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轰炸机的克星是什么武器?

北京-吉普


战略轰炸机庞大而笨重的身躯,的确是个好目标。战斗机、防空导弹,甚至高炮都可以把它捅下来。不过,攻与防、矛与盾、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蔚蓝的天空中一刻也没有停止。

幽灵

目前,战略轰炸机突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超音速突防与隐身突防,如图-160与B-2,两种能力兼备的轰炸机还没有出现。当然还有B-52、轰-6这种,不具备上述突防能力的战略轰炸机。图-160飞在2万米高空,载重20吨,不空中加油可全球抵达,临近目标以2马赫速度快进快出,这就是所谓的超音速突防。针对高空高速突防的战略轰炸机,各国研发了同样是高空高速的截击机,如米格25、米格31、F-14与歼-8Ⅱ。他们飞得更快、更高。攻防双方一旦空中偶遇,在空优战机纠缠之时,截击机可趁机由上而下对轰炸机下手。

白天鹅

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战略轰炸机又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在越南战争结束前夕,1972年的12月,美军展开最后一搏,意图让越南屈服。120余架B-52战略轰炸机连续出动数千架次,对北越进行地毯式轰炸。让美军没想到的是,一场打飞机的饕餮盛宴即将上演,越南刚刚秘密装备了95套7658枚“萨姆-2”防空导弹,半个月的时间就捅下了32架B-52。此外,越南的米格-21与高炮部队也参与这次吃鸡游戏,“同温层堡垒”在越南战争表现与失败同样让人记忆深刻。防空导弹的出现,几乎让战略轰炸机纵深打击战术成立历史名词。在往后的战争中,除非对手毫无防守之力,美军再也不敢使用这个战术。同温层堡垒

1998年,第一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横空出世,又让轰炸机纵深打击战术复活了。1999年,南联盟简陋的地面防空火力几乎拿这种“看不见”的飞机束手无策,B-2干起了当头投掷制导炸弹的勾当。近些年,形势终于发生了变化,反隐形雷达的出现让B-2隐形战略轰炸机失去了纵深打击的勇气,不管你有多贵,只要你敢来,就能看见你并把你打下来。

战神

难道战略轰炸机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吗?不,另一款神奇武器的出现,让战略轰炸机重新找到了自信。空射超音速巡航导弹与防区外隐身巡航导弹,让轰炸机拥有了加长的双臂,不再需要涉险,可以在1000公里、3000公里以外发射导弹,隐身轰炸机还可以靠近到边境线500公里发动纵深攻击,然后全身而退。虽然对手还能拦截导弹,但轰炸机本身是安全的,甚至的无敌的。美国将让在越南战场被痛揍的老爷机B-52服役到2050年,原因就是它是一个发射远程导弹的好平台。


红龙军团长


战略轰炸机的打击目标,通常是一个国家或一支军队的高价值战略目标,如总统府、指挥所、通信枢纽、核武器基地等,一旦轰炸成功,往往可以起到斩首或速胜的战略效果。因此,对战略轰炸机的防范,必须做到周密布防、不容有失。

对于敌方来袭的战略轰炸机,使用何种武器实施有效拦截?不同国家会采用不同的“杀手锏”,应根据国家实力的强弱量力而行,做到“有什么样的条件,打什么样的仗。”

对于综合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国来说,推荐使用天基激光武器,作为防范敌方战略轰炸机的克星;对于积贫积弱的地区小国来说,推荐使用物美价廉的萨姆系列防空导弹,作为对抗敌方战略轰炸机的克星。

战略轰炸机具有航程远、速度快、隐蔽性好、续航能力强的显著特征,执行任务时,通常会长途奔袭数千甚至上万公里,在途中不需加油的情况下直达任务空域,靠的就是强大的突防能力。

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高空高速突防,让你打不着;另一种是隐蔽突防,让你发现不了。最具代表性的两款战略轰炸机,分别是图-160和B-2,前者凭借两万米的实用升限和2马赫的巡航速度,让执行拦截任务的战斗机望尘莫及;后者则凭借0.3平方米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让敌方的雷达难以发现。

对付这两种突防手段,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通过在外太空部署的激光武器,对来袭的战略轰炸机实施拦截与摧毁。在太空空间站上部署激光武器,不仅可以控制高边疆,维护国家的战略利益,而且可以居高临下地摧毁敌方侦察卫星、航天飞机、战略轰炸机等各类空间兵器。

天基激光武器,将通过发射高频次的高能激光束,对侵犯我方领空的战略轰炸机实施照射,可以首先实施警告性照射,慑止敌方的空袭企图;如若敌方不听劝告,则加大照射强度,直至将其摧毁。由于高能激光束具有不受昼夜及距离限制的优点,能够以每秒1000次的高频率发射光弹,即使敌方战略轰炸机速度再快、外型再隐身,也难以逃脱天基激光武器的照射。

由于天基激光武器部署在外太空,可以完全摆脱地球曲率对于陆基预警雷达的限制,无论战略轰炸机从低空进入,还是高空来袭,都将处在天基激光武器的监视之下,这无疑将彻底终结B-2轰炸机的隐身优势。

天基激光武器固然威力巨大,但对于财力有限的小国来说,却只能用来画饼充饥。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的维护费用,使国力不堪重负,而且多数情况下,还要看大国的脸色行事,租用人家的太空轨道或空间站,一旦战争来临,必将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因此,最适合小国使用的防范战略轰炸机的克星武器,就是物美价廉的地空导弹。技术成熟,发射后不用管,平时无需承担太高的维护成本,军火市场上可以买得到,每枚售价仅需数十万美元。

如果用于对付低空突防的隐身轰炸机,则可使用售价不到一万美元的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发射一枚没把握,可以同时发射十枚,十枚不够二十枚、三十枚,总之,小国对付战略轰炸机,就是要发挥防空导弹的数量优势,以集火攻击手段,增大毁伤概率。

如有错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慕什塔戈期待着您的关注!


慕什塔戈


战略轰炸机是指具有洲际战略轰炸(核打击或者常规轰炸)能力的飞机,目前全球现役战略轰炸机主要有六种,分别是美国的B-2/B-1B/B-52战略轰炸机和俄罗斯的Tu-160/Tu-95/Tu-22战略轰炸机,当然,我国也有轰-6K/N远程轰炸机,但是最大航程只有约9000公里,称为战略轰炸机还略有些牵强。
全球现役战略轰炸机一览(中间为Tu-16,轰-6的“前辈”)

战略轰炸机最大的特点是载弹量大、航程远,缺点是体型大、机动性差、无自卫能力。从技术上来讲,打击战略轰炸机并不困难,而且手段可选范围也很多,战斗机、防空导弹甚至大口径高炮等都可以对战略轰炸机造成致命伤害。打击战略轰炸机的最困难的部分不是用什么样的武器,而是如何能够发现、跟踪敌方的战略轰炸机。
美国B-2隐身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Tu-160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美国PAC-3防空系统


现役战略轰炸机中除了B-2以外,其他型号都不具备高效的雷达隐身能力,因此,现有防空雷达都可以有效的发现并跟踪其飞行,进而引导己方战斗机、防空导弹等对其进行打击;而B-2隐身战略轰炸机具有超强的雷达隐身性能,常规防空雷达探测系统很难发现其影踪,不过目前各军事强国均针对隐身战斗机/轰炸机开发了反隐身雷达系统,对类似B-2、F-22这样的隐身战斗机可以做到有效发现、跟踪,早在1999年“南联盟”就利用曾“维拉”米波反隐身雷达发现了F-117隐身轰炸机的行踪,并指引技术落后的SA-3防空导弹成功将其击落,由此也可以看出隐身飞机其实并不难击落,难的是如何探测、跟踪隐身飞机的行踪。
各型战略轰炸机及其他装备雷达反射面积对比

类似B-52这样不具备雷达隐身能力的轰炸机,拦截起来没什么困难被击落的F-117A残骸

击落F-117A的前苏联制SA-3防空导弹




随着战斗机/轰炸机雷达隐身能力的不断普及,反隐身雷达及其他反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四代战斗机均普遍具有较强的雷达隐身能力,而且正在大规模装备各主要军事强国,提升反隐身作战能力不仅是针对特殊作战飞机的需求,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各过空军和防空部队必备能力之一,对战略轰炸机的生存来说挑战将越来越大!

雷达隐身能力是四代战斗机的必备功能之一国产反隐身雷达


威呐解析


许多网友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脑海里面最先想到的答案肯定是高性能的战斗机和防空导弹系统,比如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五代机(F22、歼20之类)或者高空高速能力突出的截击机(米格25、米格31之类),以及打击距离远、命中精度高的S300/S400、红旗9B、爱国者3、标准6等等,这些武器装备都可以对战略轰炸机构成严重威胁。

然而要想真正有效地克制战略轰炸机,最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你使用什么武器装备去拦截它、攻击它,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及时发现它、识别它、跟踪它。过去曾经有个说法叫做“防空防空,十防九空”,意思就是在防空预警监控体系尚不完善的时代,防空作战(主要指的是战机拦截)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我方出动大量的拦截兵力却往往与来犯敌机失之交臂、无功而返。

我们都知道战略轰炸机的主要特点是飞行航程远、滞空时间长,突防手段往往是利用隐身能力或者超低空高速飞行,躲避对方的雷达探测体系,从而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国土面积幅员辽阔的国家,在漫长的国境线上处处严密设防的难度无疑是非常大的。因为传统的地面预警雷达受到地球曲率或者地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探测盲区。

传统有人预警机的数量有限、使用成本高昂,也不可能长时间地执行大范围警戒任务,战略轰炸机特别是隐身战略轰炸机有的是大把的空子可钻。能够解决这个致命缺陷的最佳手段就是陆基超视距雷达和高空无人预警机。陆基超视距雷达主要分为天波雷达和地波雷达。天波雷达是利用电离层对雷达波束的反射原理,从而克服地球曲率实现对超低空目标的超视距超远程探测。

蔚为壮观的天波雷达天线阵列

天波雷达的探测距离超过4000公里,雷达波长可达数十米,足以让任何隐身目标都无所遁形,只是体积巨大、无法移动。地波雷达则是利用海水的导体作用,将雷达波束沿着海面爬行,探测视距以外的超低空和海面目标。地波雷达的探测距离通常可达数百公里,体积重量较小,能够机动部署。这两款雷达互相配合,可以基本满足对主要方向来袭战略轰炸机的远程预警。

但是陆基超视距雷达的使用效果容易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探测精度相对于传统雷达也有所不足。为此我国又专门研发了号称“双头神雕”的高空无人预警机,采用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在2万米以上的高度持续飞行数十个小时,探测距离和探测范围远远大于传统有人预警机,而且没有探测盲区,并具备良好的反隐身能力。目前“双头神雕”无人机正在紧锣密鼓地试飞当中,一旦列装服役,必将成为战略轰炸机最为忌惮的真正克星。


晨曦谈兵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就得数美国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当之不愧了,我前面有过专门的介绍B-2,今天就不再老生重弹,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头条号里查找。

自古以来飞机跟雷达的关系,就像古战场上矛与盾的关系一样,飞机讲求的是隐身性能,而雷达追求的是可探测性,不管科技如何的进步,两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相互角逐,都希望能突破对方技术来孤独的存在,但是事实上却一直没有“常胜的将军”。


B-2作为一款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当然也免不了要追求超高的隐身性能,和超强的突防能力。如果战时,不幸让一架B-2突防成功,那后果就不敢想象。



那要说轰炸机的克星的话,我觉得最主要的应该还是要归功于更先进的雷达,有了雷达先期的早发现目标,不管是我国的红旗系列、还是俄罗斯S系列的防空导弹,都能轻而易举的把它打下来。但是现在轰炸机携带的炸弹越来越先进,在不进入敌方防空区就可以执行轰炸任务,防空导弹难免会有鞭长莫及的尴尬。


除了防空导弹,对轰炸机能构成更大威胁的就是新式战机,因为轰炸机没有空中格斗能力,遇到战机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但是实战中,轰炸机却是不会孤身入险境的,通常会在己方夺取制空权后,或者未夺取制空权时有战机掩护的情况下,才去执行轰炸任务。如果轰炸机被雷达发现的早,再有优质战机提前埋伏,就算来一场惊险的空中格斗,最终轰炸机的生存能力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啦!


用户5446401805


战略轰炸机威力极大,可以携带三、四十吨弹以上飞行上万公里,正是致命利器,国家重器,因其形体庞大,结构复杂,研制时间长,打造成本高,而成为极少数国家的特有装备。但因自身不具空战能力,航程远无法为其护航等,存在生存力不高的致命弱点,长期以来如何提高生存力,也成为一件相当头痛之事。要说远轰的克星,天上自有截击机,地面有强大的防空导弹和火炮,当然还有远程战略导弹,将机窝一举端掉,定然能叫它有来无回。为此,当代远轰发展,以提高隐身能力为能事,使对方无法发现,追求隐身正成为远轰提高生存能力的不二法门。

再快无过导弹。导弹未出现的过去,远轰以速度快的优势,来摆脱打击,自从导弹问世后,再快无过导弹,远轰的追求是,以导弹优势,远在对方防空导弹射程之外发射,以实现防区外打击,来提高生存力。但随着防空导弹射程射高等性能的不断提高,远轰想全身而退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强化自身安全,才能实现突防能力的提高,隐身成为持续不懈的追求,美国B-2到正在研制的B-21,由局部隐身到追求全隐身,正是其孜孜以求的目标。具体如何有待检验,现在的B-2“幽灵”正把世上大多数国家置于其巨大的翅膀阴影之下。

顾此失彼。世上从来有矛即有盾,没有不折之矛,也没有不陷之盾,轰炸机与防空系统,正是一个矛与盾持续斗法的过程。为了追求隐身,美国花了大价钱,直弄得贵比金身,23吨黄金按照当年价格,买不了一架B-2,打造的结果,隐身性能当时不错,但速度慢,载弹量小,好不容易突防成功,却干不了多少活,干完活即被发现很难全身而退。不考虑综合性能优势,而只突出隐身,结果随着国际反隐身技术的进步,隐身能力也正失去作用。


魂舞大漠


我觉得是砖头跟竹竿,用砖头跟竹竿就能够把战略轰炸机给干下来,如果连这两种跨世纪的武器都干不下来的话,那估计就没有克星了。

现在的战略轰炸机已经转变成了巡航导弹发射平台了,在巡航导弹的加成下,战略轰炸机真的是很难有威胁到它的武器,直接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俄罗斯大约在1800公里左右发射导弹(射程2500公里),中国大约在1500~2500公里(轰炸机航程不足)外发射导弹,美国大约在800公里外发射导弹(美国使用率非常频繁,考虑到性价比,采用射程1100公里的对地巡航导弹,美国也有射程4500公里的导弹)。800公里几乎是大部分战机的作战半径了,即便是像f15或者阵风,苏30等长腿战机,在发现战略轰炸机后马上起飞,也无法狂追800公里去拦截了。

战略轰炸机挂载巡航导弹的好处非常大,以美国为例,一架b52战略轰炸机大约可以挂载16~24枚巡航导弹,这几乎相当于一艘攻击型潜艇的携带量,一艘宙斯盾驱逐舰的携带量也不过64枚。b52奔袭全球最远也只需17个小时,而驱逐舰跟潜艇得走一个月时间,这区别就出来了。


优己


崤山小虎第290条回答。

战略轰炸机虽贵为国之重器,但自古有矛必有盾,有三件武器可谓克敌之法宝。

一、千里眼(远程预警雷达)。

战略轰炸机以其航程远、载弹量大、具备核弹投放能力而闻名遐迩。

但前期如果有“千里眼”做信息预警,尽早发现战略轰炸机,并提前做好相应的伪装防护,一定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轰炸机的毁伤危害。

比如某岛的铺路爪雷达。


二、雄鹰铁翼(战斗机)。

战斗机是克制轰炸机的最佳法宝,也是用起来最得心应手的。当然战斗机能够成为克制轰炸机的法宝,一定与“千里眼”是分不开的。

战斗机因为其高空高速、使用灵活、攻击威力大,使战略轰炸机闻风丧胆。当然战略轰炸机必须要有护航机。但战斗机却实实在在是克制轰炸机的法宝。


三、射天狼(地导部队)。

地导部队本身是有制导雷达的,但一般有其射界、射高。并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如果地导部队藏在山沟,射击距离肯定受限制,如果藏在山顶,低空突击的就够呛能发现。

但高就高在,轰炸机不可能知道地导部队的位置,所以只能苹果🍎(挨炮)了。

以上三件神兵乃克制轰炸机之神器,一般相辅相成,三者合用则法力无边啊。

题外话:谢谢你的阅读。麻烦关注小虎,小虎作为一个老兵自媒体也需要您的支持。多谢了。


哨兵小虎


战略轰炸机也是飞机,而飞机的克星要么同样是飞机,要么就是地面或者海面的各种防空武器,而且战略轰炸机这玩意相对于其他的战斗机来讲,机动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一旦在空中遭遇了战斗机或者是截击机的话,那下场就是被吊锤了,对于战斗机、截击机来说,体量大且笨重的轰炸机跟一个移动靶没多大区别,当然了,战略轰炸机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都是有其他战斗机护航的,如果想要干掉对方战略轰炸机,那么前提就是先得干掉对方的护航战机。

而各种防空武器,同样也是战略轰炸机的克星之一,我们从名字上也能看出来了,“防空”嘛,就是用来对付各种空中目标的,包括战略轰炸机在内的所有类型的飞机都是防空武器的重点照顾对象,只要战略轰炸机被防空雷达锁定,那么在对方防空导弹的打击之下,基本上不会有没有任何活路,别说是迟钝的战略轰炸机了,即使是在天上能翻跟斗的各种战斗机,在速度、机动性等性能上也一样会被防空导弹吊起来打,绝大部分的飞机被导弹咬住之后通常都不会有逃脱的可能(至于某些飞的比导弹还快的“异端”请靠边)。

不过,现在的战略轰炸机基本上都是朝着“低可探测性”也就是“隐身战机”的路子发展,比如目前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美国的B-2“幽灵”,这货的雷达反射面积在X波段只有0.1平方米,比巡航导弹的反射面积还要小,下图是常规轰炸机和隐身轰炸机在不同防空火力以及打击距离下的生还率(兰德公司的报告截图,防空火力为2000年的时候),图中告诉我们的是,常规轰炸机在近程打击的情况下,生还率低于20%,即使是在防区外使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活下来,而在同样密度的防空火力下,具有低可探测性的轰炸机在中远程外的存活率基本上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这就是隐身战机与非隐身战机之间的巨大差距。


至于目前B-2有没有克星,额,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F-22被我们锁定过这个是上过新闻的,并且那个团队还获得过国家级的科学技术奖,而究竟怎样的雷达才能锁定B-2这种级别的隐身轰炸机我就不清楚了。


哨兵ZH


要讨论谁是战略轰炸机的克星,需要从不同环境下考虑。战略轰炸机的作战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隐身突防和超音速突防,另一种是防区外发射巡航弹。针对这两种情况,克制它们的武器和手段也有区别。先说对付突防型的,比方说美国的B2幽灵和俄罗斯的图160白天鹅。用到的武器就是截击机和防空导弹,以及地面高炮。如果是防区外发射,就要用预警机,截击机和多用途战机。

战略轰炸机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武器,专门承担轰炸和摧毁对方战略级设施的任务,比方说指挥所,雷达站,工业基地,交通枢纽等。它的优势很明显,就是威力大,火力猛,破坏力强。缺点也很明显,目标大,缺乏机动性。

可能有网友提出了,美国B2隐身能力很强,不仅对雷达隐身,还巧妙地控制了辐射源和噪音。B2确实能隐身突防,但其同样缺乏机动性。一旦被雷达发现其活动区域,战机追上去,可轻松击落。图160虽然速度奇快,武器载弹量很大,有一定的机动性,但隐身能力一般,防空导弹可以将其击落。

在美苏冷战时期,两国都研究了专门对付敌方轰炸机的机型。为了对付美国的黑鸟战略侦察机和B1B轰炸机,苏联研发了米格31截击机。这款飞机满载起飞重量达到46吨,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战斗机。它的速度接近3马赫,飞行高度也极高,具备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还可作为高端导弹的实验平台。

美国也研发了一款优秀的截击战机,这就是著名的F14雄猫,主要任务就是拦截苏联的战略轰炸机。这种强调速度和空战截击能力的飞机是轰炸机的头号克星。

如果战略轰炸机采用保险的方式,在防区外发射巡航导弹,此时需要地空导弹和截击机拦截来袭导弹。预警机和雷达要尽快锁定位置,战机起飞去打掉敌机。时间是关键,此时的战略轰炸机一般打完就会撤,能不能打掉就看运气了。现在空射巡航弹的射程越来越远,俄罗斯的已经能打三四千公里,如何对付这种战术,才是关键。因此各国都积极发展反导技术,强化防空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