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說起日本的繪畫藝術,我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會是“浮世繪”。“浮世繪”是描繪日本江戶時代町人階層生活及風俗的日式版畫。其中“浮世(うきよ)”一詞原是佛教用語,表“憂世”,浮世繪描繪的則是塵世的生活,帶有濃厚的現實享樂主義。浮世繪的題材廣泛,有美人畫、春畫、役者畫、風景花鳥畫、歷史故事等等,尤以新興的歌舞俳優的人物畫居多,也就是本文要說的浮世繪“美人畫”。<strong>浮世繪的“美人畫”無論是從題材上來說,還是從其筆法線條、敷色技法來看,都與唐代的仕女畫有著深厚的淵源。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浮世繪美人畫與唐代仕女畫的歷史淵源

在日本的繪畫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模仿唐朝繪畫的階段,這個階段從日本的飛鳥時代一直延續到奈良時代。<strong>在飛鳥·奈良時期,無論是在題材上,還是在繪畫形式上,日本繪畫都有很深的唐代繪畫風格,所以這一時期的繪畫被稱為“唐繪”。比如下面這幅《聖德太子像》,聖德太子身穿朝服立於中央,雙手執笏,腰間掛劍。其構圖完全是模仿了《歷代帝王圖》,採用了<strong>“主大從小”構圖方式。主要人物立於中間,侍從分立兩側,並且主要人物畫得要比其他人大得多。手中所執“笏”那也是中國傳統的禮器。

  • “唐繪”《聖德太子像》&歷代帝王圖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歷代帝王圖

並且,由於受到中國“寢殿式”建築的影響,日本的皇宮及貴族府邸內也設置了大量的屏風與隔扇,這些屏風與隔扇上的裝飾畫就是以中國人物故事、風景為主的。比如以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歌為創作題材的《長恨歌圖》便是唐繪屏風的一種,可惜原畫已經失傳,不過先存有奈良繪本《長恨歌·楊貴妃與玄宗皇帝》。從中也能看出中國畫的痕跡來。

  • 奈良繪本《長恨歌·楊貴妃與玄宗皇帝》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現存的最早的日本唐繪美人畫是《樹下美人圖》(注:浮世繪美人畫與唐繪美人畫可不是同一種畫哦!)。《樹下美人圖》也是繪於屏風之上的。

  • 《樹下美人圖》,也叫《鳥毛立女圖屏風》,日本正倉院藏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畫上的美人豐潤的臉龐、豐腴的體態,以及唐式的著裝與妝容,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唐朝的仕女畫。

  • 唐《搗練圖》局部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正是由於這一時期的模仿,在經過了不斷的吸收與消化後,在平安時代形成了“大和繪”這樣帶有日本特色的繪畫形式。並進一步的誕生了浮世繪美人畫。所以,儘管跨越了幾個時代,在浮世繪的美人畫的表現技法上仍然可以看到唐代仕女畫的影子,尤其是其線條的表現上。

  • 喜多歌川的美人圖則與《宮樂圖》的用線比較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strong>浮世繪美人畫吸收了中國“十八描”的線條表現手法。通過線條的粗細、長短、疏密、轉折、頓挫等表現人物的某些特徵的特點,與唐代的工筆仕女畫一脈相承。如鳥居清長的眾多作品中的線描,虛實與輕重的結合,與《女史箴圖》氣質相似,喜多歌川的美人圖則與《宮樂圖》的用線相似。只是,由於浮世繪是日式版畫,其創作形式上自然也要適應版畫的特點。

  • 頭插梳篦的唐仕女與日本浮世繪美人圖的裝束比較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從浮世繪美人畫中美人的髮飾上也能看出唐代仕女畫的影子。日本藝妓頭上多插有一把或數把梳篦作為裝飾,以梳篦為髮飾的裝束不正是唐朝時流行的裝束嗎?關於唐朝流行以梳篦為裝飾的根源,我在之前的<strong>【“滿頭行小梳”,那是一種怎樣的裝束?淺談梳篦在唐宋之際的轉型】一文中已經具體講過了,這裡就不多說了。唐宋之後,梳篦不再作為貴族婦女及普通女子的髮飾,而專為藝妓所用,日本顯然也受此影響。

浮世繪中的“美人畫”與唐代“仕女畫”的表現對象都是女子,只是,唐代仕女畫表現的是貴族女子的生活,<strong>而日本的浮世繪美人畫的主體是藝妓俳優等,這與浮世繪興起時的社會背景有莫大的關聯。下面就來說說浮世繪美人畫流行的根本原因。

浮世繪美人畫盛行的社會背景:日本町人階層的興起,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

從根源上來說,日本的浮世繪是受到了唐代仕女畫的影響,但浮世繪的產生更是日本特定背景下的產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麼,這個特定背景指的是什麼?前文中在浮世繪的定義中有兩個特別重要的關鍵詞:<strong>日本江戶時代、町人階層。

這就是浮世繪產生的社會背景。

江戶時代已經是日本封建社會的晚期,封建統治結構、社會經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一時期日本町人階層興起,他們的審美趨向代替了貴族的偏好。<strong>町人講究及時行樂,追求放蕩享樂的生活方式,當時出現了一種傾向:擯棄傳統的簡素審美價值觀,以黃金作為色彩美和藝術美的華麗審美情趣。所以這一時代有“黃金時代”之稱。日本人對此有這樣的描述:

“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應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盡情歡唱、盡興飲酒,將自己投入沉浮的塵世……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浮世’。”(淺井了意《浮世物語》)

簡而言之,浮世繪的產生符合的是大眾審美。昂貴的肉筆繪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審美消費,加之受到了中國明朝的民俗版畫與木刻版畫的影響,最終產生了版畫的浮世繪。

  • 《回首美人圖》凌川師宣繪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strong>而美人畫之所以成為浮世繪的一個重要分支,與江戶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的男子要佔人口總數的大部分,因此藝妓等服務業在當時非常興旺,以刻繪美人的美人畫也能受到廣泛的歡迎。具有開創性的正是有浮世繪鼻祖之稱的菱川師宣所繪製的《回首美人圖》,而畫中美人的著裝正是江戶女性的代表。早期的美人畫也主要以藝妓為創作對象。隨著社會的發展,浮世繪美人畫開始以平民女子為主,晚期的浮世繪畫師的創作靈感也是來自生活。代表畫家也很多,如鈴木春信的美人畫多取材於江戶町人階層中公認的美女,鳥居清長則擅長用白描的手法刻畫平民女子。但整體來說,由於浮世繪最初體現的就是江戶時代町人階層的享樂主義,所以浮世繪美人畫不免也帶有那麼幾分放浪的意味。

  • 鈴木春信·浮世繪美人圖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 莫奈模仿浮世繪美人畫
浮世繪美人畫產生的根源,從公元九世紀日本模仿中國的仕女畫說起

結語:

浮世繪是日本本國經濟、文化的產物,然而中國繪畫對日本繪畫的影響,唐代仕女畫的審美樣式對浮世繪美人畫前期所產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只是,浮世繪所代表的是現世的享樂主義,與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簡素的精神是相背離的,所以,在幕府時代結束時,浮世繪也隨之衰落。但浮世繪並未退出世界藝術的舞臺,莫奈、梵高這樣的著名畫家也曾為之痴迷。



參考:《日本繪畫》葉渭渠,上海文化出版社;《淺析日本浮世繪美人畫》黃迎迎;《中國仕女畫與日本浮世繪美人圖的異同》寶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