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哪本书,对你产生共鸣和影响最大的?而且一直难忘的?

你的用户不在线


有一本深切得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书,正是大名鼎鼎的《史记》。

众所周知,司马迁是在受腐刑后完成《史记》的,受此奇耻大辱,初读《史记》的人可能会疑惑于书中前半部分并无明显的相关情绪。但当翻到《伯夷列传》,突如其来一连串的反问迫得你难以呼吸,你仿佛能亲眼看到一位顶天立地问心无愧的汉子向你愤然道:“怨耶非耶?”“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从中你能明显能感受到司马迁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被感染的同时,一句“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让人明白,司马迁的世界观也愈发的贴近世界的真实了。由此再看《货殖列传》,以下的观点是让人如此的认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熟读《货殖列传》,你会和我一样由衷地感叹道:不要再被虚幻的东西所迷惑了!什么王侯将相,什么名声义气,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一起好好生活才是应该追求的!

 

(“是怨,还是不怨?”“伯夷、叔齐,可以叫做善人不可以?仁义高洁达到这般地步,竟然最终会饿死!”“颜回常常食不果腹,连糟糠都难得饱足,终于过早地夭亡了。上天就是这样报答善人的吗?”“横行无礼于天下,活到高龄而死的人,他们是遵行的谁的道德?”“那些选好了道路才举步,适宜的时候才说话,从不走歪门邪道,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去做,而却遭受祸殃的人,是多得没法数的。我非常疑惑,如果这样就是所谓的天道,那这天道究竟该遵守,还是不遵守?”)

(“如能够富贵,那么,即使让我当马夫,我也愿意干”)

(“粮仓充足了,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富了,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荒废于贫穷”“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因犯法而死于市井”“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富有的子贡四处宣扬孔子之道”“至于那些贫穷人家,父母年老,妻子儿女瘦弱不堪,逢年过节无钱祭祀祖宗、做善事、聚集饮食,吃喝穿戴都难以自足,如此贫困,还不感到羞愧,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家有千金的快乐可以比得上一个都会的封君,家财万贯便能同国君一样的享乐”)


晚天疏雨


《钢铁是这样练成的》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从上小学一年级,在昏暗的油灯下,听着妈妈给我诵读这本书,熬了多少个晚上,在蚊子的扰乱下,终于糊里糊涂的听完这部保尔为革命可歌可泣的精神。当我慢慢的长大,在高中的时候,那是文革未的时期,我翻出那本书,重新读了一边。这时才让我知道,这是苏联大革命的前后,革命者为自己的理想在奋斗,那种不折不挠的斗争史。由于自已的记忆非常差,只是笼统的记往一些情节。可是,奥斯特洛夫斯基那一句话,让我深深的记在心里。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我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生产队整田平地学大寨的时候,劳动让我一个年轻人从此踏上了社会这个大学堂。一路走来,自觉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是为自己的温饱而奋斗。要说我曾当过小厂的工会主席,为汶川地震号召全厂捐款三万六千多元,为本厂的困难户向上级领导申请补助,为厂里两名癌症病人向全厂募捐各一万多元。

每当我为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往往会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也许让我终身难忘了。不管我们的生活有多么艰难,还是多么舒怡,我们只要不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说明我们已经对社会作出了贡献。不管我们的环境是多么美好,还是多么烦恼,只要我们不为自己享乐或怨恨而蹉跎岁月,说明我们已经对周围的人充满了爱的奉献。

这也是我对这段话,一种理解,同时这句话让我一生变得充实,在社会自己能做的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不妥请见谅。




冰路化工


我接触的第一本书《明朝那些儿事》,实为对我影响最大。

甭管当年明月的文笔好不好,史实是否有偏差。这本书对我往后的待人处事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语言的诙谐外带点暗含的厚黑学,大明的历史在他的笔尖下是精彩传奇的。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管哓哓问姓名。”布衣皇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知人善用,是他实现宏图霸业的基础。对胡惟庸案,彰显的高明,一句“全杀”,他的霸气凶狠,嫉恶如仇,是历代皇帝少有的。他的心酸少年让他恨透了当官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能看透自己一生的人很少,能看懂世界的也很少。三朝混迹官场,累了,就应该歇一歇,何必要执着。三朝元老杨延和被迫罢官,主动告老还乡。胁迫确实有,但当无奈转化为寄情于山水,他的儿子“杨慎”最终还是看懂了他的老子。青丝化成白发,依旧铁马冰河?人活一辈子,不需要那么累。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晓得王守仁的心学吗,王阳明老祖还是值得我们把他当做偶像去追求的,神一样的存在,反正我是被迷的死死的,我总觉得他心学的最大智慧就是“世万物皆有利益”,至少他未来的好徒孙徐阶悟出了这么个道理,并且容忍十几年,愣是把聪明一世的严嵩斗了下去。

猛如子龙的常遇春,运筹帷幄的徐达,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及徐渭,曹文诏,卢象升,孙承宗。明朝有多少传奇往事,明朝人就有多少才子英雄。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或许这就是我大明朝的武夷天下,威名远扬。

义武奋扬,跳梁小丑,虽远必诛。

《明朝那些儿事》,传奇,值得一读!


讲情话的猫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文字质朴平凡,没有谁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主角,每个人都活在生活里,都在为自己为别人活着,很贴近生活,很贴近自己。我们也在平凡的活着,也在努力地活着,也在让自己活的有意义,平凡而不接受平庸。


十二画书生


路遥先生写的平凡的世界最能引起我的共鸣曾经看了很多遍又听了李野墨老师说的有声小说印象非常深刻这几天又在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王其电脑


最喜欢读《孙子兵法》和《道德经》《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读孙子兵法让人明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主熟有道,校之以计,索之以情,法令熟行,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忂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不知诸侯谋,不能预交。”

而读《道德经》,则明大智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而读《钢铁是怎样练成》,保尔,考檫金,主人公以一个革命者的坚贞不屈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无私奉献,使自己明白,苦难与顽强和一个人坚贞不屈的毅力和革命斗志,更能使自己有战斗精神和顽强拼搏向上的革命奋斗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