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疫情如火,你也應當做好準備,迎接更溫暖的樓市春天

17時03分,立春如期而至。東風送暖,大地解凍,萬物復甦。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代表著希望與新生。

纵使疫情如火,你也应当做好准备,迎接更温暖的楼市春天

“春已歸來……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900年前辛棄疾的一首詞作,書寫出了當前的景況。武漢突發疫情,30個省市頒佈突發公共事件一級響應措施,牽動了億萬人的心。當前,感染人數雖然還在上升,但相比2003年非典,我們有了更強大的應對機制和更全面的預防科普,相信疫情得到控制只是個時間問題。

受到疫情影響,各地售樓處相繼關停,新房、二手房銷售基本停擺,樓盤降價開始在部分三四線城市率先出現……這一幕,與2003年何其相似?

1

彼時,房展會還是北京購房者看房選房的主要途徑。4天的展會下來,10餘萬購房客戶蜂湧而至,數千套房源意向成交,開發商和展會承辦方都賺得盆滿缽滿。而在2003年,原定於“五一”期間舉辦的春季房展會,不得不因非典的爆發而宣佈取消。

降價,是非典期間北京樓市的又一標誌性事件。

2003年,擁有1萬餘家企業的國貿CBD已經是北京城市的名片,更是樓市掘金的“富礦”。CBD周邊在售樓盤的價格往往是北京平均房價的2倍,比如定價8000元/平方米珠江帝景,以及尚未正式開盤,但內部認購價格已經高達7200元/平方米的富力城。然而,在非典時期頂風入市的蘋果社區,開盤價格卻以每平米6000元,相當於周邊房價8折的優惠價格開盤,彰顯形勢的嚴峻。

但是,樓市的轉折點很快到來。

2003年8月,隨著中央“18號文”的發佈,明確將房地產定位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樓市迅速轉暖。

“溫州炒房團”挾千億資金席捲全國,四處包機看房,面對核心城市的優質資產,往往整單元、整棟拿下。

纵使疫情如火,你也应当做好准备,迎接更温暖的楼市春天

當年12月,北京國際飯店二層的拍賣廳,孫宏斌執掌的天津順馳,以高出起拍價4.75億元、溢價率110%的大手筆,競得北京大興黃村的一宗住宅用地,造就了中國記錄在冊的第一個地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30.3%。再看北京,2003年,北京商品房的平均成交價格雖然小跌0.6%,但2004年便大漲6.7%。

可以顯見,疫情只會在短週期內影響經濟和房地產行業的正常運轉,而有形之手的強大力量,則會造就樓市難能可貴的投資窗口期

2

那麼問題來了,2020年的北京樓市,在經歷短暫的“休克療法”後,能否迎來更溫暖的春天?我想,以下四點將是決定樓市走向的關鍵性變量。

其一,置業需求是否存在?

其二,政策走向能否寬鬆?

其三,北京的價值潛力如何?

其四,開發商將會如何自救?

今天,咱們先來說說第一點,置業需求是否存在,相信大家的結論一定和我一樣:需求只會遲到,但不會消失。

3

計劃結婚的婚房、孩子就學的學區房、孕育二孩的住房改善、就近照顧年邁雙親的養老房,這些生活中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剛性置業需求,難道會被一個小小的病毒打消?

這是感性的一面,從理性的數據面上,同樣能夠印證這一點。

2019年末,北京2153.6萬常住人口中,年齡15至59歲的青壯年人口數量達到1555.6萬人,佔比72.3%,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高達86.6%,意味著潛在住房消費需求的龐大基數。

2019年,北京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56元,是全國平均收入的2.2倍。

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的同比增速為9.4%,相比全國高出0.8個百分點,體現出北京強悍的消費實力,以及核心產業拉動下,居民工資收入增長的強大潛能。

既有置業需求,又不乏消費實力的北京,樓市可能“剎車”,但絕不會“熄火”。那麼,原本計劃在年初買房的購房者,雖然現在因為疫情隔離在家,但疫情緩解後,該生活還得生活,該買房仍要買房。那麼,如果積累數月的置業需求集中釋放,相信一定會成為助推北京樓市“量價齊升”的動力之一。

另外三個變量將會怎樣?開發商、購房人又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文章太長了看的累,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