材,藥材,牧草,森林製氧……。水的奉獻:上善若水,德能之浩大,無須贅述,諸如:鳥獸,樹木,田野等等都奉獻的是一種真。

上述的自然的真!體現了什麼?

自然真!就是真實。真實!就是現實。現實!就是實實在在的奉獻。奉獻的意義!體現的是:至高無上的“善”。最終!由“善”體現了:自然的真實,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無限美'。

這個/無限的美是如何體會到的?

比如:欣賞自然高山遠景,是自然高遠的情趣,可以放飛思想,盡情想象,幻想,幢景(未來)遠景。雖然遠景飄渺,但是亦具高遠思想意義,重要的是!比較:“樂貴自然,畢竟不同”。是體會不到自然無限美的真實意趣的。

若想體會自然無限美的意趣,須:切實置身於山川樹林空地。仰臥於草坪,旁有小溪流水,四周有清風徐動,樹葉輕響,山鳥脆鳴,水流潺潺有聲。仰望著藍天渡雲,意浸於自然的美景。少許時間,將心靈沉淨,濾去世間煩惱,自然實現:“與天地萬物融合貫通”,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體現貴(貴:價值達到極限)的,自然真實的,切身經歷的自然美”。

通過一番,切身享受“貴”的妙意帶來的,對自然美的真實意義,就自然理解了:“樂貴自然”的意趣。


A小雅29


趣不在多,點滴足矣:景不在遠,悠然自得。真正的生活樂趣,發自內心,不在外物,一本書,即美景,一句話,有意境,心中有景,何必千里,心中有海,何必遠渡。

心胸開闊,自然不會糾結,所處枯井之天地。真景不在外,在於內心。“樂貴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遠”,古往今來,詩中有。陶淵明:”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最真意,欲辨已忘言”。更多分享,請關注頭條號2090未來已來



2090未來已來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具有真正生活樂趣的休閒活動不在多,只要有一個小小池塘和幾塊奇巖怪石,山川景色已經齊全:領悟大自然景色不必遠求,只要在竹屋茅窗下靜坐讓清風指面明月照人,心胸自然覺得曠遠遼闊。

所謂“樂貴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遠”,可從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和《飲酒》詩中體會出其中真趣:“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陰後簷,桃李羅堂前:曖噯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最真意,欲辨已忘言”。


廣州痴情粽


“景不在遠,貴在自然”這說的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景不在遠”是說,美好的東西其實離我們並不遠。“貴在自然”是說,怎樣看到那美好的景色,關鍵要有平和的心態,要懂得順其自然。所以,人生很多事情不能貪婪,不能一直抱怨,這樣你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只有從容,積極向上,順其自然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這句話講的就是一個人生態度。


米小圈教育社區


具有真正樂趣的事物不在於多麼的複雜、絢麗。有時候恰恰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池塘和幾塊奇巖怪石。領悟自然的景色沒必要非得跋山涉水。有時候恰恰只需要在竹屋茅窗下做臨清風。

事物的好壞美醜,往往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觀察者的心,重點是賞析的人是否能夠心領神會。精神的富有,往往超過物質的享受。高雅的情調,並不決定於財富的多少,所以享有生活情趣的人,一草一木也是情。沒有生活情趣的人,即便讓他處在名山大川他也體悟不到自然的美。

寫到這裡突然想到有些出外旅遊的人,除了打個卡、拍個照,貌似什麼也沒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