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讀到博士算不算是個人才?

biubiuBO


“人才”是人的才能,“才能”是人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博士在讀博期間即已在導師指導下做課題研究並形成有價值的科研論文,很多人參與科研團隊攻關並在相關領域取得驕人成果。博士群體一般認為是高智商人群,加上他們的在學成果可稱為人才、準人才或後備人才,若其聰明才智在今後的社會實踐中得以有效發揮將會成為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至於“高知低能”“混學歷”之人歷來有之,其並不能否定博士群體的總體能力水平。當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並不能代表沒有很強的能力,學無止境藝不壓身,長時間專注於某項工作的學習研究實踐並將其做到極致就會成為難得的人才。


國慶151107072


讀到博士算不算人在,在某些人看來,高學歷意味著人才,但在我看來,高學歷在沒有高品性的支撐,算不得人才。

如果說要論一個人的破壞性高地,簡單地可以這麼說,小學生畢業的流氓與博士畢業的流氓哪一個破壞性較大,我想一個可能只會集中在一條街、一條路,一個可能會波及半個中國;當然,反過來說也是一樣,那是不是能讀到博士的學生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呢?

前不久網絡曝出過抄襲博士論文的翟天臨,再到復旦大學劈腿四個博士難得復旦女博士,其不僅腳踏四隻船,更是連論證都找人代筆,如此博士生能算得了人才嗎?當然,這些都還是沒有多少破壞性的小角色,一些混跡於江湖的各行各業的博士生,如果一起博士頭銜,一個不良言論可能會帶壞一城一域,誤導千千萬萬的無知群眾,沒辦法,誰叫人家帶著博士頭銜。

當然,現如今先要混入博士圈,難度不小,不僅要經過層層學術考研,還要經受得住道德考究,可以這麼說在授予博士的那個時刻,一旦進入社會大染缸,會如何?還能保持初心否?我看這是的博士生只能說是一個人,一個踏入社會大染缸的人,是否還能撐得起人才,則要看其所作所為。

不過,對於某些學歷低的人來說,其成就也非是那些博士生所能及,比如,焊工,高級焊工學歷可能極低,但這一手段一百個博士也頂替不了,這就是人才,最社會有價值的人。

總之,人才與否則要看行為如何,將人才侷限於學歷高低,則是某些寫去招聘的寫法。


鷹眼看教育


人才,指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我國學生能夠讀到博士畢業,絕對是具有極高文化素質的知識分子。

但是,能不能稱之為人才還有待商榷!

我國孩子從三歲入學,幼兒園三年,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又要三年,大學本科四年,碩士研究生三年,博士我們姑且認為三年可以畢業吧。一個博士畢業生的產生要不間斷的學習至少25年,博士作為我國最高學歷有著極高的含金量,擁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專業文化知識。

由此可見,博士是否能夠稱之為人才至少滿足了定義的第一個客觀標準。

但是,這些人是否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呢?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個擁有高科技知識的犯罪分子的危害遠比一個普通罪犯大的多。因此,只要將一身所學真正運用於社會進步,祖國發展才是真正的人才。


金融小民工


人才:前提得是個人(開個玩笑),下面聊正題。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人才的概念是這樣的: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能夠勝任崗位能力要求,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人。

個人認為大部分博士應該算是人才了,只有極個別的除外類(復旦大學女博士生)。



李青年日常生活記錄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博士都不等於人才,人才也未必都是博士,要不然沒有博士之前的人才怎麼想。人才是長期行為實踐“事件集”和而成的,是集大社會貢獻和高個人修為的人,人才少,不可複製;博士是短評出來的,可複製,還可造設

人才

人才是對社會建設、對人民生活有幫助的人,評價的標準是這個人的一些列社會實踐、科學發明活動,是一個長效、長期積澱過程形成的“事件集”。

博士

博士只是一種被認可的學習經歷,如同到此一遊,證明您到過那裡,看的是一次考試成績和一篇論文的評定。


育鄰人


莫名其妙。說博士是人才,又不等於說不是博士就不是人才。這就好像,說你爸爸是男人,並不等於說不是你爸爸的就不是男人。


牛小歪


有用才是人才,無用只作招牌。


安平西橋


肯定不算


天然呆的獅王


客觀來講,學位和人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就像大家一般所說二本本科畢業的也有天才一般的人物。

但是,就是因為沒有太多的事情絕對的,所以我們很多事情要從看具體的概率的。


首先中國的博士比例還是相當低的,即使是近十幾年博士招生數量有所增加,我國的博士生比例也遠遠低於歐美國家,如下圖給出的十二年間博士招生數量增長率較為穩定,在校生人數量也較小,雖然穩固增加。

2017年我國的博士生招生人數,超過了8萬人;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間,我國共培養的博士也僅有120萬人左右。

之前看到網上有統計說本科生人數僅佔到全國人口的4%,那麼博士生人口所佔的比例就更小了,如果以120萬人來算的話,比例在1%的數量級。


其次,博士生的畢業時比較困難的,文科的博士我不太瞭解,理工科讀博,相當一部分人都不能按期畢業,博士能畢業絕對算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了。

據我所知,我周圍的博士生四年能畢業的已經該算是比較優秀的了,我們學校的博士生標準年限已經改為了四年,這也讓一些徘徊要不要讀博的人打了退堂鼓。我比較熟悉的兩個博士,都超過了5年才畢業,但是平時都是很努力的,工作和實驗勤勤懇懇,並不是因為無心學術才延期。看到有太多的博士終日操勞、精神壓力大,還是很心疼的。

當然之前的一部分在職博士我不知道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我見過八年才勉強畢業的在職博士,但是有一些網上曝光出來的確實是畢業比較水的。


正因為博士畢業如此困難,所以一般而言,博士畢業生是在一個方向比較熟練或者精通的學者,算得上是比較專業的人才了。當然也有極少部分博士能夠划水畢業的,但是並不影響這一結論的成立。

總結來看,博士是人才的概率要非常大,相對於普通人而言。即使是讀到博士還沒有畢業的博士生,也需要很大的勇氣,也是很優秀的同學(題外話:其實現在博士入學相對來說不那麼困難了)。退一步講,每個人都有閃光點,所以人才的理解也各有不同,這裡所說的人才指的是一般社會或者企業公認的標準。(文中數據或圖片來自於網絡查找)



順便說一下,很多人認為的讀書無用論或者是讀書讀傻了,真的是大多數情況嗎?一些人非要用一些概率極小的個例來代替普遍情況,真的是“辯論小能手”。

最後給一個華為招收的頂尖博士生薪資的圖,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人才。


希望我所有的努力,都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我深夜坐在這裡回答,正是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全能的,所以分享更為重要!

對上面的內容有任何自己的補充或看法的,歡迎討論。


校園小天地


讀博不如買個證書職稱。晨悟:中小學職稱工資制度已經演變成權力遊戲,偏離了優者則高,劣者則低的正常軌道。讓教育進入了一個怪圈,職稱高的教師,也不是德才兼備;職稱低的教師,反而大有德才兼備之能者。由此可見,中小學職稱工資制度並沒有起到獎優(激勵)作用。廢除職稱與收入分配掛鉤,於教育百利無一害。不如廢除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