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紙上練字為什麼不流暢,拉不動筆,請問書法家有什麼技巧?

國椦


我們在宣紙上寫字的時候,一定要以穩為主。

把握行筆的速度和提按力度。

配合比較容易解決,因為初學的時候就能做到,那麼以後稍加練習也是可以做到的。

這二點需要自己本身的觸覺去把控,是一種簡單技術,並不玄妙。

我能做的也不多,只能把原理解釋清楚,至於練習還需要自己去嘗試一下。

其實的問題關鍵就兩句話,把墨調的適用於紙,把總比感覺調整的適用於紙。

剩下的就是大膽的嘗試和練習了。


中國書畫文化


在宣紙上練字會有“拖不動、澀、不流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一般情況下有三種原因:

  1. 紙是偏生的,或者乾脆就是生宣紙。
  2. 墨太濃,膠性重。
  3. 書寫者個人技法掌握不完備,導致墨不入紙。
下面以就我個人的經驗談一談這些問題。


我第一次使用宣紙練字時也有這樣的狀況

2010年我參加書法高考。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篆書學習以後(用毛邊紙練習),要進入考試的模擬,使用的是四尺三開的半生熟宣紙,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宣紙。



“ 逆鋒——行筆——收筆”,一系列動作寫下來,我發現宣紙上只留下來一段墨痕,明明裹鋒行進,紙上除了起筆留下一坨黑,行筆過程卻不見墨跡。

我發現墨居然寫不到紙上?

我不服,於是把筆壓下去寫,終於寫上去了,但是當我把“皇”字寫完,發現整個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漲開了,整個字洇了一大片。



我覺得是墨汁太淡,於是兌了非常濃的一種墨汁,結果就像用膠寫字一樣,粘在紙上,寫出了的字非常燥,拖不動。

當然,實際上我後來清楚了這是我個人能力的問題,習慣了在不洇墨的毛邊紙上寫字,偏生的宣紙根本就不會用。

當然,不是隻有我有這個問題,其他的同學也遇到了同樣的囧事。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點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對筆墨的駕馭能力不夠高明。

因為當時是集訓,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特殊方法的訓練,把線條以及結構抓的比較準確,但是對筆墨的駕馭能力實際上來不及培養,所以,面對沒有使用過的工具,不能適應。

當時老師給示範的時候,用的同樣的紙,老師寫的字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事後老師給出的解決方法是:

1把鋒藏深2筆扎到紙裡3推著筆寫,不要滑過去

其實最關鍵的是2和3。

所謂的筆扎到紙裡,說的是筆鋒在紙上要有一個力釘住紙面。

而推著筆寫,不要滑則是因為,在毛筆行進中,如果不去朝著筆畫行進方向頂著,則毛筆浮在紙面上,紙如果光潔,還可以留下墨跡,如果說紙本身有滲化效果,則因為力量不夠,墨注入不到紙中,會出現寫不上去的效果。

但是,如果力量太大,又容易吸墨太多,寫的字洇開,所以這個“剛剛好”非常難把握,這是對書寫者能力的考量。

第二點原因是紙太生,吸水太強

宣紙的紙性有三種:“生宣”“熟宣”“半生半熟”,熟宣一般不會洇,而生宣和半生熟則有的考量。



有的生宣吸水性特別強,一滴水滴上去,大半張紙都溼了,這樣的紙,就算書聖在世怕是也不會使用,如果您不湊巧,用到這種紙,那不是您的問題,絕對是紙的問題,換紙就能解決。

還有就是半生熟的宣紙,半生熟宣紙性質並不穩定,有些偏生,有些偏熟,偏生的有可能因為放的太久,紙性發生了改變,比生宣還生宣,把它當一般半生熟紙來用的話,自然會寫不動了。

第三點原因是墨汁的原因了

市面上有幾種種墨汁是書法家創作的時候常用的。

一種是宿墨,另一種是超濃墨汁。

宿墨水墨分離,寫在宣紙上自然吸乾筆內的水分,肯定是寫不動的。

超濃墨汁則是水分含量小於膠含量,它的用途是用來調節其他墨汁的水分的,如果用它寫字同樣會有這樣的問題。


所以,綜上原因。

實際上解決這個問題,有三個方面:

  1. 提高個人技法水平
  2. 使用偏熟宣紙練習
  3. 用流暢的墨汁寫字
我是未濤,專注於書法問答,關注我,一起探討書法相關問題。


王舸


針對題主所問,先來分析其原因,再提出改進措施,最後說說書法家的技巧:

一、宣紙上練字為什麼不流暢,拉不動筆的原因

1、市面上的墨汁,一般都比較濃稠,在書寫之前,一般都要蘸水。不蘸水則會將毛筆鋒穎膠住,寫不開、拉不動,更寫不流暢。

2、宣紙,特別是生宣,表面都比普通的白紙要粗糙,這也就增加了書寫的艱澀性。

3、宣紙,特別是生宣的吸水性能非常強,當我們用原漿墨汁書寫的時候,宣紙很容易將墨汁中的水分吸收,所以會變得更加寫不流暢。

二、改進措施

1、措施一:墨汁蘸水加以調和,在廢宣紙上先試筆,待筆墨流暢了再正式書寫;

2、措施二:改用熟宣或毛邊紙練習,熟宣和毛邊紙對於初學者更加容易掌握,寫起來更加流暢;

3、注意事項:蘸水最好蘸純淨水,若是自來水,因為帶有微生物和細菌,容易造成墨汁腐敗發臭。

三、書法家的技巧

寫毛筆字不能太艱澀,又不能太油滑,書法家的技巧,正是巧妙地利用毛筆、宣紙、墨汁、水這幾者之間的矛盾關係,巧妙地創造出具有豐富藝術性的書法作品出來:


1、利用毛筆與宣紙的摩擦阻力,寫出書法線條的質感,顯示出力道;

2、利用濃墨與宣紙的關係,寫出飛白等各種線條效果;

3、利用墨汁與蘸水的關係,寫出濃墨、溼墨、淡墨、幹墨、漲墨等豐富的墨色變化;

4、書法家善於用不同的筆墨表現不同的風格,比如用凝重、艱澀的筆墨變現金石書法的厚重,用輕快、流暢的筆墨表現行草書的歡快與性情。

學習書法,就要從這個細微之處去發現別人的技巧,自己加以利用。

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這個問題我很清楚,之所以在宣紙上不流暢,原因有三點:

1、正確使用宣紙的正反面

宣紙的正反面澀滑程度區別很大,如果你選擇較澀的那一面,當然會覺得不流暢,拉不動筆,就算是拉得動,也是枯筆連連,而枯筆對於一般人來說很難駕馭得了,會顯得一團亂麻,不可收拾。宣紙的另一面就會大相徑庭,順滑多了。

2、墨汁沒有調好濃淡

目前我們在市面上賣的墨汁大部分都要配水使用,有的墨汁明明寫的清清楚楚:可直接使用,無需兌水。但實際上不兌水還是拉不開,特別是寫草書,更是不行,寫上一個字就僵住了。我的經驗是七分墨汁加三分水,可以實現墨色依然濃黑,書寫開合自如,而且不會出現嚴重洇墨。

3、羊毫筆書寫不如狼毫筆流暢

對於初學者來說,建議使用狼毫筆,彈性較好,力度跟得上,也就不會拉不動。羊毫筆不如狼毫筆流暢,筆畫肥厚,容易出現洇墨,人們說的墨豬與這個有關係。

如果題主注意以上三點,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最後還有一點有助於書寫流暢,那就是您對於書寫內容必須爛熟於心,不能一手拿手機,一手拿著毛筆,這樣沒辦法流暢。順祝題主愉快!隨文附上我的近期書法作品,請大家不吝指教。


永書101


剛練書法的人,在宣紙上拉不動筆是一個常見現象,這與筆法的運用、筆、墨、紙均有關係。

書法其實是人與書寫工具協調配合的過程,拉不動筆的原因,前面的人圍繞筆法、墨、紙說了很多,各個方面基本上都說到了,而筆的原因前面也有提及,但說的不全,本文主要補充一下毛筆的問題。

1、書寫之前,毛筆未用清水浸透。

很多人寫字時喜歡拿起乾透的毛筆,蘸墨就寫,其實這是錯誤的。

乾透的筆一定先要在清水中浸透,擠幹水分後再蘸墨,少了這個步驟,筆中的空氣使墨不能充分濡透,蘸墨不飽滿,書寫時肯定拉不開筆。

2、以小筆寫大字。

古人寫字,講究“筆用三分”,意即用筆用到腰部即可。而用小筆寫大字,用筆必然用至根部,難免拉不開筆。



有人總喜歡拿“善書者不擇筆”來說事,其實根據書體、字的大小等來選擇合適的筆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寧可大筆寫小字,不可小筆寫大字。

一般而言,以常見的5公分左右的字為例,應選用出鋒3---4公分的毛筆。


順便提一句,前面的人提到墨的原因時,都在強調調墨,其實寫字相對熟練後,可用一個容器盛墨,一個容器盛水,先蘸墨後蘸水,或先蘸水後蘸墨,這樣書寫墨色變化更豐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一些搞書法的人,有個不太成熟的習慣看法,就是從用紙上大致能看出學書的程度:”初學報紙,專業毛邊,老手用生宣“。雖然很不全面,但也能說明用紙也是有難易程度的區別。如果說在宣紙上寫得不流暢,這種情況很正常,剛開始用宣紙都是這感覺,它確實和普通紙兩種感覺,開始有兩種常見現象,一是用墨時重時輕不由自己把握不當,再就是運筆阻力較大。甚至初次用宣紙,大都這樣想,好好的紙不用,為啥要用這又洇墨,又難以運筆的紙,任何東西能流傳下來,就肯定有他的道理。

與此相反,用了一段時間宣紙之後,那些新手成長為老司機們後,大都不想再用毛邊和其他紙了,覺得這些紙太光滑,太流利了。用宣紙上癮來勁了,他們就是覺得只有宣紙才能找得那種”錐畫沙“”折股釵“”屋漏痕“的感覺,就是要上面說的不流暢的澀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寫字的筆力,功力就顯現出來了,宣紙能練筆力,一點不假。

其次,不流利和紙的特性也有關係,紙沒有好之壞紙,關鍵要看適用性,宣紙有生熟,厚薄,硬度,粗糙度,不同的風格要用不同的紙。臨寫唐宋名家手札楷帖,最好不要用生宣,臨摹明清名畫,絕對不能用生宣;反過來,水墨縱橫的草書,大寫意,用熟宣就很難表達,洇墨效果出不來。因此 這裡強調一下,還有一種半生半熟宣紙。開始為了順手,過渡自然,購紙時就說要選半生半熟的宣紙,這種紙感,寫起來既不太洇墨,也接近於毛邊的書寫感,寫起來比較流利。


再其次,與筆墨有關係。古人有:“若書虛紙,用硬筆,若書強紙,用弱筆,要使紙與筆墨有相宜之性,始可為書”就是說普通我們用的報紙,毛邊類紙質較硬,就用柔軟的筆,而象宣紙較軟較澀的紙,就要用硬挺的毛筆寫,才能流順。

墨汁的話,兌一些水,寫起來就流暢了。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但不能多,多了就會墨淡和洇紙,這裡排除有些書家有意達到行草洇紙感那種。



其它的小的因素也有,比如和字體有關係。 篆書,正楷,因為這兩種書體的運筆,要求一筆一劃,所以速度較勻,不能急速寫成,筆墨容易入宣紙,這時就可以控筆,用上力,就感覺流暢一點;如果是行草書,在快速運行中,由於宣紙的澀度比一般毛邊或報紙類大得多,筆墨入紙有一個過程,寫的過程中就明顯感到阻力較大,就上面說的拉不動筆了。


張勁逸


初學者大都用毛邊紙練習書寫,無論什麼書體,好像都能隨心所欲,恣意縱橫,暢快揮灑,但在宣紙上練字不是洇墨就是落筆就枯,沒有流暢感,讓人難免心生煩惱!其實仔細分析,不外乎四大原因:

一、書體和用紙不匹配:

宣紙根據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生宣就是普通生產的宣紙,沒經過其他加工和處理,由於原料青檀韌皮纖維細胞壁上有大量“皺紋”,可以容留一些小微粒的存在,有助於吸附墨液,因此用生宣寫字會發生洇化現象,也因其特點,常用於寫意畫或行草書,不利於中楷尤其是小楷書的書寫。在生宣紙上刷一層礬水進行處理,使其失去洇化和明顯吸水性能,生宣就變為熟宣,特別適合楷書、隸書、篆書及工筆畫類。

二、墨的調和不當也會影響書寫流暢度

初學者一般都使用現成調好的墨汁,很少人現研墨書寫、練習,因此對水與墨的調和缺乏經驗。墨太稀,水過量,則書寫中易洇成墨團(即便熟宣),墨太稠,拉不開,行筆易產生枯澀、破筆。建議書寫時,先用一塊廢紙試試墨,水多加墨、墨稠兌水;隨著書寫經驗豐富,要養成用墨和用水的習慣,即在書寫的墨汁旁放置加水的筆洗或其他容器,根據需要蘸水蘸墨,隨時調節濃淡,寫出暢快和精彩!

三、選筆不當亦能影響書寫感

總所周知,尖圓齊健為筆之四德。若選筆不當,不備四德,就難以達到書寫的滿意度。尖而不健,不易墨汁儲存,落筆便出“旱情”;健而不尖,筆鋒不聚,精美也難以呈現;不齊不圓,先天筆病,勢必孱弱不堪。另外,字的大小和筆的大小也要相匹配,小筆寫大字易損筆且不能使轉自如,大筆寫小字,則有“殺雞用牛刀”之嫌,難精細。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筆的選擇也尤為重要。

四、瞭解筆性,熟練掌握筆法是關鍵

一般初學者,對工具的性狀瞭解有限,對正確的用筆自然需要簡練揣摩才能得其要。因此無論寫什麼書體,都要在瞭解筆性的情況下掌握相應的筆法。如中鋒行筆,筆畫就圓潤、渾厚、入木三分。側鋒行筆就鋒芒畢露,張狂扎眼,藏鋒便氣質蘊含,露鋒則精神外洩,會用筆則會因勢利導而借力,輕鬆也有自然美;不會用鋒便不會借力,全靠手上蠻勁且墨色單薄、油滑、浮漂,同樣影響書寫感及流暢度。因此,正確的筆法是書寫的關鍵。

只要愛好者能加強學習和有效的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墨、紙、筆及筆法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大家說我說的對嗎?有不同意見,分享在下面,我們共同交流、學習!











正說書法


請求指正



海峰9736


寫書法筆劃乾澀,就要反覆蘸墨,這樣一來,一幅作品的節奏和氣勢就會大打折扣,不僅單字不美,整體效果一定不會好。中國書法一張白紙寫上黑字,加蓋上印章,就成了一幅讓人陶醉的畫卷,真諦就在於筆在紙上的動態之美。有的書法作品之所以不能成為優秀作品,除了其他因素,很多人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從頭到尾每個字都乾枯,顯得線條像樹枝樣,又硬又燥。回到問題的關鍵,怎樣避免乾澀呢?現結合本人習字體會提出以下方法技巧:第一,中鋒行筆為主,用筆尖和筆肚後部書寫都不妥。第二,蘸泡墨,寫行書以不滴墨為泡,正書在此基礎上在墨碟上蕩兩三下即可。第三,根據書體和宣紙類型控制好書寫速度,不要因為怕跑墨過於快速行筆。第四,適當在墨汁中加水,加水量也要根據書體和宣紙類型不同而定。第五,不要用力按筆,越用力按,字越容易枯。以上供參考。


高暉


平時練字不需要宣紙,宣紙分生宣,熟宣及半生熟富,宣紙吸水性較強(特別是生宣),容易滯筆,書寫時根據宣紙的特性,適量加水後試筆。執筆的方法也很重要,若能懸肘書寫,也能克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