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學生回老家被人笑話怎麼辦?

求仙王子


這種事缺實存在,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要用行動證明給他們看。

把你學到的知識充分的利用上,介注農村這個大平臺,把你的能力展現給他們看。

比如可以利用電商平臺把農村的土特產和農付產品做成商品,只要抓住商機,把商品做好,正明你的能力,是金子在那都發光!


Jianchi


你們村兒的大媽大爺還真是與時俱進,找不到工作是現狀,找不到“公家單位”是多少年前的老話了。把那些不好的東西全說給你了。

1.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好工作。

我兒子剛畢業那會兒(15年前),也是大學畢業,也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在酒店當服務員,但開始不好,不代表沒有奔頭兒,他現在是自由職業,自己掙得也不少,不在單位上班,我覺得也挺舒服。

大學畢業,肯定不好找那些好工作,但這麼年輕,這一個自己喜歡的,然後慢慢往上爬,也挺好,這麼年輕,有希望最重要。

2.在公家單位上班我看也沒那麼好,也就是心裡踏實唄,工資也沒多少,要是真多了,那還可能危險了,來路不正更危險。

早些年,工作不好找,要是能吃公家飯,肯定好,錢也多。但現在不是了,除了貪汙的,有幾個是拿公家的工資發家致富的。

3.在工地上班,賣力氣,那是掙的不少,一個月也萬數呢,我去年去工地當小工,一個月也不少錢。

但我幹十年,他也是這個錢數,也不會增加,沒保險沒養老。但十年後我就七十了,我還乾的動麼?

但你去上班或者自己乾點啥,十年後肯定比現在掙的多吧?

別聽村兒裡的老人兒瞎說,別人給你下的判斷,永遠沒有自己幹事兒最實際。現在,在某些方面,我們這些老傢伙的經驗,已經不管用了。


河北60後老農


我其實也很你一樣,人都是敏感的,很容易承受不了,為了不讓人嘲笑,我已經三年沒有回家過年了。

以前沒有想過我會是別人嘲笑的對象,但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那都是些什麼人,畢竟人言可畏,人家說了,你又能如何。

我剛畢業的時候在廣東做手機配件生意,賺了點小錢,那時候回家那些長輩都是覺得我很厲害的,當然我也很漂,我的那些同學還在拿著三千一個月,我已經每天掙一千了,一個窮苦出身的人,第一次見到錢,也會不知所措的,那時候我做了一件事,在當時我覺得是對的事,把我所有的積蓄給家裡還貸款了,這些貸款跟我沒有多大關係,但是我想減輕父母的負擔,所以,我還了,還不少,有十萬,那一年,我剛畢業一年。

那時候我們省城的首付也才十萬。

當然那裡面我還是比較順利,後來店鋪搬到上海,就做不下去了,想了各種辦法,都一直虧,虧了三年,精疲力盡,灰溜溜的回道了家鄉,當然是省城,昆明。離家也不算太遠,但是這時候想到的就是人言可畏了,而且年紀大了,家裡比我年紀小的那些鄰居,都是兩個小孩兒了,讓我怎麼不著急。

這種狀態確實讓人很壓抑,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你又不得不去闖,所以,我真的這些年也沒有回去過,還有一個原因是對父母的失望,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是替他們還賬的,他們呢,家裡拆遷一百萬,話都沒有一個,借給了一個無賴,拿不回來了,如果是你們的爹媽,會這樣做嗎?所以我很失望,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當初為什麼這麼蠢,買個房子多好,至少自己有個落腳地,但是時光不會倒流,生活還要繼續。

當然我也沒有沉淪,回到雲南,就要做雲南的特色產品,雲南有什麼?鮮花,野生菌,這兩個東西絕對算雲南的資源,佔有率全世界百分之七十多,兩相比較,我選擇野生菌,雲南天高雲淡,沒有大城市工業汙染,這些食材肯定是非常健康的。

我現在做的也不錯,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心靈得到一定的寬慰,我相信,以後也會幸運。

現在很少去想別人看不看得起的事,自己都不去想,也無所謂別人看不看得起,所以,還得自己看的開吧,希望對您有幫助。


滇西武大郎


題主這樣的事情其實在農村發生頻繁,每次回到農村,都有很多人在對比。誰家那個誰買車了,誰家那個誰找女朋友了。當然也有很多人說誰家的誰誰沒上大學掙多少錢。這個今年我也深有感觸。

今年回到老家,我一個本門的大爺見到我就問我工作怎麼樣,一個月能掙5000吧,想掙到6000元很困難吧!他倆的兒子沒上大學在外面烙煎餅一個月能掙8000多。其實像這樣我感覺並不是被嘲笑,我感覺這個是一些農民的狹隘思想造成的,他們也不是嘲笑,也是找一部分安慰。

我覺得,不管自己掙多少都是自己付出努力所得到的。沒有必要為了這樣的話所煩惱,如果確實掙的比別人少說明咱們還得需要努力,如果掙的比他們多也沒有必要炫耀,簡單一笑即可。





鄉村調查


我也是回鄉創業的農村大學生,原來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了多年,薪水也不錯。但是後來發現鄉村機會很多,而且也能陪孩子和爸媽,就回來了。

剛開始家裡極力反對,親戚鄰居也不理解,但是我們跟堅持,在家創辦了土特產店,開了民宿,還整合村裡農家樂創辦了自然教育營地。經過6年多的努力,我們在農村站穩了腳跟,別人也不會再嘲笑我們。城裡的很多朋友還羨慕我們。










老萊子山裡貨


農村大學生回老家被笑話?我估計題主想表達的意思是大學生畢業回家生活創業被村裡人笑話的意思吧。

首先回農村創業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保持自己的心態,不用管別人的議論。大學生回村並不代表大學白上了或者犯什麼錯誤了。這跟有沒有出息是兩回事。

其次在許多人的認知裡面,大學畢業就應該進國企外企,拿高薪。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培養大學畢業,反而又回到村裡,很多人想不通。其實現在農村也有很多創業機會,大學生有知識,有文化。眼界開闊,敢想敢幹。未必就不能在農村闖出一片天。

最後老薑想說的是,既然想回老家創業,就不要顧忌太多別人的看法。自己看準農村有什麼資源,適合什麼渠道。是做農副產品深加工,有機農業,還是做新農村電商,考察好大膽去做。等你有了成績,自然就沒有了非議。前期壓力肯定很大,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堅持走下去,年輕人,加油!


鄉村老薑


我就是一名回老家創業的農村大學生,當初畢業的時候先是去廠裡上了兩年班,實在是因為無聊,後來就辭職了,我已經回來五年了,剛開始的確有人看笑話,但我一直在努力改變現狀,發奮圖強,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我會一直堅持下去,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


西朱莊香油


我也是一名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在我們村,大學生的地位很高,畢竟能考出去上大學的人數佔比是非常少的。村裡人眼中,誰家出了大學生,誰家臉上就很光彩。大學生代表的是知識分子的形象,甚至很多村民認為大學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但是現實中,大學生卻很普遍,我們從村裡出去,只是成為了千千萬萬大學生中的普通一員,我們並非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厲害,我們也只是術業有專攻,我們有知識,但我們還是缺乏實踐。

這一客觀事實上的落差,可能是導致很多大學生回到村裡被取笑的根源。“大學畢業還回家耕地?”、“堂堂大學生居然連這個問題都不懂”、“瞧這大學生乾的,我沒上過學都比他幹得好”……我也曾經被取笑過,我也曾經懷疑過自己的能力,我這大學上得值嗎?

我的回答是:值!我始終相信知識是無價的,沒有白上的學!至於我們被村裡人取笑,該如何應對?

第一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村裡人站在一起,可能大學生這個光環很顯眼,那我們就試著放下這個身份,放下架子,不要端著,確實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話,就謙遜一些,虛心請教。紙上得來終覺淺,高手還要看民間。接受別人的質疑、批評,也是我們學習、成長的一個過程。

第二是大膽嘗試。大學生是知識分子的代表,應該用所學知識為村裡、為鄉親謀福利、做貢獻。這算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形式。在做的過程中,你逐漸會得到別人的認可。

以上,便是我的個人體會,歡迎指正!


大大大大大基


大家好,我也是一個大學生,“家裡蹲大學”恐怕我這輩子畢不了業啦!別笑呀,有笑話有人誇就這樣的活著吧!但是我也不會讓他們笑趴下,我的生活我當家,我會用盡全力向自己的目標爬。只要不做違背國家規則就去幹吧,有的農村人就這樣就怕你把他給趕上,你要不如他他說起話來就能把你給氣哭,你要比他強背後他也會戳戳你的後背,人的生活水平不一樣,要的生活質量不一樣,何必要和他們一個樣,我這個不畢業的大學生給舉個例子:一個聰明人走在路上遇到一個傻子,傻子指著聰明人說你傻子,傻子又說你傻了,聰明人也又說你傻就這樣吵好長時間。讓聰明人氣的肚子痛傻子沒事,後聰明人的朋友路過看到就說聰明人你給以個傻子吵啥,聰明人說他說我我生氣,聰明人的朋友又說他傻你也傻嗎?聰明人好這樣的走了。這說明什麼不樣層次的人說不明白的說,在爭吵起來氣壞了自己也變傻子了。




鄉村青姐勝哥


你自己要做一翻事業來證明你是行的,不要在乎他們的眼光。

業有成,回家種地,這應該是極大的反差,大部分的農村孩子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離開農村,學成之後再回去種地,是有點不可思議,當然也是有可能的,只不過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是不可取的。

當然也要看你學什麼,如果是學農業的,也不一定非要回去種地才能體現你的價值,學業有成的時候,應該不適合,也不能回家種地,為什麼呢,學業有成的農村孩子,其實身上還揹負了很重的責任,比如還要成家立業,還要還清助學貸款,種地那是父母一代人的事情,再回去種地,會讓父母蒙羞。

如今鄉村振興,其實也有回去種地的可能,並不是回去自己家,種自己的土地,我們看到很多大學畢業生,甚至研究生,都有回鄉種地的,成功的是少數,當然回去的也有很多,最後灰溜溜的出來繼續上班的也更多,關鍵看個人,也得因地制宜,如果你家在偏遠山區,你回去種地自然會成笑話,賺錢幾乎不可能。

如果是城市周邊,其實這樣的嘗試也未嘗不可,畢竟從農業的角度來看,如今現代化的農業,還是發展得很快。在以後鄉村振興了,農村種地也是一門不錯的職業,前提你得掌握技術,掌握行業知識,能夠幹出特色,才是種地的最終歸宿。

至於一個學業有成的人,突然選擇回家種地,是會成為笑柄,但是在以後,農村飛速發展,你回搞現代農業,也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